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61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织物。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螺旋缠绕纱线阵列,并在CD方向用树脂连接所述纱线。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环状或缝合工业织物的常规织造或针织基材的替代物,基材例如用于造纸机成形部、压榨部或干燥部的基材。但本发明亦可用于造纸之外用途的工业织物。
背景技术
造纸过程中,在造纸机成形部,通过将纤维浆放置到移动的成形织物上形成纤维素纤维网,纤维浆也就是纤维素纤维的水分散体。浆体中大量的水通过成形织物排出,而纤维素纤维网则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
刚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进入压榨部,压榨部包括一系列压榨压区。纤维素纤维网被压榨织物支撑,或者通常情况下位于两层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穿过压榨压区。在压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缩力的作用,该压缩力将水从网中挤出,并使网中的纤维素纤维彼此粘附,使得纤维素纤维网转变为纸幅。水由该一层压榨织物或多层压榨织物所吸收,并且理想的情况是不回到纸幅中去。
纸幅最终进入干燥部,干燥部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干燥转鼓系列或烘筒系列,这些转鼓或烘筒由蒸汽在内部进行加热。干燥织物将纸幅紧贴在转鼓的表面,并引导刚形成的纸幅以弯曲路径依次绕行该系列中的每个转鼓。加热的转鼓通过蒸发作用将纸幅的含水量降低到所需水平。
应该了解的是,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及干燥织物在造纸机上都采取无端环(endless loop)的形式,并且都起到传送带的作用。应该进一步了解的是,纸张生产是一种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也就是说,在成形部,纤维浆连续地放置到成形织物上,而刚生产出的纸张在离开干燥部后就被连续地缠绕到辊筒上。
要提醒的是,曾有一段时期,造纸用的工业织物仅以环状形式来供应。这是因为刚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极易被织物中的任何不平坦处造成痕记。
因为安装可机上缝合的织物较为容易且安全,所以,虽然此要求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但仍需研发可机上缝合的织物。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织物,该织物具有通过在其两端的横向边缘上提供缝合环圈而形成的接缝。缝合环圈本身由织物的机器方向(MD)纱形成。可先将织物两端拉并在一起,通过使织物两端的缝合环圈相互交叉,再将所谓的销针或销线导入由相互交叉的缝合环圈所形成的通道,以将织物两端锁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接缝的封闭。显然,相较于现有技术将环状织物安装在造纸机上,安装可机上缝合的织物当然更为容易且节省时间。
一种可用于制造具有这种接缝而能在造纸机上接合的织物的方法是平织该织物。在此情况下,经纱为织物的MD纱。为形成缝合环圈,在织物末端处的经纱被绕转并在平行于经纱的方向织回织物本体中若干距离。另一种更佳的技术为一种改进的环状织造法,通常用于制造织物环状线圈。在该改进的环状织造中,纬纱被连续地通过织机前后往返绕织,在纬纱的每次行程中,通过纬纱绕过环圈形成销,在织造织物的一个边缘处形成缝合环圈。因纬纱最后成为织物中的MD纱,且为连续的,故与任何通过将经纱末端织回平织织物端部而制成的缝合环圈相比,以此方法制成的缝合环圈更为强固。
制造用作压榨织物的可机上缝合织物时的最后步骤是,将一或多层短纤材料针刺于织物的至少外表面中。先使织物接合成无端环的形式,再进行针刺。针刺加工覆盖织物的接缝区域,以确保该区域的性质尽可能地近似于织物其它部分的性质。在针刺加工完成后,将使织物两端互相接合的销线除去,并切开接缝区域的短纤材料,形成覆盖该区域的活片。织物则呈端部打开的形式,即可包装运送给造纸用户。
工业织物常规地由织造、热定型及可选的缝合步骤制成。在织造步骤时,原材料例如单丝通常被织成“扁平”或矩形的织物,或被织成环状或“环”的织物。然后通常再进行热定型步骤及缝合步骤。缝合则需要织物的相对端构成某种造成接缝的形式,例如销接缝或销螺旋接缝。
但是,也可用常规的织造、热定型和可选缝合步骤之外的方式来生产工业用织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纺织产品,虽称为织物,但并非以织造或针织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工业织物的方法,该织物可具有接缝或没有接缝,用于造纸或其它用途。
本发明可提供这些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等。因此,本发明涉及将纱线阵列螺旋缠绕,并用树脂在CD方向连接纱线。形成产品的实施例具有接缝。此方法可取代以往用于造纸的成形织物、压榨织物或干燥织物基材的织造或针织法;用水缠结法(湿处理)、熔喷法、纺粘法、及气流成网针刺法制成非织造品;瓦楞纸板制品;以空气穿透干燥法来制成的面巾纸和纸巾产品;湿法成网及干法成网纸浆制品;以及涉及造纸的各种加工,例如使用浆渣滤网和化学洗涤物的加工。
