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57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盖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构件,该盖构件在其整体被去除而完全开封之前能够形成用于排出液体的开孔。更详细而言,涉及适用于例如利用在向带盖的容器内注入热水后将水倒掉的方法做出的炒面等速食食品、或将水排出后被取出的蔬菜、蛋类水煮产品的包装的盖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在完全开封之前形成开孔的盖构件,公知有一种由专利文献I的段落0016和图I的(a)、(b)所示的层结构的易剥离性层叠片构成的盖构件。详细而言,公知有自外表面侧开始,依次层叠纸层/聚酯层(PET层)/易剥离性树脂层/粘接层/中间层/密封层的盖构件(公知例I)和依次层叠纸层/粘接层/易剥离性树脂层/PET层/中 间层/密封层的盖构件(公知例2)。该公知例I和2均将PET层和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从而能够进行剥离。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320580号公报在上述公知例I中,比剥离面靠外侧的纸层和PET层构成外表面层,比剥离面靠内侧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粘接层、中间层和密封层构成内表面层。另外,在公知例2中,比剥离面靠外侧的纸层、粘接层和易剥离性树脂层构成外表面层,比剥离面靠内侧的PET层、中间层和密封层构成内表面层。但是,为了制成在全开封之间能够形成开孔的盖构件,需要以自内表面侧以到达剥离面的深度形成环状的开孔用半切线,并且,需要自外表面侧以到达剥离面的深度形成分割用半切线,该分割用半切线能够使外表面层的覆盖该开孔用半切线形成区域的区域自该外表面层的其他区域分割并被剥离。在公知例I中,需要贯通粘接层地,自内表面侧以到达剥离面的深度地形成开孔用半切线,且需要贯穿纸层地自外表面侧形成分割用半切线。另外,在以往例2中,需要贯通纸层和粘接层地,自外表面侧形成分割用半切线。通过形成开孔用半切线和分割用半切线,能够在将外表面层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形成区域的区域剥离时,使内表面层的开孔用半切线的内侧部分附着并伴随于该外表面层而被除去,从而使开孔暴露。但是,粘接层是聚乙烯等柔软且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层,该粘接层用于在挤出易剥离性树脂层,并且对比易剥离性树脂层靠外侧和靠内侧的层进行挤出三明治层压时,获得与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良好的粘接性。另外,纸层也柔软且具有弹性。问题在于,若这样的柔软且具有弹性的层过多,则在贯通这些层而形成半切线时,半切线的深度上容易产生偏差。若半切线的深度不足,则难以进行对开孔掩盖部的分割,无法去除内表面层的开孔用半切线的内侧部分。另外,若半切线的深度过深,则容易导致盖构件的密封力、强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于全开封之前能够形成开孔的盖构件中,能够使开孔用半切线和分割用半切线的形成深度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构件由易剥离性层叠片构成,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由外表面层和内表面层以将两者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进行剥离的方式层叠而成,自该盖构件的内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地形成有环状的开孔用半切线,并且,自该盖构件的外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地形成有分割用半切线,该分割用半切线使得外表面层的覆盖该开孔用半切线形成区域的区域能够自该外表面层的其他区域分割并被剥离,该盖构件自其外表面侧按照纸层/PET层/易剥离性树脂层/PET层/阻隔层/密封层的顺序层叠而成,且使以隔着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PET层中的任一个PET层利用实施了粗糙加工的面与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并且,将另一个PET层和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进行剥离,而且,上述纸层由于涂敷有清漆而被硬化。在本发明中,通过涂敷清漆使纸层硬化,从而消除了由于纸层的存在而引起的分 割用半切线的形成深度的不稳定。另外,通过使PET层分别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两面相邻接,且使层叠在易剥离性树脂层的与用于形成剥离面的面相反一侧的PET层利用实施了粗糙加工的面与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从而不依靠使用粘接层地牢固地层叠,由此来消除在易剥离性树脂层的一面侧夹有粘接层而引起的分割用半切线或者开孔用半切线的形成深度的不稳定。根据本发明,分割用半切线和开孔用半切线的形成深度稳定,因此能够降低不良品的发生率。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需要形成粘接层,因此,与以往的易剥离性层叠片相比,制造工序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盖构件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省略了中间部的图I中的A-A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盖构件的使用例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盖构件的另一例的、与省略了中间部的图I的A-A相对应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另外,在下面说明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如图I和图2所示,盖构件I是由易剥离性层叠片构成的,并被冲裁成所需的盖的形状。