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66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板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纤维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基于纤维板制备床垫、沙发垫、坐垫、过滤网等家具辅材以及建筑用隔音板等。现有的多层纤维板制备工艺中,相邻层的纤维板之间通常采用胶水粘合。采用胶水粘合工艺生产出的纤维板,甲醛易超标,常会伴随难闻的气味,纤维板受潮后还容易发霉、长虫等,给使用给带来了不少烦恼。为了解决胶水粘合工艺引发的问题,纤维板生产厂家逐渐研发替代胶水粘合工艺的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板生产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胶水粘合工艺而生产环保型纤维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板生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接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机构多组纤维开松机构、多个梳理机、多个铺网机、以及烘箱;所述多组纤维开松机构与所述多个梳理机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纤维开松机构用于对至少一种纤维板的原材料进行开松处理,每个梳理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纤维开松机构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网状梳理处理;所述多个梳理机与所述多个铺网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铺网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梳理机网状梳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铺网处理,以得到纤维板半成品;所述烘箱用于对经各所述铺网机处理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以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本发明提供的纤维生产系统基于热烘工艺进行纤维板的生产,通过控制器控制相应机构分别进行原材料开松、网状梳理、铺网以及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即可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纤维板的整个生产工艺无需使用胶水即可完成多纤维层之间的粘合,使得制备出的纤维板较为环保,可更好的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纤维板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粗开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进料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开松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三个开松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精开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开松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三个开松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图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混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壳体底部的网状结构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铺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烘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加热烘箱及水冷却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水冷却室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5中加热烘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纤维开松机构;103_梳理机;104-铺网机;105_烘箱;21-物料传送装置;22-开松仓;23-进料辊;24-开松辊;25-鼓风机;26-输料管;27-储料仓;28-回风管;231-进料辊体; 232-棱片;241-开松辊体;242-副辊组;2421-套环;2422-第一副辊; 2423-第二副辊;31-第一传送装置;32-开松仓;33-开松辊;34-储料仓;35-钉帘;36-出料斗;37-拨棉辊;38-压棉辊;311-第二传送装置;331-开松辊体;332-副辊组;3321-套环;3322-第一副辊;3323-第二副辊; 4101 —侧壁;4103-后壁;4104-顶壁;4201-物料传送带; 4202-主动辊;4203-从动辊;4204-第一侧部挡板;4205-第二侧部挡板;4206-顶板;4207-支撑辊;4208-第一传动链条;4209-第二传动链条;43_物料输送仓; 4401-辊体;4402-传动轮;4403-混合棒;44a -第一混合辊;44b-第二混合辊;44c-第三混合辊; 44d_第四混合辊;4501-第一电机; 4502-第二电机;4503-第三电机;51-基座;52-混棉辊;53-壳体;54-皮带轮;55-电机;56-出料口;57-进料口;58-第一副辊组;59-第二副辊组;510-隔板;511-孔;6101-水平段;
6102-倾斜段; 62-第二传输带;6301-上水平段;6302-竖直中段;6303-下水平段;64-第一固定辊;6501、6502-第二传输带固定辊;6601、6602、6603、6604_ 导向辊;67-第二固定辊;6801、6802-排网辊;69-上滑动机构;610-下滑动机构;611-电机;612-第一传动棍;613-第二传动棍;614-第一传动带;615-第三传动棍;616-第二传动带;617-固定部件;618-传送装置;621、622、624_第一传输带固定棍;623-第一传输带支撑棍;71-上网带;72-下网带;73-预热烘箱;·74-加热烘箱; 75-冷却定型箱;7601 —第一风室;7602 —第二风室;7603-第三风室;7701 —第一上风口;7702 —第一下风口 ;7703 —第二下风口 ;7704 —第二上风口 ;7705 一第三上风口 ;7706 —第三下风口 ;78-共用进风室;79-共用循环风室;712-导风板;713-上栅板;714-下栅板;715-第一电机;716-水冷却室;717-上冷水辊; 718-下冷水辊;719-第二电机;720-高度调节气缸;721_连接管;7320、7420_热风机;7520-冷风机; 7322、7522_ 风机;7321、7521_ 电机;722 —灌风口; 723-减速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纤维板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分别接受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机构多组纤维开松机构102、多个梳理机103、多个铺网机104、以及烘箱105。图I仅示意出纤维板生产系统包括3组纤维开松机构、3个梳理机103和3个铺网机104的情形,但并不表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实质的限制。多组纤维开松机构102与多个梳理机103 —一对应设置,每组纤维开松机构102用于对至少一种纤维板的原材料进行开松处理,每个梳理机103用于对与其相应的纤维开松机构102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网状梳理处理。多个梳理机103与多个铺网机104 对应设置,每个铺网机104用于对与其相应的梳理机103网状梳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铺网处理,以得到纤维板半成品。