本文还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本发明织物的方法。首先,使用含有两个水平安装的平行辊的装置来使MD纱系统(例如单丝等)螺旋缠绕成环状或可缝合的,在要形成接缝的情况下,则进一步包括“绕转”固定器。接着,将聚合物正交于MD纱来放置在其一个或两个表面上,从而直接在MD纱的系统上生成CD组分。CD组分作用为连接物,锁定并稳定整体结构。CD组分可为织物的全部宽度,或仅延伸于较短的长度。聚合物使用喷头、或其它适合于此目的的装置来放置,如下文所述。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可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等,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用于螺旋缠绕MD纱的装置的轴侧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教导内容较佳绕转固定器的轴侧图;图3为结合有本发明教导内容的另一绕转固定器的轴侧图;以及图4为本发明工业织物一部分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更具体地参照附图,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工业织物50的一部分。较好的是,通过螺旋缠绕纱线阵列,并用树脂在CD方向连接所述纱线,形成织物50。此方法可以取代常规的织造或针织法。如图所示,织物结构50包括直接生成在MD纱42系统上的CD组分40系统。例如可通过将聚合物正交放置在MD纱42系统的一面或两面上来形成这些CD组分40。以此方式,CD组分40作用为连接物,以锁定及稳定整个结构50。如图所示,CD组分40可以延伸于结构50的全宽度,或亦可仅延伸于较短的长度。此外,CD组分40没有沿着MD纱42的整个长度来将其全部包封,而是仅形成局部的包封。此外,注意,MD纱42可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亚胺,其它适用于此目的的聚合物,或甚至其它的材料例如金属,只要其能适合此目的即可。此外,MD纱42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矩形、长圆形、叶瓣状、及其它适用于此目的的形状。显然,CD组分40可根据需要成形。此外,虽在此以单丝纱为例,但各种纱线例如复丝、双组分纱及其它本领据技术人员已知并适用于此目的纱线都可使用。
有利的,CD组分40固定MD纱42的位置,以得到作用为织造织物或针织物的稳定结构50,并在某些方面还具有比织造织物或针织物更佳的性质。例如,不必通过绕织CD纱来控制MD纱间隔,因此MD纱能够不受限制地间隔分开或密集在一起。如果要将本发明制品用作压纹织物来制造面巾纸或纸巾,或用于织造有纹路的非织造物,则另一所能提供的重要优点是,织物50的制品可具有花纹图案。可通过例如对CD组分40在MD纱42系统上的放置进行控制而来获得图案化,例如可通过加快或减慢聚合物的输入,以在特定区域中留下较多或较少的聚合物。因此,代替将树脂以设计图案放置在织物上,而是织物的制造和图案可同时完成。
制造本发明织物50的第一步骤是,使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10来螺旋缠绕MD纱42系统。但注意,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不需要用“绕转”固定器12来制成环状的制品。在此实例中,MD纱缠绕两个平行辊A和B,以形成无接缝的MD纱42系统。类似的制法披露于Best的美国专利4,495,680中。(亦可参见Draper的美国专利3,097,413)。即,’680专利示出一种用于形成制造造纸带所用基底织物的方法和装置,该基底织物仅包括MD纱。基本上,MD纱绕两个平行辊螺旋缠绕。然后,施加纤维毛层或其它非织造材料并使其粘着于MD纱的螺旋阵列,以提供“无纬纱”的造纸机带,即是说没有横机器方向(CD)纱。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制造有接缝的产品,该装置10包括两个平行辊以及“绕转”固定器12。(亦可参见Davenport的美国专利6,491,794 B2,其披露一种用于制造可缝合阵列的辊的另一实例)。辊A、B优选水平地安装,且类似于在常规干燥织物热定型时所用的钢辊,但辊A和B不需要加热。绕转固定器12平行布置在两辊之间,并位于两辊的顶面所形成的平面中。绕转固定器12包括两个销排,即销排A及销排B。销杆为纱线提供“绕转”,最终成为在结构50端部处MD纱42的接缝。
应用装置10,在通过缠绕加工制得MD纱系统和其两端处的接缝时,使用单丝的一个或多个大卷筒(未示出)。首先,将单丝卷筒的一端系在或其他方式连接于销排A远端处的销杆16上。然后以受控的张力来退卷拉出单丝,并朝向辊A垂直于辊行进。该单丝最先接触辊A的顶面,并绕该处转180度,再接触辊A的底面。然后单丝行进至辊B,首先接触辊B的底面,再绕该处转180度,接触辊B的顶面。然后单丝行进至销排B远端处的销杆18。注意,销杆18与销排A上的销杆16相对,此加工开始时单丝连接于销杆16上。又请注意,在此缠绕过程中,尽管可能有微小的缠绕斜角,但最好将单丝保持在垂直于辊的方向。在此情况下,取间隔的装置14可位于靠近销杆的位置处,及靠近各辊的顶面和底面的位置处,以在单丝缠绕时有助于单丝的平行定位并将其间隔分开。
当到达销杆18时,单丝绕转过销杆18,并再朝向辊B抽送。单丝首先接触辊B的顶面,并由该处绕转180度,接触辊B的底面。然后单丝再向辊A抽送。单丝首先接触辊A的底面,再绕该处转180度,接触辊A的顶面。然后单丝朝销排A中的销杆19抽送。注意,销杆19与缠绕加工开始时单丝连接的销杆16相邻。单丝绕销杆19缠绕…如此地重复进行此缠绕程序,直到构成MD纱42系统,其宽度等于最终结构50所需的宽度。
图2示出绕转固定器12,其具有较佳的销杆系统。此系统包括可动销针22,其滑穿与主结构26连接并设的一连串平行环24。图2中示出销针22插入销排A,而销排B未穿设销针22。注意,在环24之间的间隔28设置用于定位所缠绕的单丝(未示出)。此外需注意的是,环的宽度30决定了来自相反方向的单丝缝合环圈(构成接缝的另一半)的可用空间。鉴于此,环宽度30通常等于或大于单丝的宽度。但是,环宽度亦可较小,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调节以将单丝缝合环圈适配于接缝的可用空间中。
