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91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挤出吹塑薄膜,具体涉及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 高阻隔薄膜,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用薄膜有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 一般的加工方法为吹膜法 (冷却方式为上吹法风冷),具各自存在以下不足-对于同类的阻隔薄膜,大多数薄膜产品均用溶剂将基材和阻隔材料进行复 合,才能达到所要求的阻隔等其他性能,工序繁多,增加了成本,同时复 合的工序中有溶剂残留,影响了薄膜的卫生性能,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对于上吹法共挤出薄膜,在性能方面,由于上吹法是采用风冷的冷却方 式,因此薄膜的透明度和柔软度不是很好,雾度值也比较高。
对于原料的选择方面,如PP/PA/EVOH等一些阻隔材料,在上吹法中是 非常难以加工的,且薄膜产品的手感较硬,因此材料的选择比较狭窄。 另外,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比较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薄膜的阻隔 性、透明度、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高温蒸煮性的高阻隔八层下吹法共挤
出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 其特征在于其为25~300微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结构最上层为薄膜外表面, 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为中间层,最下层为内 层。
所述最上层,其组成是PE、 PP、 PET、 PS材料。其功能为封烫、印刷、 阻隔水蒸气等。
所述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其组成是 PE、 PA、 EVOH、 EVA、 PET、 PP材料,或根据相邻两层的所选用的材料不 同,选用相应的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相容性不好的邻近两层、防巻曲、 阻氧、阻湿、缓冲、增强、深拉伸、高温蒸煮、辅助組隔等。
所述最下层,其组成是PP、 PE、离子型树脂。其功能为粘附内容物、 阻湿、复合、热封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为120微米左右的八层 叠加结构
所述最上层,其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增强力学性 能、提高透明度等。
所述第二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一层的PP材料和第 三层的PA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三层和第五层,其组成为PA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 提高深拉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四层,其组成为EVOH材料。其功能为阻隔氧气等气体。 所述第六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五层的PA材料和
第七层的PE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七层,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材料。其功能为防巻曲、阻湿、
缓冲、增强等。
所述第八层,其组成为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其功能为贴 附内容物、阻湿、热封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为180微米左右的八层 叠加结构
所述最上层,其组成为PET材料。其功能为提高光学性能、增强力学 性能、提高表面印刷能力、提高深拉伸能力、耐高温封烫等。
所述第二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一层的PET材料和 第三层的PA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三层和第五层,其组成为PA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 提高深拉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四层,其组成为EVOH材料。其功能为阻隔氧气等气体。
所述第六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五层的PA材料和 第七层的PET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七层,其组成为PET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提高深拉 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八层,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其功能为贴附内容物、阻湿、热封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髙阻隔薄膜,其为140徼米左右的八层 叠加结构
所述最上层和第二层,其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增 强力学性能、提高透明度等。
所述第三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二层的PP材料和第 四层的PA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四层和第六层,其组成为PA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 提高深拉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五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七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六层的PA材料和 第八层的PE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八层,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 其功能为贴附内容物、阻湿、热封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髙阻隔薄膜,其为150微米左右的八层 叠加结构
所述最上层和第二层,其中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 增强力学性能、提高透明度等。
所述第三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二层的PP材料和第 四层的PA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四层和第六层,其组成为PA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
提高深拉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五层,其组成为EVOH材料。其功能为阻隔氧气等气体。
所述第七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六层的PA材料和 第八层的PP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八层,其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增强力学性 能、提高透明度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为70徼米左右的八层叠 加结构
所述最上层和第二层,其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增 强力学性能、提高透明度等。
所述第三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二层的PP材料和第 四层的PA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四层和第五层,其组成为PA材料。其功能为增强力学性能、 提高深拉伸能力、作为阻隔氧气等气体的辅助阻隔层。
