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1737发布日期:2020-12-08 15: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清水灭火是一种古老而又使用范围广泛的天然灭火剂,易于获取和存储所以使用十分方便。它利用自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发挥冷却灭火作用,是其他灭火剂所无法比拟的。在灭火时,这种灭火装置主要是依靠清水的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根据这一原理,清水灭火装置需要在发生火情时快速并准确的进行喷水工作。由于传统的灭火装置需要工作人员手提进行清水喷淋,这样效率很低。而安装在屋顶进行喷淋需要在屋顶进行大面积的管道铺设,因为风吹日晒会加速管道的老化,所以可能会出现送水不及时的缺陷。

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具有可节约空间、便于安装并能够实现无死角喷射的优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死角喷射清水灭火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安装于地面之下的消防井内,所述喷淋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下端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与水源管道连接的喷头主体,所述喷头主体外形为一六面体,所述喷头主体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侧喷水口,所述喷头主体的上端设有顶喷水口,所述侧喷水口的口径在靠近所述喷头主体至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方向上渐阔。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可升降的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顶端,所述圆形阵列与所述升降杆供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喷水口的形状为梯台状,所述顶喷水口为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侧喷水口和所述顶喷水口的侧壁长度至少为30c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座的安装柱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该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中通过设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为所述升降杆提供升降动力,从而使位于消防井内的所述喷淋装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作用下顶开消防井盖,上升至地面以上进行灭火工作。当所述喷淋装置升至地面以后,水源通过管道向所述喷淋装置提供高压清水,高压清水便从所述侧喷水口和所述顶喷水口喷出。所述侧喷水口设置于所述喷头主体的四个侧面上所以清水的喷射范围较宽。所述侧喷水口的口径在靠近所述喷头主体至远离所述喷头主体的方向上渐阔,则使清水喷射的面积更广,可覆盖所述喷淋装置周围的空间,能够有效抑制火势的蔓延。

第二,该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中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可升降的顶杆。该设计是为了利用所述顶杆来开启所述消防井盖,无需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消防井盖发生相互作用,所以该设计具有保护所述喷淋装置的作用。

第三,该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中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顶端,所述圆形阵列与所述升降杆供轴线设置。该设计是为了使所述消防井盖在受所述顶杆作用时,所述消防井盖受力更为均衡,开启也更顺利,所以该设计为所述消防井盖的开启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喷淋装置2、升降杆3、顶杆

4、液压升降装置5、底座6、安装柱体

1.1、顶喷水口1.2、喷头主体1.3、侧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包括喷淋装置1,所述喷淋装置1安装于地面之下的消防井内,所述喷淋装置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4,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下端固定设有底座5所述喷淋装置1包括与水源管道连接的喷头主体1.2,所述喷头主体1.2的外形为一六面体,所述喷头主体1.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侧喷水口1.3,所述喷头主体1.2的上端设有顶喷水口1.1,所述侧喷水口1.3的口径在靠近所述喷头主体1.2至远离所述喷头主体1.2的方向上渐阔。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为所述升降杆2提供升降动力,从而使位于消防井内的所述喷淋装置1在所述升降杆2的作用下顶开消防井盖,上升至地面以上进行灭火工作。当所述喷淋装置1升至地面以后,水源通过管道向所述喷淋装置1提供高压清水,高压清水便从所述侧喷水口1.3和所述顶喷水口1.1喷出。所述侧喷水口1.3设置于所述喷头主体1.2的四个侧面上所以清水的喷射范围较宽。所述侧喷水口1.3的口径在靠近所述喷头主体1.2至远离所述喷头主体1.2的方向上渐阔则使所述清水喷射的面积更广,可覆盖所述喷淋装置1周围的空间,能够有效抑制火势的蔓延。

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顶端设置有可升降的顶杆3。该设计是为了利用所述顶杆3来开启所述消防井盖,无需所述喷淋装置1与所述消防井盖发生相互作用,所以该设计具有保护所述喷淋装置1的作用。

所述顶杆3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顶端,所述圆形阵列与所述升降杆2供轴线设置。该设计是为了使所述消防井盖在受所述顶杆3作用时,所述消防井盖受力更为均衡,开启也更顺利,所以该设计为所述消防井盖的开启提供了便利。

所述侧喷水口1.3的形状为梯台状,是为了使由所述侧喷水口1.3喷射的清水的覆盖面积达到最大,以实现垂直方向0-90°的均得以覆盖的效果。所述顶喷水口1.1为圆柱状。是为了使顶部的水柱尽可能高的向上喷射,从而使弥漫在室内的烟尘得以净化,此外该设计还赋予本实用新型具备有效抑制屋顶火势蔓延的能力。

为了使所述侧喷水口1.3和所述顶喷水口1.1中喷射的水柱具有一定的凝聚能力,所以将所述侧喷水口1.3和所述顶喷水口1.1的侧壁长度至少为30cm。该设计利于提高所述侧喷水口1.3和所述顶喷水口1.1的最大喷射距离。

为了使所述底座5在所述消防井底得到良好的固定,所以在所述底座5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座5的安装柱体6。将所述安装柱体6置于所述消防井底安装孔内使所述底座5的固定更为牢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包括喷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1)安装于地面之下的消防井内,所述喷淋装置(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4),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下端固定设有底座(5);所述喷淋装置(1)包括与水源管道连接的喷头主体(1.2),所述喷头主体(1.2)的外形为一六面体,所述喷头主体(1.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侧喷水口(1.3),所述喷头主体(1.2)的上端设有顶喷水口(1.1),所述侧喷水口(1.3)的口径在靠近所述喷头主体(1.2)至远离所述喷头主体(1.2)的方向上渐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顶端设置有可升降的顶杆(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液压升降装置(4)的顶端,所述圆形阵列与所述升降杆(2)供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喷水口(1.3)的形状为梯台状,所述顶喷水口(1.1)为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喷水口(1.3)和所述顶喷水口(1.1)的侧壁长度至少为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座(5)的安装柱体(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喷淋清水灭火装置,包括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安装于地面之下的消防井内,喷淋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的下端固定设有底座;喷淋装置包括与水源管道连接的喷头主体,喷头主体外形为一六面体,喷头主体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侧喷水口,喷头主体的上端设有顶喷水口,侧喷水口的口径在靠近喷头主体至远离喷头主体的方向上渐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使由该喷淋装置喷射清水的喷射范围更宽广,使喷射的清水覆盖的面积更大,可覆盖喷淋装置周围的空间,能够有效抑制火势的蔓延。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丰;杨祝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慧丰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