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3352发布日期:2021-01-05 18:0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属于锂电池测试设备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当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锂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锂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在锂电池分容工序中,我们会对锂电池进行几个充放电循环,用来测试电池的容量及内阻。如果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过大,锂电池充电速度就会加快,进而过大的电流会导致锂电池内部发热严重,这样有可能会造成锂电池永久性的损害甚至会造成锂电池的起火爆炸。另外,在分容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锂电池过放电的情况,由于锂电池内部存储电能是靠一种可逆的化学变化实现的,过度的放电会导致这种化学变化不可逆,这种情况也将可能导致电池报废甚至爆炸起火。在目前根据公布的锂电池灭火技术中,主要分为四类:采用干粉灭火、采用泡沫灭火、采用水灭火、气体灭火、管道液冷降温及其他,这些都是设计成本电池的灭火。而在专利(专利号:cn208679861u)中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注液式消防系统,这种消防系统特别是针对正常工作中的锂电池(组)进行消防管理,该消防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锂电池分容测试中,如果发现意外情况,消防系统需要及时工作且后续不影响锂电池继续测试工作,需要提供一种直接安装在测试设备上的消防系统,这种消防系统需要成本低、空间小且能做到及时消防响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具有结构一次成型、重量轻、节省空间与积水与排水双重功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排水管组件和多套设置在主体排水管组件上方的消防系统部件,消防系统部件从上到下依次安装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并且相邻的消防系统部件通过连接软管相连通,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的出液口通过连接软管接入所述主体排水组件中,用于将消防排水引入主体排水管组件内;

所述消防系统部件包括机构底板和至少一套纵向排水管组件,纵向排水管组件设有排水通道和若干个沿排水通道轴向排布并与之连通的通水口,且位于端部的通水口通过连接软管与架设其上的机构底板的排液口相连通,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通过连接软管从上到下顺次相连通,形成一条贯通的纵向排水通道,且最底层的排水通道的下端出液口通入连接软管与主体排水组件相连通,用于将排水通道内的消防液引入主体排水组件的总排水通道内;机构底板架设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机构底板上设有容水槽,并且容水槽底部的排液口与对应的通水口管路连通,用于将机构底板的容水槽内收集的消防液引入纵向排水管组件的排水通道内。

所述主体排水管组件包括主排水管和多个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主排水管为设备总排水管;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沿主排水管轴向分布,一端与主排水管的中排水通道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软管与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的出液口相连通,用于将从纵向排水通道排出的消防液引入主排水管的总排水通道内。

所述机构底板包括板体、凸台和中间盖板,所述板体上设有容水槽、排水连接孔以及定位凹孔,所述板体安装固定在分容设备机架上,并通过定位凹孔定位,容水槽的底部排水连接孔,用于与纵向排水管组件的通水口相连通以排掉容水槽所积蓄的消防喷淋水;板体四周有凸台,用于防止容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板体中心有中间盖板及定位凹孔,其中所述定位凹孔用于精确定位容水槽的位置;所述中间盖板用于防止容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

所述容水槽为回型水槽。

所述纵向排水管组件包括纵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所述纵向排水管的轴向设有排水通道以及多个与排水通道连通的通水口,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通过连接软管从上到下顺次相连通,形成一条贯通的纵向排水通道;每个通水口以及最上层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的顶端均配装一个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所述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支撑在水平布置的机构底板底部,并且纵向排水管的进液端与机构底板的排水连接孔相连通。

所述纵向排水管组件并排布置,并且相邻两纵向排水管组件轴向设置的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一一对应,用于水平支撑机构底板;机构底板水平安装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并且机构底板两端部各设有一个可与对应的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连通的排水连接孔,并保持同列的机构底板纵向彼此平行,同行的机构底板横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相邻两纵向排水管组件等距平行排布,同列的机构底板纵向彼此等距平行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第一,该消防排水系统的主要部件为机构底板,是一次性铸造成型的铝板,极大地减轻了设备的重量,该机构底板既满足了高载荷的力学性能又满足了积蓄消防喷淋水功能;第二,在排水管道的布置上,左中右排水管道的布置能满足大流量排水功能;第三,排水管道之间采用软管连接,最大程度节省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本消防排水系统的结构图;

