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体的制造方法及便携式袋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232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袋体的制造方法及便携式袋体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开口部具有封闭绳的袋体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以收纳于收纳外袋为前提的袋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涉及荷包型的袋体的技术,该荷包型的袋体为使用了塑料片材的简易构造的袋体,在开口部具有封闭绳。

例如,公开有涉及以下袋体及袋体的片基材的技术:在制造工序中,由一张片基材来将袋本体和绳部一体制作,由此,与将绳部与袋本体分别制作的现有的结构相比,袋体的制造工序简单,并且将制造单价抑制为较低(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有以下技术:一种具有荷包形的简易构造的袋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在袋状容器本体的两边缘侧形成热熔融的熔接部,将插通于在开口缘部设置的插通部的封闭绳(上侧闭塞件和下侧闭塞件)的两端分别与切离片熔接(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还公开有涉及带开口闭合绳的垃圾袋的制造方法,在带闭合绳的垃圾袋的制造中,省去了现有的穿绳工序的组装中,使用可沿宽度方向分断成两根的一根环状的开口闭合绳(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已知有涉及折叠袋的技术,该折叠袋为将袋体和封闭绳折叠并包装在收纳外袋内的容易携带的折叠袋,在使用时,在进行所收纳的袋体的取出操作的同时,将其展开。

例如,公开有涉及手提袋的技术,该手提袋在经由断裂部连结的一对分割体构成的包装体中收纳有折叠了的手提袋,将插通于该手提袋的开口部的一根封闭绳(手提部)的两端在上述包装体的内侧连结(参照专利文献4)。

此外,还公开有涉及本发明者发明的折叠袋的技术,该折叠袋在经由断裂部连结的一对分割体构成的包装体中收纳折叠了的袋,将插通于该手提袋的开口部的二根封闭绳(第一绳体、第二绳体)的两端在上述包装体的内侧连结(参照专利文献5)。通过具有二根封闭绳这一点,使封闭开口部的操作容易。

如该专利文献5中所公开,在袋体的制造工序后,经过折叠工序,在最终的包装工序中,在收纳外袋的内侧,将第一绳体的前端部分即第一手把部(该文献中为符号31)与外袋(符号2)内侧的一端部通过热封法熔融接合,另外,将第二绳体的前端部即第二手把部(符号32)与外袋(符号2)内侧的另一端部同样地熔融接合。

如果考虑该包装工序,则在之前的袋体制造工序中,需要完成第一手把部、第二手把部各自的一部分从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符号14、15)超过该袋体的宽度地突出的结构(图2)。

但是,在袋体制造工序中,关于机械完成该结构的方法,在该专利文献5或上述专利文献4中没有公开,且作为关联的技术领域的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也没有暗示该方法的记载。

将绳体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后,整理成通过人手将第一手把部、第二手把部的各自的一部分超过该袋体的宽度地突出的结构是极其有效的,期望机械化实现该方法的技术的开发。

另外,关于上述专利文献4及上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袋等,也不容易看到对于设置于袋体(包装袋)的中央的断裂部可进行开封操作的研究。因此,期望有关考虑了袋体(包装袋)的坯材的软硬或厚度的断裂部的技术改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1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92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391号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5602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10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袋体的制造方法,在开口部装填了二根封闭绳的袋体的制造工序中,考虑后续的包装工序,通过机械的方法完成第一手把部、第二手把部各自的一部分从前后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超过该袋体的宽度地突出的结构。另外,提供一种具有考虑了包装袋的坯材或厚度的有助于利用者的方便的开封容易的构造的便携式袋体、简化了制造工序的便携式袋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造将可展开的袋体以折叠的状态收纳于收纳外袋内的折叠袋时,在形成该袋体的开口部的前后一对侧边部形成两端开口了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将能够把上述开口部以收拢状态闭合的两根独立的环状的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插通配置到该筒状部,在展开状态下获得第一绳体的手把部超过该袋体的宽度地从上述筒状部的一个开口端部突出,且第二绳体的手把部超过该袋体的宽度地从上述筒状部的另一开口端部突出的状态,上述袋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塑性树脂片状物双重重叠后送出到制造生产线,沿着该送出方向,将该片状物以一边作为开放端,另一边作为闭合端的方式供给到规定步骤,在该片状物的开放端侧,以将表示相邻的袋体的边界的假想的袋体侧边线作为大致中心地跨该袋体侧边线的方式,按规定的间隔冲裁切口部的步骤;在上述开放端侧的附近,与送出方向平行地,一边以夹着上述片状物的方式装填前侧的第一绳体和后侧的第一绳体,一边以夹着上述片状物的方式装填前侧的第二绳体和后侧的第二绳体的步骤;将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切口部之间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各折回片向上述片状物各自的外侧折回的步骤;将上述折回片的前端部和上述片状物的前后表面分别熔接,形成内部插通有绳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并且,将在相邻的两个袋体间的切口部露出的两根第一绳体,在后续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前方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的延长线上之间的规定位置相互熔接,且将在相邻的两个袋体间的切口部露出的两根第二绳体,在先行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后方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的延长线上之间的规定位置相互熔接的步骤;和将上述绳体的熔接部位切断,并且沿着假想的袋体侧边线将上述片状物熔断的步骤。