烘箱105用于对经各铺网机104处理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以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本实施例提供的纤维生产系统基于热烘工艺进行纤维板的生产,通过控制器控制相应机构分别进行原材料开松、网状梳理、铺网以及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即可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纤维板的整个生产工艺无需使用胶水即可完成多纤维层之间的粘合,使得制备出的纤维板较为环保,可更好的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纤维板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可选的,可在各组纤维开松机构102和与其对应的梳理机103之间、各个梳理机103和与其对应的铺网机104之间、各个铺网机104之间、以及与烘箱105相邻的铺网机104与烘箱105之间,分别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各光电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以供控制器根据各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相应机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纤维板生产系统的一个可选的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各光电传感器采集如材料厚度等检测信号,控制器获取各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根据获取的检测信号进行纤维板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纤维板自动化生产控制流程例如(I)开松纤维开松机构对一种或多种原材料进行开松处理。当经开松处理后的材料厚度达到预设厚度时,设置在该纤维开松机构和梳理机之间的光电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传送机构将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运输到与该纤维开松机构相应的梳理机的喂料部位。(2)梳理梳理机对经纤维开松机构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网状梳理。当经梳理处理后的材料厚度达到预设厚度时,设置在该梳理机和铺网机之间的光电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传送机构将网状梳理后的材料运输到与该梳理机相应的铺网机的喂料部位。(3)铺网铺网机对经梳理机网状梳理后的材料进行铺网处理,所需铺设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置,总厚度和所铺的单层网的厚度的商值,即是需要铺设的层数。当铺网机铺网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时,设置在当前铺网机和下一工序的铺网机之间、或者设置在铺网机和烘箱之间的光电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传送机构将铺网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运输到下一工序的铺网机或烘箱的喂料部位。(4)热烘烘箱对经各铺网机铺网处理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处理,将原材料熔融使得各层网状结构粘合为一体,之后在对粘合为一体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冷却定型处理,以得到实际所述的纤维板。通过上述工艺无需胶水也可完成纤维板的生产,且生产出的纤维板无毒性和异味残留,环保经济,可满足人们实际应用的需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将生产出的纤维板能够按照指定规格进行裁切,可选的,上述纤维板生产系统还可包括裁切机构(图中未示出),裁切机构与烘箱对接,用于对经烘箱处理后的纤维板进行裁切处理。为了满足纤维板实际开松的需要,可选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的一组纤维开松机构102可包括至少一个粗开松机构,由粗开松机构与梳网机的喂料部位对接;或者,至少一个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由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与梳网机的喂料部位对接;或者,至少一个粗开松机、与各所述粗开松机对接的混棉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混棉装置对接的至少一个精开松机构,由精开松机构与梳网机的喂料部位对接。实施例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粗开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粗开松机构可对纤维板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进行粗开松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2所示,粗开松机构包括物料传送装置21和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开松仓22,物料传送装置21经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贯穿开松仓22。开松仓22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辊23,进料辊23位于物料传送装置21的上方;在开松仓22内位于物料传送装置21上方的区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松辊24,且每个开松辊24横跨在开松仓22的两个相对面;物料传送装置21、各开松辊24通过电机驱动。本实施例提供的粗开松机构通过物料传送装置、进料辊以及开松仓内各开松辊的配合,一方面可实现物料的自动输入开松仓,且在输入开松仓之前通过进料辊进行大片物料的扯断,另一方面由于各开松辊沿一曲线轨迹自下而上布置,依次对纤维进行多次开松,提高了纤维开松的效率,并且开松后的纤维能够获得较好的松散度,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物料传送装置21可具体为皮带传送装置。物料传送装置、进料辊和各开松辊可分别通过一电机进行驱动。为了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可选的,可为部分开松辊共用一电机驱动。例如物料传送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开松辊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开松辊为各开松辊中与物料传送装置距离最近的开松辊;各开松辊中除第一开松辊之外的其他开松辊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距离所述物料传送装置较小的开松辊,相对距离所述物料传送装置较大的开松辊,远离所述出料口。可选的,开松仓22可设置有3个开松辊,按开松辊距离物料传送装置的距离不妨依次称为第一开松辊、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第一开松辊、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在开松仓内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间隔设置,且第一开松辊靠近进料口(或进料辊),第三开松辊靠近出料口,第二开松辊介于第一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之间。第一开松辊用一独立电机(即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共用一电机(即第三电机)驱动。如此处理可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来控制相应开松辊的转速。例如第二电机的转速小于第三电机的转速。如此处理的好处在于第一开松辊的速度较慢,可对经进料辊拨入的纤维进行均匀开松;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的速度较快,有利于快速将开松好的纤维传输到开松仓的出料口。