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1815发布日期:2021-05-04 10:1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高空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空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当居住在高层建筑上的人员受到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影响时,需要紧急逃生。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现有高层建筑内也普遍安装有喷淋设备、消防栓和温度、烟尘感应设备,以便于及时并扑灭火灾。但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消防设备很难在五分钟以内到达火灾现场,导致人们逃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高层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可因燃烧毒气而出现窒息,甚至是死亡。

为解决高层人员的逃生问题,现有一部分高层建筑物设计有逃生通道,但是现有高层建筑的每个单元是两梯四户、三梯六户等,每个单元都需要设计逃生通道,逃生通道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增加施工成本,同时逃生效果一般。为此,如何设计一种加工成本低、节约空间且能够保证安全逃生的高空逃生设备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情形,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逃生装置,使用时只需拉动支撑臂转动90°即可实现即可逃生袋的快速展开,操作简单,逃生袋的展开时间可控制在10s以内,为高空求生人员提供宝贵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空逃生装置,包括

固定部,包括安装件和固连在所述安装件上的限位组件;

支撑臂,转动设置在安装件上;

逃生盛装部;

连接部,将所述逃生盛装部活动挂在所述支撑臂上;及

拉绳组件,将逃生盛装部吊设在支撑臂上;

其中,支撑臂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支撑臂挂在墙壁上,所述逃生盛装部通过连接部折叠在一起并活动挂设在支撑臂上;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支撑臂受力转动使其上部卡装在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槽内,而另一端部延伸至室外,逃生盛装部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且通过所述拉绳组件吊设在位于室外的支撑臂上。

所述逃生盛装部包括

逃生袋;

底支撑板,固连在所述逃生袋的底部;

顶支撑框,固连在逃生袋的袋口处;以及

多根保险带,间隔缝制在逃生袋的外侧面上,多根所述保险带的端部通过连接环与所述拉绳组件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底支撑板和顶支撑框为所述逃生盛装部的自动展开提供动力。

所述支撑臂包括

第一直线段,其顶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直线段自安装件倾斜向下设置;

第二直线段,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直线段向外水平延伸出室外;及

连接段,将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小于90°的锐角。

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将所述逃生袋折叠在一起;及

第二连接组件,将逃生袋挂在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上。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多个拉带,每个所述拉带底部均固连在所述底支撑框上,多个拉带间隔设置;

多对插片,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支撑框上,多对插片与多个拉带上下对应;

多个插销,分别将拉带另一端穿设在该拉带对应的一对插片上;

多个连接绳,每根所述连接绳分别将前后对应设置的插销绑在一起;

多个插接件,分别固连在每根连接绳的一端部;以及

至少两个固定杆,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均设置有插孔或插槽;

其中,所述插接件插装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插孔或插槽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逃生袋脱离所述支撑臂,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插销受到连接绳的拉力脱离插片,使逃生袋展开。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件,固连在所述支撑臂上;

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平行设置,其上部与第一导向件固连在一起,所述第二导向件和第一导向件围成底部开口的卡装滑道;

卡环,固连在所述逃生袋的底外表面上,其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第一弹簧栓,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其伸缩头延伸至所述第二导向件处;

以及控制线,活动绑扎在所述支撑臂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栓连接而另一端固连在所述限位组件上;

其中,支撑臂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控制线受力拉动第一弹簧栓,使其伸缩头缩回远离第二导向件,使所述卡环由自动向下滑出。

所述拉绳组件包括

第一拉绳,其一端固连在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上;

第二拉绳,其一端部固连在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上,所述第二拉绳和第一拉绳间隔设置;以及

下降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均绕设在所述下降器的滑轮组件上,使所述逃生袋下落到地面上。

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拉绳绕设在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上。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上连接件,自所述安装件上部倾斜向下延伸;

两个下固定件,两个所述下固定件的底部间隔固连在安装件,两下固定件的顶部均与所述上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下固定件之间围成所述限位槽;以及

第二弹簧栓,设置在每个下固件上,当支撑臂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栓的伸缩头回缩,使支撑臂卡装在限位槽内。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增强所述下固定件强度的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无需借助任何电力设备即可实现支撑臂的自动旋转到位和逃生袋的自动展开,结构巧妙,便于加工且加工成本低。具体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在非使用时,支撑臂铰连在安装板上,且逃生袋在非使用时折叠在一起并挂在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在紧急逃生时,拉动支撑臂使其转动即可使其和逃生袋延伸出窗外,操作极其简单,支撑臂就位和逃生袋的自动下落并展开可控制在10s以内,为逃生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2)、利用连接部将逃生袋折叠并活动卡装在支撑臂上,美观大方;

在紧急情况下,当支撑臂转动时控制线受力拉紧而使第一弹簧栓的伸缩头缩回,逃生袋底部的卡环由第二导向件的底部穿出,使得逃生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结构巧妙,完全无需借助外部电力设备,功能可靠,降低成本;

