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659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磨机打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中、高浓纸浆特别是中浓度纸浆打浆技术在造纸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在使用的中浓打浆技术中,普遍使用泵或螺旋等专门的供料装置来实现给盘磨机供料。盘磨机工作时,由于盘磨机的工作部件——磨片的高速旋转,会产生一定的泵送力,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种泵送力,代替泵或螺旋给盘磨机供料,就可以精简打浆设备,减少造纸企业的投资,简化造纸厂打浆流程,节省电耗。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足够的泵送力,另一个是小阻力的磨前供料管道;其中盘磨机的泵送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盘磨机的转速和磨片的结构,中浓打浆的盘磨机,其转速一般较高,对泵送力的提高较为有利,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磨片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磨片结构中,直磨齿与半径的倾角对泵送力的影响最大,因此,设计适当的磨片结构是提供足够泵送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磨前输料管道,由于没有泵或螺旋等提供动力克服浆料在管道中所受阻力,应采用尽可能简短的联接装置,尽量减少浆料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既要便于安装,又要保证浆料的顺畅流动,特别要避免阻塞点的发生。另外,6%~15%的中浓纸浆较5%以下的低浓纸浆,其流动性较差,为了使这个范围的中浓浆料能够顺利地从浆塔(池)到达磨区,对磨片的结构设计和管道系统的设计亦有其特别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中浓纸浆打浆过程的设备简单、能耗节省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为不采用带动力的装置如泵、螺旋等,而是利用磨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泵送力将浆料从浆塔(池)输送到盘磨机的磨区。
所述磨片工作时的旋转速度为1500rpm或以上;由于磨片转速对泵送力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泵送力送浆,磨片转速不能过低。
实现上述方法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包括自吸磨片,所述自吸磨片的磨齿设计成直齿,并使直齿与半径方向成一倾角,倾角方向与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倾角的大小与泵送力有关,倾角越大,泵送力越大,一般将此倾角定在10°~20°之间,不宜过大,因为过大的倾角,产生过大的泵送力,从而将能量浪费在浆料泵送上,使浆料离开磨区的速度过快,浆料受到的打浆作用减少,影响打浆质量,降低打浆效率。
为了使浆料从磨片进料口顺利到达磨浆区,在磨浆区底面到磨片进料口区域设计为一斜面,其斜度为10°~15°之间,磨片进料口到磨浆区底部的斜面使通料区间产生由大到小的变化,从而使浆料能够顺利到达磨浆区。
此外,利用管径由大到小变化的输浆管道亦有助于实现免动力供浆的效果,从浆塔(池)将浆料输送至盘磨机进浆口,近浆塔(池)一端管径大,近盘磨机一端管径小,管径的变化不要求是连续的,根据需要输浆管道中可采用若干直管和软接头;如具体可采取这样的形式浆料经由浆塔(池)底部开口流出,底部开口直径≥300mm,此开口处联接一变径管,然后通过一弯头将管路变向,再根据距离的需要,选择若干根直管,在靠近盘磨机入口处,采用变径管与盘磨机入口联接,在直管之间,使用软接头来消除管道联接中的中心线误差,在管道中靠近浆塔(池)处,安装一阀门控制供浆量;变径管使用的数量,要依据浆塔(池)与盘磨机入口管径之间的差值来决定,管径的变化应保持由大到小渐进的方式,不能变化太快,否则会造成浆料在管道中受阻塞,直管采用的长度,要根据浆塔(池)的距离决定,同时要考虑浆料需要泵送的高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泵送的高度越高,直管长度应越短。
为了保证一定的压差,使浆塔(池)中的浆料全部流入盘磨机,浆塔(池)的料位应高于盘磨机入口。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采用本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不使用带动力的设备而直接通过磨片高速旋转来输送中浓浆料,因而本发明的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设备较为简单、紧凑,利用本发明可以减少造纸企业的设备投资,简化造纸打浆工艺流程,节能省电,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图1是本发明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的中浓磨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中浓磨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图1所见,本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由浆塔1、输浆管道、盘磨机磨区等几部分依次连接而成;浆料由浆塔1流出,浆塔1的底部设计为圆锥形,为了使浆料顺利流出浆塔1,在塔底的出浆口口径较大(12″),为了保持一定的压差,浆塔1出料口的位置高度高于盘磨机的入口高度。输浆管道由12″/8″锥管2、90°的8″弯头3、阀门5、8″直管4、软接头7、8″直管6、8″直管8、8″/6″锥管9组成,12″/8″锥管2一端与浆塔1底部联接,另一端连接一个90°的8″弯头3使管道转向,并通过阀门5来控制浆料的流量,根据浆塔1与盘磨机之间的需要,选择适当长度的8″直管,在连接时,其中两根8″直管4、6先与阀门5连接,另一根8″直管8与8″/6″锥管9连接,而此8″/6″锥管9的另一端与盘磨机的6″入口管10相接,在两根8″直管6、8之间,利用软接头7相连,这样,软接头7可以消除因两直管6、8之间中心线的误差而造成安装上的困难,使两者之间过渡平滑,在盘磨机工作时,软接头7可对输浆管道起减震作用;在此输浆管道中,从浆塔1到盘磨机的管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的。盘磨机的动盘12、定盘11是相同结构的自吸磨片,两磨片的分散区配合组成了磨片进料区13,进料区的截面是逐渐变小的,使浆料通过此区类似于通过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径管,浆料通过进料区后到达由两磨片磨浆区配合组成的磨区14。
以动盘12为例说明,作为动盘12的自吸磨片的形状结构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及图3可见,本自吸磨片由四个圆环分区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二、三、四分区12-1、12-2、12-3、12-4,第一分区12-1为分散区,其余分区为磨浆区,分散区12-1的底面即是磨片进料口到磨浆区底部的斜面12-5,其斜度为11°;磨片磨浆区的磨齿设计成直齿,磨齿与半径方向倾角12-6、12-7、12-8都为12°,倾角方向与磨片的旋转方向相反,这种角度适用于浓度6%~9%的中浓纸浆打浆工艺。
本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在盘磨机工作时,磨片高速旋转,转速为1500rpm,动盘12在磨区的磨齿在高速旋转时产生泵送力及浆塔中浆料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将浆料从输浆管道抽进磨区,经过打浆后泵送出磨区,从而避免使用带动力的装置如浆泵或螺旋等专门的供浆设备,节能省电,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磨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泵送力将浆料输送到盘磨机的磨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片工作时的旋转速度高于1500rpm。
3.一种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包括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片为自吸磨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磨片的磨齿为直齿,并与半径方向成一倾角,倾角方向与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吸磨片磨齿与半径方向的倾角为10°~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磨片的磨浆区底面到磨片进料口为一斜面,其斜度为10°~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浆塔(池)与盘磨机入口之间的输浆管道的管径由大到小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浆管道包括直管与软接头连接构成的变径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塔(池)的料位高于盘磨机入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磨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泵送力将浆料通过管径由大到小管道输送到盘磨机的磨区;一种盘磨机免动力供浆中浓打浆装置,其磨片为自吸磨片,自吸磨片的磨齿为直齿,并与半径方向成一倾角,倾角方向与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其管道的管径靠近浆塔(池)一端大,经逐级变小到盘磨机机入口管径。本发明可以实现不使用带动力的设备而直接通过磨片高速旋转产生的泵送力来输送中浓浆料,相对于现有的中浓打浆设备较为简单、紧凑,利用本发明可以减少造纸企业的设备投资,简化造纸打浆工艺流程,节能省电,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文档编号D21D1/00GK1456746SQ0312669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
发明者李世扬, 朱小林, 曹国平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