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84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特别指一种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进行贴合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液态胶的发展日益成熟,因此越来越多的多层板贴合制程,已逐渐采用液态胶来做为贴合的媒介,其中针对透明多层板而言,又以光固型液态胶的使用最为普遍。然而,由于液态胶在溢胶贴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包围气泡及胶体溢满的情形,因此在贴合制程及环境上相对就需要较新或改良过的技术。在多层板的贴合制程上,为了避免液态胶贴合时容易产生包围气泡的情形,往往会因应不同基板的形状而将液态胶涂布成不同的图形,例如在方形的基板上,通常就会将液态胶涂布成米字型的图形,藉以在实际溢胶时能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溢胶扩散,减少产生包围气泡的机会。然而,基于液态胶所涂布之图形的因素,使得涂布后的液态胶距离基板各边的距离并非完全相同,进而当进行压合多层板时,液态胶溢胶至基板各边的时间点便无法完全一致。如此一来,在贴合制程上,若为了在基板的一贴合边界范围内均勻充满液态胶时,往往就会产生有胶体溢满出部分的贴合边界范围的情形。由上述说明来看,目前在利用液态胶来做为贴合媒介的制程上,由于贴合时并不容易掌控液态胶溢胶时的流动方向及溢胶至各预定贴合边界线的时间点。因此,在贴合制程上,如何避免液态胶溢满的现象,确实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透明多层板的贴合来改善, 防止在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进行贴合时,产生胶体溢满的情形。本实用新型透过光源的循环扫描来形成光线在透明多层板上,让光线所照射的位置得以形成一贴合边界范围,使得透明多层板在贴合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范围的光固型液态胶能够受光线照射而形成固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之一方案,提供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包括一压合机构及一光源装置。其中,压合机构用来承载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并且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第二基板的贴合面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光源装置对应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控制光源装置形成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使得该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形成一贴合边界线。于是,当压合机构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光固型液态胶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是形成固化。藉此,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不需特别针对透明多层板的基板来进行结构性的设计,便可形成有贴合边界线的功效。如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容易产生的溢满现象,改善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做为贴合媒介的制程,提高透明多层板产品的质量。[0008]以上之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皆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之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滑轨的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的贴合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液态胶溢满的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光源装置以循环扫描的方式,来形成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上,让光线所照射的位置得以形成贴合边界范围。在光固型液态胶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范围的光固型液态胶随即能形成固化,藉此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溢满出实际设计的贴合范围,让透明多层板只在贴合边界范围内均勻地充满光固型液态胶,提高透明多层板的生产质量。此外,先予以叙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及的透明多层板是指由本质上透明的至少两层基板所贴合成之架构,例如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塑料合成基板、玻璃合成基板等产品。其中,不同基板的板材并不局限于同一材质,亦可分别是不同材质(如玻璃、薄膜、 塑料等)的板材或者经过不同加工制程之后的板材来相互贴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并无加以限制。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贴合装置1,包括一压合机构11、一光源装置12、一控制器13及一支撑架14。其中,压合机构11是用来承载透明多层板10的一第一基板101及一第二基板102,并且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是点胶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 103,以做为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贴合时的贴合媒介。当然,实际亦可依设计上的需求,将光固型液态胶103同时点胶涂布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及第二基板102的贴合有关光固型液态胶103的点胶装置(图未示)部分,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了解,点胶装置除了可以直接设计整合于贴合装置1之中,并搭配压合机构11来点胶运作之外。实际上也可以是设计为独立于贴合装置1的上游装置,在此并非为本实施例所限制。接下来,本实施例的压合机构11进一步包含一载板110、一第一定位治具111、一第二定位治具112及一升降机构113。其中,第一定位治具111是设置于载板110,用来承载及定位第一基板101,第二定位治具112是用来承载及定位第二基板102。并且,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可进一步搭配不同或相同的定位结构(如吸风结构、夹扣结构等)来分别定位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是举例分别设计第一吸风结构1110及第二吸风结构1120来实现承载及定位功能。升降机构113是连接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用来操作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的垂直位移,用以在运作时进行压合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 102。