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共用一电机(即第三电机)驱动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例如第二开松辊的开松辊体一端通过皮带连接第三电机,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第三开松辊的开松辊体的一端,这样,当第三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二开松辊转动,第二开松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开松辊同步转动。为了改善进料辊对大片物料的扯断效果,可选的,进料辊可设置为凸棱辊。具体的,如图3所示,进料辊23包括进料辊体231,所述进料辊体上设置有多个棱片232,多个棱片等间距设置在进料辊体231的外表面。为了改善开松辊的开松效果,可选的,开松辊可设置为梳状辊。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开松辊24包括开松辊体241,开松辊体241上设置有多个副辊组242,各副辊组242等间距分别套设在开松辊体241上。相邻两个开松辊23的副辊组242位置相错。每个副辊组242包括与开松辊体241连接的套环2421,套环24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副辊2422和多个第二副辊2423,多个第一副辊2422与套环2421的一侧连接,多个第二副辊2423与套环2421的另一侧连接,且各第一副辊2422和各第二副辊2423位置相错。
为了实现开松纤维的自动出料,可选的,开松仓22的出料口还设置有一鼓风机25,松仓22的出料口与鼓风机25的吸风口对接,鼓风机25的吹风口通过输料管26与储料仓27连通,如图2所示。通过鼓风机吸风口和吹风口之间形成的风压,可将开松好的纤维镜物料管自动传送到储料仓中,以满足下一工序的用料需求。为了有效利用鼓风机的风能,可选的,储料仓27还可通过回风管28与鼓风机25的吸风口连通,如此处理使得经鼓风机的吹风口吹向储料仓中的风可通过回风管28返回鼓风机的吸风口,在鼓风机的吸风口和吹风口之间形成一定风压,提高风能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了避免储料仓27中的纤维吸入回风管,可选的,可将回风管28和输料管26分别对接在储料仓27的不同面,例如回风管28与储料仓27的连通处,与输料管26与储料仓27的连通处,分别位于所述储料仓的不同面。实施例三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精开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精开松机构可对纤维板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进行精开松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6所示,精开松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装置31 (也可称为精物料传送装置)和设 置有开松仓进料口和开松仓出料口的开松仓32 (也可称为精开松仓),第一传送装置31经开松仓进料口和开松仓出料口贯穿开松仓32 ;在开松仓32内位于第一传送装置31上方的区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松辊33,且每个开松辊33横跨在所述开松仓的两个相对面;第一传送装置31、各开松辊33通过电机驱动。本实施例提供的精开松机构通过第一传送装置以及开松仓内各开松辊的配合,一方面可实现物料的自动输入开松仓,另一方面由于各开松辊沿一曲线轨迹自下而上布置,依次对纤维进行多次开松,提高了纤维开松的效率,并且开松后的纤维能够获得较好的松散度,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送装置可具体为皮带传送装置。开松仓内设置的各开松辊中,距离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较小的开松辊,相对距离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较大的开松辊,远离所述开松仓出料口,由此纤维可从开松仓进料口进入后被各开松辊依次开松的几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纤维开松效率。可选的,第一传送装置、进料辊和各开松辊可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分别进行驱动。为了减少电机数量,降低成本,可选的,可为各开松辊共用一电机驱动。例如开松仓2可设置有3个开松辊,按开松辊距离第一传送装置的距离不妨依次称为第一开松辊、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第一开松辊、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在开松仓内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间隔设置,且第一开松辊靠近开松仓进料口,第三开松辊靠近开松仓出料口,第二开松辊介于第一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之间。第一开松辊、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共用一电机驱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开松棍的开松棍体一端通过皮带连接一电机,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开松辊的开松辊体的一端;第二开松辊的开松辊体的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第三开松辊的一端。这样,当该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一开松辊转动,第一开松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开松辊同步转动,第二开松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开松辊同步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松仓还可连通一储料仓34。为了实现开松纤维的定量配料,可选的,储料仓34的两个相对面分别开设有储料仓进料口和储料仓出料口,储料仓进料口与开松仓32的开松仓出料口对接;储料仓出料口高于储料仓进料口。储料仓进料口和储料仓出料口之间设置有钉帘35,钉帘35的最低端位于第一传送装置31的下方或与第一传送装置31平齐;钉帘通过某一电机驱动。为了提高出料的方便性,储料仓出料口的下方还对接有一出料斗36。钉帘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钉子,如图6所示,钉子扎起经开松仓开松处理后的纤维并随钉帘的皮带一起,从储料仓进料口运输到储料仓出料口,并从储料仓出料口出料。由于钉帘单位时间的运料量,因此通过控制用于驱动钉帘的电机的转速,可控制钉帘的皮带运行速度,进而达到定量配料的目的。为了便于将钉帘上纤维拨下,可选的,储料仓34内还设置有拨棉辊37,拨棉辊37位于钉帘35的最高端的上方,拨棉辊通过一电机进行驱动。拨棉辊37在转动过程中将钉帘35上的纤维拨下,从而有效避免了钉帘上纤维的残留。 为了提高定量配料的可靠性,可选的,储料仓34内还设置有压棉辊38,压棉辊38位于钉帘35的上方。压棉辊38用于压实钉帘35上的纤维,将钉帘上高出预设高度的纤维拨出,使得钉帘35单位时间传输的纤维量较为稳定,由此提高了定量配料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定量配料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可选的,压棉辊38还可连接有第一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压棉辊38与钉帘35最高端之间的第一间距;和/或,拨棉辊37连接有第二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拨棉辊37与钉帘35最高端之间的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可选的,第一间距例如7-8cm,第二间距例如3-4cm等。为了实现纤维开松、配套流水作业的连续性,可选的,第一传送装置31和钉帘3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311 ;第二传送装置可为但不限于皮带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311低于第一传送装置31,且低于钉帘35的最低端或与钉帘35的最低端平齐;所述第二传送装置311通过电机驱动。由于纤维开松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第一传送装置和钉帘之间设置第二传送装置,有利于暂存待配送的物料,使得钉帘可对第二传送装置上的物料进行连续配送而不会造成中断。