图2所示的销杆系统的功能如下所述。当单丝被带至所需的销杆位置时,将其置于主结构26的两个平行环24之间。然后,销针22向前滑动,以套住或锁位单丝。图2所示的销杆系统较佳,因为其可定位单丝,对所完成的织物制品来说优选在此状态下形成接缝。
图3示出可选的绕转固定器12,其具有销排A和B。如图所示,销杆32被垂直安装,但可单独地或成组地转至水平位置。当销杆32在垂直位置时,单丝可容易地置于销杆32上或从其拆去。另一方面,当销杆32转到水平位置时,在销杆32周围将单丝锁定或锁位。将销杆32转至水平位置之后,单丝即位于最终制成接缝的较佳位置。
在将MD纱系统装配完成后,则下个步骤即在MD纱系统上形成CD组分40系统,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生成CD组分40系统的方法是利用聚合物放置装置,例如压电喷头(组),沿CD方向将可固化聚合物分配在MD纱42上以及其间。然后,(通过例如紫外光或热)固化该聚合物,以得到固态的CD组分40系统。注意,可将聚合物送至MD纱42系统的一面或两面上。若聚合物被送至两面上,则从各面输送的聚合物将接合,并在接合处粘结在一起。
有利的是,CD组分40可提供织物的稳定性及其它的功能特性,例如对空气及/或水的渗透性,结构空隙容积、厚度等等。另一优点为用作CD组分材料的聚合物可为不易挤成稳定单丝的聚合物。另一有利之处是,CD组分40在结构50的磨面上作用为“纬纱滑垫”,来保护具有MD纱40的平面。因此,可将高耐磨性的聚合物用作CD组分材料,从而显著改善织物的抗磨性。
除了喷布以外,用于形成CD组分40的方式包括聚合物熔融处理,以及可固化聚合物处理。通过前一种处理,在CD方向将熔融的聚合物定量供给到MD纱42上以及其间。然后,熔融的聚合物冷却并固化成CD组分40系统。在后一种加工法中,在CD方向将可固化聚合物定量供给到MD纱42上以及其间。聚合物的后续固化处理得到固态的CD组分40系统。利用这两种方法,可将聚合物送至MD纱42系统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在将聚合物送至两个表面上的情况下,则聚合物的接合将使产品的稳定性优化。
另一种用于制得CD组分40系统的方法称为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使用单丝作为馈料。通过这种方法,单丝熔融,熔融的聚合物输送到作为MD纱42系统上的定量供给液流。接着使聚合物冷却,以制得固态的CD组分40系统。也可将聚合物送入MD纱42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在后一种情况下,聚合物的接合将可使最终结构50的稳定性优化。
再一种形成CD组分40系统的方法是,使定位作为CD组分40的单丝熔融并粘接。以此方法,使“CD单丝”先单独或成组地定位成靠近或接触MD纱42系统。然后,加热CD单丝,使其变形并与MD纱42机械互锁。然后,CD单丝冷却成为固态的CD组分40系统。请注意,CD单丝开始时可位于MD纱线42系统的一个表面上,或优选地位于两个表面上。当位于两个表面上时,CD单丝从各表面处变形,以在靠近结构50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相遇并粘合。这会得到具有优异稳定性的最终结构50。应注意,特别适用于CD组分的聚合物为MXD6,或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二胺。此单丝状聚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粘结其本身,而不使CD纱丧失基本的功能性强度。或者,也可使用双组分的单丝,例如包括熔点低于芯体的外鞘的单丝。这种单丝可单独使用于CD或MD方向,或最好使用于这两个方向,因为这会得到最强固的结合及最稳定的成品结构50。
对本发明的缝合形式而言,注意在制得CD方向组分40系统之后,拆除绕转固定器12中的销针22,从而结构50可供安装。通过将织物含有缝合环圈的两端连接或啮合在一起,然后用新的销针22插入啮合的缝合环圈中,以形成环状织物,完成这种安装。
此外,如果结构50用作为压榨织物或皱纹带,则通常将毛层附加于结构的一面或两面上。此外,也可将其它非织造物层合于具有或不具有毛层的结构50上。此外,应注意的是,必须将结构50的边缘修整成平行于MD方向。
上述的本发明将制得多用途的结构50。例如,如果结构50要成为可渗透的,则可通过对CD组分的宽向范围内的厚度进行调整,调整结构50的开放度。在担心出现纸张痕记的情况下,最好能具有平滑的纸张接触面,因此可使CD组分的垂直厚度形成为等于MD纱线42的垂直厚度。如果要使结构50成为不可渗透的,则可用树脂对其进行涂覆或浸渍,并可进行其它的处理。
因此,通过本发明可达成其目的和优点,虽然本文详细披露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其范围和目的不应受此局限;其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形成织物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螺旋缠绕机器方向(MD)纱,以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系统;以及将横机器方向(CD)组分的图案放置在所述MD纱系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组分连结MD纱,以固定其位置并稳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沿其长度被CD组分断续地包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组分延伸于所述MD纱系统的