第二连接组件能够使逃生袋在下落时使拉带的上端部从插片上自动脱离,进而实现逃生袋的自动展开,结构巧妙。

(3)、逃生袋的底部具有底支撑板,其袋口处具有顶支撑框,底支撑板和顶支撑框具有支撑作用,保证逃生袋的承重性能,承载能力强,适用于老人、孩子和青壮年,适用范围广;底支撑板和顶支撑框还为逃生袋的自动展开提供动力。

(4)安装时只需利用螺钉将安装板固定在侧墙壁或房间顶壁上即可实现安装,安装简单,且安装位置灵活多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逃生盛装部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逃生盛装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弹簧栓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安装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安装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拉绳组件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空逃生装置,该高空逃生装置包括

固定部,包括安装板101和固连在安装板101上的限位组件,安装板10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2,穿设在安装孔102内的螺栓将安装板101固定在墙体(顶壁或侧墙壁)上;

支撑臂,顶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板101上;

逃生盛装部,用于盛装高空求生人员和求生人员的财产;

连接部,将逃生盛装部活动挂在支撑臂上;及

拉绳组件,将逃生盛装部吊设在支撑臂上;

其中,高空套装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臂贴在墙壁上,逃生盛装部通过连接部折叠在一起并活动挂设在支撑臂上;

在第二状态下,支撑臂受力转动使其顶部卡装在限位组件的限位槽内,而另一端部延伸至室外,逃生盛装部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且通过拉绳组件吊设在位于室外的支撑臂上。

如图2-3所示,固定部的限位组件包括

上连接板103,其顶端通过连接销轴设置在安装板101上,且自上连接板103的顶部倾斜向下延伸;

两个间隔设置的下固定件,围成用于卡装支撑臂的限位槽;

其中,每个下固定件均包括垂直焊接在安装板101上的限位板104和焊接在限位板104端部的斜板105,斜板105自其底部倾斜向上延伸,上连接板103下端部搭接在斜板105的顶部;

两个第二弹簧栓106,对称设置在两个限位板104上,当支撑臂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下变化时,第二弹簧栓106的伸缩头受力缩回,使支撑臂的第一直线段301顺利通过并卡装在两限位板104之间的限位槽内,支撑臂通过后第二弹簧栓106的伸缩头自动复位。

如图2-3所示,固定部还包括加强件(即左斜撑107),左斜撑107的底端焊接在安装板101左侧的左耳板108上,左斜撑107顶部与位于左侧的斜板105固连在一起;

固定部还包括右斜撑109,每个右斜撑109的顶端焊接在位于右侧的斜板105上端部,右斜撑109的底部焊接在安装板101右侧的右耳板110上,利用左斜撑107和右斜撑109支撑斜板105,增强固定部的强度,提高安全性;

为进一步提高固定部的稳定性,安装板101上还焊接有两个支腿111,每个支腿111的顶部焊接在位于右侧的斜板105上。

如图1、6-8所示,逃生盛装部包括逃生袋201,在逃生袋201的底部设置有底支撑板202,在逃生袋201的袋口内侧连接有顶支撑框203,底支撑板202和顶支撑框203具有定型和支撑作用,还为逃生袋201的自动展开提供动力;

逃生袋201的外侧面间隔缝制有多条保险带204,多条保险带204的端部穿设在连接环内,连接环固连在拉绳组件上,即利用保险带204、连接环与拉绳组件连接在一起,保险带204有效保证逃生袋201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确保高层人员安全逃生。

如图1和4所示,支撑臂为一体式结构,包括

第一直线段301,顶部转动设置在靠近上连接板103顶端部的安装板101上;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直线段301贴在墙壁上,在第二状态下卡装在限位组件的限位槽内,自安装板101倾斜向下;

第二直线段302,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直线段302贴在墙壁上,在第二状态下第二直线段302由窗户向外穿出,且水平悬空;

连接段303,将第一直线段301和第二直线段302连接在一起;以及

吊绳302,其一端绑扎在第一直线段301上,在紧急情况下可拉动支撑臂,使支撑臂转动且其第一直线段301转动至限位槽内;

其中,第一直线段301和第二直线段302的夹角为70°(或为50°-85°之间的其它锐角),确保第二直线段302由建筑物的窗户顺利穿出。

如图1、4所示,支撑臂上还设置有加强筋400,加强筋400一端与第一直线段301焊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第二直线段302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支撑臂强度。

如图1、5、7-8所示,连接部包括将逃生袋201折叠在一起的第一连接组件和将逃生袋201卡装在支撑臂上的两组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六条拉带501,每条拉带501底部通过螺栓固连在底支撑板202上,每条拉带501的上端部均具有穿孔;其中四条拉带501固连在底支撑板202的四个拐角处,另外两条拉带501固连在底支撑板202的两长边边沿的中心位置处;