另外,第二方面的袋体的制造方法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在相邻的两个袋体间的切口部露出的第一绳体,在先行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的延长线为止的规定位置进行熔接,并且,将在相邻的两个袋体间的切口部露出的第二绳体,在后续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的延长线为止的规定位置进行熔接,在该位置进行切断。

另外,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将折叠的状态的手提袋收纳于包装袋内而构成的便携式袋体,其中,上述包装袋由利用拉断引导部连结的分割体构成且俯视时为大致矩形,该便携式袋体的特征在于:上述手提袋在开口部设置有两个环状的开口闭合绳,以第一闭合绳的一端与一个分割体在该分割体的端部内侧接合,第二闭合绳的一端与另一个分割体在该分割体的端部内侧接合的状态被收纳,上述拉断引导部交替配置有:将一个分割体与另一个分割体连结的连结部;和将一个分割体与另一个分割体分开的非连结部,该非连结部的宽度不均等。

另外,第四方面的便携式袋体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断引导部中的成为拉断起始的区域的该非连结部设置成比该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该非连结部宽度宽。

另外,第五方面的便携式袋体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断引导部中的成为拉断起始的区域的该非连结部设置成比该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该非连结部宽度窄。

另外,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将折叠的状态的手提袋收纳于包装袋内而构成的便携式袋体,其中,上述包装袋由利用拉断引导部连结的分割体构成且俯视时为大致矩形,该便携式袋体的特征在于:上述手提袋,其一对手把部从开口边缘部起与袋部一体地延伸设置,以第一手把部的一端与一个分割体在该分割体的端部内侧接合,第二手把部的一端与另一个分割体在该分割体的端部内侧接合的状态被收纳,上述拉断引导部交替配置有:将一个分割体与另一个分割体连结的连结部;和将一个分割体与另一个分割体分开的非连结部,该非连结部的宽度不均等。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袋体的制造方法,将在相邻的两个袋体间的切口部露出的二根第一绳体,在后续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前方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缘线的延长线上之间的规定位置相互熔接并切断,并且,同样地将在该切口部露出的二根第二绳体,在先行袋体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后方开口端部至假想的袋体侧缘线的延长线上之间的规定位置相互熔接并切断,因此,在袋体完成了的阶段,能够形成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各自在一端超过袋体的宽度地突出的结构。

如果能够直至上述那样的状态地将袋体的制造机械化,则经过第二方面所述的步骤,从袋体制造工序到折叠工序及最终的包装工序的制造效率大幅提高。

另外,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袋体,通过使非连结部的宽度不均等,可以根据包装坯材或厚度任意控制开封操作,结果可以提供便利性优异的便携式袋体。

另外,根据第四方面的便携式袋体,在包装袋的坯材厚的情况、或该坯材结实的情况下,通过加粗拉断起始的区域的切缝线(压缝线)、即加宽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形成拉断起始的动作不需要太大力的结构,并且,通过使中央部的切缝线比先前的切缝线细、即缩小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即使在无意图地开始拉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将左右的分割体完全分断。

另外,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袋体,在包装袋的坯材薄的情况、或该坯材柔软的情况下,通过加粗中央部的切缝线、即加宽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容易进行拉断动作,并且,通过使拉断起始的切缝线比之前的切缝线细、即缩小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能够防止不经意的开封。

另外,根据第六方面的便携式袋体,因为可以利用已有的手提袋,所以可以简化制造步骤,能够将制造费用抑制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制造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2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部分地放大表示开放端侧的立体说明图。

