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74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袋机器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薄膜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生产中,由于制袋规格多样、风琴插深不同,传统成型机构间由于相对位置固定或变动有限,加上整机机身尺寸的限制,使得在加工成型较大插深规格和/或偏硬材质的薄膜时,容易造成翻边过猛的情况,使翻边处出现褶皱,严重时会导致错位重叠。现有生产设备不能根据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具有很大的机械性。

本领域广大用户希望设备能在生产中充分灵活、可调,一机多用、好用。这也是对本领域结构技术人员的现实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薄膜成型机构,具有灵活可调的成型走料机构,方便调整该机构和后续生产设备之间的走料距离和调节翻料时间。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薄膜成型机构,包括:

固定架;

可调支架,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

至少一支滚筒,其轴心平行于所述可调支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架的转轴,用于对需要成型的薄膜进行导向;

升降调节装置,其用于调节所述可调支架转轴另一端的升降,从而调节所述可调支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架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薄膜成型机构还包括后成型滚轮,其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需要成型的薄膜经过所述滚筒导向后,再经过所述后成型滚轮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薄膜成型机构还包括前成型滚轮,其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需要成型的薄膜经过所述前成型滚轮导向后,再经过所述滚筒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支撑杆、螺母套,所述螺母套内的表面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表面攻有相互啮合的螺纹,从而转动所述调节螺杆可使所述螺母套沿所述调节螺杆轴向移动;所述支撑杆具有移动端和支撑端,其移动端铰接于所述螺母套,所述支撑端在所述螺母套轴向移动时支撑所述可调支架自由端 的升降。

优选地,所述支撑端铰接于所述可调支架。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从其中点开始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攻有方向相反但等螺距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螺母套包括第一螺母套和第二螺母套,所述第一螺母套内表面的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啮合,所述第二螺母套内表面的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啮合;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移动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螺母套,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移动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螺母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可调支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相互铰接,可动地共同支撑所述可调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外延设有调节手轮,从而转动所述调节手轮即可转动所述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薄膜成型机构能在现有机器布局空间条件下,满足更多材质、规格的薄膜制袋生产需要,提高整机制袋质量,特别针对较大插深规格和/或偏硬材质膜料,改善效果明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升降机构与可调支架和固定架的一种连接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2中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结构简图,其中可调支架已由升降机构抬起;

图4示出了待成型膜料在可调薄膜成型机构上运行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升降机构与可调支架和固定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图1-图5中,1-前成型滚轮,2-可调支架,21-滚筒,3-后成型滚轮,4-升降机构,41-调节螺杆,42-支撑杆,43-螺母套,44-第一支撑杆,46-第二支撑杆,47-第二螺母套,48-调节手轮,5-固定架,6-待成型膜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固定架5稳固地置于地面或其他平整稳固的平面上,可调支架2一端铰接于固定架5,从而可调支架2可绕该处转轴转动,其相对于固定架5的抬升角度也是可变的。

沿着薄膜成型机构的进料方向、在可调支架上,设置有滚筒21组成的阵列,对需要进行成型的薄膜进行导向。调节螺杆41的轴线穿过固定架5,并且一端露出,在该露出端安设有调节手轮48,转动调节手轮48则调节螺杆41也同步转动。

在调节螺杆41上,与其螺纹啮合地设置有螺母套43。支撑杆42一端铰接于该螺母套43,另一端铰接于可调支架2。此时,转动调节手轮48,螺母套43并不能随调节螺杆41自由转动,随调节手轮48转动方向不同,螺母套43相对于调节螺杆41的转动方向亦不同,则螺母套43会在转动调节手轮48时沿调节螺杆41的轴向、按靠近或远离调节手轮的方向运动,此时铰接于螺母套43的支撑杆42 则会将可调支架2逐渐撑起或逐渐放下。

在不拧动调节手轮48时,螺母套43与调节螺杆41相对静止,可调支架2的位置由其在固定架5上的铰接点和支撑杆42固定。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两种工作状态下该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结构简图。

在图2中,待成型膜料6由之前的工序首先经过前成型滚轮1压平、导向,传送到设置于可调支架2的滚筒21阵列进行翻料。待成型膜料6在可调支架2上的状态如图4所示。此后再经过后成型滚轮3压平、导向,传送到后续的工序中去。

然而若是不加调整,在加工成型较大插深规格和/或偏硬材质的薄膜时,薄膜在成型过程中容易造成翻边过猛的情况,使翻边处出现褶皱,严重时会导致错位重叠。此时,可转动调节手轮48,升起可调支架2,将该可调薄膜成型机构的结构由图2的状态转为图3的状态。由于待成型薄膜6被可调支架2顶起,其在前成型滚轮1和后成型滚轮3之间的行程变长,翻料可用的时间同样也变长了,整机制袋质量大大提高。

实施例二

该例和实施例一的方案类似,结构可参考图5。区别在于,升降机构4设置有两根支撑杆即第一支撑杆44和第二支撑杆46,相应地也设置有第一螺母套(未示出)和第二螺母套47,但是第一螺母套(未示出)和第二螺母套47的螺纹是反向的;相应地,调节螺杆在其工作长度上,由中点开始向两端分别攻有与第一螺母套(未示出)和第二螺母套47相啮合、方向相反的两端螺纹。第一支撑杆4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螺母套(未示出)和第二螺母套47。与上例相似,转动调节手轮48即可调节可调支架2相对于固定架5的角度。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4载荷较为均匀,升降平稳寿命更长。

实施例三

该例和实施例二的方案类似,结构可参考图5。区别在于,第一支撑杆44和第二支撑杆46相互铰接,但是均不与可调支架2铰接,而是共同支撑着可调支架2。转动调节手轮48,则第一螺母套(未示出)和第二螺母套47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从而第一支撑杆44和第二支撑杆46支撑着可调支架2下降或上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