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01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袋机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使制袋机或吹膜机在输送塑料原型袋边缘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对正的平衡状态,且容易判别异常讯号,使调移动作确实,精准度高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袋机,是将大量卷收成筒状的塑料原型袋架设在制袋机送料机构的送入处,由送料机构将塑料原型袋的输出端拉移,逐次将塑料原型袋送入并穿过制袋机的封切机构,由封切机构将塑料原型袋的三边进行封底、裁断,最后,将已封底、裁断成形的塑料袋体送出、收集。
由于习知的制袋机在输送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为设置、操作不当或机器震动、送料机构在拉移作业中发生位置偏差情况的影响,以致塑料原型袋要进行封底、裁断的标准位置发生变化,造成制袋机加工形成的塑料袋体的成品,在边缘上存在皱折及歪斜不正的问题,严重的还会使加工后的成品规格不统一,严重影响塑料袋体的质量,这是习知制袋机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
对于习知制袋机的缺点,已有业者在数年前公开了公开号为210662号的「全气压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别针对上述缺点,在制袋机的输送机构处设置有全气压式边缘追踪装置,可将所输送的塑料原型袋的边缘自动保持对正状态,该装置主要由气压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追踪器组成。
上述气压控制阀总成必须包括下列数组件1、输入气压调整阀,通过导管连接泵气压输入控制,其上分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及过滤气体的空气滤清器。
2、气压分配控制阀,其与输入气压调整阀并排连通安装,其上设有过滤气体的空气滤清器,可通过数导管将输入的额定气压分别送至追踪器调压阀、左右移检知器及左右移控制气压阀。
3、追踪器调压阀,其在接受输入气压后,可由其上预设的调压钮适当调整压力值,并由压力显示器显示压力值,再通过一导管将气压送至追踪器探测偏位信号。
4、右移控制气压阀,其与左移控制气压阀迭接,通过一导管连接右移检知器作右移信号的输入控制,并通过另一导管连接气压缸的一输入端。
5、右移检知器,其通过一导管连接追踪器的右测知体,作被加工物边缘左偏时的右移信号检知,通知右移控制气压阀控制气压缸的轴杆内缩。
6、左移控制气压阀,也通过一导管连接左移检知器作左移信号的输入控制,并通过另一导管连接气压缸的另一输入端。
7、左移检知器,也通过一导管连接追踪器的左测知体,作被加工物边缘有偏差时的左移信号检知,以通知左移控制气压阀控制气压缸的轴杆外伸。
8、油压缸,其通过导管将内存的油体送至气压缸,使自动调移机构所设气压缸的轴杆在伸缩时的稳速。
然而,由于上述全气压式边缘追踪装置,其以输入气压调整阀、气压分配控制阀、追踪器调压阀、右移控制气压阀、右移检知器、左移控制气压阀、左移检知器及油压缸等组件的应用设计,不仅成本高,而且使用寿命有限,再加上该装置无数字电子化的设备,相对的在追踪及自动调移的操作中,无法顺利达到合乎边缘对正的控制精准及动作确实的理想化境界,实为该装置的遗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调移动作确实,且精准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包含主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所述自动调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动力源、与所述机体呈轨道式相接并与气油压缸的输出杆组设的移动座,所述感测单元包括左测组件及右测组件,其上分别凹设有供原型袋穿经的通道,以及上、下测知孔;其中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其包括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及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均连接有空气入口管道,且连设有气压分配控制阀,所述气压分配控制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阀,且设置有与所述感测单元的下测知孔连接的输出管;所述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蓄油缸连通;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所述感测单元并与其上测知孔相通的输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设的第一导管、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连设的第二导管;所述蓄油缸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之间连设有输出管。
其中,所述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的本体上装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及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
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的本体上设置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及滤清气体的空气滤清器。
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将交流电源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
所述动力源为气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还有另一技术方案,其包含主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所述自动调移机构包括设于机体上的动力源、与所述机体呈轨道式相接并与气油压缸的输出杆组设的移动座;所述感测单元包括左测组件及右测组件,其上分别凹设有供原型袋穿过的通道,以及上、下测知孔;其中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及另一蓄油缸;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接有空气入口管道,且连设有气压分配控制阀,所述气压分配控制阀另一端衔设有调压阀,且设置有与所述感测单元的下测知孔连接的输出管;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且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所述感测单元的上测知孔并与其相通的输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设的第一导管,与所述蓄油缸及所述另一蓄油缸连设的第二导管;所述蓄油缸及另一蓄油缸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衔设的输出管。
其中,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及滤清气体的空气滤清器。
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
所述动力源为油压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由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组成的主控制阀总成与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的结合,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无耗材的电子式自动数字设计,容易判别异常讯号的指示,使本实用新型的调移动作确实,精准度高,达到合乎边缘对正、控制精准及动作确实的较高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于机体上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阀总成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与主控制阀总成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测单元的构造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暨正常实施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暨右移实施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暨左移实施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设于制袋机机体上的外观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控制阀总成的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暨正常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暨右移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暨左移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下。