图3是将袋体以展开状态表示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将袋体从图3的展开状态在宽度方向折叠而得的第一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从第一折叠状态向第二折叠状态的过渡中途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袋体的第二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收纳在收纳外袋内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收纳在收纳外袋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将收纳外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熔接而得到折叠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将收纳外袋向长度方向的两侧拉伸并以切取线断裂并收纳于其中的袋体展开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便携式袋体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包装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切缝刀刃(圆形)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手提袋的制作工序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手提袋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将手提袋从展开状态在宽度方向折叠而得的第一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将手提袋从第一折叠状态向第二折叠状态的过渡中途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手提袋的第二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收纳在包装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收纳在包装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将便携式袋体向长度方向的两侧拉伸并在拉断引导部断裂并收纳于其中的手提袋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代替手提袋而制成伞袋的一应用例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切缝刀刃(带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5是表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袋体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手提袋为雨具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手提袋为围裙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手提袋为带签的手提袋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已有的袋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将已有的袋折叠并收纳在包装内的情况的图。

图31是表示将便携式袋体向长度方向的两侧拉伸并在拉断引导部断裂并收纳于其中的已有的手提袋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袋体的制造方法说明其工序。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制造生产线的俯视图,示出形成袋体10的热塑性树脂片状物1被从辊卷料(未图示)引入制造生产线,并供给到规定的步骤。

图2是补充说明作为俯视图的图1的图,为便于说明,是将开放端11侧部分地放大表示的立体说明图。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为了形成袋体的前表面10a及后表面10b而将上述热塑性树脂片状物1双重重叠,将该片状物1的沿着送出方向r的一边作为在袋体完成后成为开口部110(图10)的开放端11,将另一边作为在袋体完成后成为底部120(图10)的闭合端12,向规定的步骤供给。

在此,先停止对图2所示的第一绳体的熔接位置16、第二绳体的熔接位置17各位置的说明。

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分离的两片片状物重叠并供向制造生产线,在后述的切口部冲裁工序之前的工序、或在不妨碍本发明的实施的时候,通过熔接等方法形成成为袋体的底部的闭合端。

或者,最初是两边均作为闭合端供给的双重的片状物,之后,也可以在切口部冲裁工序之前的工序、或在不妨碍本发明的实施的时候,通过公知的切断方法形成成为袋体的开口部的开放端。

并且,本发明的袋体的原材料优选使用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但只要不妨碍解决本发明问题的技术方案的实现,则也能够使用其它坯材、或将来要开发的新的坯材。

图3是以展开状态表示完成的袋体10的俯视图,示出第一手把部201、第二手把部211各自的一部分从绳体插通用筒状部超过该袋体的宽度w地突出规定长度p的结构。图中的30a、30b的点划线表示作为后述的折叠工序中的设为第一折叠状态时的目标折痕,x表示袋体10的一侧边,y表示袋体10的另一侧边。

以下,按工序步骤进行详述。

在作为袋体10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片状物1从其卷料(未图示)供向制造生产线时,首先设置冲裁工序中的切口部13(图1、图2)。

详细而言,切口部13在该片状物1的开放端11侧,以将表示相邻的未完成状态的袋体10′的边界的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作为大致中心地跨越该袋体侧边线s的方式,利用冲裁单元(未图示)以规定的间隔进行冲裁而形成。

接着,向冲裁后的片状物1的规定的位置,通过安装于制造生产线的绳体供给装置(未图示)来装填以前后二根为一组的第一绳体和同样地以前后二根为一组的第二绳体(图1、图2)。

详细而言,在上述开放端11侧的附近,与送出方向r平行地,将前侧的第一绳体20a和后侧的第一绳体20b以夹着上述片状物1的方式进行装填,并且将前侧的第二绳体21a和后侧的第二绳体21b以夹着上述片状物1的方式进行装填(图2)。

接着,就在规定的位置装填有绳体的片状物1而言,通过之前的切口部冲裁工序形成于开放端11侧的折回片14在前表面、后表面分别向外侧折回(图1、图2)。

详细而言,将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切口部13、13之间的折回片14a以内包第一绳体20a和第二绳体21a的方式向上述片状物1的前表面10a外方折回,并且将折回片14b以内包第一绳体20b和第二绳体21b的方式向上述片状物1的后表面10b外方折回(图2)。