图2本消防排水系统的主集排水管组件的结构图

图3本消防排水系统的结构底板结构图;

图4本消防排水系统的结构底板主视图;

图5本消防排水系统的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的结构图;

图6本消防排水系统的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的结构图;

图7本消防排水系统的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包括主体排水管组件1和多套设置在主体排水管组件上方的消防系统部件(a、b、c),消防系统部件从上到下依次安装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并且相邻的消防系统部件通过连接软管2相连通,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的出液口通过连接软管接入所述主体排水组件中,用于将消防排水引入主体排水管组件内;

所述消防系统部件包括机构底板3和至少一套纵向排水管组件,纵向排水管组件设有排水通道和若干个沿排水通道轴向排布并与之连通的通水口,且位于端部的通水口通过连接软管2与架设其上的机构底板3的排液口相连通,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通过连接软管2从上到下顺次相连通,形成一条贯通的纵向排水通道,且最底层的排水通道的下端出液口通入连接软管与主体排水组件1相连通,用于将排水通道内的消防液引入主体排水组件的总排水通道内;机构底板架设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机构底板上设有容水槽,并且容水槽底部的排液口与对应的通水口管路连通,用于将机构底板的容水槽内收集的消防液引入纵向排水管组件的排水通道内。

所述主体排水管组件1包括主排水管11和多个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主排水管11为设备总排水管;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沿主排水管11轴向分布,一端与主排水管的中排水通道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软管2与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的出液口相连通,用于将从纵向排水通道排出的消防液引入主排水管的总排水通道内。

所述机构底板3包括板体、凸台33和中间盖板35,所述板体上设有容水槽31、排水连接孔32以及定位凹孔34,所述板体安装固定在分容设备机架上,并通过定位凹孔34定位,容水槽31的底部排水连接孔32,用于与纵向排水管组件的通水口相连通以排掉容水槽所积蓄的消防喷淋水;板体四周有凸台33,用于防止容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板体中心有中间盖板35及定位凹孔34,其中所述定位凹孔34用于精确定位容水槽31的位置;所述中间盖板35用于防止容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

所述容水槽31为回型水槽。

所述纵向排水管组件包括纵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所述纵向排水管的轴向设有排水通道以及多个与排水通道连通的通水口,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通过连接软管从上到下顺次相连通,形成一条贯通的纵向排水通道;每个通水口以及最上层消防系统部件的排水通道的顶端均配装一个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所述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支撑在水平布置的机构底板底部,并且纵向排水管的进液端与机构底板的排水连接孔相连通。

所述纵向排水管组件并排布置,并且相邻两纵向排水管组件轴向设置的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一一对应,用于水平支撑机构底板;机构底板水平安装于分容设备的机架上,并且机构底板两端部各设有一个可与对应的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连通的排水连接孔,并保持同列的机构底板纵向彼此平行,同行的机构底板横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相邻两纵向排水管组件等距平行排布,同列的机构底板纵向彼此等距平行排布。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该消防排水系统的主体结构包括主体排水管组件1和消防系统部件,其中消防系统部件共三套,分别为位于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位于中间的消防系统部件b以及位于最上层的消防系统部件c;其中,主体排水管组件1设置于整个消防系统部件最下方,消防系统部件a设置于主体排水管组件1上方,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消防系统部件b设置于消防系统部件a上方,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消防系统部件c设置于消防系统部件b上方,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此外,消防系统部件a、b、c组成结构相同,只是在消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三者之间依次从上到下重叠,并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

所述主体排水管组件1包括主排水管11和三个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所述主排水管11为设备总排水管,与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的一端通过螺纹口进行连接;三个所述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分别与消防系统部件a的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右侧排水管组件6通过连接软管进行连接。

所述的连接软管为金属软管,用于主体排水管组件1、消防系统部件a、b、c四者之间的两两连接,并且消防系统部件a、b、c结构相同。

最上层的消防系统部件为消防系统部件c,纵向排水管组件的顶部同样配装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且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与机构底板连通;中间的消防系统部件b分别与消防系统部件c和消防系统部件a相连通;最底层的消防系统部件a的排水通道与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相连通。

