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紧急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19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紧急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救生设备。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增多,因高楼失火等原因,被困者只能从窗户向地面转移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若只通过用手抓紧和用腿夹紧一根由窗口垂至地面的绳索向地面滑落转移,除对一些体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或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因体力、操作技能和慌恐等因素限制是难以实现安全转移或逃生目的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任何能自理的人都可使用的、易操作、安全的高楼紧急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将绕有钢丝绳的卷筒安装在具有增速器、制动闸、腰带、颈带、折叠座和导向管等的壳体内,并将钢丝绳的一端由导向管向外引出而实现的。对其详细内容将结合最佳实施例进行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作容易、安全、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若安装摇柄后还可做升降器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主视和左视局剖图。

图1所示,本最佳实施例由增速器6(输入端齿轮20、中间齿轮21、22、输出端齿轮23和增速器罩24)、制动闸7(闸柄1、闸轮2、闸带3、闸罩4、和可调制动弹簧5)、卷筒8、折叠座9、支座10、导向管11、导向嘴12、壳体13、中心轴14、钢丝绳15、腰带16、腰带挂架17、颈带18和颈带挂架19组成。钢丝绳15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卷筒8上,另一端由位于壳体13上部且与壳体13相通的导向管11向外引出。增速器6的输入端齿轮20与卷筒8的一个轴端相连,中间齿轮21、22、及输出端齿轮23的轴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3和增速器罩24上。输出端齿轮23与中心轴14的一个轴端相连,中心轴14穿于卷筒8内且另一端与闸轮2相连。闸带3包卷于闸轮2的外缘上,其两端与闸柄1的下端相连。闸柄1的下部通过一个转轴与壳体13相连。在闸柄1的中部和壳体13之间连有一个可调制动弹簧5,它使闸柄1始终保持向制动方向拉回,通过调节它的松紧,可调节初始下降时人对闸柄所需的推力。折叠座9的轴端连于支座10的中部。腰带挂架17位于壳体13外部两侧。腰带16的两端分别连在两个腰带挂架17上。颈带挂架19位于壳体13的上部两端。颈带18的两端分别连在两个颈带挂架19上。闸罩4和增速器罩24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壳体13的两侧。导向嘴12位于导向管11的顶部。导向管11向折叠座9的相对方向成120°~150°的折曲状。
权利要求1.一种高楼救生器,它由增速器(6)、制动闸(7)、卷筒(8)、折叠座(9)、支座(10)、导向管(11)、导向嘴(12)、壳体(13)、中心轴(14)、钢丝绳(15)、腰带(16)、腰带挂架(17)、颈带(18)、颈带挂架(19)组成,其特征是,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卷筒(8)上,另一端由位于壳体(13)上部且与壳体(13)相通的导向管(11)向外引出;增速器(6)的输入端齿轮(20)与卷筒(8)的一个轴端相连,其输出端齿轮(23)与中心轴(14)的一个轴端相连,中心轴(14)穿于卷筒(8)内且另一端与制动闸(7)的闸轮(2)相连;制动闸(7)的闸柄(1)的下部通过一个转动轴与壳体(13)相连,在闸柄(1)的中部和壳体(13)之间连有一个可调制动弹簧(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折叠座(9)的轴端连于支座(10)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导向管(11)向折叠座(9)的相对方向成120°~150°的折曲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制动闸(7)的闸罩(4)和增速器罩(24)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壳体(13)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腰带(16)和颈带(18)分别通过腰带挂架(17)和颈带挂架(19)连接在壳体(13)的外部两侧和上部两端。
专利摘要一种高楼紧急救生器,它由钢丝绳、壳体、增速器、卷筒、制动闸、折叠座、导向管和腰带等组成。使用者可通过操纵制动闸安全降至地面。它具有操作容易、结构紧凑和安装摇柄后可做升降器使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2B1/06GK2156887SQ9320811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6日
发明者崔学凤, 张兆明 申请人:张兆明, 崔学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