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42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造纸原料从网筛的内側向外侧流入而进行精选的网 筛装置,特别涉及提高了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的网筛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网筛装置,是例如使造纸原料从网筛的内侧向外侧流入而 进行精选的所谓向外式网筛装置(离心形),利用网筛内设置的搅拌 部件搅拌承接到网筛内的造纸原料,通过网筛除去造纸原料中的夹杂 物而精选造纸原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37621号公报(图1 )
但是,在上述的"具有两端部开口的圓筒形状的网筛的网筛装置" 中,在网筛的开口的端部的下游侧,没有阻挡造纸原料的流动的部件, 该造纸原料直接流到壳体外,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可望提高网 筛的分离效果方面,具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除了上述问题的网筛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网筛装置,则由于具有使水的喷出口与转 子的上端面对置地安装在密闭壳体上的水供给通道,所以冲撞转子的 上端面的水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动,起到阻碍从网筛的上方的开口部朝 向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的造纸原料的流动的作用,即闭塞封闭,起到 使流出到夹杂物排出口侧的纤维被推回到第1室的上游侧的作用,可 提高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又,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网筛装置,则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 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利用来自稀释水导入口的稀释水起到阻碍 向下游侧的造纸原料的流动的作用,提高了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 质纤维的分离效果,且造纸原料在上游侧通过网筛,浓度增大了的造 纸原料被稀释水稀释,提高了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进而,在环部的
面对转子的一侧设置的凹凸部的凸部,以上述凸部的前端部比上述凸 部的后端部接近转子的转动方向的方式倾斜,所以,起到使冲撞上述 凸部的造纸原料中的未溶解片在分解的同时返回造纸原料的上游侧的 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又,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网筛装置,则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 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利用来自稀释水导入口的稀释水起到阻 碍向下游侧的造纸原料的流动的作用,提高了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 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且造纸原料在上游侧通过网筛,浓度增大了的 造纸原料被稀释水稀释,提高了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并且,在环部 的面对转子的一侧设置的凹凸部的凸部,以上述凸部的前端部比上述 凸部的后端部接近转子的转动方向的方式倾斜,所以,起到使冲撞上
的作;,可进二步提高造纸原料中的夹杂J与优J纤维的分离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筛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从图1的网筛的内部观察环部附近的网筛的概略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概略剖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与图1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网筛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图6的转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概略剖视图。 图9是与图8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网筛装置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IO是与图5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网筛装置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11是与图4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网筛装置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12 ( a )是图11的12-12线的概略剖视图,图12 ( b )是从网 筛的内侧概略观察图12 (a)的环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网筛装置的 一 实施例。
在图1~图5中,S是网筛装置,网筛装置S,具有密闭壳体l, 而密闭壳体1具有造纸原料供给口 la、位于该造纸原料供给口 la上方 的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 lb、位于该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 lb上方的夹杂 物排出口 lc、位于造纸原料供给口 la下方的重夹杂物排出口 ld。