所述第六层,其组成为粘合材料。其功能为粘合第五层的PA材料和 第七层的PP材料,使此两种相容性不好的材料共挤出复合成型。
所述第七层和第八层,其组成为PP材料。其功能为改善光学性能、增 强力学性能、提高透明度等。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所述的PE材料有LDPE、 HDPE、 LLDPE、 MLLDPE。
以上所述各层均可添加适量的爽滑剂、防粘剂、抗静电剂、色母料添加
剂一种或数种。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有以下几项优点-与同类的用途的单层薄膜产品,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
薄膜属于一次成型,节省了工序和成本,同时卫生性能良好,溶剂残留量
为零,避免了如干式复合、溶剂复合工序中有溶剂残留从而污染环境。
与同类的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相比,从加工工艺上来说,本实用新型
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采用的是独特的下吹法水冷对膜泡进行冷
却,对于在上吹法风冷加工工艺中难以加工的PP/PA/EVOH等阻隔性材料, 下吹法可在加工过程中对以上材料进行快速冷却,使结晶的晶体较小,从 而获得高透明度和低雾度值的薄膜产品,同时也改善了薄膜的柔软度,提 高了薄膜的耐高温蒸煮性能。再者和上吹法相比,下吹法水冷在原料选择 方面更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采用了水冷方式进行冷却, 更有利于了后道加工,此特点在热成型工艺上显得尤为突出。
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中含有EVOH、 PA、 PE或 PP等材料,对于气体和水具有较高的阻隔性能,另外PA材料具有较强的 力学性能,而PP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透明度和较低的雾度。同时可以根据 产品在性能上不同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添加剂以提高产品各方面的性能。
因此,实用新型能提高薄膜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明度;改善薄 膜的加工工艺、扩大了原材料的选择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几例为制备25~300微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八层材料 分别由八台挤出机挤出,经同一模具叠加共挤出一次成型八层复合薄膜。 实施例1:
制备120微米左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参见图l。 最上层H,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
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最上层
H的流道中;
第二层G,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二层G的流道中;
第三层F和第五层D,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A与添 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220-280 °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三层F和第五层D的流道中;
第四层E,由一台挤出机,在160 280。下,将EVOH树脂塑化,挤入 模具的第四层E的流道中;
第六层C,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六层C的流道中;
第七层B,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 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第七层 B的流道中;
最下层A,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 材料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 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最下层A的流道中。
然后将经过模头共挤出成型的八层叠加结构物,通过水冷却装置成型为 膜泡管;
导入人子夹板装置,将膜泡管压平,使之成为双层平膜; 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可将薄膜经过电暈处理装置,以适当的功率进行 电晕处理,使薄膜达到适当的表面润湿张力;
最后,按需要用收巻机将其巻成120微米左右厚的管状膜或单层平膜。 实施例2:
制备180微米左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髙阻陽薄膜
最上层H,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T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 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最上 层H的流道中;
第二层G,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二层G的流道中;
第三层F和第五层D,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A与添加 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220^280 °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三层F和第五层D的流道中;
第四层E,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EVOH树脂塑化,挤入 模具的第四层E的流道中;
第六层C,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六层C的流道中;
第七层B,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T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 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第七 层B的流道中;
最下层A,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 材料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 树脂塑^S,挤入模具的最下层A的流道中;
其余同例l。
实施例3:
制备140微米左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
最上层H和第二层G,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 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 280°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最上层H和第二层G的流道中;
第三层F,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三层F的流道中;
第四层E和第六层C,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A与添 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220~280 °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四层E和第六层C的流道中;
第五层D,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五层D的流道中;
第七层B,由一台挤出机,在16(K28(T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七层B的流道中;
最下层A,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 材料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 28(T下,将 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最下层A的流道中;
