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及其叠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37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及其叠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及其叠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生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覆铜板(CCL)是将增强材料浸树脂,一面或两面覆铜箔,经过热压而成一种复合材料。它用于制作印制电路板(PCB)。印制电路板已成为大多数电子产品达到电路互联的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件。[0003]在覆铜板的加工过程中,增强材料(如玻纤布)浸树脂,经过烘箱加热制成半固化状态的粘结片,粘结片覆上铜箔在层压机中经过加热加压,完成层压工序后为覆铜板。在目前的层压工艺条件下,覆铜板与覆铜板之间在层压机中使用镜面钢板隔开,要求镜面钢板的厚度均匀性好。在层压过程中,粘结片树脂重新融化和流动,在树脂流动过程中,树脂流出覆铜板的有效面积之外,使得覆铜板的边缘厚度比中间位置薄,形成一定的厚度梯度,一般边缘厚度比中间厚度下降5°/Γ20%。而行业标准要求覆铜板任一点厚度为中心值±10%, 如果边缘厚度比中间厚度下降超过10%,那么产品就不合格。覆铜板厂为保证板的品质,通常是将已压制成的覆铜板的四条边边缘的较薄部位裁去,这就造成了铜及其它原材料的巨大浪费。[0004]目前对该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0005](I)边沿阻流将阻流条放在叠好的覆铜板边沿处的上、下表面铜箔之间,以阻止半固化片树脂在热压时流出。该方法要求每块都需要放置阻流条,并且根据不同厚度的覆铜板需要不同厚度阻流条,操作非常复杂,效率很低;[0006](2)降低压合压力将压合过程的压力降低,减少树脂流出。该方法仅能满足一种配方的覆铜板,在多种覆铜板 混压条件下很难做到完全满足要求,极易造成其他型号覆铜板基材布纹显露等质量异常;[0007](3)提高半固化度将半固化片的半固化度整体提高,以增大热压过程树脂的最低熔融粘度。该方法极易造成玻纤纱浸润不良,导致布纹显露问题,进而影响覆铜板在PCB中应用可靠性,存在很大的质量风险。[0008]另外,目前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还通过改变覆铜板层压用的垫板改善覆铜板的厚度均匀性。[0009]CN 101239508Α公开了一种覆铜板层压用的垫板,基体厚度从中间向周边按梯度递减,递减幅度为基体的5%到50%,所述的梯度递减为线型递减、阶梯型递减或非阶梯型递减,所述的基体为正方体、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所述的基体为使用耐热性纤维编织物加上耐热材料压合而成的毡类织物,该垫板在覆铜板层压时的使用,可以改变覆铜板层压时的压力分布,形成中间压力大,边上一定区域压力小,从而改变了覆铜板层压时的流胶特点, 使板边上压力低的区域流胶减少,提高了产品的厚度合格率。但是垫板只位于层压结构的上部和底部,当多层覆铜板同时热压时,效果不理想;并且垫板多次层压后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使作用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成本较高。[0010]CN 101702868A公开了一种保持覆铜板厚度一致的方法,该方法是使压制覆铜板所用的不锈钢固定板的四条边的边缘及四个角处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厚度,使覆铜板的各个部位受压均匀,以补偿由于覆铜板边缘流胶所造成厚度减小。该方法也可以是使靠近压制覆铜板所用的不锈钢固定板的四条边的边缘部位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厚度,以避免覆铜板边缘流胶造成厚度减小。但是该方法仅在不锈钢固定板的边缘处减小了厚度,厚度减小部分面积过小,且未指出厚度减少值。[0011]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并且能有效改善覆铜板的厚度均匀性的方法是所属领域的技术难题。实用新型内容[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采用所述镜面钢板能够提高覆铜板厚度均匀性的,提高覆铜板产品厚度合格率。[0013]为实现以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14]所述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心区域向周边按梯度递减,即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 边缘相对于中心厚度减小幅度为2. 5°/Γ25%。[0015]所述梯度递减为线性递减、弧形递减或其结合,以保证所述镜面钢板表面光滑,无凸出或凹陷,保证所制备的覆铜板平整。[0016]所述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心区域向周边按梯度递减的递减幅度逐渐增大,例如中心区域为平面或曲面,周边区域为半径不变的曲面或者由大半径曲面和与之相切的小半径曲面组成的曲面;或者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例如中心区域为平面,周边区域为由曲面和与之相切的切面组成的面,或者中心区域为曲面,周边区域为与之相切的切面。[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递减幅度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单位长度的厚度减小比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平面,周边区域为与中心区域相切且厚度递减的曲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所述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O. 19Γ80%,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2. 59Γ25% ;优选地,所述中心区域平面的形状为中心对称的任意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所述平面的对称中心为钢板中心。[001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曲面,周边区域为与曲面相切的切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所述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O. 19Γ80%,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2. 5°/Γ25%。[0020]在一个最优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的厚度从中心向边缘递减,即所述钢板表面为曲面,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2. 59Γ25%。[0021]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可以为2. 6%、2. 7%、2. 8%、2. 9%、3. 