首先,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大体包含有主控制阀总成1、自动调移机构2及感测单元3,其中主控制阀总成1,其包括电源转换器11,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及蓄油缸18。电源转换器11可将交流AC220V电源转换为直流DC24V电源,供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及电磁阀16、17使用(如图3所示)。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及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均与空气入口管道121、131连接,控制所需气体的输入。其中,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本体上、下端及侧端分别装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122、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123及润滑机体用的油杯124,且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与气压分配控制阀125相通连,气压分配控制阀125的另一端接设调压阀126,以通过输出管127将输入的具有一定气压值的气体送往感测单元3内。另外,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本体上分别装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132、显示输入气体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133,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与蓄油缸18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将输入的具有一定气压值的气体送往蓄油缸18内。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通过电线连接,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的启闭,且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感测单元3并与其相通的输入管141、151。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均具有分别与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衔设的第一导管161、171,与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连设的第二导管162、172,以供由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控制自动调移机构2。蓄油缸18配合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的定量气压输入,并通过一输出管181将油体送入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内。
自动调移机构2,如图1所示,其包括气油压缸21、移动座22。气油压缸21一端固定在机体上,另一端的输出杆23则与移动座22衔设,供输出杆23在气油压缸21带动下作往复运动时,可以控制移动座22左移、右移,且气油压缸21缸体的左、右方分别与来自蓄油缸18的输出管181、以及来自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的第二导管162、172衔设。另外,移动座22上固定有塑料原型袋,且其与机体呈轨道式的组装,使移动座22可以在机体上呈一直线的平衡移动。
感测单元3,如图1、图4所示,其包括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两者呈一前一后并接组装,且固定在塑料原型袋将要穿过的方位上。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上分别凹设有通道311、321,供塑料原型袋穿经其间,并在通道311、321的上、下方均设置彼此相对应的上、下测知孔312、313、322、323,且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对应通道311、321的另一端的下端与调压阀126的输出管127衔设,并使调压阀126的输出管127与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上分别设置的下测知孔313、323呈相通状。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对应通道311、321另一端的上端分别与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的输入管141、151衔设,并使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的输入管141、151与左测组件31及右测组件32上分别设置的上测知孔312、322呈相通状。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移机构2、感测单元3的各组件的动作原理及在机体上的安装方式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特征,故在此不予赘述。下面对主控制阀总成1的结构及其与自动调移机构2、感测单元3的主要连接关系及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使用时,塑料原型袋的边缘位于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的通道311、321中,但其左测组件31的上、下测知孔312、313并未被塑料原型袋屏蔽,仅有右测组件32的上、下测知孔322、323被塑料原型袋屏蔽,使来自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得以逐次通过左测组件31的下、上测知孔313、312,使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呈开启状态,即连动影响第一电磁阀16呈开启状态,而此时右测组件32因受到塑料原型袋的屏蔽,无法使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通过到达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使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关闭状态,即连动影响第二电磁阀17呈开启状态,以使第一电磁阀16与第二电磁阀17均可通过分别设置的第二导管162、17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使气油压缸21内的输出杆23同时受前、后两方气压的推动,而使输出杆23无法动作,形成塑料原型袋处于正常输送的标准状态。
如图6所示,若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上设置的上、下测知孔312、313、322、323同时受到塑料原型袋的屏蔽,使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无法从下测知孔313、323通过上测知孔312、322至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处,则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关闭状态,而第一电磁阀16呈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17则呈开启状态,使第二电磁阀17可以通过第二导管17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使气油压缸21内的输出杆23受后方气压的前推,顺势拉动调整移动座22往右移位。
如图7所示,当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的上、下测知孔312、313、322、323均未被塑料原型袋屏蔽,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则从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的下测知孔313、323通过上测知孔312、322至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处,使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开启状态,而第一电磁阀16呈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17则呈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16便可通过第二导管16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使气油压缸21内的输出杆23受前方气压的后推,顺势拉动调整移动座22往左移位。
因此,主控制阀总成1通过电源转换器11,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蓄油缸18与自动调移机构2、感测单元3的结合,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边缘自动对正装置,为无耗材的电子式自动数字控制,具有容易判别异常讯号的指示,调移动作确实,精准度高的特点,可达到自动对正塑料原型袋边缘的平衡装置。
另外,如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主控制阀总成1采用另一蓄油缸19取代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13,自动调移机构2的气油压缸21采用一般油压缸24,另一蓄油缸19通过其上设置的输出管191与一般油压缸24的输出端相通,第二电磁阀17的第二导管172连设在另一蓄油缸19上,且将第一电磁阀16的第二导管162连设在蓄油缸18上,并在蓄油缸18上设置输出管181与一般油压缸24的输入端相连通。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制阀总成1,其包括有电源转换器11,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蓄油缸18及另一蓄油缸19,其中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衔接空气入口管道121,控制所需气体的输入,且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在本体上、下端及侧端分别装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122、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123及润滑机体的油杯124,且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与连设的气压分配控制阀125相通,气压分配控制阀125的另一端衔设有调压阀126,并通过输出管127将所输入的具有一定气压值的气体送往感测单元3内。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电性连接,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的启闭,且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上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感测单元3并与其相通的输入管141、151。