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复合膜,具体涉及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调味酱如番茄酱、辣椒酱等的包装以桶装、瓶装、罐装为主,这些包装形式带有运输使用不便、成本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软包装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以软包装袋作为调味酱包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包装形式生产加工简单、运输方便、成本低廉、安全卫生。如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专利号为200910144523. 2的用于调味酱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该种复合膜复合时采用了两种复合方式,干式复合以及工艺控制难度相对较大的挤出复合方式,所以依然存在着工艺复杂,能耗较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包括顺次连接的印刷层、粘合剂、阻隔层、粘合剂热封层。所述印刷层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双向拉伸聚酰胺膜。所述阻隔层为铝箔。所述的热封层为改性聚乙烯膜,厚度为20 150 μ m,所述的热封层包括顺次连接的外层、次外层、中间层、次外层、外层,外层为聚乙烯树脂层、次外层为聚烯烃粘合树脂层、中间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所述的粘合剂为耐介质的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本实用新型的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采用添加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改性聚乙烯膜作为热封层,从而使热封层不易被调味酱的酸碱性物质氧化,造成渗漏,破坏复合膜的其他结构,很好的保证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同时采用干式复合的方式较以上出现的复合膜复合成型工艺控制更简单。
下列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印刷层I、阻隔层2、热封层3粘合剂4、外层31、次外层32、中间层3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包括顺次连接的印刷层I、粘合剂4、阻隔层2、粘合剂4、热封层3。所述印刷层I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双向拉伸聚酰胺膜。所述阻隔层2为铝箔。所述的热封层3为改性聚乙烯膜,厚度为20 150μπι,所述的粘合剂4为耐介质的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如图2所示,所述的热封层3包括顺次连接的外层31、次外层32、中间层33、、次外层32、外层31,外层为聚乙烯树脂层、次外层为聚烯烃粘合树脂层、中间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所述的热封层3为改性聚乙烯膜,厚度为20 μ m。所述的改性聚乙烯膜通过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五层共挤而成。复合工艺所述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的印刷层I与阻隔层2先通过干式复合成预复合膜,然后 将预复合膜再与热封层3干式复合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印刷层(I)、粘合剂(4)、阻隔层(2)、粘合剂(4)热封层(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I)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双向拉伸聚酰胺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2)为铝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封层(3)为改性聚乙烯膜,厚度为20 150μπι,所述的热封层(3)包括顺次连接的外层(31)、次外层(32)、中间层(33)、次外层(32)、外层(31),外层为聚乙烯树脂层、次外层为聚烯烃粘合树脂层、中间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4)为耐介质的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包括顺次连接的印刷层、粘合剂、阻隔层、粘合剂热封层。所述印刷层为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双向拉伸聚酰胺膜。所述阻隔层为铝箔。所述的热封层为改性聚乙烯膜,所述的热封层包括顺次连接的外层、次外层、中间层、次外层、外层所述的粘合剂为耐介质的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本实用新型的调味酱软包装复合膜采用添加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改性聚乙烯膜作为热封层,从而使热封层不易被调味酱的酸碱性物质氧化,造成渗漏,破坏复合膜的其他结构,很好的保证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同时采用干式复合的方式较以上出现的复合膜复合成型工艺控制更简单。
文档编号B32B15/09GK202592858SQ2012202360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王猛 申请人:海宁市粤海彩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