该网筛装置S,是使造纸原料从网筛2的内侧向外侧流入而进行精 选的所谓向外式网筛装置(离心形),是去除造纸原料(例如旧报纸、 旧瓦楞板纸等)中所含的夹杂物(例如塑料等)而精选的装置。
密闭壳体1内利用网筛2划分为第1室1A和第2室1B。
该网筛2,分离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呈两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 在侧面具有圓孔或条缝状的开口部,高度方向朝向垂直方向地立设在 密闭壳体1内。而且,网筛2的开口的两端部,具有上方的开口部2A 和下方的开口部2B,上方的开口部2A,如图1所示,位于夹杂物排出 口lc下方,下方的开口部2B位于造纸原料供给口 la上方。
又,图1 图5所示的R,是设置在网筛2的中途的环部,网筛2 被该环部R划分为上游侧网筛部21和下游侧网筛部22,并且在环部R 设置有将稀释水导入笫1室1A的稀释水导入口 Rl (例如多个)。
20是连通稀释水导入口 Rl且经由密闭壳体1设置的导入稀释水的 稀释水通道。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设置有比网筛2的表面 突出地设置的凸部RT或凹部R0 (参照图3以及图5)。
另外,比网筛2的表面突出地设置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 的凸部RT,如图3所示,具有凸部的前端部X、在壳体1的垂直方向 上位于比该凸部的前端部X低的位置的凸部的后端部Y,且以凸部的前 端部X比凸部的后端部Y接近转子7的转动方向(参照图3所示的箭 头方向)的方式倾斜。倾斜的角度是例如3。
~45° 。
这是由于受到了使冲撞凸部RT的造纸原料中的未溶解片在分解的 同时返回造纸原料的上游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中的夹 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又,上述凸部RT和凹部RO,换言之,凸部RT和凹部R0是设置 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的凹凸部,该凹凸部的凸部RT,从网筛 2的内壁面突出地设置,具有上述凹凸部的凸部RT的前端部X、在壳 体1的垂直方向上位于比凸部RT的前端部低的位置的凸部RT的后端 部Y,且以凸部RT的前端部X比凸部RT的后端部Y接近转子7的转 动方向(参照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的方式倾斜。
图1所示的3,是连接在造纸原料供给口 la上以便从下方向笫1 室1A供给造纸原料的造纸原料供给通道;4,是连通第2室1B,将经 由网筛2精选的造纸原料导向密闭壳体1外,且连接在精选造纸原料 排出口 lb上的精选造纸原料排出通道;5,是连通第1室1A,将没有 通过网筛2的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例如比较轻的轻夹杂物)导向密 闭壳体1外,且连接在夹杂物排出口 lc上的夹杂物排出通道5; 6,是 连通笫1室1A,将没有通过网筛2的造纸原料中的比较重的重夹杂物 导向密闭壳体l外,且连接在重夹杂物排出口 ld上的重夹杂物排出通 道。
图1所示的7是转子,转子7在第1室1A内,配置在网筛2的内 侧,在外周具有搅拌密闭壳体1内的造纸原料的搅拌部件7a。转子7, 形成为上游侧构成上游部70、下游侧构成下游部71, i更置在上游部70 以及下游部71的外周的搅拌部件7a倾斜,该倾斜使搅拌部件7a的大 致直线状部的下部7A比上部7B朝向转子7的转动方向。转子7,经由 带8、转动轴9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转动而转动。
又,图1所示的10,是水的喷出口 10a与转子7的上端面7T对 置(更好是水的喷出口 10a与转子7的上端面7T的中央对置)地安装 在密闭壳体1上的水供给通道10。
因此,当造纸原料通过造纸原料供给通道3供给到密闭壳体1内, 且经由带8、转动轴9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转动而转子7转动时, 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不能通过网筛2,贮留在笫1室1A内,通过网筛 2的造纸原料经由第2室1B、精选造纸原料排出通道4导向密闭壳体1 外。
另外,在网筛2的中途,由于受到来自稀释水导入口 Rl的稀释水 阻碍向下游侧的造纸原料的流动的作用,所以提高了造纸原料中的夹 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且造纸原料在上游侧通过网筛2,浓度增 大了的造纸原料被稀释水稀释,可提高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进而, 受到冲撞凸部RT的造纸原料中的未溶解片返回造纸原料的上游侧的作 用,所述凸部RT设置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可进一步提高造
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又,在第1室1A内的网筛2的下游侧,安装在密闭壳体1上的第 1水供给通道10的水的喷出口 10a与转子7的上端面7T对置,所以,
冲撞转子7的上端面7T的中央的水,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动,起到阻碍 从网筛2的上方的开口部2A向夹杂物排出口 lc的造纸原料的流动的
作用,即,闭塞封闭(i;七夕卜》/),起到使流出到夹杂物排
出口 lc侧的纤维被推回到笫1室1A的上游侧的作用,可提高造纸原 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
另外,在夹杂物排出通道5、重夹杂物排出通道6中,通过利用未 图示的开闭通道内的阀调节其开度,或适当开闭调节,而将ji&留在第1 室1A内的夹杂物导向密闭壳体1外。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下游侧的搅拌部件7a的下部7A 的端部延伸到与稀释水导入口 Rl对置的位置(参照图1),但在本发 明中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也可除掉与稀释水导入口 Rl对置的搅拌 部件7a的部位。
又,虽然转子7的上端面7T设计为平坦面(参照图1),但在本 发明中不限于此,如图6~图8所示,也可设置突起(搅拌叶片)7Z, 利用突起(搅拌叶片)7Z产生的离心力,改变来自水的喷出口 10a的 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向,从而进一步提高上述闭塞封闭的效果。另外, 图7所示的箭头,表示转子7的转动方向。