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组分延伸于小于所述MD纱系统的全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形成的织物结构为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干燥织物、TAD织物、淤浆成形织物、浆渣过滤织物、化学洗涤物、或工程用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聚合物树脂正交地放置于所述MD纱系统的一面或两面上,在所述MD纱系统上生成所述CD组分,以得到与所述MD纱互锁的CD组分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聚合物在MD纱系统上的所述放置,改变在MD纱系统上生成的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放置的速度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MD纱系统上的聚合物的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分配器输送所述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被输送至所述MD纱系统的两面上,以接合所述MD纱系统,并接着将所述MD纱系统粘结于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放置的聚合物可通过紫外光或热进行固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接着固化所放置的聚合物,以获得固态的CD组分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放置的聚合物为熔融的聚合物,然后将之冷却以获得固态的CD组分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熔融的聚合物得自熔融作为馈料的单丝。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如下步骤在MD纱系统上生成所述CD组分将CD单丝正交地置于MD纱系统的一个或两个面上;加热所述CD单丝,使其变形;以及冷却所述CD单丝,以得到与所述MD纱机械互锁的CD组分系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单丝置于MD纱系统的两面上,以接合所述MD纱系统,并将所述MD纱系统粘结于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单丝是可粘结的,同时仍保持其功能性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为MXD6或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二胺。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单丝为双组分单丝,具有外鞘与芯体,以及所述外鞘的熔点低于所述芯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形成的织物结构为可机器缝合或为环状。
22.一种用于螺旋缠绕MD纱系统的装置,包括第一辊及第二辊,所述辊水平地安装并相互平行;绕转装置,平行设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位于二辊的顶面所限定的平面中,所述绕转装置包括第一销排与第二销排;以及由此连接于第一销排一端的第一销杆上的纱线,被正交于所述辊来退卷抽送,首先接触第一辊的顶部,然后螺旋绕过第一辊的底部,所述纱线进一步正交于所述辊抽送,以首先接触到第二辊的底部,然后螺旋绕过所述第二辊的顶部,所述纱线进一步正交于所述辊抽送,然后绕过位于第二销排一端的第二销杆,以类似的方式朝向第二辊抽送,重复进行所述螺旋缠绕操作,直到形成所需宽度的MD纱系统。
23.一种用于在螺旋缠绕的MD纱系统中形成接缝的装置,包括第一销排和与所述第一销排相对的第二销排,各销杆具有开孔贯穿于其中;以及可动销针,用于滑穿所述销杆开孔,其中将各MD纱依序置于各对相邻销杆之间,所述销针向前滑移来锁位所述纱线,以及重复进行所述操作,直至形成接缝。
24.一种用于在螺旋缠绕的MD纱系统中形成接缝的装置,包括第一排垂直安装的销杆;以及第二排垂直安装的销杆,所述第二排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并与之相对,其中当各MD纱绕过对应销杆之后,所述销杆将旋转至水平位置,以将所述纱线锁定于完成接缝的定位。
25.一种用于螺旋缠绕MD纱系统的装置,包括第一辊与第二辊,所述辊水平地安装并相互平行;由此将纱线正交于所述辊进行退卷抽送,首先接触第一辊顶部然后螺旋绕过所述第一辊的底部,所述纱线再正交于所述辊抽送,以首先接触到所述第二辊的底部,然后螺旋绕过所述第二辊的顶部,又以类似方式正交于所述辊以将所述纱线抽送到所述第一辊,重复进行所述螺旋缠绕操作,直到形成所需宽度的MD纱系统。
