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902发布日期:2018-11-07 20:52阅读:1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全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结构是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砼结构,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以后才进行施工的结构。在工程施工中做好二次结构的施工,对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二次结构施工时需要对原有防护设施进行阶段性的拆除,施工过程中工人存在高空坠落的风险,而现有的安全带装置无法满足工人安全施工的需要。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牢固挂靠的施工安全带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实现安全带的安全挂靠,能够重复循环使用,有效节省成本和工时,适用于多高层混凝土结构中临边、洞口的二次作业施工安全防护,还能够合理利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的拉杆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包括钢丝绳、安全带、卡扣;

所述钢丝绳的两端穿出所述拉杆洞并设置预留段,通过所述卡扣固定,形成曲线结构,所述拉杆洞位于水平主构件或水平次构件上,并且水平方向贯通;该设置在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之间形成一个弧线操作区,满足工人在该操作区的施工要求,可以有效扩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活动范围,确保安全和可靠;

所述安全带滑动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上。

优选的,所述卡扣采用M10-M12U型环,所述钢丝绳一侧至少使用2个所述卡扣固定,且2个所述卡扣的安装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一端通过4个所述卡扣固定,包括第一卡扣组和第二卡扣组,所述第一卡扣组和所述第二卡扣组均包含2个所述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组与所述第二卡扣组的安装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卡扣组包含的2个所述卡扣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卡扣组包含的2个所述卡扣安装方向相同;

上述卡扣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钢丝绳承载的安全性,防止钢丝绳与卡扣之间的移动与变形。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拉杆洞的一端设置预留段,该预留段长度需满足所述钢丝绳卡扣安装间距和返弯长度的要求,同时该长度不小于1000mm,保证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长度为形成曲线的弧长,直径为10-15mm,抗拉强度为67.5-132kN。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形成的曲线最低点距离楼顶面的高度为1500-2000mm。

优选的,所述卡扣内侧净距比所述钢丝绳直径大1-2mm,保证卡扣能牢靠固定钢丝绳并安全运行。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安装间距不少于所述钢丝绳直径的6倍。

优选的,所述拉杆洞的直径为12mm及以上。

优选的,在二次结构施工完毕后,解开所述卡扣并取出所述钢丝绳,可以在后续二次作业过程中循环使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钢丝绳固定牢靠稳定,合理利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的拉杆洞,施工辅助成本低,可循环重复使用,属于绿色施工安全技术,适用于多高层二次临边、洞口的安全施工与安全防护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卡扣安装细节图;

图1中,1-钢丝绳,2-安全带,3-卡扣,4-水平主构件,5-水平次构件,6-拉杆洞,7-竖向构件,8-二次结构;

图2中,1-钢丝绳,6-拉杆洞,31-第一卡扣组,32-第二卡扣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包括钢丝绳1、安全带2和卡扣3;钢丝绳1两端穿出拉杆洞6并设置预留段,通过至少2个卡扣3固定,安全带2滑动安装在钢丝绳1上。

实施例1

某商业办公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围护构件采用多孔砖砌筑,内部隔墙采用轻质砌块砌筑,临边、洞口作业线较长,在二次砌筑、门窗安装、洞口防护、防水灯作业过程中,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结构施工安全带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竖向构件为700mm*700mm的混凝土柱,水平主构件为300mm*700mm的框架主梁,水平次构件为次梁。

施工中,主梁腰部采用拉杆固定,梁模板拆除后,预留拉杆洞作为钢丝绳穿引的洞口,拉杆洞的直径不小于14mm。

选用直径为13mm的钢丝绳,它的抗拉强度为97.2-106.5kN。

钢丝绳穿过拉杆洞,处于梁的中部,水平间距为梁的净跨扣除300-600mm,绳索自然下垂的顶点距离楼面高度为1800mm,绳索两端采用4个卡扣固定,朝向相对各设置2个,钢丝绳设置的预留段满足要求。

安装好钢丝绳后,检查安装安全无误后,挂靠安全带,其一端悬挂在钢丝绳上,可以自由滑动。

在二次结构施工完毕后,解开卡扣,取出钢丝绳,可以在后续二次作业过程中循环使用。

上述做法中二次结构为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等结构中临边的施工作业内容,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后后续需要砌筑的墙体,以及后续抹灰等临边的二次作业工程内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钢丝绳穿过拉杆洞,绳索一端通过4个卡扣3固定,包括第一卡扣组31和第二卡扣组32,第一卡扣组31和第二卡扣组32均包含2个卡扣3;第一卡扣组31与第二卡扣组32的安装方向相反,且第一卡扣组31包含的2个卡扣3安装方向相同,第二卡扣组32包含的2个卡扣3安装方向相同。

安装好钢丝绳后,检查安装安全无误后,安装安全带,其一端悬挂在钢丝绳上,可以自由滑动。

在二次结构施工完毕后,解开卡扣,取出钢丝绳,可以在后续二次作业过程中循环使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