其余同例l。
实施例4:
制备150微米左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
最上层H和第二层G,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 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最上层H和第二层G的流道中;
第三层F,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三层F的流道中;
第四层E和第六层C,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A与添 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220-280 °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四层E和第六层C的流道中;
第五层D,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EVOH树脂塑化,挤入 模具的第五层D的流道中;
第七层B,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七层B的流道中;
最下层A,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剂,在挤出机前端
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挤入模具的最下层 A的流道中; 其余同例l。
实施例5:
制备70微米左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
最上层H和第二层G,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 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最上层H和第二层G的流道中;
第三层F,由一台挤出机,在160~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三层F的流道中;
第四层E和第五层D,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A与添 加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220~280 °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四层E和第五层D的流道中;
第六层C,由一台挤出机,在16(K280。下,将粘合材料树脂塑化,挤 入模具的第六层C的流道中;
第七层B和最下层A,分别由一台挤出机将主要原料树脂PP与添加 剂,在挤出机前端混合料斗中均匀搅拌后,在160~280°下,将树脂塑化, 挤入模具的第七层B和最下层A的流道中;
其余同例1。
以上各例中,添加剂是指薄膜行业常用的爽滑剂、抗粘连剂、抗静电 剂、色母料的一种或数种。
粘合材料,可根据需要粘合的两层的材料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粘合材料, 例如要求将PA与PE材料粘合在一起,则选择相对应的粘合材料;而要 求将PP与EVOH材料粘合在一起,其相对应的粘合材料类型又不同。
本实用新型中
PA—聚酰胺,俗称"尼龙",包括了 HOPA (PA6)、 COPA (PA6"66); PE—聚乙烯,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茂金属聚乙烯(mLLDPE);
PP"聚丙烯;
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S—聚苯乙烯。
权利要求1、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25~300微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结构最上层(H)为薄膜外表面,第二层(G)、第三层(F)、第四层(E)、第五层(D)、第六层(C)和第七层(B)为中间层,最下层(A)为内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 在于所述最上层(H),其组成是PE、 PP、 PET、 PS材料,所述第二层(G)、第三层(F)、第四层(E)、第五层(D)、第六层(C)、第七层(B),其组成是PE、 PA、 EVOH、 EVA、 PET、 PP材料,或根据相邻两层的所选用的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粘合材料, 所述最下层(A),其组成是PP、 PE、离子型树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 在于其为120微米的八层叠加结构所述最上层(H),其组成为PP材料, 所述第二层(G),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三层(F)和第五层(D),其组成为PA材料, 所述第四层(E),其组成为EVOH材料, 所述第六层(C),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七层(B),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材料,所述第八层(A),其组成为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 在于其为180微米的八层叠加结构所述最上层(H),其组成为PET材料, 所述第二层(G),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三层(F)和第五层(D),其组成为PA材料, 所述第四层(E),其组成为EVOH材料, 所述第六层(C),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七层(B),其组成为PET材料,所述第八层(A),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髙阻隔薄膜,其特征 在于其为140微米的八层叠加结构所述最上层(H)和第二层(G),其组成为PP材料, 所述第三层(F),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四层(E)和第六层(C),其组成为PA材料, 所述第五层(D),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七层(B),其组成为粘合材料,所述第八层(A),其组成为一种或几种PE或EVA或离子型树脂等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150微米的八层叠加结构所述最上层(H)和第二层(G),其中组成为PP材料,所述第三层(F),其组成为粘合材料,所述第四层(E)和第六层(C),其组成为PA材料,所述第五层(D),其组成为EVOH材料,所述第七层(B),其组成为粘合材料,所述第八层(A),其组成为PP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70微米的八层叠加结构所述最上层(H)和第二层(G),其组成为PP材料, 所述第三层(F),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四层(E)和第五层(D),其组成为PA材料, 所述第六层(C),其组成为粘合材料, 所述第七层(B)和第八层(A),其组成为PP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E材料有LDPE、 HDPE、 LLDPE或MLLDPE。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八层下吹法共挤出高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25~300微米八层下吹法共挤出结构最上层(H)为薄膜外表面,第二层(G)、第三层(F)、第四层(E)、第五层(D)、第六层(C)和第七层(B)为中间层,最下层(A)为内层。所述最上层(H),其组成是PE、PP、PET、PS材料,所述第二层(G)、第三层(F)、第四层(E)、第五层(D)、第六层(C)、第七层(B),其组成是PE、PA、EVOH、EVA、PET、PP材料,所述最下层(A),其组成是PP、PE、离子型树脂。实用新型能提高薄膜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明度;改善薄膜的加工工艺、扩大了原材料的选择的范围。
文档编号B32B27/08GK201064962SQ20072003959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斌 何, 赵学军 申请人: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