26.一种织物结构,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成螺旋缠绕MD纱,以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系统;以及将CD组分图案放置于所述MD纱系统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组分连结MD纱,以固定其位置并稳定所述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沿MD纱长度,所述MD纱被CD组分断续地包封。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组分延伸于所述MD纱系统的全宽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组分延伸于小于所述MD纱系统的全宽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通过将聚合物树脂正交地放置于所述MD纱系统的一面或两面上,在所述MD纱系统上生成所述CD组分,从而获得与所述MD纱互锁的CD组分系统。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聚合物在所述MD纱系统上的所述放置,改变在MD纱系统上生成的图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控制所述放置的速度,以调整所述MD纱系统上的聚合物的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聚合物用一个或多个分配器输送。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将所述聚合物输送至所述MD纱系统的两面上,以接合所述MD纱系统,并将所述MD纱系统粘结于其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放置的聚合物可通过紫外光或热进行固化。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接着固化所放置的聚合物,以获得固态的CD组分系统。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放置的聚合物为熔融的聚合物,然后将之冷却,以获得固态的CD组分系统。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熔融的聚合物得自熔融作为馈料的单丝。
4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通过如下步骤在MD纱系统上生成所述CD组分将CD单丝正交地置于MD纱系统的一面或两面上;加热所述CD单丝,使其变形;以及冷却所述CD单丝,以获得与所述MD纱机械互锁的CD组分系统。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将所述CD单丝置于MD纱系统的两面上,以接合所述MD纱系统,并将所述MD纱系统粘结于其间。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单丝为能够为可粘结的同时仍保持其功能性强度的聚合物。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聚合物为MXD6或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二胺。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单丝为双组分单丝,具有外鞘与芯体,以及所述外鞘的熔点低于所述芯体。
4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形成的织物结构为可机器缝合或为环状的。
4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形成的织物结构为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干燥织物、TAD织物、淤浆制造织物、浆渣过滤织物、化学洗涤物或工程用织物。
4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MD纱能够无限度间隔分开或密集在一起。
4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组分可提供所述织物稳定性及其它的功能特性,例如对空气及/或水的可渗透性、结构空隙容积或厚度。
4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用作所述CD组分的材料不易挤出。
5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CD组分可在所述结构的磨面上形成纬纱滑垫,以保护MD纱。
5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用具有高耐磨性的聚合物作为所述CD组分材料。
5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将毛层附加于所述结构的一面或两面上。
5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在具有或没有毛层的织物结构上,层合有一层或多层的非织造物层。
5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织物结构为可渗透的。
5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织物结构具有光滑的纸张接触面。
5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织物结构,其包括能使所述织物结构不可渗透的树脂涂层。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工业织物产品的方法,先螺旋缠绕机器方向(MD)纱阵列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系统,然后沿横机器方向(CD)用树脂连接所述MD纱。此方法可取代传统的基材织造或针织制法,所述基材可用于造纸的成形织物、压榨织物或干燥织物,及其它的工业用途。本发明还描述了用于形成该产品的装置。
文档编号D21F7/10GK1882742SQ200480034205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
发明者丹纳·伊格斯 申请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