对于本例的盖构件1,其大致呈圆形的周缘的一部分向外部伸出而形成开封用小翼(tab)2,并且,与该开封用小翼2相反一侧的周缘的一部分也向外部伸出而形成剥离用小翼3。另外,自该盖构件的内表面(成为包装体的内侧的面)侧形成有环状的开孔用半切线4,自该盖构件的外表面(成为包装体的外侧的面)侧形成有分割用半切线5。在剥离用小翼3的基部处,自内表面侧形成有剥离用半切线6。如图2所示,用于构成盖构件I的易剥离性层叠片是自外表面侧按照因涂敷清漆而硬化的纸层8、PET层9a、易剥离性树脂层10、PET层%、阻隔层11、密封层12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7是所涂敷的清漆浸透到纸层8中并且硬化后而成的清漆浸渗层。另外,对于本例的易剥离性层叠片,与纸层8相邻接的PET层9a和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的界面能够进行剥离,该界面在剥离时形成剥离面13。S卩,以该剥离面13为分界,由纸层8和与该纸层8相邻接的PET层9a构成外表面层14,由易剥离性树脂层10、PET层%、阻隔层11、密封层12构成内表面层15,且该外表面层14和内表面层15以将两者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13且能够进行剥离的方式层叠。接下来对于各层进行说明。作为用于使纸层8硬质化的清漆,可以使用水性清漆、油性清漆、紫外线固化型清漆中任一种。详细而言,可以采用丙烯酸类清漆、聚氨酯类清漆、硝化棉类清漆等。其中,从能够获得适当的硬度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硝化棉类清漆。另外,为了将纸层8硬质化,使其具有良好的切割性,优选清漆的涂敷量为使涂敷厚度保持在0. 5 4. Oym程度的量。作为纸层8,可以采用例如优质纸、涂布纸等一般的纸。优选由单位面积重量35 170g/m2的纸来构成纸层8,从而,纸层8给予盖构件I必要的强度、刚性,并且在将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自内表面层15剥离并上卷时纸层8不会大幅弯曲。在进行上述上卷时,若外表面层14大幅弯曲,则内表面层15的开孔用半切线14的内侧部分容易不附着伴随于外表面层14,而容易脱落。作为PET层9a、9b,可以采用厚度为2. 5 25 iim的公知的PET类膜(以PET为主要成分的膜),优选以PET膜作为材料来形成该PET层9a、9b。外表面层14侧的PET层9a是如下的层,即,其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的界面形成剥离面13,因此优选PET层9a的表面湿润张力为3. 5 X l(T2N/m(35dyn/cm) 6. OX l(T2N/m(60dyn/cm),尤其优选其表面湿润张力为4. OX lCT2N/m(40dyn/cm) 5. OX lCT2N/m(50dyn/cm)。若表面湿润张力小于3. 5X 10_2N/m,则粘接力过低而容易产生不经意的剥离。另外,若大于6. OX 10_2N/m,则粘接力会过高而难以进行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剥离。内表面层侧15侧的PET层9b是如下的层,即,其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以难以简单地被剥离的强度粘接在一起,通过在PET层9b的易剥离性树脂层10侧的表面上实施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粗糙加工,从而该PET层9b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的粘接强度成为所需的强度。易剥离性树脂层10是在聚烯烃中以规定的比率混合有环状烯烃聚合物(COC)而成的树脂。作为聚烯烃,可以例举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但优选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此,作为C0C,其是能够通过在正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等的烃类溶剂中将a-烯烃和环状烯烃与所谓的齐格勒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催化剂调配而获得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共聚物,例如有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APEL”的产品等。另外,作为LDPE,有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SUNTEC”的产品等。另外,作为聚烯烃,优选其MFR (Melt Flow Rate)为I 50 (g/min),更优选为I 10 (g/min)。此夕卜,优选聚烯烃的密度为0. 89 0. 940 (g/cm3)。另外,优选环状烯烃聚合物(COC)的MFR为 I 40 (g/min),更优选为 5 25 (g/min)。通过改变LDPE与COC的混合比率,能够控制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外表面层14侧的PET层9a的界面剥离强度,从而能够将界面剥离强度调整为期望的值。用于构成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混合树脂中的COC的含量优选为I 24重量%,尤其优选为5 20重量%。 若含量小于I %,则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PET层9a之间的剥离强度会变强而导致难以进行剥离,若含量大于24%,则难以进行对剥离强度的控制。另外,为了获得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PET层9a之间的稳定的剥离性,并且获得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PET层9b之间的稳定的粘接性,优选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厚度为10 ii m 30 ii m。作为阻隔层11,可以采用铝箔等金属箔。另外,也可以采用聚偏氯乙烯等气体阻隔性高的合成树脂膜。