此实施例中以消防系统部件a为例进行描述,消防系统部件a包括机构底板3和三套纵向排水管组件,纵向排水管组件根据安装位置分别为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和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6。其中,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之间等间距平行排布。机构底板3有八个,四个等间距垂直分布在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与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之间,形成第一列;另四个等间距垂直分布在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与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列;在横向位置同行的两个机构底板3保持同一水平线;在纵向位置,四个机构底板保持平行。

所述机构底板3包括板体、凸台33和中间盖板35,所述板体上设有容水槽31、排水连接孔32和定位凹孔34。板体水平安装固定在分容设备机架上,并通过定位凹孔34来进行精确定位,表面设有容水槽31,所述容水槽31为一回型水槽,左右两侧有排水连接孔32、四周有凸台33、中心有中间盖板35及回字内部上下边有定位凹孔34。所述容水槽31采用铸造铝件制作而成,中间挖空,形成回字型,并采用型腔结构设计,既满足了承载高载荷的力学性能又满足了积蓄消防喷淋水功能。所述排水连接孔32,有两个用于与其左右方向的排水管组件进行连接,用于排掉回形水槽31所积蓄的消防喷淋水;所述凸台33,用于防止回形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所述定位凹孔34,用于精确定位回形水槽31的位置;所述中间盖板35,也是用于防止回形水槽的消防喷淋水溅出。

所述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包括左侧纵向排水管41和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所述左侧纵向排水管41,可排掉2/3的水量,与四个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进行螺纹口连接。所述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有四个,用于连接左侧纵向排水管41、机构底板3和主体排水管组件1。四个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与四个机构底板3相连接;上方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还与连接软管2连接,进而与消防系统部件b的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连接;下方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还与左侧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通过金属软管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包括中间纵向排水管51和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所述中间纵向排水管51,负责分排左右两侧排水管共2/3的水量,与四个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进行螺纹口连接。所述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有四个,用于连接中间纵向排水管51、机构底板3和主集排水管1组件。四个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与左右各四个机构底板3相连接;上方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还与连接软管2连接,进而与消防系统部件b的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连接;下方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还与中间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

所述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6包括右侧纵向排水管61和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所述右侧纵向排水管61,可排掉2/3的水量,与四个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进行螺纹口连接。所述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有四个,用于连接右侧纵向排水管61、机构底板3和主体排水管组件1。四个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与四个机构底板3相连接;上方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还与连接软管2连接,进而与消防系统部件b的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连接;下方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还与右侧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通过连接软管2进行连接。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从图1看出,消防系统部件a、b、c组成结构完全相同,主体排水管组件1位于整个消防系统最下方,通过连接软管2与消防系统部件a连接,消防系统部件b位于消防系统部件a上方,消防系统部件c位于消防系统部件b上方,三者直接通过金属软管2进行连接。然后,消防系统部件a(b、c)包括机构底板3、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6。其中,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之间等间距平行排布。机构底板3有八个,四个等间距垂直分布在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与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之间;另四个等间距垂直分布在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与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之间;在横向位置两个机构底板3保持同一水平线;在纵向位置,四个机构底板保持平行。

从图2看出,所述主体排水管组件1包括主排水管11和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所述主排水管11为设备总排水管,所述主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12有三个,分别与消防系统部件a的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右侧排水管组件6通过金属软管进行连接。

从图3与图4看出,所述机构底板3包括容水槽31、排水连接孔32、凸台33、定位凹孔34和中间盖板35组成。所述回形水槽31,其左右两侧有排水连接孔32、四周有凸台33、中心有中间盖板35及回字内部上下边有定位凹孔34。所述容水槽31,中间挖空,形成回字型。

从图5看出,所述左侧纵向排水管组件4包括左侧纵向排水管41和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所述左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42有四个,用于连接左侧纵向排水管41、机构底板3和主体排水管组件1。

从图6看出,所述中间纵向排水管组件5包括中间纵向排水管51和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所述中间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52有四个,用于连接中间纵向排水管51、机构底板3和主集排水管1组件。

从图7看出,所述右侧纵向排水管组件6包括右侧纵向排水管61和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所述右侧纵向排水管附带软管接头62有四个,用于连接右侧纵向排水管61、机构底板3和主体排水管组件1。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