接着,对于将折回片以内包绳体的方式折回后的片状物1,将折回片14和片状物1的前表面、后表面在规定的位置15利用熔接单元(未图示)熔接,且将前后二根绳体20a与20b以及21a与21b分别在规定的位置熔接(图1、图2)。

详细而言,将上述折回片14a的前端部与上述片状物1的前表面10a熔接,并且将上述折回片14b的前端部与上述片状物1的前表面10b熔接。由此,形成内部插通有绳体20a、21a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140,并且形成内部插通有绳体20b、21b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141(图2)。

接着,将在相邻的未完成的两个袋体f(10′)、g(10′)间的切口部13露出的第一绳体20a、20b,在从后续袋体g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前方开口端部140b、141b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的延长线s′上之间的规定位置16、16,利用熔接单元(未图示)相互熔接(图1、图2)。

同时,将在上述袋体f(10′)、g(10′)间的切口部13露出的第二绳体21a、21b,在从先行袋体f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的后方开口端部140a、141a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的延长线s′之间的规定位置17,利用熔接单元(未图示)相互熔接(图1、图2)。

接着,将上述绳体在熔接部位16、17切断,并且对于上述片状物1,将相邻的袋体10′、10′沿着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熔断。

详细而言,将上述绳体的熔接部位16、17利用切断单元(未图示)切断,并且将沿着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相邻的袋体10′、10′,一边利用公知的单元(未图示)熔断即热密封,一边分断成一侧端x和另一侧端y(图1)。

以上,根据本发明,在有助于最终的包装工序的结构上,即在之前的袋体制造工序中第一手把部201、第二手把部211各自的一部分从绳体插通用筒状部超过该袋体的宽度w地突出规定长度p而得的结构上,能够完成袋体(图3)。

其结果,能够将从袋体的制造工序经过折叠工序再到包装工序连贯地机械化,实现高效地制造折叠袋。

以下,对接着上述袋体的制造工序的折叠工序以及包装工序进行说明。

〔折叠工序〕

首先,基于附图详述折叠工序。

图4是表示将袋体10从图3的展开状态在宽度方向折叠而得的第一折叠状态的俯视图,图中,31a~31g表示向第二折叠状态折叠时的折痕。

将连结展开状态的袋体10的上述第一绳体的手把部201和第二绳体的手把部211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m,将与其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n时(图3),沿着在第一方向m上相互分开并沿第二方向n延伸的折痕30a、30b进行折叠而设为第一折叠状态后(图4),沿着在第二方向n相互分开并沿第一方向m延伸的折痕31a~31g进行折叠(图5),完成第二折叠状态(图6)。

这样,经过第一折叠状态而成为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10处于第二绳体的手把部211的前端从宽度方向m的一端边7a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且第一绳体的手把部201的前端从另一端边7b向外方突出的状态(图6)。

〔包装工序〕

接着,基于附图详述包装工序。

图7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10收纳于中央设置有切取线4的收纳外袋3内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收纳于收纳外袋3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将收纳外袋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熔接而得到折叠袋100的状态的俯视图。

将经过第一折叠状态而成为第二折叠状态的袋体10嵌入配置于收纳外袋3内(图7、图8),将第二绳体21的手把部211的前端部与收纳外袋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5,并且,将第一绳体20的手把部201的前端部与收纳外袋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接合,形成第二接合部6,由此获得折叠袋100(图9)。此外,在第一接合部5与第二接合部6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切取线4。

〔折叠袋的使用例〕

在使用该折叠袋100时,当用手指抓住图9所示的折叠袋100的两端的接合部5、6,优选用手指抓住夹着手把部201、211接合的部位50、51,向相互分开的方向拉伸时,收纳外袋3在切取线4断裂,当进一步向分开的方向拉伸时,从收纳外袋3内将折叠状态的袋体10释放,并且袋体10同时展开,成为图10所示的展开状态。

〔变形例1〕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袋体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除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的熔接、切断位置不同,以及伴随该不同点的设计上的变更点之外,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

即,将在相邻的未完成的两个袋体f(10′)、g(10′)间的切口部13露出的第一绳体20a、20b(图11中省略),在从先行袋体f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140的后方开口端部140a、141a(同样省略)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的延长线s′上之间的规定位置16′,利用熔接单元(未图示)相互熔接。