密封层12是用于将盖构件I热封于应被盖构件I密封的容器等上的层,根据密封对象的材质来选择密封层12,例如可以采用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离聚物树月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上说明的易剥离性层叠片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而容易地获得向将纸层8和PET层9a干法复合而成的层叠体、和将PET层9b和隔离层干法复合而成的层叠体这两者之间挤出易剥离性树脂,进行挤出三明治层压,然后形成密封层。易剥离性层叠片除了在其与外表面层14侧的PET层9a之间变得易于剥离之外,其以不能容易地剥离的粘接强度而被层叠。开孔用半切线4用于形成开孔16(参照图3),在将该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14自内表面层15剥离时,该开孔用半切线4的内侧部分在附着于被剥离的外表面层14的状态下伴随外表面层14被去除,从而形成开孔16。自内表面侧以到达剥离面13的深度形成开孔用半切线4。在本例中,内表面层15侧的PET层9b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不依靠使用粘接剂地被牢固粘接,因此,在形成该开孔用半切线4时,能够防止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深度的大幅变动。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状只要呈环状即可,并不做特别限定,除圆形外,还可以自由选择为椭圆形、圆角长方形、卵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等,从将内侧拔出时不易产生钩挂方面考虑,优选为没有角的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卵形等。另外,开孔用半切线4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多个,但为了以使被包装物不流出的大小来使液体易于排出,通常优选形成为多个。在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和外表面层14的其他区域之间,横穿外表面层14地形成有分割用半切线5。该分割用半切线5自外表面侧以到达剥离面13的深度形成,其使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自外表面层14的其他区域分割,从而该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能够自内表面层15剥离。在本例中,通过涂敷清漆来使纸层8硬化,纸层8的切割性提高,从而,在形成该分割用半切线5时,能够防止分割用半切线5的形成深度的大幅变动。分割用半切线5通常形成为连续的线状,但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穿孔(perforations)、断续线状。剥离用半切线6用于在向上方提拉剥离用小翼3时使拉拽力作用于外层14与内层15之间的界面,因此,剥离用半切线6形成为横穿剥离用小翼3的基部且自内表面侧具有与所述开孔用半切线4相同的深度。剥离用小翼3设置在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的外缘,其用于使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易于剥下。另外,开封用小翼2设置在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开孔16形成时被剥离的外表面层14)之外的区域的外缘上,该开封用小翼2用于在将盖构件I整体自密封对象剥离时使盖构件I易于拉拽。接下来,根据附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盖构件I的使用例。、
如图3的(a)所示,盖构件I通常用于容器17的密封。该密封以如下方式进行以密封层12位于靠容器17 —侧的方式将该盖构件I覆盖在容器7上,将该盖构件I热封于在容器17的开口部周缘处伸出的凸缘部18。 以容纳有水煮的蔬菜、鸡蛋的情况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取出内容物时,首先,如图3的(b)所示,向上方提拉剥离用小翼3,使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借助剥离用半切线6而自外表面层14的其他区域分割,从而自内表面层15剥离并去除该外表面层14的覆盖开孔用半切线4的区域。在剥离该外表面层14时,内表面层15的开孔用半切线4的内侧部分以附着在外表面层14上的状态伴随外表面层14并被去除,从而形成开孔16。形成了该开孔16之后,通过使容器17向开孔16侧倾斜,能够将容器17内的水自开孔16排出。另外,使开孔16的大小比被包装物小,从而能够防止被包装物流出。上述水排出后,如图3的(C)所示,向上方提拉开封用小翼2,将盖构件I整体自容器17的凸缘部18剥下,从而使容器17的开口部全部打开,然后取出被包装物。另外,在被包装物为速食炒面等的情况下,首先,在图3的(a)的状态下拉拽开封用小翼2,从而局部地打开容器17的开口部,取出食材、调味料等的小包,然后注入热水。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如图3的(b)所示地形成开孔16,并倒掉热水,然后,如图3的(c)所示地将容器17的开口部全部打开,并投入食材、调味料。接下来,利用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盖构件的另一例。本例的盖构件I'以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内表面侧的PET层9b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13,从而能够进行剥离,其在外表面层14侧的PET层9a的靠易剥离性树脂层10 —侧的表面上实施了粗糙加工,且易剥离性树脂层10位于外表面层14侧,除此之外,本例的盖构件I'与图I和图2中说明的盖构件I相同。采用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例子相同的益处。实施例I制作具有自外表面侧起按照纸层/PET层/易剥离性树脂层/PET层/铝箔/密封层的顺序的层结构的易剥离性层叠片,且由该易剥离性层叠片来制作盖构件。以如下顺序来制作易剥离性层叠片。