又,如图9所示,也可在水的喷出口 10a的周围设置引导来自水 的喷出口 10a的水的引导件G,使引导件G的表面与转子7的上端面 7T对置,以使来自水的喷出口 10a的水接近突起(搅拌叶片)7Z。
又,虽然使图5所示的凹部R0的环部R的圆周方向的开口幅度W 小于凸部RT的环部R的圆周方向的平坦面的长度L,但在本发明中不 限于此,如图10所示,也可反之使凹部RO的环部R的圓周方向的开 口幅度W大于凸部RT的环部R的圓周方向的平坦面的长度L。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比网 筛2的表面突出地设置了凸部RT,但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如图11 以及图12所示,也可在环部R的面对转子7的一侧不比网筛2的内壁 面突出地设置凹凸部的凸部RT。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装置,除了凸 部RT不比网筛2的表面(内壁)突出地设置外,与图3~图5所示的 装置一样,所以对于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装置,与图3~图5所示同 一部分采用同一附图标记而局部省略说明。
即,具有凹凸部的凸部RT的前端部X、在壳体l的垂直方向上位
于比凸部RT的前端部X低的位置的凸部RT的后端部Y,且以凸部RT 的前端部X比凸部RT的后端部Y更接近转子7的转动方向[参照图12 (b)所示的箭头方向]的方式倾斜。
另外,凹部RO位于相邻的凸部RT间,凸部RT以及凹部RO分别 在环部R上设置多个。
该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凸部RT,与图3~图5所示的凸部RT — 样,起到使冲撞凸部RT的造纸原料中的未溶解片在分解的同时返回造 纸原料的上游侧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 维的分离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造纸原料供给口、位于该造纸原料供给口上方的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位于该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上方的夹杂物排出口的密闭壳体;将该密闭壳体1内划分为第1室和第2室,分离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呈两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在侧面具有圆孔或条缝状的开口部,上述高度方向朝向垂直方向地立设在上述密闭壳体内的网筛,该网筛的开口的两端部具有上方的开口部和下方的开口部,上述上方的开口部位于上述夹杂物排出口下方而上述下方的开口部位于上述造纸原料供给口上方;连接在上述造纸原料供给口上以便从下方向上述第1室供给上述造纸原料的造纸原料供给通道;在上述第1室内,配置在上述网筛的内侧,在外周具有搅拌上述密闭壳体内的上述造纸原料的搅拌部件的转子;连通上述第2室,将经由上述网筛精选的上述造纸原料导向上述密闭壳体外,且连接在上述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上的精选造纸原料排出通道;连通上述第1室,将没有通过上述网筛的上述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导向上述密闭壳体外,且连接在上述夹杂物排出口上的夹杂物排出通道;使水的喷出口与上述转子的上端面对置地安装在上述密闭壳体上的水供给通道。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网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网筛的中途设置环部,上述网筛被该环部划分为上游侧网筛部 和下游侧网筛部,并且在上述环部上设置有将稀释水导入第1室的稀释水导入口;具有连通该稀释水导入口并经由密闭壳体而设置的稀释水通道、 在上述环部的面对转子的一侧设置的凹凸部;该凹凸部的凸部,比上述网筛的内壁面突出地设置,具有上述凹 凸部的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在壳体的垂直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凸部的前 端部低的位置的上述凸部的后端部,且以上述凸部的前端部比上述凸 部的后端部接近上述转子的转动方向的方式倾斜。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网筛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网筛的中途设置环部,上述网筛被该环部划分为上游侧网筛部和下游侧网筛部,并且在上述环部设置有将稀释水导入第1室的稀释水导入口;具有连通该稀释水导入口并经由密闭壳体而设置的稀释水通道、 在上述环部的面对转子的一侧设置的凹凸部;该凹凸部的凸部,不比上述网筛的内壁面突出地设置,具有上述 凹凸部的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在壳体的垂直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凸部的 前端部低的位置的上述凸部的后端部,且以上述凸部的前端部比上述 凸部的后端部接近上述转子的转动方向的方式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与优质纤维的分离效果的网筛装置。网筛装置(S)包括设置有造纸原料供给口(1a)、位于该造纸原料供给口上方的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1b)、位于该精选造纸原料排出口上方的夹杂物排出口(1c)的密闭壳体(1);将该密闭壳体内划分为第1室(1A)和第2室(1B),分离造纸原料中的夹杂物,呈两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在侧面具有圆孔或条缝状的开口部,且高度方向朝向垂直方向地立设在密闭壳体内的网筛(2);在第1室内,配置在网筛的内侧,在外周具有搅拌密闭壳体内的上述造纸原料的搅拌部件(7a)的转子(7);使水的喷出口(10a)与转子的上端面(7T)对置地安装在密闭壳体上的水供给通道(10)。
文档编号D21D5/06GK101113579SQ200710137040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4日
发明者相川叔彦 申请人:相川铁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