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氨纶包芯丝丝面料已经十分流行,其种类主要有氨纶长丝与短纤维的包芯丝和以及与长丝的包覆纱二大类。在产品的开发上主要以选用不同纤维原料的外包纱为主。它的芯丝以连续的氨纶长丝为主,外包短纤维有棉、涤棉、腈纶及毛纤维等;外包的化纤长丝有涤纶长丝、锦纶长丝等。目前可以进行包覆的包覆丝机,如公告号为203080159U的中国专利一种一次性双包覆的包覆丝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包纱机构、牵伸结构、卷取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带动芯丝转动的进料轮和喂丝罗拉,所述包纱机构为两个,沿芯丝传递方向上下排列,所述包纱机构包括纱管和带动纱管转动的锭子,上下包纱机构的锭子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传动机构带动相向运动,所述牵伸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牵伸辊和压轮,所述卷取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卷取轮和卷取组件。该包覆丝机可以实现纱线的自动包覆,但是现有的纱线包覆机较为笨重,结构较为复杂,纱筒取放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纱线卷筒取放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步骤组成:
步骤一:纱锭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上升起并位于置入孔的下方,上料机械手夹起纱线卷筒并放入到置入孔内,纱线卷筒经由置入孔进行位置调整后落到纱锭上;
步骤二:电动伸缩杆带动纱锭及纱线卷筒运动至包覆工位,牵引机构及进料机构开始工作进行纱线包覆;
步骤三:包覆结束后,电动伸缩杆带动纱锭及纱线卷筒下降,并使得纱线卷筒的底部抵靠在传送带上;
步骤四:启动传送带,传送带带动纱线卷筒朝向成品架移动,取料机械手夹取纱线卷筒并放置在成品架上。
纱线卷筒由上料机械手自动夹取并自动放置到纱锭上后,纱线包覆机开始包覆工作,当包覆结束后,纱线卷筒在随着纱锭下降的过程中落到传送带上并从纱锭脱出,传送带带动纱线卷筒移动,且成品后的纱线卷筒由取料机械手取出并放置到成品架上,从而实现纱线包覆机的自动取放料,提供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置入孔的中心线与纱锭的轴心线相一致,所述置入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弹簧片,当纱线卷筒落入到置入孔内,纱线卷筒在重力和弹簧片的共同作用下位置进行调整。纱线卷筒在调整过程中下降的速率降低,同时纱线卷筒的轴心线调整至与纱锭相一致。
在上述的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中,步骤一中,纱线卷筒落到纱锭上后,纱线卷筒的上部位于各弹簧片所围成的区域之内。纱线卷筒在弹簧片的夹持作用下落到纱锭上,在自动上料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纱线卷筒由于落下速率过大而从纱锭上脱离的现象。
在上述的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上料机械手设置在跑道型的环形传送轨上,且环形传送轨的一条直边位于置入孔的正上方,上料时,各位于环形传送轨的一条直边上的上料机械手同时将纱线卷筒松开。上料机械手间隔设置在环形传送轨上,各上料机械手在环形传动轨带动下依次移动,并从纱筒架上依次夹取卷线纱筒,节约空间及简化设备结构;各上料机械手同时松开待加工的纱线卷筒,可以缩短多个纱线卷筒的投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中,步骤二中,所述弹簧片的底端具有横向设置的限位板,当纱线卷筒随着电动伸缩杆下降并脱出弹簧片后,电动伸缩杆带动纱线卷筒再次升起并使得纱线卷筒的顶部抵靠在限位板上。纱线卷筒放置在纱锭上后,其顶部由限位板进一步限位,使得纱线卷筒能够更好地连接在纱锭上,从而保证纱线卷筒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中,步骤三中,所述传送带为两条,电动伸缩杆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包覆结束后,电动伸缩杆带动纱锭下降,纱线卷筒由纱锭上脱出并落到传送带上。纱线卷筒的尺寸大于两条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且纱锭和电动伸缩杆的尺寸均小于两条传送带之间的间隙,纱锭下降的过程中,纱线卷筒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由纱锭上脱出并落入到传送带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卷线纱筒的自动驱动,提高纱线包覆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工作方法的纱线包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应用本工作方法的纱线包覆机中置入孔的仰视图。