为了实现开松仓出料的自动化,可选的,距第一传送装置31与第二传送装置311的对接部的预设高度处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用于驱动第一传送装置31的电机连接。当第一传送装置31上累积的已开松的纤维超过预设高度时,光电传感器可发出传感信号,进而控制电机驱动第一传送装置31将纤维运送到第二传送装置311上。为了改善开松辊的开松效果,可选的,开松辊可设置为梳状辊。具体的,如图7和8所示,开松辊33包括开松辊体331,开松辊体331上设置有多个副辊组332,各副辊组332等间距分别套设在开松辊体331上。每个副辊组332包括与开松辊体31连接的套环3321,套环33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副辊3322和多个第二副辊3323,多个第一副辊3322与套环3321的一侧连接,多个第二副辊3323与套环3321的另一侧连接,且各第一副辊3322和各第二副辊3323位置相错。开松仓内相邻两个开松辊的副辊组位置交错,以便在相邻两个开松辊之间传递待开松的纤维。压棉辊38和/或拨棉辊37也可具有上述开松辊相似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四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可对纤维板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进行粗精开松一体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包括混合仓、物料传送带装置和设置在混合仓一端的物料输送仓43,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横穿所述混合仓和物料输送仓43的底部;所述混合仓内设置有多个混合辊,所述多个混合辊由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的始端依次间隔分布;所述混合辊、物料传送带装置均由电机驱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仓由两个侧壁4101、一个后壁4103、一个顶壁4104围成并且前部敞开的混合仓,所述多个混合辊沿混合仓的后壁4103及顶壁4104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辊可选包括辊体4401和传动轮4402,所述辊体440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混合仓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传动轮4402与辊体4401 —端连接,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轮4402驱动混合辊转动;所述辊体4401上设置有多个混合棒4403。所述混合棒4403的长度可以为5_30cm。
·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辊的数目可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混合辊44a、第二混合辊44b、第三混合辊44c和第四混合辊44d ;所述后壁4103和顶壁4104均可选设置为弧形壁并且后壁4103和顶壁4104通过曲面过渡,并且所述顶壁4104远离所述后壁4103的一端高于与后壁4103相邻的一端;所述第一混合辊44a相邻混合仓的后壁4103设置,所述第二混合辊44b设置在所述后壁4103与所述顶壁4104形成的拐角处,所述第三混合辊44c、第四混合辊44d在第二混合辊44b上方沿所述顶壁4104依次排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仓43由第一侧部挡板4204、第二侧部挡板4205和顶板4206围成,所述顶板4206与混合仓的顶壁4104连接,所述第一侧部挡板4204与混合仓的侧壁4101连接,所述第二侧部挡板4205与混合仓的另一侧壁连接。设置第一侧部挡板4204、第二侧部挡板4205的目的是为了纤维在物料传送带4201上传送时不会掉落到物料传送带外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可选包括第一电机4501、第二电机4502和第三电机4503 ;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包括物料传送带4201、主动辊4202、从动辊4203、第一传动链条4208和第二传动链条4209,所述物料传送带4201包裹于主动辊4201及从动辊4203上,所述第一电机450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4208驱动所述的主动辊4202转动,所主动辊4202通过第二传动链条4209带动从动辊4203转动;所述第二电机4502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混合辊44a及第二混合辊44b的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三电机4503通过皮带带动第三混合辊44c及第四混合辊44d的传动轮转动。如此设置,每两个混合辊通过一个电机带动即可,节省设备制造成本,节省设备占用空间,具有设备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传送带4201进程与回程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支撑辊4207,以保证物料传送带4201的中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下降,从而使物料传送带4201的中部、始端和末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仓中物料传送带装置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底壁4105,所述混合仓的后壁4103与底壁4105之间设置有0. 3-2cm的缝隙。通过此缝隙,可以将纤维中的比较短的纤维及杂质漏出去,具有能够除杂质的优点。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开松混合一体机还可以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46与电机连接,以便对各电机的转速及正反转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物料传送带4201的传送速度及传送方向,并且对混合辊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辊44a距离物料传送带4201的高度为5_30cm,此高度要视辊体401上的混合棒403的长度而定,混合棒403距离物料传送带4201最近时,距离为0. 5-15cm为宜。以便在混合辊转动下,纤维能够从物料传送带4201上转动到混合辊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混合辊之间的辊距为5-30cm。此距离也要视辊体4401上的混合棒4403的长度而定,相邻的两个混合辊转动过程中距离最近的混合棒4403之间的距离为0. 5-15cm为宜。以便,纤维能够从下面的一个混合辊上传送到与其相邻最近的上面的一个混合辊上。下面以设置有四个混合辊的纤维开松混合一体机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的一个可选的工作过程开启各电机,设定开松混合时间,使第一电机正转,此 时物料传送带4201上的待开松及混合的纤维从物料输送仓3向混合仓中传送,然后在第一混合辊44a的作用下,将待开松的纤维卷起,然后依次传送到第二混合辊44b、第三混合辊44c及第四混合辊44d上,从第四混合辊44d落下后,又通过物料传送带4201传送到混合仓中第一混合辊44a的下方,然后在第一混合辊44a的作用下,又将待开松的纤维卷起,然后依次传送到第二混合辊44b、第三混合辊44c及第四混合辊44d上,从第四混合辊44d落下,如此进行多次边开松边混合达到设定的时间,然后使第一电机4501反转,在物料传送带4201的作用下将开松混合好的纤维依次从混合仓及物料输送仓43输出。实施例五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混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混棉装置可用于但不限于对经开松处理的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进行混合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12和图13所不,本实施例提供的混棉装直包括基座51、设直于基座51上的壳体53、设置于壳体53内部的混棉辊52、设置于壳体53外且与混棉辊52相连的皮带轮54和电机55,皮带轮54通过皮带与电机55相连接。