一种匀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9231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匀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降器,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楼逃生缓降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大部分高楼逃生装置是利用绕绳的方式,在遇水等情况下,摩擦力减小,下降速度不稳定,没有特定的控速装置,给逃生者带来巨大的恐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匀速缓降器,使绳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匀速下降,不因绳子遇水等情况摩擦力减小;弹簧的不同受力,使移动架带动大滚轮移动,将绳子紧紧的顶在带轮上;带轮槽内的凹凸钉,使绳子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增大,防止二者之间的相对滑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匀速缓降器,它包括挂带,所述挂带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心安装有带轮,所述带轮的两侧面安装有对称的大滚轮,所述大滚轮安装在移动架上,所述移动架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内侧壁上,所述带轮的主轴上安装有擒动轮,所述擒动轮与周期性摆动的叉瓦配合控制擒动轮的转速,所述叉瓦的中心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滚轮,所述三个小滚轮呈倒三角排列。

所述带轮和擒动轮同轴固定相连,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所述大滚轮和带轮之间设置有绳子,所述大滚轮将绳子紧紧顶在带轮上,使绳子始终位于带轮槽内,所述大滚轮的侧面安装有弹簧,通过弹簧能够调节大滚轮对绳子的夹紧力。

所述带轮的带轮槽内有设置有凹凸钉增大绳子与带轮之间摩擦阻力,保证绳子匀速下降。

所述移动架能够在固定架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上述叉瓦的周期性摆动控制擒动轮的转速,具有控制转速的效果。

2、带轮与擒动轮同轴连接,二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绳子绕过小滚轮,三个小滚轮呈现倒三角排列,使绳子弯曲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3、绳子位于带轮与大滚轮之间,大滚轮将绳子紧紧顶在有凹凸钉的带轮上,使绳子始终位于带轮槽内,不因绳子变形或变细失去顶紧作用;大滚轮的顶紧力由弹簧和绳子决定,移动架可在固定架上滑动;带轮槽内的凹凸钉,增大绳子与带轮之间摩擦阻力,保证绳子匀速下降。

4、绳子的两头都位于缓降器的下端,当一个人下去后,绳子另一端自然上移,第二个人可以马上下去,减少等待时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及局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擒动轮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图中:挂带1、底座2、叉瓦3、螺钉4、擒动轮5、小滚轮6、固定架7、移动架8、大滚轮9、带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一种匀速缓降器,它包括挂带1,所述挂带1的底部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中心安装有带轮10,所述带轮10的两侧面安装有对称的大滚轮9,所述大滚轮9安装在移动架8上,所述移动架8安装在固定架7上,所述固定架7通过螺钉4固定安装在底座2的内侧壁上,所述带轮10的主轴上安装有擒动轮5,所述擒动轮5与周期性摆动的叉瓦3配合控制擒动轮5的转速,所述叉瓦3的中心铰接在底座2上,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滚轮6,所述三个小滚轮6呈倒三角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10和擒动轮5同轴固定相连,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大滚轮9和带轮10之间设置有绳子,所述大滚轮9将绳子紧紧顶在带轮10上,使绳子始终位于带轮槽内,所述大滚轮9的侧面安装有弹簧,通过弹簧能够调节大滚轮9对绳子的夹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10的带轮槽内有设置有凹凸钉增大绳子与带轮10之间摩擦阻力,保证绳子匀速下降。进而提高了其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8能够在固定架7上滑动。通过滑动能够保证下滑人员能够从两端下滑,当一个人下去后,绳子另一端自然上移,第二个人可以马上下去,减少等待时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工作过程中,通过将绳子绕过三个小滚轮6,再绕过大滚轮9和带轮10之间的轮槽,叉瓦3的周期性摆动控制擒动轮5的转速,进而控制大滚轮9的转速。带轮10与擒动轮5同轴连接,二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绳子绕过小滚轮6,三个小滚轮6呈现倒三角排列,进而使绳子弯曲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绳子位于带轮10与大滚轮9之间,大滚轮9将绳子紧紧顶在有凹凸钉的带轮10上,使绳子始终位于带轮槽内,不因绳子变形或变细失去顶紧作用;大滚轮9的顶紧力由弹簧和绳子决定,移动架8可在固定架7上滑动;带轮槽内的凹凸钉,增大绳子与带轮10之间摩擦阻力,保证绳子匀速下降。绳子的两头都位于缓降器的下端,当一个人下去后,绳子另一端自然上移,第二个人可以马上下去,减少等待时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绿色环保。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