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671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高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造纸机及纸品加工机上的重要部件,具体的说是给造纸厂及纸品加工厂提供一种新概念的中高辊。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中高辊如1所示,主要由轴头1、辊体2、外围包一层非金属外壳3组成。这种结构在加工和使用中极不方便。因为外壳的腰鼓形中高度必须由专用的特种机床才能加工,这种专用特种机床全国为数极少,且分布不均匀,一些工业较落后的偏远地区没有这种机床,因此不少用户为了维修或改变外壳的中高度,往往要运送很远的专业厂去求援,很麻烦且费用大,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概念中高辊,它可方便地任意调节中高辊的中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高辊,它主要包括装在辊体的轴头,在辊体外围设有薄壁外壳,在外壳外表面也可设置一层耐蚀耐磨圈,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两端设置加固环,外壳套装在辊体上,在外壳与辊体之间留有空腹腔。在一端的轴头和相应的辊体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空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推出了一个不用计算及验证中高度的的新概念,待到开机正式投入生产时,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要求,在现场任意调节输入介质的压力大小,就可便捷地获得符合要求的中高度,使制造厂和用户厂取消了必须采用特种机床加工单一中高度的历史,从而为用户厂大大降低了停机时间与维修费用。
2、本实用新型的中高度可根据需要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即任意调节图2中所示的D与D0直径之差值。
3、耐蚀性强,避震性好,强度高,延长了寿命,降低了用户厂的产品成本,简化了设备管理。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详图;图4及图5为图2中的B部放大详图;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轴头1和辊体2,在辊体2外围设有外壳3a,外壳3a外表面也可设置一层耐蚀耐磨圈3b,在外壳3a与辊体2之间留有空腹腔9,在一端的轴头1和相应的辊体2设有通孔10,该通孔10与空腹腔9连通。在加固环5中设有若干销轴6,连按板7通过销轴6与加固环5固定连接,在辊体2的两端处装有密封圈4,以防止压力介质的渗漏。外壳为薄壁金属材料做成,外壳外表面也可设置一层耐蚀耐磨圈,外壳的外圆柱面为平滑形、沟纹形、盲孔形。在外壳的两端设有加固环,该加固环与辊体之间有微量间隙的滑配合,确保薄壁金属外壳调节中高度大小膨胀或收缩时可轴向自由伸缩,外壳与辊体旋转是通过在外壳两端加固环中设置的若干销轴及连接板来实现的,外壳的中高度是通过从轴头和辊体中的通孔输入的压力介质的压强迫使薄壁金属外壳产生弹性变形而形成的,而中高度的变动是通过调节输入压力介质的压强大小来达到的。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和材料上都作了改进,可在各种造纸机及纸品加工机上使用,并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任意调节所需的最佳中高度,选用的耐蚀耐磨高强度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大幅降低用户厂的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权利要求1.一种中高辊,它主要包括装在辊体上的轴头,在辊体外围设有外壳,外壳的外圆柱面为平滑形、沟纹形、盲孔形,其特征在于外壳为薄壁金属材料做成,在外壳外表面也可设置一层耐蚀耐磨圈,在外壳的两端设置加固环,外壳套装在辊体上,在外壳与辊体之间留有空腹腔,在一端的轴头和相应的辊体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空腹腔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高辊,其特征在于;在加固环中设有若干销轴,连接板通过销轴与加固环连接,在辊体两端处装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一种中高辊,其特征为在外壳的两端设置加固环,外壳套装在辊体上,在外壳与辊体之间留在空腹腔,在一端的轴头和相应的轴体上使用通孔,该通孔与空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在各种造纸机和纸品加工机上使用,并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任意调节所需的最佳中高度,选用的耐蚀耐磨高强度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大幅降低用户厂的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文档编号D21G9/00GK2537729SQ0221589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6日
发明者曹仲勇 申请人:曹仲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