附带一提的是,在实际贴合制程上,本实施例的第二基板102可以是等到点胶装置点胶涂布光固型液态胶103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之后才进行翻转,让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是面向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另外,也可以是第二基板 102的贴合面在面向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之后,再直接由点胶装置伸入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之间来进行点胶涂布光固型液态胶103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 102的贴合面。藉此,以形成图1中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及光固型液态胶103所架构出的堆层态样。接下来,光源装置12是对应压合机构11来设置。控制器13是电性连接压合机构 11及光源装置12,用来储存一图形。在运作上,控制器13便是依据图形来控制光源装置12 形成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10,使得该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形成一贴合边界线L。从而,当控制器13控制压合机构11压合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使光固型液态胶103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L的光固型液态胶103会形成固化。此外,由于在贴合时,光固型液态胶103是自由地朝透明多层板10的四周进行溢胶,因此控制器13实际上是控制光源装置12循环地进行扫描并照射光线,以利用光线的循环扫描来在透明多层板10四周虚拟地围设出贴合边界范围。换句话说,透明多层板10的四周将会循环地出现由光线之照射位置所形成的贴合边界线L。其中,光源装置12可依据实际制程的控制需求而设计为一点光源装置或一线光源装置,并且光源装置12的规格则是依据实际所搭配使用的光固型液态胶103之特性来决定,例如可以是采用355士50nm的波长范围之紫外光(UV Light)来照射,在此并无加以限制。举一实例来说明,假设光源装置12是采用点光源装置的话,则控制器13可依据光固型液态胶103的黏稠度特性,进行调整点光源装置的扫描速度,例如以频率3Hz的速度来依据图形坐标进行循环扫描并照射光线。紧接着,在本实施例之贴合装置1的架构上,支撑架14是用来支撑及定位压合机构11,使得光源装置12是对应设置于压合机构11所承载的透明多层板10的下方,用来向上形成光线。当然,除了本实施例所述的架构之外,在应用上,支撑架14亦可设计用来支撑及定位光源装置12,使得光源装置12是对应设置于压合机构11所承载的透明多层板10的上方,用来向下形成光线。对此,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了解,任何可以实现光源装置12与透明多层板10相距一距离,以方便光源装置12照射光线的架构,皆是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载板110、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在设计上阻挡到光源装置12所照射的光线。载板110可例如是在部分或全部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的设计,或者采用开设有至少一通孔的设计。其中,载板110采用透明材质的区域或者开设通孔的位置是取决于透明多层板10实际所需的贴合边界,以不阻碍到光源装置12依据图形所形成的光线路径为主。本实施例的载板110便是例如采用全部透明材质的设计。附带一提的是,若载板110是采用开设通孔的设计的话,则更可于通孔之中嵌设一导光柱,以增加照射光线的导光效果。同理,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也是基于相同原理来设计,以采用透明材质来设计,并且让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所包含的定位结构(吸风结构或夹扣结构等),不会阻碍到光源装置12依据图形所形成的光线路径。进一步针对光源装置12的架构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2是属于机械滑轨式的光源发射装置,其包含一移动滑轨120、一光源发射器121及一控制单元122。有关移动滑轨120的部分,请再同时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滑轨的实施例架构示意图。移动滑轨120包括至少一第一导轨1201及至少一第二导轨1202。其中,第二导轨1202是垂直架设于第一导轨1201,并且利用第一导轨1201来运作一第一方向之位移。光源发射器121 是设置于第二导轨1202,并且利用第二导轨1202来运作一第二方向之位移。控制单元122 是电性连接移动滑轨120、光源发射器121及控制器13,用以接收控制器13的控制来操作移动滑轨120及光源发射器121之运作。在设计上,移动滑轨120除了如图2实施例所示,将一支第二导轨1202架设于两支第一导轨1201,以垂直架设成工字形(“I”-Shaped)的态样之外。实际上亦可直接将一支第二导轨1202与一支第一导轨1201进行十字形(Cross-shaped)的垂直架设。本实用新型并无限制移动滑轨120的实际设计及架设态样。藉此,上述所揭露之架构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用来贴合透明多层板10的贴合装置1。附带再针对控制器13中所储存的图形之设定,举一实际态样来补充说明。首先,在设定状态下,控制器13可以依据透明多层板10实际所需的贴合范围来绘制一扫描图形,并且定义该扫描图形的起始点。接着,调整光源装置12的位置,让光源装置12的光线照射位置能对准该起始点,并且记录此时光源装置12的位置为一起始坐标。如此一来,在运作状态时,控制器13便是控制光源装置12从该起始坐标开始根据该扫描图形来进行循环地扫描并形成光线。请再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装置1’的架构与工作原理大致与第一实施例之贴合装置1相同,主要的差异点在于,本实施例所搭配的光源装置12’是属于一振镜式光源发射装置。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了解,振镜式光源发射装置是包含一模块化的光源发射器 121’及一控制单元122’,其原理是透过光源发射器121’内部的横、纵镜片(图未示)的振动来控制照射光线的路径,以省去外部机械滑轨的设计,在细部结构的部分就不再加以赘述。如此一来,本实施例之光源装置12’对于光线路径的切换速度将会快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机械滑轨式光源发射装置。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明多层板的贴合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由光源装置12,12’来形成光线,让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形成贴合边界线L,防止光固型液态胶103溢满超出贴合边界线L。因此,如图4上半部所示,在压合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来让光固型液态胶103进行溢胶的状态下,假设部分的光固型液态胶103先溢胶至透明多层板10右侧由光源装置12,12’所照射之光线位置所形成的贴合边界线L,该部分的光固型液态胶103随即受到光照影响而形成固化。接着,如图4下半部所示,当继续等待光固型液态胶103进行溢胶时,也能防止光固型液态胶103持续向透明多层板10的右侧进行溢胶,而造成溢满。并且,当光固型液态胶103溢胶至由光源装置12,12’所照射之光线位置所形成的左侧贴合边界线L时,光固型液态胶103随即也会受到光照影响而形成固化。如此一来,即可让透明多层板10在所设定的贴合边界线L内均勻充满光固型液态胶103,并且不会产生胶体溢满的情形。