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566发布日期:2019-04-30 18:4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灭火器。



背景技术:

为了消防安全及行车安全,一般车辆都会要求配有灭火器,灭火器种类繁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其中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使用时,压下瓶阀的压把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经过瓶阀到喷筒喷出,使燃烧区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同时由于液态二氧化碳会迅速气话,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对燃烧物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也有助于灭火。

现有的灭火器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灭火器,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多功能灭火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池和用于存放灭火剂的存储罐;

壳体的外部设有危险指示灯,危险指示灯和电池均与电路板电连接;

存储罐内设有吸管,吸管的出口端伸出存储罐且与阀体相连;

阀体的一端与喷嘴相连,阀体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相连,推杆的另一端与按压件相连;

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按压件相抵接;

按压件上贯穿连接有保险销,保险销插接于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需要进行灭火时,将灭火器提起,一只手将保险销拔离,将喷嘴对准火源,用手按压按压件,复位弹簧被压缩,推杆挤压阀体内的气体,存储罐中的灭火剂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吸管,并最终通过喷嘴喷出,进而可以将火源扑灭,当手离开按压件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按压件退回至原始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除具有灭火功能外,还能够起到警示、照明的作用。尤其是在夜晚时,当汽车发生故障时,司机可以将灭火器取出,放在汽车外面,然后打开灭火器上的危险指示灯,闪烁的危险指示灯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司机得到救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危险指示灯与壳体相铰接,危险指示灯能够相对于壳体上、下翻转。由此,当不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向下翻转,以将危险指示灯收起;当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向上翻转,以将危险指示灯抬起。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有利于节省空间,便于存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危险指示灯对应设置的安装槽。由此,当不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向下翻转,使得危险指示灯能够安放于安装槽中,此种设计可以使得灭火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节省灭火器的安放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嘴为喇叭形。由此,通过将喷嘴设计为喇叭形,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一侧设有把手。由此,通过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把手,可以更加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的拿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把手上设有限位槽,按压件能够伸入限位槽内,保险销插接于把手上。由此,通过在把手内设置限位槽,从而可以更加便于按压件的安放。同时通过将按压件和保险销安装于把手上,可以更加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下部铰接有支撑件。由此,通过在壳体的下部铰接有支撑件,在灭火器的安放过程中可以将支撑件沿一定角度撑开,以对灭火器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高灭火器在安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下部设有安装罩,支撑件的顶部能够伸入安装罩内且与安装罩相铰接。由此,通过在壳体的下部设置安装罩,由此可以更加便于支撑件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底部铰接有能够折叠的警示三角架。由此,通过在壳体的底部铰接警示三角架,当汽车出现故障时,司机在将灭火器取出并安放于汽车外面时,可以将警示三角架打开,由于警示三角架上涂有反光材料,从而可以便于救援人员看到故障汽车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提醒其他来往车辆注意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灭火器的壳体上设置可折叠的警示三角架,可以使得司机不再需要配备额外的三角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警示三角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一支架的顶端与第二支架的顶端相铰接,第二支架的底端与第三支架的一端相铰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架的一端相铰接,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的底端相铰接,第二支架的底端与壳体相铰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便于警示三角架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减小警示三角架在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灭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灭火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多功能灭火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多功能灭火器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灭火器。如图所示,该多功能灭火器包括壳体1。

其中,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2、电池3和用于存放灭火剂的存储罐4。存储罐4中存放的灭火剂可为二氧化碳。

壳体1的外部设有危险指示灯5,危险指示灯5和电池3均与电路板2电连接,壳体1上可设有用于控制危险指示灯5打开与关闭的开关16。由此,通过设置危险指示灯5,能够起到警示和照明的作用。尤其是在夜晚时,当汽车发生故障时,司机可以将灭火器取出,放在汽车外面,然后打开灭火器上的危险指示灯5,闪烁的危险指示灯5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司机得到救助,同时也有利于其他车辆避开该故障车辆。

危险指示灯5可与壳体1相铰接,危险指示灯5能够相对于壳体1上、下翻转。由此,当不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5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5向下翻转,以将危险指示灯5收起;当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5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5向上翻转,以将危险指示灯5抬起。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有利于节省空间,便于存放。危险指示灯5与壳体1之间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阻尼转轴相连,由此当将危险指示灯5向上翻转至一定角度后,危险指示灯5能够稳固地固定在该位置。

为了进一步节省灭火器的安放空间,壳体1的顶部可设有与危险指示灯5对应设置的安装槽101。由此,当不需要使用危险指示灯5时,可以将危险指示灯5向下翻转,使得危险指示灯5能够安放于安装槽101中,此种设计可以使得灭火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便于将危险指示灯5向上抬起,安装槽101上可设有缺口1011。

存储罐4内设有吸管6,吸管6的出口端伸出存储罐4且与阀体7相连,阀体7的一端与喷嘴8相连,喷嘴8与阀体7之间可通过喷管15相连,阀体7的另一端与推杆9的一端相连,推杆9的另一端与按压件10相连,推杆9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与按压件10相抵接,按压件10上贯穿连接有保险销12,保险销12插接于壳体1上。需要灭火时,将灭火器提起,一只手将保险销12拔离,将喷嘴8对准火源,用手按压按压件10,复位弹簧11被压缩,推杆9挤压阀体7内的气体,存储罐4中的灭火剂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吸管6,并最终通过喷嘴8喷出,进而可以将火源扑灭,当手离开按压件10时,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按压件10退回至原始位置。

喷嘴8可为喇叭形。由此,通过将喷嘴8设计为喇叭形,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拿取,壳体1的一侧可设有把手102。

把手102上可设有限位槽1021,按压件10能够伸入限位槽1021内,按压件10可以在限位槽1021内水平移动,保险销12插接于把手102上。由此,通过在把手102内设置限位槽1021,从而可以更加便于按压件10的安放。同时通过将按压件10和保险销12安装于把手102上,可以更加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的使用。

为了提高灭火器在安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壳体1的下部可铰接有支撑件13。由此,通过在壳体1的下部铰接有支撑件13,在灭火器的安放过程中可以将支撑件13沿一定角度撑开,以对灭火器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高灭火器在安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壳体1的下部可设有安装罩103,安装罩103的开口朝下设置,支撑件13的顶部能够伸入安装罩103内且与安装罩103相铰接。由此,通过在壳体1的下部设置安装罩103,由此可以更加便于支撑件13的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壳体1的底部可铰接有能够折叠的警示三角架14。由此,通过在壳体1的底部铰接警示三角架14,当汽车出现故障时,司机在将灭火器取出并安放于汽车外面时,可以将警示三角架14打开,由于警示三角架14上涂有反光材料,从而可以便于救援人员看到故障汽车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提醒其他来往车辆注意避开该故障车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灭火器的壳体1上设置可折叠的警示三角架14,可以使得司机不再需要配备额外的三角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警示作用,壳体1上可铰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警示三角架14。

警示三角架14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141、第二支架142、第三支架143和第四支架144,第一支架141的顶端与第二支架142的顶端相铰接,第二支架142的底端与第三支架143的一端相铰接,第三支架143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架144的一端相铰接,第四支架14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141的底端相铰接,第二支架142的底端与壳体1相铰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便于警示三角架14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减小警示三角架14在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