可选的,壳体53靠近电机55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56,另一侧设置有进料口 57,夕卜壳的设置使混合过程中的生产更加安全可靠。可选的,混棉辊52横穿整个壳体53,混棉辊52上设置有第一副辊组58和第二副辊组59,第一副辊组58设置于靠近进料口 57 —侧和处于壳体53中部的混棉辊52上,第二副辊组59设置于出料口 56 —侧的混棉辊52上。可选的,第一副辊组58包括多个成螺旋形排列的副辊,用于均匀混合从进料口进入的原料。可选的,第二副辊组59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副辊组,各副辊组等间隔套设在混棉辊52圆周上,用于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棉从出料口快速出料。可选的,每个副辊组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沿混棉辊52轴向排列的副辊。可选的,第二副辊组59中的副辊之间设置有隔板510且隔板510的长度小于副辊的长度,隔板使出料口混合棉的出料更加方便快捷。可选的,以上副辊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结在混棉辊上,维修方便快捷。可选的,进料口 57 —侧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辊,该进料辊使原料更加平整快速的进入到进料口,使进料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可选的,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原料中混合杂质的网状结构的孔511,有利于及时排出原料中的杂质,如石子、粉尘以及灰尘,保证从出料口排出的混合棉杂质更少。实施例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铺网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铺网机可用于但不限于对经梳理机梳理后的网状材料进行铺网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铺网机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铺网机构,所述铺网机构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62、第三传输带、第一固定辊64、上滑动机构69和下滑动机构610 ;所述上滑动机构69、下滑动机构610均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带包括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所述倾斜段6102设置在机架的一端,所述水平段6101与倾斜段6102的顶端相接;所述上滑动机构69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辊和一对水平设置的第·二传输带固定辊6501、6502,所述下滑动机构6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辊67和一对排网辊6801、6802 ;所述第二传输带62缠绕在一对第二传输带固定棍6501、6502上,并且第二传输带62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水平段6101的前下方,以使网从第一传输带的水平段6101上输出后落到第二传输带62上;所述第一固定辊64的两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传输带缠绕在第一固定棍64、第二固定棍67及上滑动机构69上的导向棍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滑动机构69上的导向辊的数目可选为四个,分别为导向辊6601、导向辊6602、导向辊6603、导向辊6604,并且此四个导向辊呈梯形分布,所述梯形的上底及下底竖直设置,所述第三传输带依次绕在第一固定棍64、导向棍6601、导向棍6604、第二固定辊667、导向辊6603、导向辊6602上,形成具有上水平段6301、下水平段6303及竖直中段6302的循环传输带。所述下水平段6303的末端位于所述一对排网辊6801、6802中间的上方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传输带62的下方;所述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62、第三传输带、上滑动机构69、下滑动机构610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带缠绕在第一传输带固定辊621、622、624上,形成包括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的循环传输带,在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相接处的第一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输带支撑辊623,以便对第一传输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一传输带固定辊621、622、624及第一传输带支撑辊623的两端均可滑动的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滑动机构610与上滑动机构69共用同一个驱动机构;该共用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11、第一传动棍612、第二传动棍613、第三传动棍615、第一传动带614和第二传动带616 ;所述第一传动棍612及第二传动棍613的两端均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第三传动辊615固定在上滑动机构上,所述第一传动带614绕过第一传动辊612和第二传动辊613后,两个自由端分别与下滑动机构61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616一端与下滑动机构610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三传动辊615后与固定部件617连接。本实施例中,可选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上滑动机构6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槽可滑动式匹配连接,以使上滑动机构69能够在机架上实现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铺网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传送方向与下滑动机构610运动方向垂直的用于传送所铺设的网的传送装置618,当在传送装置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纤维网后,传送装置便将纤维网传送到下一工序中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铺网机还包括用于控制各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系统,各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铺网机的一个可选的工作过程例如纤维网在第一传输带的作用下,从第一传输带的倾斜段6102输送到第一传输带的水平段6101上,然后落到第二传输带62上,运行到第二传输带62的末端后落入第三传输带的下水平段6303上,运行到下水平段6303的末端后落入两个排网辊6801、6802之间,通过两个排网辊6801、6802排出,由于上滑动机构69及下滑动机构610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往复移动,便可将纤维网均匀的铺设在传送装置18上。实施例七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烘箱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可用于但不限于对经铺网机铺网处理完成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融融和冷却定型处理,也可应用到如图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中。如图15-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包括烘箱本体和网带传送装置,所述网带传送装置包括一对上下平行设置的网带和带动网带运动的传动辊(图中未示出),;所述烘箱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和冷却定型箱75。