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316发布日期:2019-07-17 06:0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组合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解铝冶炼企业电解槽供料管道作业安全保护的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解铝企业电解槽供料管道区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为高空作业,且作业过程中无法系挂安全带、作业平台的安全护栏高度低于作业位置,人员作业过程存在高空坠落的重大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现场安全隐患,先后提出在净化管线平台加装安全钢缆、在管线附件焊接安全挂环、在管线电解厂房侧部安装安全挂钩等方案,但在随后的方案比选论证中因实施效果差、安全性能无法保证、改造费用高周期长等原因被一一否决。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彻底解决了作业高空坠落的重大安全隐患,方便了职工登高作业,并解决了电解槽供料管道区域长期存在的安全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锁式踩踏平台和安全挂环,所述安全挂环固定在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上,所述自锁式踩踏平台设置在电解槽供料管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挂环由2个半环件互相组合构成,所述半环件之间通过螺栓螺母互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挂环呈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式踩踏平台包括一踩踏平台,所述踩踏平台的4个角落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平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挂环的内径略大于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电解槽供料管线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固定安全挂环,有效解决了安全带无处系挂的难题;在电解槽供料管线上设置自锁式踩踏安全平台,实现了平台平面支撑、双侧锁紧,安放牢固无晃动,不仅为职工登高作业提供了稳定的作业平台,而且解决了以往作业平台基础不稳、作业高度不足的问题,可实现电解生产区域电解槽供料管道的巡回检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挂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踩踏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仰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它包括自锁式踩踏平台10和安全挂环20,安全挂环20固定在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上,自锁式踩踏平台10设置在电解槽供料管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挂环20由2个半环件21互相组合构成,半环件20之间通过螺栓螺母22互相固定。

安全挂环20呈方形。安全挂环20的内径略大于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式踩踏平台10包括一踩踏平台11,踩踏平台11的4个角落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平台13。

支撑脚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电解槽供料管线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利用供料管线平衡料柱本体固定安全挂环20,方便系挂安全带;在电解槽供料管线上设置自锁式踩踏平台10,解决供料管线检修、维护过程中作业平台基础不稳、作业高度不足的问题。

安全挂环20结合电解槽供料管道上平衡料柱的结构特点和尺寸,参照电工作业登高脚扣斜向摩擦抓持原理,连接式安全带系挂安全挂环20,安全挂环20经现场组合连接后倾斜固定于平衡料柱上,有效解决了安全带无处系挂的难题。

依照电解槽供料管线结构尺寸,自锁式踩踏平台10以平台的四条支撑脚12进行平台锁紧定位,以支撑脚12中部支撑平台13作为平台支撑基础,实现了平台平面支撑、双侧锁紧,安放牢固无晃动,不仅为职工登高作业提供了稳定的作业平台,而且解决了以往作业平台基础不稳、作业高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安全组合工具,安全挂环20依靠螺栓螺母22实现连接、自锁式踩踏平台10依靠支撑脚12实现自锁紧,自重控制在5KG以内,作业人员作业时携带至作业区域,完成组合安装后即可挂系安全带、人员作业时进行蹬踏,携带一套即可实现电解生产区域电解槽供料管道的巡回检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