首先,将PET层和完成了印刷和清漆的涂敷硬化的纸层干法复合,并且将PET层与铝箔干法复合。在与铝箔层叠后的PET层的表面上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后,向与纸层层叠了的PET层、和与铝箔层叠并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PET层之间挤出340°C的易剥离性树脂,进行挤出三明治层压。在获得的层叠体的铝箔的表面上进行密封层的挤出层压,从而制成易剥离性层叠片。本实施例中的易剥离性层叠片的外表面层为纸层和PET层,内表面层为易剥离性树脂层、PET层、铝箔和密封层,且将纸层侧的PET层和与之相邻接的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从而能够进行剥离。各层的材质如下所述。纸层使用的是在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 (厚度80iim)的涂布纸的外表面实施印刷后,涂敷OP清漆并使该清漆干燥从而得的纸层。以使得涂敷厚度为I 2pm的方式来涂敷OP清漆。纸层与PET层的干法复合是借助以3g/m2 (厚度3 y m)涂敷的干法复合粘接剂来进行的。另外,与纸层相邻接的PET层的厚度为12 ym。作为易剥离性树脂层,采用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称为“APEL”的产品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商品名称为“SUNTEC”的产品的混合树脂,其厚度为20 u m。铝箔与PET层的干法复合是借助以3g/m2 (厚度3 y m)涂敷的干法复合粘接剂来进行的。另外,铝箔的厚度为6.5i!m。作为密封层,采用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聚乙烯类树脂“CMPS”,且在240°C下进行挤出层压。由上述易剥离性层叠片冲裁形成80片盖构件。对于获得的盖构件,将覆盖开孔用半切线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自其它区域的外表面层分割并剥离,从而形成开孔,并且,观察剥离状态,调查是否存在由于剥离用半切线的切入不足而导致的纸剥落、由于开孔用半切线的切入不足而导致的开孔不良的情况。结果,没有出现发生了纸剥离、开孔不良情况的盖构件,不良发生率为0%。比较例I除了不向纸层涂敷清漆这一点外,与实施例I相同地制作80个盖构件,并进行同样的调查。结果,观察到80片中的9片发生纸剥落,不良发生率为11. 3%。附图标记说明I、I'盖构件2开封用小翼3剥离用小翼4开孔用半切线5分割用半切线6剥离用半切线7清漆浸渗层8 纸层9a、9b 聚酯层(PET 层)10易剥离性树脂层 11阻隔层12密封层13剥离面14外表面层15内表面层16 开孔17 容器18凸缘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盖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盖构件由易剥离性层叠片构成,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由外表面层和内表面层以将两者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进行剥离的方式层叠而成,自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的内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地形成有环状的开孔用半切线,并且,自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的外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地形成有分割用半切线,该分割用半切线使得外表面层的覆盖该开孔用半切线形成区域的区域能够自该外表面层的其他区域分割并被剥离, 该易剥离性层叠片自其外表面侧按照纸层/聚酯层/易剥离性树脂层/聚酯层/阻隔层/密封层的顺序层叠而成,且使以隔着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聚酯层中的任一个聚酯层利用实施了粗糙加工的面与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并且,将另一个树脂层和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进行剥离,而且,上述纸层由于涂敷有清漆而被硬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构件(1),其由易剥离性层叠片构成,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由外表面层(14)和内表面层(15)以将两者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叠而成,自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的内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开孔用半切线(4),并且,自该易剥离性层叠片的外表面侧以到达上述剥离面的深度形成有分割用半切线(5),该分割用半切线(5)使得外表面层(14)的覆盖该开孔用半切线(4)的形成区域的区域能够自外表面层(14)的其他区域分割并被剥离,该盖构件(1)使开孔用半切线(4)和分割用半切线(5)的形成深度稳定。该盖构件(1)为纸层(8)/聚酯层(9a)/易剥离性树脂层(10)/聚酯层(9b)/阻隔层(11)/密封层(12)的层结构,使与阻隔层(11)相邻接的聚酯层(9b)利用实施了粗糙加工的面而层叠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不依靠使用粘接层的挤出层叠压而以高剥离强度进行层叠。另外,将与纸层(8)相邻接的聚酯层(9a)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而能够进行剥离,并且,利用涂敷清漆使纸层(8)硬化。
文档编号B32B29/06GK102639407SQ20108000231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片山洋, 盐畑淳史 申请人: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