同时,将在上述袋体f(10′)、g(10′)间的切口部13露出的第二绳体21a、21b(同样省略),在从后续袋体g的绳体插通用筒状部140的前方开口端部140b、141b(同样省略)至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的延长线s′之间的规定位置17′,利用熔接单元(未图示)相互熔接。

之后,将上述绳体在熔接部位16′、17′切断,并且对于上述片状物1,将相邻的袋体10′、10′沿着假想的袋体侧边线s熔断。

这样,即使在将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的熔接、切断位置变更为16′、17′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之前的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

实施例2

其次,对于本发明的便携式袋体,以下基于附图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袋体1-ad-a的俯视图,示出了在经由拉断引导部r-ad连结的分割体所构成的俯视时大致矩形状的包装袋pg中收纳有折叠后的状态的手提袋10-ad。

在拉断引导部r-ad中,成为开封时的拉断起始的区域e-ad-1、e-ad-3中的非连结部r-ad-1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央区域e-ad-2中的非连结部r-ad-2的宽度宽。

具体而言,非连结部r-ad-1和非连结部r-ad-2的宽度的比率为“2.5:1”~“3.5:1”,该比率是在拉断引导部的中央部以夹着r-ad-2形成r-ad-1的方式考虑了包装袋的宽度地形成r-ad-2的比率。此外,可以适当变更包装袋的坯材和宽度以及连结部的宽度。

作为手提袋10-ad及包装袋pg的原材料,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所谓的塑料膜作为单体或复合坯材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聚乙烯单体。膜的厚度优选为50~100μm,但只要能够解决本发明的问题,则塑料膜的种类和该膜的厚度没有限定。

基于图13、图14说明包装袋pg的制造方法。

将聚乙烯片s-ad重叠二片(图13(a)),沿着拉断引导假想线(虚设线)v-ad-1利用切缝刀刃(圆形)a-ad来形成切缝线(压缝线)(图13(b)~(c))。该切缝刀刃(圆形)a-ad由长刀刃a-ad-1和短刀刃a-ad-2(图14)构成,该切缝刀刃a-ad得到的切缝线是将宽幅的非连结部r-ad-1和比该非连结部r-ad-1宽度窄的非连结部r-ad-2经由连结部r-ad-3(图13(d))交替形成的切缝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按照包装袋的宽度在各包装袋的端部形成宽幅的非连结部r-ad-1的方式进行预先调整。

在形成拉断引导部即期望的切缝线后,沿着包装袋熔断分离假想线v-ad-2实施熔断分离加工,得到包装袋pg-1~pg-4。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手提袋10-ad的制作工序。

从四边封闭了的双重的聚乙烯片100-ad(图15(a))的上边左右的肩部切除切口片101-ad、101-ad,为了形成手提袋的开口部,从切口部13-ad插入刀具等,切开封闭的上边102-ad将其开放(图15(b))。

接着,为了向该开口部设置2根环状绳体即第一绳体110-ad、第二绳体111-ad,利用折回片103-ad、104-ad卷绕该环状绳体,为了形成绳体插通筒状部(图22中,符号14-ad、15-ad),通过用于将该折回片的前端部固定于片本体的热熔接加工,形成熔接部105-ad、106-ad(图15、图22)。

图16是将经过以上的工序完成的手提袋10-ad以展开状态表示的俯视图,示出了第一绳体110-ad的手把部110-ad-a、第二绳体111-ad的手把部111-ad-a各自的一部分从绳体插通用筒状部14-ad(15-ad)超过该手提袋10-ad的宽度w-ad地向左右突出规定长度p-ad的结构。

图中的点划线11-ad表示后述的折叠工序中的设为第一折叠状态时的作为折痕的假想线(虚设线),x-ad表示手提袋10-ad的一侧边,y-ad表示手提袋10-ad的另一侧边。

以下,对该手提袋的折叠工序以及包装工序进行说明。

〔折叠工序〕

首先,基于附图详细叙述折叠工序。

图17是表示将手提袋10-ad从图16的展开状态在宽度方向折叠而得的第一折叠状态的俯视图,图中,12-ad-a~12-ad-g表示向第二折叠状态折叠时的作为折痕的假想线。