9%、4%、5%、 10%、15%、18%、19%、21%、22%、24· 5%,24. 8%,24. 9%等,优选为 3% 20%,特别优选为 3. 5% 15%。[0022]优选地,所述中心区域表面为平面或曲面,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 O. 1% 80%,例如0. 2%、0· 3%、0· 8%、0· 9%、1. 5%、3%、10%、20%、35%、55%、75%、79· 5%,79. 7%、 79. 8%,79. 9%等,优选1% 50%,特别优选5% 40%。[0023]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上下两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一面是 中间区域为平面,周边区域为与中心区域相切且厚度递减的圆弧面,另一面为从中心向边 缘弧度递减;或者两面形状相同,中心区域为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圆弧面,周边区域为与圆 弧面相切的切面(如图4);或者一面是中心区域为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圆弧面,周边区域为 与圆弧面相切的切面,另一面是中间区域为平面,周边区域为与中心区域相切且厚度递减 的圆弧面。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层压的覆铜板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确定钢板的形 状。[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曲面是半径不变的圆弧面,或者是由中心向周边半径依次减小且 相切的圆弧面组成的面。[0025]当多层覆铜板一起混压时,同时使用的多个钢板形状及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 减小幅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层压的每层覆铜板的具体情况 及实际需要确定钢板的形状及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板也可由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替换为其他材质的板材,只要能满 足生产需要即可。[002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覆铜板层压用叠合结构,包括缓冲材料、 镜面钢板、铜箔和粘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钢板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面钢板。[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周边区域厚度小于钢板中心厚度,从而使 得镜面钢板的边缘厚度较中间区域厚度存在一定的厚度差,使得覆铜板层压时的压力分布 改变,形成中间压力大,边上一定区域压力小,从而改变了覆铜板层压时的流胶特点,使板 边上压力低的区域流胶减少,从而减少因为覆铜板层压流胶所导致的板边与板中的厚度极 差,厚度极差可从原来的5 20%下降到3 10%,明显提高覆铜板厚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了产 品的厚度合格率。[0029]本实用新型所述厚度极差的测试方法为使用厚度测试仪测试一张覆铜板的边角 四点及中间一点的厚度,五点厚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极差。[0030]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钢板形状改善覆铜板厚度分布均匀性,与仅改善缓冲 材料的形状相比,具有以下优势[0031](I)缓冲材料垫板需要定期更换,钢板的更换周期要大得多一般缓冲材料垫板循 环周期为600次左右,约可以使用4个月时间;钢板一般不进行更换,仅在钢板出现异常擦 花时进行打磨;[0032](2)缓冲材料垫板多次层压后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使作用减弱,钢板则不会;[0033](3)由于叠配的方式,对层压机同一开口内的每块产品中间均有钢板作用,缓冲材 料只有层压机同一开口的上下层作用,钢板的改善效果较好。


[0034]图1是实施例1采用的镜面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3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示意图。[0036]图3是实施例2采用的镜面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37]图4是实施例3采用的镜面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38]图5是实施例4采用的镜面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39]图6是实施例5采用的镜面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40]附图标记[0041]I—周边区域;2—中心区域;3—镜面钢板;[0042]4一铜箔+粘结片+铜箔5—缓冲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 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0044]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对比例制备FR-41. 5mm厚的覆铜板,进行比较。[0045]实施例1[0046]采用如图1所示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即所述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两面都是从中心向边缘弧度递减,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10%。[0047]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48]覆铜板的层压加工过程中,板面所受的压力越大,粘结片的流胶就越大,可以通过改变板面各个部位的压力来控制粘结片的流胶大小,减少板边的流胶从而提高板边的厚度,减少板边与板中的厚度极差,保证覆铜板整个有效面积上厚度的均匀性。而改变板材的压力分布可以通过改变镜面钢板的厚度分布来实现。覆铜板层压用的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间向周边递减,递减减幅为基体的10%。如图1,面I的厚度减少时,面I的 压力也随之减少,使得粘结片的流胶量减少,以保证覆铜板整个有效面积上厚度的均匀性。[0049]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5. 7%。[0050]实施例2[0051]采用如图3所示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所述覆铜板层压两面形状相同,都是用镜面钢板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圆心为钢板中心的圆形平面,周边区域为与中心区域相切且厚度递减的圆弧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O. 1%,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25%。