六对具有插孔的插片502,间隔设置在顶支撑框203上,六对插片502与拉带501上下对应;

六个插销503,分别将拉带501上部穿设在与该拉带501对应的插片502上,以任意一条拉带501的固定为例,插销503依次穿过一对插片502中的任意一个、拉带501的穿孔和一对插片502中的另一个插片,将拉带501上端部插装在顶支撑框上,利用拉带501将逃生袋折叠;

三根连接绳504,每根连接绳504分别将前后对应设置的插销503绑在一起;

三个插接件,为折弯结构的插杆505,分别绑固在每根连接绳504的端部;

及三个固定杆506,间隔焊接在第二直线段302上,每个固定杆506上均焊接有挂装孔507;

其中,插杆505分别插装在与其对应的固定杆506的挂装孔507内(还可以直接固定在固定杆506上);当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302处于第二状态(即第二直线段水平悬空),逃生袋201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而插杆505自上而下插装在挂装孔507内无法从固定杆506上脱出,进而通过连接绳504将插销503从插片502内拔出,使逃生袋201自动展开。

如图1、9-10所示,两组第二连接组件沿逃生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第二连接组件均包括

第一导向件(即固定片601),竖直焊接在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302上;

第二导向件(即导向片602),导向片602与固定片601平行设置,导向片602和上部与固定片601的上部通过连接片603固连在一起;

一组卡环604,每组卡环604沿逃生袋20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卡环604自导向片602底部穿设在导向片602上;第二连接组件的两组卡环的位置可随意调整;

第一弹簧栓605,其壳体设置在固定片601上;

其中,第一弹簧栓605的伸缩头在非受力时自然弹出并延伸至导向片602处,避免卡环604在支撑臂处于第一状态下时从导向片602上脱落下来,进而有效避免逃生袋201在非使用时从支撑臂上掉落,具体如图所示;

及控制线606,通过多个卡箍绑扎在支撑臂上,控制线606的一端第一弹簧栓605的壳体固连在一起,其另一端通过吊扣固连在上连接板103上;

其中,支撑臂由贴在墙壁的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控制线606受力拉动第一弹簧栓605,使第一弹簧栓605的伸缩头缩回至壳体内,进而远离导向片602,具体如图所示;逃生袋201底部的卡环604由自动向下滑出,使逃生袋201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

如图1所示,拉绳组件包括

第一拉绳701,其一端部通过吊扣固连在支撑臂第二直线段302上的螺杆上;

第二拉绳702,其一端部固连在第二直线段302的端部,第一拉绳701和第二拉绳702间隔布设;

下降器703(即为手动下降器);

其中,第一拉绳701和第二拉绳702绕设在下降器703的滑轮组件上,第一拉绳701和第二拉绳702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逃生人员跳到逃生袋201内后通过控制下降器703的操作杆自动下落至地面上。工作时,利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共同作用使逃生袋201下落,有效保证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实际安装时,拉绳组件还包括间隔吊设在支撑臂第二直线段302上的两个定滑轮800,第一拉绳701依次绕设在两个定滑轮和下降器703上,第二拉绳702穿设在下降器703上,具体如图13所示。使用时当逃生袋201下降到地面上后,可在地面上拉动第一拉绳701,通过两个定滑轮800和下降器703的共同作用使逃生袋再次上升至逃生高度,以便于另一个人的逃生。

实际安装时,第一拉绳701、第二拉绳702及逃生袋201均采用阻燃型材质制成,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高空降落装置在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固定部的各个结构件、支撑臂和设置在支撑臂上的各个结构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镀锌材质制成,防止出现锈蚀和老化现象,进而有效保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利用螺栓将安装板101固定安装在靠近窗户上拐角处的墙壁上,利用第一连接组件将逃生袋201折叠在一起,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挂在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302上,支撑臂贴在墙壁上,具体如图11所示(可将本实用新型除了固定部以外的结构整体装在防尘保护盒内);当然在实际安装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空降落装置还可以安装在靠近窗户的房子顶壁上,具体如图12所示,向下拉动支撑臂使其第二直线段302自窗户的上部向外穿出;

当出现火灾事故时,将防尘保护盒的盒盖打开,求生人员拉动支撑臂上的吊绳302使其顶部的转轴水平转动90°,转动到位后支撑臂的第一直线段301卡装在两限位板104之间,而支撑臂的第二直线段302自窗户向外穿出并处于水平状态;支撑臂转动到位后,控制线606收紧拉动第一弹簧栓605,第一弹簧栓605受力使其伸缩头远离导向片602,卡环604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片602自动下落;

在逃生袋201下落的同时,插杆由于无法脱离固定杆506,使其可通过连接绳504将插销503从插片502上拔出,拉带501上端部脱离插销503的固定,使逃生袋201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成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求生人员由窗户跳到逃生袋201内,然后手动控制下降器703即可安全下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