将连结展开状态的手提袋10-ad(图16)中的第一绳体的手把部110-ad-a与第二绳体的手把部111-ad-a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m-ad,将与其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n-ad时,沿着在第一方向m-ad相互分开并沿第二方向n-ad延伸的假想线11-ad、11-ad(图16)进行折叠而设为第一折叠状态后(图17),沿着在第二方向n-ad相互分开并沿着沿第一方向m-ad延伸的假想线12-ad-a~12-ad-g进行折叠(图18),完成第二折叠状态(图19)。

这样,经过第一折叠状态而成为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10-ad处于第二绳体111-ad的手把部111-ad-a从宽度方向m-ad的一端边17-ad-a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且第一绳体110-ad的手把部110-ad-a从另一端边17-ad-b向外方突出的状态(图19)。

〔包装工序〕

接着,基于附图详述将手提袋10-ad收纳到包装袋pg中,完成便携式袋体1-ad-a(图12)的工序。

图20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10-ad收纳于中央设置有拉断引导部r-ad的包装袋pg中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将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10-ad收纳于包装袋pg中的状态的俯视图。而且,表示将包装袋pg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2-ad、3-ad熔接而得到便携式袋体1-ad-a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

将经过第一折叠状态而成为第二折叠状态的手提袋10-ad嵌入配置于包装袋pg中(图20、图21),将第二绳体111-ad的手把部111-ad-a与包装袋pg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2-ad,并且,将第一绳体110-ad的手把部110-ad-a与包装袋pg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接合,形成第二接合部3-ad,由此获得便携式袋体1-ad-a(图12)。

〔折叠袋的使用例〕

在使用手提袋10-ad时,当用手指抓住图12所示的便携式袋体1-ad的两端的接合部2-ad、3-ad,优选用手指抓住夹着手把部111-ad-a、110-ad-a接合的部位20-ad、30-ad,向相互分开的方向拉伸时,包装袋pg在拉断引导部r-ad断裂,当进一步向分开的方向拉伸时,折叠状态的手提袋10-ad从包装袋pg中被释放,并且该手提袋10-ad同时展开,成为图22所示的展开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包装袋的坯材厚的情况、或该坯材结实的情况下,通过加粗拉断起始的区域的切缝线、即加宽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拉断起始的动作不需要大力气的结构,并且,通过使中央部的切缝线比先前的切缝线细、即缩小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即使在无意图地开始拉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将左右的分割体完全分断,从而提供易用性好的便携式袋体。

〔应用例1〕

图23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提袋10-ad作为伞袋20-ad成形的应用例。该应用例中,除了袋部的形状设为在上下方向上长且随着向前端去越细,以能够收纳伞形状这一点上,以及伴随该变更而在通常应用的工序、作业中发生的变更之外,包括效果在内均与上述的实施例中所公开相同。

〔变形例2〕

图24是表示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切缝刀刃(圆形)a-ad而使用切缝刀刃(带状)b-ad来制造包装袋pg的变形例中使用的该切缝刀刃(带状)b-ad的结构的概略图。

对本变形例的包装袋p-ad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时,如之前的实施方式,将聚乙烯片重叠二片,沿着拉断引导假想线,利用切缝刀刃(带状)b-ad形成切缝线。该切缝刀刃(带状)b-ad由长刀刃b-ad-1和短刀刃b-ad-2(图24)构成,该切缝刀刃b-ad形成的切缝线是将宽度宽的非连结部和宽度比该连结部窄的非连结部经由连结部交替形成的切缝线。之后,形成拉断引导部即期望的切缝线后,沿着包装袋熔断分离假想线实施熔断分离加工,得到多个包装袋,这样的工序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

虽未详述,但在本变形例中,具有使切缝刀刃b-ad相对于上述片往复驱动的驱动装置,且均具有用于进行熔断分离加工的必要的结构。

此外,在对上述片设置如切缝线(压缝线)那样的贯通部的情况下,有除去该贯通部的材料的“冲裁”、和不除去该贯通部的材料的“切除”。切除在制造过程中不易出现废料,所以优选,本变形例也如此,但只要能够解决本发明的问题,则就没有特别限制。

〔变形例3〕

图25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便携式袋体1-ad-b的俯视图的图。

本变形例中,在拉断引导部r-ad中,成为开封时的拉断起始的区域e-ad-1、e-ad-3中的非连结部r-ad-2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央区域e-ad-2中的非连结部r-ad-1的宽度窄。