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连设的第一导管161、171,与蓄油缸18、另一蓄油缸19连设的第二导管162、172,以便由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控制第一、第二电磁阀16、17处于开启状态,将具有一定气压的气体输入至蓄油缸18、另一蓄油缸19中。反之,当第一、第二电磁阀16、17处于关闭状态下,可以停止气压输入的动作。蓄油缸18与另一蓄油缸19内均具有定量油体,可同时配合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于开启状态下的定量气压输入,并分别通过一输出管181、191将油体送入自动调移机构2的一般油压缸24内。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实施使用时,塑料原型袋的边缘位于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的通道311、321,但其左测组件31的上、下测知孔312、313并未被塑料原型袋屏蔽,仅有右测组件32的上、下测知孔322、323被塑料原型袋屏蔽,来自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便逐次通过左测组件31的下、上测知孔313、312,使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呈开启状态,并连动第一电磁阀16呈开启状态。而此时右测组件32因受到塑料原型袋的屏蔽,无法使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通过到达电子式压力开关15,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关闭状态,并连动影响第二电磁阀17呈开启状态,使第一电磁阀16与第二电磁阀17均可通过各自的第二导管162、17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蓄油缸18及另一蓄油缸19,使得蓄油缸18、另一蓄油缸19分别通过各自的输出管181、191将其内的油体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油压缸24的前、后两方,使油压缸24内的输出杆241同时受前、后两方油压的推动,形成塑料原型袋处于正常输送的标准状态。
如图11所示,当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右测组件32的上、下测知孔312、313、322、323同时受到塑料原型袋屏蔽其间,使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无法从下测知孔313、323通过上测知孔312、322至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与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处,则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与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关闭状态,而第一电磁阀16则呈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17则呈开启状态,使得第二电磁阀17可以通过第二导管17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另一蓄油缸19,而使另一蓄油缸19的输出管191顺势将其内的油体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油压缸24的后方,使油压缸24内的输出杆241受后方油压的前推而向外伸出,顺势拉动调整移动座22往右移位。
如图12所示,当感测单元3的左测组件31与右测组件32上的上、下测知孔312、313、322、323均未被塑料原型袋屏蔽,则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12的输出管127所输出的气压便可从下测知孔313、323通过上测知孔312、322至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与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处,使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14与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15呈开启状态,同时第一电磁阀16呈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17呈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16便可通过第二导管162将所需输入值的气压送往蓄油缸18,而使蓄油缸18的输出管181顺势将其内的油体送往自动调移机构2的油压缸24的前方,使油压缸24内的输出杆241受前方油压的后推而向内缩回,顺势拉动调整移动座22往左移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由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组成的主控制阀总成与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的结合,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无耗材的电子式自动数字设计,容易判别异常讯号的指示,使本实用新型的调移动作确实,精准度高,达到合乎边缘对正、控制精准及动作确实的较高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包含主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所述自动调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动力源、与所述机体呈轨道式相接并与气油压缸的输出杆组设的移动座,所述感测单元包括左测组件及右测组件,其上分别凹设有供原型袋穿经的通道,以及上、下测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其包括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及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均连接有空气入口管道,且连设有气压分配控制阀,所述气压分配控制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阀,且设置有与所述感测单元的下测知孔连接的输出管;所述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蓄油缸连通;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所述感测单元并与其上测知孔相通的输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设的第一导管、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连设的第二导管;所述蓄油缸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之间连设有输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的本体上装设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及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的本体上设置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及滤清气体的空气滤清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将交流电源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气油压缸。
6.一种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包含主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所述自动调移机构包括设于机体上的动力源、与所述机体呈轨道式相接并与气油压缸的输出杆组设的移动座;所述感测单元包括左测组件及右测组件,其上分别凹设有供原型袋穿过的通道,以及上、下测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及另一蓄油缸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接有空气入口管道,且连设有气压分配控制阀,所述气压分配控制阀另一端衔设有调压阀,且设置有与所述感测单元的下测知孔连接的输出管;所述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且分别连设有衔接至所述感测单元的上测知孔并与其相通的输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衔设的第一导管,与所述蓄油缸及所述另一蓄油缸连设的第二导管;所述蓄油缸及另一蓄油缸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自动调移机构的动力源衔设的输出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调整输入气压值的调压钮、显示输入气压值的压力显示器及滤清气体的空气滤清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阀总成包括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油压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电式边缘追踪装置,包括主控制阀总成、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其中,主控制阀总成由第一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二气压输入控制阀、第一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二电子式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蓄油缸组成,与自动调移机构及感测单元相互连接,使主控制阀总成利用无耗材的电子式自动数字设计,容易判别异常讯号的指示,使其调移作动确实,精准度高,以达到自动对正塑料原型袋边缘的平衡装置。
文档编号B31B1/92GK2810971SQ20052010886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林育弘 申请人:煜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