[0052]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53]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7. 4%。[0054]实施例3[0055]采用如图4所示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所述覆铜板层压两面形状相同,都是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圆弧面,周边区域为与圆弧面相切的切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80%,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2. 5%。[0056]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57]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7. 7%。[0058]实施例4[0059]采用如图5所示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所述覆铜板层压两面形状不同,一面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圆弧面,周边区域为与圆弧面 相切的切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中心区域面积为钢 板总面积的50%,另一面为从中心向边缘弧度递减,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厚度减小幅度为3%。[0060]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 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61]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6. 1%。[0062]实施例5[0063]采用如图6所示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所述覆铜板层压两面形状不同,一面 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中心为钢板中心的正方形平面,周边区域为与中心 区域相切且厚度递减的圆弧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 所述周边区域面积为所述钢板总面积的70%,另一面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中心区域为 顶点位于钢板中心的圆弧面,周边区域为与圆弧面相切的切面,周边区域厚度小于中心区 域厚度,且越靠近边缘厚度越小,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30%,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 厚度减小幅度为8%。[0064]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 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65]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5. 2%。[0066]对比例I[0067]使用传统镜面钢板进行验证试验,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 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68]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14. 2%。[0069]对比例2[0070]采用CN 101702868A公开的压制覆铜板所用的不锈钢固定板,所述钢板的四条边 的边缘及四个角处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厚度。[0071]如图2所示,覆铜板的材料包括铜箔、粘结片,将其与镜面钢板、缓冲材料一起叠 配好后送入层压机。[0072]对获得的覆铜板进行测试,板边与板中心的厚度极差为12. 8%。[0073]由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比较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镜面钢板边缘厚度 下降,压力分布减弱,从而使得边缘区域的流胶减小,达到厚度分布更均匀的改善效果。[0074]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 艺流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 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 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 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心区域向周边按梯度递减,边缘相对于中心厚度减小幅度为2. 5% 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相对于中心厚度减小幅度为3% 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相对于中心厚度减小幅度3. 5% 15%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心区域向周边按梯度递减的递减幅度逐渐增大,或者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表面为平面或曲面,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O. 1% 80%。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1% 50%。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面积为钢板总面积的5% 40%。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上下两面形状相同。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上下两面形状不同。
10.一种覆铜板层压用叠合结构,包括缓冲材料、镜面钢板、铜箔和粘结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钢板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镜面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覆铜板层压用镜面钢板,基体厚度从中心区域向周边按梯度递减,递减幅度为基体厚度的2.5%至25%。该镜面钢板在覆铜板层压时使用,可以改变覆铜板层压时的压力分布,形成中间压力大,边上一定区域压力小,从而改变覆铜板层压时的流胶特点,使板边上压力低的区域流胶减小,提高产品的厚度合格率。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2826644SQ2012204570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张博 申请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