所述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和冷却定型箱75分别包括多个网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风室,所述网带依次穿过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和冷却定型箱75的各风室;各风室与网带传送方向平行的两侧均开设有风口,同一个风室一侧的风口位于网带上方,另一侧的风口位于网带下方,所有风室同一侧的风口在网带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在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或冷却定型箱75的各风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室,在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或冷却定型箱75的各风室与进风室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循环风室;所述预热烘箱73及加热烘箱74的进风室上均设置有灌风口,预热烘箱73及加热烘箱74的灌风口均连接有热风机,所述冷却定型箱75的进风室上设置有冷风机7520。所述预热烘箱73的进风室上的热风机7320包括天然气点火器(图中未示出)、热风机电机7321和风机7322,所述热风机电机7321连接风机7322,风机7322的出风口连接灌风口 722。所述加热烘箱74的进风室上的热风机7420与预热烘箱73上的热风机7320结构相同。所述冷却定型箱75的进风室上的冷风机7520包括风机7522和与风机7522连接的电机7521。所述预热烘箱73 —侧的进风室可选为由预热烘箱73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进风室,预热烘箱73另一侧的循环风室可选为由预热烘箱73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循环风室。加热烘箱74 一侧的进风室可选为由加热烘箱74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进风室78,加热烘箱74另一侧的循环风室也可选为由加热烘箱74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循环风室78。通过此共用进风室78可以往预热烘箱73内的多个风室中灌输热风,由于所有风室同一侧的风口在网带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因此在往此共用进风室78中灌输热风时,一部分热风会从网带上方的风口进入,从该风室对面的网带下方的风口输出,对待定型的纤维板从上往下吹利用热风穿透预热,一部分热风会从网带下方的风口进入,从该风室对面的网带上方的风口输出,对待定型的纤维板从下往上吹利用热风穿透预热,从而实现以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的方式进行预热。如图15-图19所示,所述一对网带包括上网带71和下网带72,所述上网带71设置于下网带72上方;所述加热烘箱74内可选设置3个风室,分别为第一风室7601、第二风室7602、第三风室7603,加热烘箱74 —侧的共用进风室78由第一风室7601、第二风室7602和第三风室7603共用,加热烘箱74另一侧的共用循环风室79也由加热烘箱74内的第一风室7601、第二风室7602和第三风室7603共用。当热风机7420启动时,通过灌风口往共用进风室78中灌输热风,一部分热风通过第一上风口 7701进入到第二风室7602中、一部分热风通过第一下风口 7702进入到第一风室7601中,还有一部分热风通过第二下风口 7703进入到第三风室7603中,第一风室7601在与第一下风口 77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上风口 7705,进入第一风室7601中的热风从下往上依次穿过下网带、下网带与上网带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及下网带后从第三上风口 7705输出,第二风室7602在与第一上风口 77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下风口 7706,进入第二风室7602中的热风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上网带、下网带与上网带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及上网带后从第三下风口 7706输出,第三风室7603在与第二下风口 770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风口 7704,进入第一风室7603中的热风从下 往上依次穿过下网带、上网带与下网带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及上网带后从第二上风口 7704输出。所述预热烘箱73也可选设置有三个风室,其结构及热风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循环加热的原理与加热烘箱74相同或相似。冷却定型箱75 —侧的共用进风室由冷却定型箱75内的多个风室共用,冷却定型箱75另一侧的共用循环风室由冷却定型箱75内的多个风室共用。与加热烘箱74同样的原理,实现以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的方式对待定型的纤维板进行冷却定型。所述冷却定型箱75可选设置两个风室,一个实现冷风从下往上依次穿过下网带72、上网带71与下网带72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一个实现冷风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下网带72、上网带71与下网带72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及冷却定型箱75的各风室的上网带71上方沿垂直于网带传送的方向可选设置有横跨所述风室的导风板712,所述导风板712一端与其所在风室的位于网带上方的风口顶部连接,另一端向接近上网带71的方向倾斜,以便热风或冷风能够在导风板712的导向下流向上网带71及下网带72中间的待定型纤维板。本实施例中的纤维板生产用烘箱,可选还设置厚度调节装置,所述厚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栅板713、下栅板714和多个第一电机715 ;所述下栅板714及上栅板713横穿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及冷却定型箱75的各风室,并且所述下栅板714紧邻下网带72下表面设置;所述上栅板713紧邻上网带71上表面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机715设置在烘箱本体的顶部,每个第一电机715的输出轴均通过螺纹杆与上栅板713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712向接近上网带71的方向倾斜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可选距离上栅板713约8-25cm,以便上栅板713向上移动时,导风板712不阻挡上栅板713的移动,以便调节上栅板713与下栅板714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压在上栅板713与下栅板714之间的待定型纤维板的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厚度调节装置可选包括的第一电机的数目为12个,此12个第一电机分别设置在预热烘箱73、加热烘箱74和冷却定型箱75顶部四个角上。本实施例中,可选在所述加热烘箱74与冷却定型箱75之间设置水冷却室716,所述水冷却室716中设置有水冷却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紧邻上网带71的上表面及下网带72的下表面对应设置的上冷水辊717及下冷水辊718,所述上冷水辊717及下冷水辊718通过第二电机719带动。所述第二机719可选设置有减速箱723。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却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气缸720,所述高度调节气缸720的一端固定在水冷却室716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冷水辊717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冷水辊717上设置有上进水口及上出水口(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冷水辊718上设置有下进水口及下出水口,所述上出水口与下进水口通过连接管721连 接或所述上进水口与下出水口通过连接管721连接。