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963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卷烟内衬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



背景技术:

烟用内衬纸是卷烟小盒包装的内包装纸,一般由铝箔复合纸或喷镀铝纸制成,由于铝箔复合纸或喷镀铝纸气密性好、易于折叠封口,对烟盒中的烟支起到了保香保润的隔离作用,一般被称为内衬纸。据了解,目前全国烟、酒、食品行业的包装普遍使用铝箔复合纸产品,每年消耗成品铝箔20多万t,若全部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可对环境保护做出重大贡献,也将为国家节约大量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

我国是卷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卷烟包装材料消耗量很大,推动传统复合铝箔纸向烟用无铝内衬纸转变意义重大,将是烟用内衬纸领域一次影响深远的技术变革。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对卷烟包装材料“绿色化”的推力明显加强,政策引导效果已初见成效,烟草企业在绿色包装、低碳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充分利用高科技、新工艺、新材料,有效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卷烟包装材料发展的新方向。

无铝内衬纸最大的缺点在于成型度较差,不能广泛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其其采用的填料包括膨润土、硅酸盐、石膏晶须、天然沸石、硅藻土以及滑石粉,其重量比例为2:3:2:5:4:1,其中所述滑石粉为270-350目,膨润土为500-700目,硅酸盐为600-700目,石膏晶须为纤维状,天然沸石为200-400目,硅藻土为300-500目;

其采用的浆料为针叶木、阔叶木、马尾松按照5:4:7的比例进行配置形成的浆料,其PAE用量为0.5%,采用上述填料,内衬纸的压光条件为干冷式压光,压光前内衬纸的水分保持在7-8%之间,完成光后的纸张水分控制在5-6%之间。

较佳地,所述滑石粉为300目,所述膨润土为600目,所述硅酸盐为650目,天然沸石为300目,硅藻土为400目。

较佳地,压光前内衬纸的水分保持在7.5%之间,完成光后的纸张水分控制在5.5%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的成型度较高,并且透气度较低,这有利于保香保润和防潮。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其采用的填料包括膨润土、硅酸盐、石膏晶须、天然沸石、硅藻土以及滑石粉,其重量比例为2:3:2:5:4:1,其中所述滑石粉为270目,膨润土为500目,硅酸盐为600目,石膏晶须为纤维状,天然沸石为200目,硅藻土为300目;

其采用的浆料为针叶木、阔叶木、马尾松按照5:4:7的比例进行配置形成的浆料,其PAE用量为0.5%,采用上述填料,内衬纸的压光条件为干冷式压光,压光前内衬纸的水分保持在7%之间,完成光后的纸张水分控制在5%之间。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其采用的填料包括膨润土、硅酸盐、石膏晶须、天然沸石、硅藻土以及滑石粉,其重量比例为2:3:2:5:4:1,其中所述滑石粉为300目,膨润土为600目,硅酸盐为650目,石膏晶须为纤维状,天然沸石为300目,硅藻土为400目;

其采用的浆料为针叶木、阔叶木、马尾松按照5:4:7的比例进行配置形成的浆料,其PAE用量为0.5%,采用上述填料,内衬纸的压光条件为干冷式压光,压光前内衬纸的水分保持在7.5%之间,完成光后的纸张水分控制在5.5%之间。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其采用的填料包括膨润土、硅酸盐、石膏晶须、天然沸石、硅藻土以及滑石粉,其重量比例为2:3:2:5:4:1,其中所述滑石粉为350目,膨润土为700目,硅酸盐为700目,石膏晶须为纤维状,天然沸石为400目,硅藻土为500目;

其采用的浆料为针叶木、阔叶木、马尾松按照5:4:7的比例进行配置形成的浆料,其PAE用量为0.5%,采用上述填料,内衬纸的压光条件为干冷式压光,压光前内衬纸的水分保持在8%之间,完成光后的纸张水分控制在6%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高成型度的烟用无铝内衬纸的成型度较高,并且透气度较低,这有利于保香保润和防潮。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