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744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通常用的烘缸罩是单层结构,通常在造纸烘干过程中,形成的热气会冷凝在烘缸罩上,冷却后水就会滴在纸张上,减缓纸张干燥速度,降低纸的质量。通常为了达到纸张较好的干燥效果,要在烘缸罩上装一排风扇,将热气不停的排除,防治形成冷凝水。

目前已有专利申请双层烘缸罩,不但安装麻烦、制模麻烦、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该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安装和制模都比较方便,可防止冷凝水的形成,且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冷凝水的引流,防止烘干时形成的冷凝水滴落而影响纸张质量;烘干效率高、纸张质量好、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包括外罩、设于外罩内部的内罩、设于底部的排水孔头、设于挡板与外罩上的进气头,所述外罩和内罩通过二者底部边缘之间带有排水孔头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外罩和内罩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外罩和内罩的顶部;所述内罩包括内罩外层、内罩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罩外层和内罩内层之间的吸水层;所述外罩内表面靠近所述挡板的位置,还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为弯排管设计。

加热器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凝水的形成;吸水层的设置,可以在有冷凝水形成的情况下,将内罩外层上的冷凝水接住并散开,防止其直接滴落在内罩内层上而造成水滴滴落,进而保证烘干的纸张质量;。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内罩外层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引流槽。

引流槽的设置,有利于将冷凝水直接引流到排水孔头而排出,防止罩顶积存大量冷凝水而滴落到纸张上,保证纸张质量。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吸水层为纱网布。

吸水层的材料选用纱布网,可以将滴落在其上的冷凝水尽快排出,防止其滞留而造成吸水量过饱和而滴落在纸张上,保证纸张质量。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进风孔。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加热器为蒸汽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管内通有热蒸汽。

蒸汽加热器的使用,不仅可以实现防止冷凝水形成的作用,同时成本低,便于工业化应用。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丝。

加热器采用电加热丝,方便对加热器的加热效果进行控制,效果好,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安装和制模都比较方便,可防止冷凝水的形成,且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冷凝水的引流,防止烘干时形成的冷凝水滴落而影响纸张质量;烘干效率高、纸张质量好、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吸水层的造纸机烘缸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吸水层的造纸机烘缸罩中内罩2和挡板3相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吸水层的造纸机烘缸罩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吸水层的造纸机烘缸罩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吸水层的造纸机烘缸罩中外罩1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中加热器2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罩;2、内罩;21、内罩外层;211、引流槽;22、内罩内层;23、吸水层;24、加热器;3、挡板;4、进气头;5、排水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包括外罩1、设于外罩1内部的内罩2、设于底部的排水孔头5、设于挡板3与外罩1上的进气头4,所述外罩1和内罩2通过二者底部边缘之间带有排水孔头5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外罩1和内罩2之间还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连接所述外罩1和内罩2的顶部;所述内罩2包括内罩外层21、内罩内层22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罩外层21和内罩内层22之间的吸水层23;外罩1内表面靠近所述挡板3的位置,还设置有加热器24,加热器24为弯排管设计;所述加热器24的管内通有热蒸汽;内罩外层2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引流槽211;所述吸水层23的材料为纱网布;所述挡板3上还设置有进风孔。

实施例2

除加热器24为电加热丝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加热器的造纸机烘缸罩,安装和制模都比较方便,可防止冷凝水的形成,且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冷凝水的引流,防止烘干时形成的冷凝水滴落而影响纸张质量;烘干效率高、纸张质量好、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