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24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



背景技术:

麻类纤维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原料之一,在众多的纺织纤维中,麻纤维是最具潜在功能的天然纤维。麻类作物经过剥制才能得到原麻纤维,在进行麻类纤维剥制时,生产上,一般采用先碾压茎秆,再进行分离,碾压直径大的茎秆时,径向力过大,使得轴或轴承座受到破坏。因此,采用先破坏麻骨的强度,再进行碾压的剥制方法,可以避免由于径向力过大对设备造成的损坏。但目前的剥制设备中,采用的压辊都只能直接碾压茎秆,并不具备破坏麻骨强度的功能,使得现有的麻类纤维剥制设备在长期使用中极为容易受到径向力的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可以在剥制过程中先破坏磨骨强度然后再进行碾压,避免压辊受径向力破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包括成对配合的压辊,所述压辊包括辊轴和辊齿,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齿连续地环绕于所述辊轴的外表面,并且所述辊齿的齿尖部为线性形状;沿所述辊轴的轴向,相邻的所述辊齿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所述辊齿之间的齿槽。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辊齿的截面形状的侧边为向外凸出的弧线形状。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辊齿的截面形状的上端部分为向外凸出的弧线形状。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齿槽的上端宽度不小于所述辊齿的齿根宽度。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齿槽内设有弹性条。

根据以上方案,沿所述辊轴的周向,所述辊齿沿所述辊轴的周长方向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的表面。

根据以上方案,沿所述辊轴的周向,所述辊齿以“人”字形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的表面。

根据以上方案,沿所述辊轴的周向,所述辊齿螺旋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采用成对配合的两个压辊,压辊的辊齿为连续环绕地设置在辊轴上,并且辊齿的齿尖部为线性形状构成尖端齿形,可以破坏麻类纤维的麻骨强度,达到理想的破秆效果,然后进行后续的碾压剥制,可以克服现有的剥制设备因茎秆直接过大对压辊施加过大的径向力而对压辊造成损坏,本发明既能破坏麻骨结构又不损害作物纤维层,有效降低了轴和轴承的破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轴;2、辊齿;3、齿槽;4、弹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包括成对配合的压辊,所述压辊包括辊轴1和辊齿2,所述辊齿2连续地环绕于所述辊轴1的外表面,并且所述辊齿2的齿尖部为线性形状;沿所述辊轴1的轴向,相邻的所述辊齿2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所述辊齿2之间的齿槽3。

具体地,所述辊齿2的截面形状的侧边为向外凸出的弧线形状,所述辊齿2的截面形状的上端部分为向外凸出的弧线形状,并且所述齿槽3的上端宽度不小于所述辊齿2的齿根宽度。采用上述形状的齿形结构,压辊可以更好地对茎秆实现剥制,既能有效破坏麻骨结构又不损害作物纤维层。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齿槽3内设有弹性条4,可以将意外卷入齿槽3内的茎秆弹出,防止齿槽3被茎秆堵死而影响后续剥制。

对于辊齿2的排列形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沿所述辊轴1的周向,所述辊齿2沿所述辊轴1的周长方向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1的表面,采用这种直列的排列方式,可以实现有效地破坏麻骨强度而不损害作物纤维层;或者,所述辊齿2以“人”字形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1的表面,又或者所述辊齿2螺旋环绕设置于所述辊轴1的表面,均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要求的剥制效果。

一个具体地压辊的实施例中,辊齿2的高度为10~25毫米,齿槽3深度为15~30毫米,齿槽3宽度为3~10毫米,可以达到较好的剥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剥制纤维用的纵向剖秆装置,采用成对配合的两个压辊,压辊的辊齿2为连续环绕地设置在辊轴1上,并且辊齿2的齿尖部为线性形状构成尖端齿形,可以破坏麻类纤维的麻骨强度,达到理想的破秆效果,然后进行后续的碾压剥制,可以克服现有的剥制设备因茎秆直接过大对压辊施加过大的径向力而对压辊造成损坏,本发明既能破坏麻骨结构又不损害作物纤维层,有效降低了轴和轴承的破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