水冷却装置的上冷水辊717中及下冷水辊718中通入冷却水,所述第二电机719带动上冷水辊717及下冷水辊718转动,以对压冷却的方式对待定型的纤维板的上层及下层进行冷却,实现上层及下层的初步表面定型,生产出的纤维板上层及下层的表面层定型更硬,结合更牢固,表面层也更平整。 本实施例中,如果设置有水冷却装置,所述的上栅板713及下栅板714应该采用分体结构,上栅板713包括第一上栅板和第二上栅板,下栅板714包括第一下栅板和第二下栅板,第一上栅板及第一下栅板横穿预热烘箱73及加热烘箱74,第二上栅板及第二下栅板横穿冷却定型烘型,以便水冷却室716中无上栅板及下栅板,使上网带71上表面与上冷水辊717直接接触,下网带72下表面与下冷水辊718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用烘箱可选还包括用于控制网带传送装置传送速度、水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温度及冷水辊转速、热风机功率、厚度调节装置的电机工作的控制系统。不妨以经各铺网机铺网处理的后的纤维板半成品为三层纤维板半成品为例,进行说明。该三层纤维板半层品自下而上包括的材料为(1)低熔点双组分皮芯纤维+三维卷曲圆中空纤维;(2)低熔点双组分皮芯纤维和植物纤维;(3)低熔点双组分皮芯纤维+三维卷曲圆中空纤维该情形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的一个可选的工作过程例如该三层纤维板半层品在上网带及下网带的带动下,依次进入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及冷却定型箱,在预热烘箱中通过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进行的方式对待定型的纤维板进行预热,然后在上网带及下网带的带动下进入到加热烘箱中,通过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进行的方式对纤维板进行加热,使纤维板成分中的双组分皮芯纤维的皮熔化后,在上网带及下网带的带动下进入到水冷却室中对使纤维板的上层及下层通过上冷水辊及下冷水辊对压的方式进行初步表面定型,最后进入到冷却定型箱中,通过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进行的方式用冷风对初步定型后的纤维板迅速冷却,使双组分皮芯纤维迅速冷却固化,使三层中的各纤维粘结在一起形成板状结构。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设置有多个风室,在预热烘箱、加热烘箱或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室,在预热烘箱、加热烘箱或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循环风室,因此通过热风机往各个进风室中输入热风或冷风时,热风或冷风从风室一侧的风口上进入风室,并且所有风室同一侧的风口在网带传送装置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因此,一部分热风或冷风从进风室进入风室时,从待定型的纤维板上方的风口进入,从该风室对面的待定型的纤维板下方的风口输出,实现从上往下热风或冷风穿透,还有一部分热风或冷风从待定型的纤维板下方的风口进入,从该风室对面的待定型的纤维板上方的风口输出,实现从下往上热风或冷风穿透等定型的纤维板,从而实现以从上往下吹,从下往上吹循环的方式进行加热或冷却定型的方式,对待定型的纤维板加热及冷却均匀,从而双组分皮芯纤维的皮熔化及凝固均匀,生产出的椰棕纤维板牢固性好,并且内部结构均
匀一致。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还可设置有厚度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上栅板的高度,可以调节上栅板及下栅板之间的距离,适合不同厚度的待定型的纤维板加热及定型的需要。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箱还可设置有水冷却室,水冷却室中设置有水冷却装置,水冷却装置的上冷水辊中及下冷水辊中通入冷却水,并且设置电机带动上冷水辊及下冷水辊转动,以对压冷却的方式对待定型的纤维板的上层及下层进行冷却,实现上层及下层的初步表面定型,生产出的纤维板上层及下层的表面层定型更硬,结合更牢固,表面层也更平整。
·
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机构,可应用于本发明纤维板生产系统中,且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当然本发明还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没有提及的现有相关机构组成本发明纤维板生产系统,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制。以上实施例的序号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板生产系统包括 控制器和分别接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机构多组纤维开松机构、多个梳理机、多个铺网机、以及烘箱; 所述多组纤维开松机构与所述多个梳理机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纤维开松机构用于对至少一种纤维板的原材料进行开松处理,每个梳理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纤维开松机构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网状梳理处理; 所述多个梳理机与所述多个铺网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铺网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梳理机网状梳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铺网处理,以得到纤维板半成品; 所述烘箱用于对经各所述铺网机处理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以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组所述纤维开松机构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梳理机之间、各个所述梳理机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铺网机之间、各个所述铺网机之间、以及与所述烘箱相邻的所述铺网机与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各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据各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相应机构; 和/或, 所述纤维板生产系统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烘箱对接,用于对经所述烘箱处理后的纤维板进行裁切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纤维开松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粗开松机构; 或者,至少一个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 或者,至少一个粗开松机、与各粗开松机对接的混棉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混棉装置对接的至少一个精开松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开松机构包括物料传送装置和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开松仓,所述物料传送装置经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开松仓;所述进料口设置有进料辊,所述进料辊位于所述物料传送装置的上方;在所述开松仓内位于所述物料传送装置上方的区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松辊,且每个所述开松辊横跨在所述开松仓的两个相对面;所述物料传送装置、各所述开松辊通过电机驱动; 和/或, 