具体而言,非连结部r-ad-1和非连结部r-ad-2的宽度的比率为“2.5:1”~“3.5:1”,该比率是在拉断引导部的中央部以夹着r-ad-1形成r-ad-2的方式考虑了包装袋的宽度地形成r-ad-1的比率。此外,可以适当变更包装袋的坯材和宽度以及连结部的宽度。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在包装袋的坯材薄的情况、或该坯材柔软的情况下,通过加粗中央部的切缝线、即加宽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使得容易进行拉断动作,并且,通过使拉断起始的切缝线比之前的切缝线细、即缩小设置非连结部的宽度,能够防止不经意的开封,提供易用性好的便携式袋体。

〔应用例2〕

作为着眼于断裂部的上述包装袋的进一步的应用例,除雨衣等“雨具”(图26)外,还可以应用于“围裙”(图27)、带“神签”或“签”的手提袋(图28)或内包有“签”等单体的外包装袋。

实施例3

接着,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袋体的不同的实施例。图29是表示已有的聚烯烃制的袋k的立体图,一对手把部t1、t2从开口缘部起与袋部一体地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代替实施例2的袋体10-ad而涉及便携式袋体,利用已有的聚烯烃制的袋k,将其折叠并收纳于上述的包装袋pg内而构成。

该袋k的折叠工序、包装工序与实施例2相同。

〔折叠工序〕

经过将该聚烯烃制的袋k从展开状态向第一方向(图29中m-ad-2)折叠而得的第一折叠状态、即与实施例2中的图16及图17相同的折叠工序后,与该实施例2中的图18同样地向第二方向(图29中n-ad-2)折叠,完成第二折叠状态(图30(a))。此时,手把部t1、t2成为从折叠的袋部向左右突出的状态。

〔包装工序〕

与实施例2中的包装工序相同,将上述第二折叠状态的聚烯烃制的袋k收纳到包装袋pg中(图30(b)),之后,将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与手把部t1、t2接合并熔接,完成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袋体(图30(c))。工序的详情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这里省略。

〔折叠袋的使用例〕

在使用完成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袋体(图30(c))时,当用手指抓住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并向相互分开的方向拉伸时,包装袋pg在拉断引导部r-ad断裂,当进一步向分开的方向拉伸时,从包装袋pg中将折叠状态的上述聚烯烃制的袋k释放,并且同时展开,成为图31所示的展开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收纳于包装袋的袋可以利用已有的袋,因此,除可以简化制造工序之外,制造费用也可以抑制得较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袋体的制造方法例如适用于垃圾袋等的制造方法,但没有特别限制。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袋体,收纳在包装袋内的物体不限于上述公开物,可以广泛利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片状物

3收纳外袋

4切取线

5第一接合部

6第二接合部

7折叠状态的袋体的端边

10袋体

11开放端

12闭合端

13切口部

14折回片

15熔接部

16第一绳体熔接部

17第二绳体熔接部

20第一绳体

21第二绳体

30折痕(第一折叠状态)

31折痕(第二折叠状态)

50夹着第一绳体的一部分接合的部位

51夹着第二绳体的一部分接合的部位

100折叠袋

110袋体的开口部

120袋体的底部

140、141绳体插通用筒状部

201第一绳体的手把部

211第二绳体的手把部

1-ad便携式袋体

2-ad第一接合部

3-ad第二接合部

10-ad手提袋

11-ad假想线(第一折叠状态)

12-ad假想线(第二折叠状态)

13-ad切口部

14-ad绳体插通部

15-ad绳体插通部

16-ad开口部

17-ad折叠状态的手提袋的端边

20-ad夹着第一绳体的一部分接合的部位

30-ad夹着第二绳体的一部分接合的部位

100-ad手提袋未完成品

101-ad切口片

102-ad成为开口部的上边

103-ad折回片

104-ad折回片

105-ad熔接部

110-ad第一绳体

110-ad-a第一绳体的手把部

111-ad第二绳体

111-ad-a第二绳体的手把部

a-ad切缝刀刃(圆形)

a-ad-1刀(长)

a-ad-2刀(短)

b-ad切缝刀刃(带状)

b-ad-1刀(长)

b-ad-2刀(短)

pg包装袋

r-ad拉断引导部

r-ad-1非连结部(大)

r-ad-2非连结部(小)

r-ad-3连结部

s-ad聚乙烯片

v-ad-1拉断引导假想线

v-ad-2包装袋熔断分离假想线

k聚烯烃制的袋

t手把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