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95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匀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中的纺纱机械部件的捻线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匀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捻线的捻线器,专利文献的公开号为CN100552108C,其结构为:转子架上方出线端与导纱管固定联结,下方进纱线端与平衡盘固定联结,导纱管轴线与平衡盘同轴,平衡盘上设置瓷圈。转子架中部空档中近下方处安装一个瓷圈和一只转动的组合滚轮,其端面设置瓷圈。组合滚轮由安装在转子架中的轴支承,其轴线与导纱管的轴线垂直并相交,滚轮围绕该轴转动。转子架上方与导纱管连接,捻线转子机构围绕转子座的中心轴线可灵活旋转,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但是对于使用该捻线器的直捻机,内、外纱在轮子上有相互摩擦现象,导致加捻线强损增大。纱线纱线通道中的折弯角度大,因此也导致加捻线强损进一步加大。

中国专利文献CN 104278368 A公开了一种直捻机加捻装置,包括匀捻器,导轮,内纱张力器,锭罐,锭子,电锭马达;所述匀捻器中部为镂空结构,上部具有轻质减震连接装置,匀捻器通过减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在直捻机加捻装置上方的墙板上。设置的导轮(2)外壁上设有凸起,以将内、外纱分离,但是该结构又增大了与导轮的摩擦,尤其是该结构使导轮的加工难度增大。例如过纱线位置的表面需要硬化,而该槽形结构给表面硬化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且硬度和银华后的表面粗糙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匀捻器,能够避免内、外纱在组合滚轮上的相互摩擦现象。优选的方案中,能够降低纱线的折弯角度,尤其是内纱在纱线通道的折弯角度减小,从而使加捻线强损减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匀捻器,包括匀捻器架,匀捻器架底部设有平衡盘,匀捻器架内设有组合滚轮,在组合滚轮的上方固设有导纱板,导纱板上设有相互独立的第四瓷圈和第五瓷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纱板位于匀捻器架之内的中空部,导纱板水平布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四瓷圈和第五瓷圈的轴线与导纱板垂直或倾斜。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四瓷圈和第五瓷圈分别位于导纱板的两端或对角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四瓷圈和第五瓷圈分别位于匀捻器架对称面的两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平衡盘上设有第一瓷圈、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第一瓷圈位于平衡盘的外缘,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位于同一纱线通道的两端,纱线通道倾斜位于平衡盘的中部。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瓷圈的轴线指向组合滚轮的外壁,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所在纱线通道的顶端出口与和组合滚轮外壁相切的垂线相交。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瓷圈的上端,低于平衡盘上端面。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位于匀捻器架纵剖面的同一侧,平衡盘上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二瓷圈位于第一凹陷部内,第三瓷圈位于第二凹陷部内。

优选的方案中,匀捻器架与调节器座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调节器座内设有轴承,调节器座的外圈与机架固定连接,导纱管穿过调节器座的内圈与匀捻器架固定连接,并随着匀捻器架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匀捻器,通过采用在组合滚轮上设置导纱板,并在导纱板上设置两个独立瓷圈的结构,避免卷绕在组合滚轮表面的内、外纱互相摩擦,从而避免加捻线的强力损失。设置的导纱板也使从组合滚轮表面到导纱管的折弯角度减小;设置的第一瓷圈、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的组合结构,以及第一瓷圈、第二瓷圈和第三瓷圈的位置改进,使内、外纱进入到组合滚轮表面的折弯角度减小,同时减小或消除合股纱在导纱管中的抖动加捻线强损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匀捻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纱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第一瓷圈1,第二瓷圈2,第三瓷圈3,组合滚轮4,第四瓷圈5,第五瓷圈6,导纱板7,匀捻器架8,调节器座9,导纱管10,平衡盘11,第一凹陷部12,第二凹陷部13,纱线通道14,夹角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一种匀捻器,包括匀捻器架8,匀捻器架8底部设有平衡盘11,匀捻器架8内设有组合滚轮4,在组合滚轮4的上方固设有导纱板7,导纱板7上设有相互独立的第四瓷圈5和第五瓷圈6。由此结构,使组合滚轮4上的内、外纱互相独立,不会相互摩擦。同时减小或消除合股纱在导纱管10中的抖动。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所述的导纱板7位于匀捻器架8之内的中空部,导纱板7水平布置。该方案主要效果是减小或消除合股纱在导纱管10中的抖动。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述的第四瓷圈5和第五瓷圈6的轴线与导纱板7垂直。该结构便于加工。优选的方案中,第四瓷圈5和第五瓷圈6的轴线沿着纱线的进线方向倾斜。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纱线的折弯角度。

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述的第四瓷圈5和第五瓷圈6分别位于导纱板7的两端或对角位置。由此结构,进一步使内、外纱分开。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所述的第四瓷圈5和第五瓷圈6分别位于匀捻器架8对称面的两侧。由此结构,进一步使内、外纱分开。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4中,所述的平衡盘11上设有第一瓷圈1、第二瓷圈2和第三瓷圈3,第一瓷圈1位于平衡盘11的外缘,第二瓷圈2和第三瓷圈3位于同一纱线通道14的两端,纱线通道14倾斜位于平衡盘11的中部。第一瓷圈1位于纱线通道14的入口处,纱线通道14入口处的轴线与匀捻器架8的旋转轴线相交。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第一瓷圈1的轴线指向组合滚轮4的外壁,外纱穿过第一瓷圈1,并大致与组合滚轮4的外壁相切,第二瓷圈2和第三瓷圈3所在纱线通道14的顶端出口与和组合滚轮4外壁相切的垂线相交。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瓷圈2的上端,低于平衡盘11上端面。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瓷圈2和第三瓷圈3位于匀捻器架8纵剖面的同一侧,平衡盘11上设有第一凹陷部12和第二凹陷部13,第二瓷圈2位于第一凹陷部12内,第三瓷圈3位于第二凹陷部13内。由上述的结构,使纱线在纱线通道14中的折弯角度减小,尤其是使内纱在出纱线通道14位置的折弯角度减小。

优选的方案中,匀捻器架8与调节器座9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组成匀捻器总成,调节器座9内设有轴承,调节器座9的外圈与机架固定连接,导纱管10穿过调节器座9的内圈与匀捻器架8固定连接,并随着匀捻器架8旋转。

匀捻器总成位于锭罐的上方,锭罐底部设有高速旋转的加捻组件,外纱从加捻组件穿出并在锭罐由离心力作用形成气圈,锭罐内的卷装引出内纱,外纱从匀捻器总成的第三瓷圈3穿入,在组合滚轮4的外壁卷绕一圈后从第五瓷圈6穿出进入到导纱管10内,导纱管10的两端设有瓷圈,内纱从匀捻器总成的纱线通道14穿入,在组合滚轮4的外壁卷绕一圈后从第四瓷圈5穿出进入到导纱管10内,内、外纱在至导纱管10的位置绞合成线,经过导纱管10和其他机构引导在卷绕机构上卷绕为成品卷装。本例中组合滚轮4和调节器座9的结构与中国专利文献CN100552108C中记载的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组合滚轮4和调节器座9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功能相同的其他类似结构作为替代,以分别实现组合滚轮4绕水平轴旋转,调节器座9外圈固定不动,内圈绕竖直轴高速旋转的功能,调节器座9内圈的转速通常在4000~10000转/分钟。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