图4是应用本工作方法的纱线包覆机中环形传送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工作方法的纱线包覆机中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架;3、进料机构;4、牵引机构;5、转轴;6、电动伸缩杆;7、纱锭;8、纱线卷筒;9、传动辊;10、驱动电机;11、传送带;12、限位块;13、连接板;14、升降座;15、成品架;16、取料机械手;17、弹簧片;18、限位板;19、压簧;20、置入孔;21、限位槽;22、滚轴;23、平移滑轨;24、纱筒架;25、上料机械手;26、环形传动轨;27、穿线管;28、储气罐;29、气罐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应用本工作方法的纱线包覆机包括工作台1和支架2,支架2位于工作台1的上方,工作台1设置有进料机构3,支架2上设置有牵引机构4和用于带动牵引机构4上下升降的升降座14。工作台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纱线包覆机各部件自动工作的电控装置。工作台1上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且同步转动的转轴5,转轴5上固连有竖直伸缩的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固连有纱锭7,纱锭7的中心线、电动伸缩杆6的中心线均与转轴5的轴心线相重合。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两个传动辊9和用于带动传动辊9转动的驱动电机10,两个传动辊9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两端,且两根传动辊9之间通过两根间隔设置的传送带11相连接,电动伸缩杆6穿过两根传送带11之间的空隙,支架2具有用于由上往下放入纱线卷筒8的置入孔20,置入孔20的位置与电动伸缩杆6的位置一一对应,且置入孔20的中芯线与转轴5的轴心线相重合,以保证从置入孔20落下的纱线卷筒8能够更准确地落入到纱锭7上,本实施例中的纱线卷筒8和纱锭7周向固定且轴向可相互移动,如纱线卷筒8和纱锭7通过花键结构相连接,上述结构为已知技术,本文中不做赘述。工作台1的侧部设置有成品架15,其中一个传动辊9的上方设置有取料机械手16,取料机械手16通过升降滑轨25和平移滑轨24连接在支架2上,从而实现位置的变换。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10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具有过载性好的优点,其转速不受负载大小的影响,不会由于传送带11上的负载加大时就会出现速度下降的情况,而且步进电机能够对传送带11的行程进行严格规划,避免传送带11在对纱线卷筒8进行传送时对电动伸缩杆6造成干涉。
具体结构如下,结合图1、图2和图3,置入孔20内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弹簧片17,弹簧片17的顶端固连在置入孔20的孔壁上,且弹簧片17朝向置入孔20内且向下倾斜,弹簧片17与置入孔20之间设置有压簧19,压簧19的一端抵靠在弹簧片17的内侧面上,压簧19的另一端抵靠在置入孔20的孔壁上。弹簧片17的底端具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板18,限位板18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弧形限位槽21,限位槽21的槽底均设有若干个沿着限位槽21径向设置的滚轴22。位于相邻的两个弹簧片17之间的置入孔20的孔壁上设置有穿线管27,牵引机构4引导的纱线经过穿线管27后连接在纱线卷筒8上,穿线管27能够避免纱线卷筒8在置入孔20内下坠时对纱线造成损伤。
结合图1和图4,牵引机构4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传递纱线卷筒8的上料机械手25,上料机械手25连接在跑道型的环形传动轨26上,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机械手25为气动机械手,各上料机械手25均通过储气罐28进行供气,储气罐28由气罐转动电机29带动进行转动,以适应各上料机械手25的移动,避免气管缠绕。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机械手25在随着环形传动轨26转动时依次夹取纱线卷筒8,当需要向向置入孔20传递纱线卷筒8,位于环形传动轨26的同一直边上且分别位于置入孔20上方的上料机械手25一起松开即可,能够实现同时纱线卷筒8的同时放置,工作效率高。
结合图1和图5,两根传送带11之间的间隙大于纱锭7的尺寸,且两根传送带11之间的间隙小于纱线卷筒8的尺寸两根传送带11上共同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且用于对纱线卷筒8进行定位并带动纱线卷筒8随着传送带11移动的限位块12,限位块12为分别设置在两根传送带11顶面且向上凸起的弧形条状结构。两根传送带11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3,以保证两根传送带11在传动辊9带动下不会发生偏移。
本纱线包覆机的工作方法,由以下的步骤组成:
步骤一:纱锭7在电动伸缩杆6的作用下向上升起并位于置入孔20的下方,设置在跑道型的环形传送轨26上的上料机械手25依次从纱筒架24上夹取纱线卷筒8,在上料时,各位于环形传送轨26的一条直边上的上料机械手25同时将纱线卷筒8松开并使得纱线卷筒8落入到置入孔20内,纱线卷筒8经由置入孔20进行位置调整后落到纱锭7上,纱线卷筒8的上部位于各弹簧片17所围成的区域之内;
步骤二:电动伸缩杆6带动纱锭7及纱线卷筒8下降并脱出弹簧片17后,电动伸缩杆6带动纱线卷筒8再次升起并使得纱线卷筒8的顶部抵靠在位于限位板18底面限位槽21内的滚轴22上后,牵引机构4及进料机构3开始工作进行纱线包覆;
步骤三:包覆结束后,电动伸缩杆6带动纱锭7及纱线卷筒8下降,并使得纱线卷筒8由纱锭7上脱出并落到传送带11上的限位块12内;
步骤四:启动传送带11,传送带11带动纱线卷筒8朝向成品架15移动,取料机械手夹取纱线卷筒8并放置在成品架15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