请再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液态胶溢满的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防止液态胶溢满的方法,其应用于一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是预先承载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并且第一基板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的贴合面点胶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此外,此时所承载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较佳是形成迭合的状态,以透过光固型液态胶来相互贴近,并形成尚未完全压合的透明多层板。在上述状态下,本实施例防止液态胶溢满的方法的步骤包括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光固型液态胶开始进行溢胶(S501)。此时,光固型液态胶会自由地进行溢胶扩散,于是依据一图形来形成一光线(点光线或线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使该光线的照射位置得以形成一贴合边界线(S503)。如此一来,便可藉由光线照射位置所形成的贴合边界线来固化任何溢胶至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650 。藉此,以达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在贴合时产生胶体溢满的情形。附带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及的步骤(S501)及步骤(S503),在实际的执行顺序亦可相互交换,以在确认光线形成之后,再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来让光固型液态胶进行溢胶。在此并非为本实施例所限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光固型液态胶受光照而固化的特性来设计贴合边界线,用以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容易产生溢满的情形。其中,受固化的区域仅在于贴合边界在线,并不会实际对于贴合边界线内的光固型液态胶进行固化,让透明多层板是实际进入后端所谓的固化制程时,才会全面固化光固型液态胶。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并不会导致光固型液态胶前后的固化程度不一致,而影响光固型液态胶固化后的质量。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需特别针对透明多层板的基板来进行结构性的改变或设计,便可形成有贴合边界线的功效。如此以有效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所产生的溢满现象,改善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做为贴合媒介的制程,提高透明多层板产品的质量。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详细说明及图式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之所有范围应以下述之申请专利范围为准,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之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所界定之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合机构,承载该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该第二基板的贴合面系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及一光源装置,对应该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形成一光线于该透明多层板,使该光线的照射位置系形成一贴合边界线;其中,该压合机构压合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使溢胶至该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系形成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压合装置及该光源装置,该控制器系控制该压合装置的压合运作以及依据一图形来控制该光源装置循环地形成该光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移动滑轨,包含 至少一第一导轨;及至少一第二导轨,垂直架设于该第一导轨,并且利用该第一导轨来运作一第一方向之位移;一光源发射器,设置于该第二导轨,并且利用该第二导轨来运作一第二方向之位移;及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移动滑轨、该光源发射器及该控制器,并且接受该控制器的控制来操作该移动滑轨及该光源发射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装置为一振镜式光源发射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装置为一点光源装置或一线光源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支撑架,支撑及定位该压合机构,使该光源装置对应置放于该透明多层板的下方来向上形成该光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支撑架,支撑及定位该光源装置,使该光源装置对应置放于该透明多层板的上方来向下形成该光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合机构进一步包含一载板;一第一定位治具,设置于该载板,用来承载及定位该第一基板; 一第二定位治具,用来承载及定位该第二基板;及一升降机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治具及该第二定位治具,用来操作该第一定位治具及/ 或该第二定位治具的垂直位移,以压合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板的部分或全部采用透明材质的设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板开设有至少一通孑L。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进一步嵌设一导光柱。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治具包含一定位结构,并且该第一定位治具采用透明材质的设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为一吸风结构或一夹扣结构。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治具包含一定位结构,并且该第二定位治具采用透明材质的设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为一吸风结构或一夹扣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包括一压合机构及一光源装置。压合机构承载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第二基板的贴合面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光源装置对应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照射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使该光线的照射位置形成一贴合边界线。当压合机构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光固型液态胶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形成固化。藉此,以达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溢满的目的。
文档编号B32B38/16GK202088635SQ20112018333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李裕文, 许贤斌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