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水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660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水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洗机,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水洗机。



背景技术:

在羽绒进行深加工做成羽绒服或者是羽绒被之前,需要对羽绒进行洗涤,现有的羽绒水洗机大多采用搅拌杆搅拌清洗的方式进行洗涤。但由于搅拌杆的结构单一,往往在清洗时,难以起到很好的揉搓清洗效果,降低了清洗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水洗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水洗机,其中,包括水洗机壳体、电机、搅拌轴、连接板及搅拌杆,所述水洗机壳体顶部呈方形结构,底部呈圆弧形结构,所述水洗机壳体两侧上端位置各设有一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呈水平设置;所述水洗机壳体顶部两端各设有一个进料口,所述两个进料口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口在所述水洗机壳体顶部呈倾斜设置,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水洗机壳体顶部所呈夹角A为120度;所述水洗机壳体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竖直设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水洗机壳体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呈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伸入水洗机壳体内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板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底部连接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连接与所述连接板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杆两侧,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中间位置向第二搅拌杆弯折;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搅拌杆上均设有清洗套,包括第一清洗套与第二清洗套,所述第一清洗套在所述在第一、第三搅拌杆上呈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清洗套在所述在第二搅拌杆上呈均匀分布,所述清洗套均呈环形结构,固定套合与所述搅拌杆上,所述清洗套为双层结构,包括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本体以及由软毛绒构成的清洗层,所述清洗层均匀设置在所述清洗套本体外部;所述第一清洗套中间位置设有圆弧形凹陷;所述第二清洗套上设有三组圆弧形凹陷。

上述一种高效水洗机,其中,所述第二搅拌杆上的第二清洗套数量为3个。

上述一种高效水洗机,其中,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上的第一清洗套数量为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上方下圆的特殊壳体,底部弧形结构可使得出料时,清洗完成的羽绒能随着水流自然排出,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顶部进料口采用对称倾斜设置,其特殊的120度倾斜角A设计,使得进料时羽绒能有针对性的聚集在搅拌杆四周,在清洗时更加容易与搅拌杆上的清洁套接触。使用双进水口设计,加大进水量,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多种搅拌杆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搅拌效率,第一与第三搅拌杆呈向内弯折,较普通直管,其接触面大,提高使用效率。特别设置多个清洗套,采用橡胶弹性体组成本体具有弹性,避免搅拌时对羽绒产生伤害,均匀设置在清洗套本体外部的清洗层由软毛绒组成,在搅拌过程中与被清洗的羽绒进行摩擦接触,起到仿揉搓的效果,且软毛绒的特性为细小且柔软,能够在很好清洁的同时不伤害羽绒。清洁套上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有利于加大清洁层与被洗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清洁套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清洁套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水洗机,其中,包括水洗机壳体7、电机1、搅拌轴2、连接板3及搅拌杆4,所述水洗机壳体1顶部呈方形结构,底部呈圆弧形结构,所述水洗机壳体1两侧上端位置各设有一个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呈水平设置;所述水洗机壳体7顶部两端各设有一个进料口9,所述两个进料口9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口9在所述水洗机壳体7顶部呈倾斜设置,所述进料口9与所述水洗机壳体7顶部所呈夹角A为120度;所述水洗机壳体7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为竖直设置;所述电机1固定在所述水洗机壳体7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2呈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电机1,另一端伸入水洗机壳体7内部连接所述连接板3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板3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3底部连接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包括第一搅拌杆41、第二搅拌杆42及第三搅拌杆43,所述第二搅拌杆42连接与所述连接板3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41、4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杆42两侧,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41、43中间位置向第二搅拌杆42弯折;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搅拌杆41、42、43上均设有清洗套5,包括第一清洗套51与第二清洗套52,所述第一清洗套51在所述在第一、第三搅拌杆41、43上呈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清洗套52在所述在第二搅拌杆42上呈均匀分布,所述清洗套51、52均呈环形结构,固定套合与所述搅拌杆41、42、43上,所述清洗套51、52为双层结构,包括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本体511、521以及由软毛绒构成的清洗层512、522,所述清洗层512、522均匀设置在所述清洗套本体511、512外部;所述第一清洗套51中间位置设有圆弧形凹陷6;所述第二清洗套52上设有三组圆弧形凹陷7。所述第二搅拌杆42上的第二清洗套52数量为3个。所述第一、第三搅拌杆41、43上的第一清洗套51数量为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上方下圆的特殊壳体,底部弧形结构可使得出料时,清洗完成的羽绒能随着水流自然排出,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顶部进料口采用对称倾斜设置,其特殊的120度倾斜角A设计,使得进料时羽绒能有针对性的聚集在搅拌杆四周,在清洗时更加容易与搅拌杆上的清洁套接触。使用双进水口设计,加大进水量,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多种搅拌杆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搅拌效率,第一与第三搅拌杆呈向内弯折,较普通直管,其接触面大,提高使用效率。特别设置多个清洗套,采用橡胶弹性体组成本体具有弹性,避免搅拌时对羽绒产生伤害,均匀设置在清洗套本体外部的清洗层由软毛绒组成,在搅拌过程中与被清洗的羽绒进行摩擦接触,起到仿揉搓的效果,且软毛绒的特性为细小且柔软,能够在很好清洁的同时不伤害羽绒。清洁套上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有利于加大清洁层与被洗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清洗效率。

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