所述精开松机构包括精物料传送装置和设置有开松仓进料口和开松仓出料口的精开松仓,所述精物料传送装置经所述开松仓进料口和所述开松仓出料口贯穿所述精开松仓;在所述精开松仓内位于所述精物料传送装置上方的区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线轨迹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松辊,且每个开松辊横跨在所述精开松仓的两个相对面;所述精物料传送装置、各开松辊通过电机驱动; 和/或, 所述粗精开松混合一体机构包括混合仓、物料传送带装置和设置在混合仓一端的物料输送仓,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横穿所述混合仓和物料输送仓的底部;所述混合仓内设置有多个混合辊,所述多个混合辊由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传送带装置的始端依次间隔分布;所述混合辊、物料传送带装置均由电机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网机包括 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铺网机构,所述铺网机构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第一固定辊、上滑动机构和下滑动机构;所述上滑动机构、下滑动机构均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带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倾斜段设置在机架的一端,所述水平段与倾斜段的顶端相接; 所述上滑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辊和一对水平设置的第 二传输带固定辊,所述下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辊和一对排网辊;所述第二传输带缠绕在一对第二传输带固定辊上,并且第二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水平段的前下方,以使网从第一传输带的水平段上输出后落到第二传输带上; 所述第一固定辊的两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传输带缠绕在第一固定辊、第二固定辊及上滑动机构上的导向辊上,形成具有上水平段、下水平段及中段的循环传输带;所述下水平段的末端位于所述一对排网辊中间的上方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传输带的下方;所述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上滑动机构、下滑动机构均设置有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包括 烘箱本体和网带传送装置,所述网带传送装置包括一对上下平行设置的网带和带动网带运动的传动辊; 所述烘箱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和冷却定型箱;所述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和冷却定型箱分别包括多个沿网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风室,所述网带依次穿过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和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各风室与网带传送方向平行的两侧均开设有风口,同一个风室一侧的风口位于网带上方,另一侧的风口位于网带下方,所有风室同一侧的风口在网带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在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和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室,在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和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与进风室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循环风室;各所述进风室上均设置有灌风口,所述预热烘箱及加热烘箱的灌风口均连接有热风机,所述冷却定型箱的灌风口连接有冷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烘箱一侧的进风室为由预热烘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进风室,所述预热烘箱另一侧的循环风室为由预热烘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循环风室; 和/或,所述加热烘箱一侧的进风室为由加热烘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进风室,所述加热烘箱另一侧的循环风室为由加热烘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循环风室; 和/或,所述冷却定型箱一侧的进风室为由冷却定型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进风室,所述冷却定型箱另一侧的循环风室为由冷却定型箱内的多个风室共用的共用循环风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及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的网带上方沿垂直于网带传送的方向设置有横跨所述风室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一端与其所在风室的位于上方的风口顶部连接,另一端向接近网带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还包括厚度调节装置,所述厚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栅板、下栅板和多个第一电机;所述网带包括上网带和下网带,所述上网带设置于下网带上方;所述下栅板及上栅板横穿预热烘箱、加热烘箱及冷却定型箱的各风室,并且所述下栅板紧邻下网带下表面设置;所述上栅板紧邻上网带上表面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机设置在烘箱本体的顶部,每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均通过螺纹杆与上栅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包括上网带和下网带,所述上网带设置于下网带上方;所述加热烘箱与冷却定型箱之间设置有水冷却室,所述水冷却室中设置有水冷却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紧邻上网带的上表面及下网带的下表面对应设置的上冷水辊及下冷水辊,所述上冷水辊及下冷水辊通过第二电机带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板生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接受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机构多组纤维开松机构、多个梳理机、多个铺网机、以及烘箱;多组纤维开松机构与多个梳理机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纤维开松机构用于对至少一种纤维板的原材料进行开松处理,每个梳理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纤维开松机构开松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网状梳理处理;多个梳理机与多个铺网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铺网机用于对与其相应的梳理机网状梳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铺网处理,以得到纤维板半成品;烘箱用于对经各所述铺网机处理后的纤维板半成品进行加热熔融和冷却定型处理,以得到实际所需的纤维板。基于本发明可生产环保型纤维板。
文档编号D21J1/00GK102747655SQ20121025142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李中勇 申请人:昆山吉美川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