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针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851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器、清洁器、梳理机(karden)或梳毛机(krempeln)的针布元件的全钢针布(ganzstahlgarnitur)。

全钢针布能够在纺织纤维加工的不同领域内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纤维加工过程中,在针布元件例如板、型棒(profilstäben)或辊子上使用的针布丝。当在辊子上使用时,锯齿-全钢针布形式的针布丝螺旋状地并且相互紧紧贴靠地或者在细槽中地缠绕在辊子上。当在板或型棒上使用时,根据板或型棒的尺寸将针布丝切割成丝段,所述丝段相互紧贴着被施加到板或型棒的表面。国际标准iso5234中对锯-齿全钢针布的通常形式做出了说明。根据所述标准,全钢针布特征除其他外在于其工作角度α、其齿距p以及齿深h6,丝的总高h1以及尖端上的片宽b3。工作角度α是在前面和相对于丝底的垂直轴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前面是由运动方向观察的前齿面。若工作角度为0°,则由此前面与丝底垂直或竖直。

在纤维加工处理、例如纤维或纤维块的打开和清洁中,对于所使用的全钢针布尤其是关于耐磨性提出了的较高要求。当在再循环机械中使用时,针布会经受特别高的摩擦负载。在这里,织物或针织品被再次拆解成单独的纤维。在此时,较高的力作用到针布的各个齿上,这导致了所述齿的短期磨损。若所述齿的损耗较强,则必须更换所述针布元件或必须使其配有新的针布丝。由此,针布丝定期所需的更换确定了各个元件的维修间隔期。例如,针布元件(例如在进入区域中的梳理节段)在纤维流方向上看损耗是比较迅速的。若该针布元件未在预先规定的维修间隔期内更换,则已加工的纤维的质量会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针布丝,所述针布丝实现了配备有针布丝的元件的维修间隔期的延长。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的特征解决。

为了解决该任务,介绍一种用于针布元件的针布丝,所述针布元件用在纺织机械中,其中针布丝由底部和具有1.5mm至15mm的丝总高h1的片组成。优选地,丝总高h1为2mm至12mm,特别优选地为7.5mm。所述片具有齿,所述齿具有0.5mm至10mm的齿深h6,所述齿深h6优选为1mm至6mm,特别优选地为4.5mm。针布丝具有1.5mm至15mm的齿距p,所述齿距p优选为2mm至12mm,特别优选为10mm(相当于每英寸有2.5个尖端)。所述齿如此成形,使得其在第一工作方向上看具有第一尖端并且在第二工作方向上看具有第二尖端,所述第一尖端具有第一工作角度,所述第二尖端具有第二工作角度,并且所述第一尖端与第二尖端通过凹成形的尖端面连接。在凹成形的条件下,此时在第一和第二尖端之间有指向底部方向的凹处(ausnehmung)。所述凹处例如能够设计为半圆的切口或设计为接近矩形的凹陷。

在其应用中,对于辊子形式的针布元件并且对于棒或板形式的针布元件分别应用给出的尺寸的上部范围和下部范围。对此的原因在于,在再循环机械中,尤其是使用辊子,并且与棒或板形式的针布元件相比较,该辊子要承受非常高的负载并且因此也配有较粗糙的针布丝,所述棒或板形式的针布元件更有可能在纤维加工机械中使用。用于辊子形式的针布元件的针布丝有利地具有5mm至15mm的总高h1,3mm至10mm的齿深h6以及3mm至15mm的齿距。

通过该有利的几何形状,能够在第一工作方向上、也能够在与第一工作方向相反的第二工作方向上使用所述针布丝。若所述针布丝螺旋状地缠到辊子上,则这相当于在辊子的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使用相同的针布丝。通过简单地转动针布元件或施加到所述元件上的针布,能够在第二工作方向上进一步使用针布丝。

有利地,相对于第一尖端,第二尖端设计有稍小一点的齿深。其中较低的齿深由第二尖端位置上的齿的较低的高度或针布丝的较低的总高导致。也就是说,由齿根直至所述片的、剩余的片高对于齿根总的走向来说未发生变化。由此在第一工作方向上使用第一尖端时,避免了第二尖端同时的磨损。因此在第一尖端磨损后,第二尖端对于在第二方向上使用针布丝来说还像新的一样。所述第二尖端相对于第一尖端具有0.05mm至0.5mm、优选0.1mm至0.3mm的高度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和第二工作角度在-10°至30°之间。在此,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角度能够与设置的使用情况相适配地完全不同地实施。能够想到的是,第一工作方向需要比第二工作方向上更具侵略性的针布。所谓“侵略性”随着工作角度的增加而提升。具有较高工作角度的齿更强劲地接合到待加工的纤维材料中。

在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和所述第二工作角度大小相同。由此,针布丝与工作方向或辊子的旋转方向无关地总是具有相同的侵略性。

已经证明有利的是,所述针布丝从第一尖端到第二尖端具有2.5mm至7.5mm、优选3mm至5mm、特别优选3.5mm的齿长。所述齿长对于在使用第一尖端时第二尖端是否会产生无意的损耗具有明显影响。凹形的尖端面的成形也对在第一工作方向上使用第一尖端时第二尖端的损耗起反作用,所述成形对于纤维运动来说是有益的。具有1.5mm至7mm半径的尖端面已被证明是有利的。在此时,能够相应地使所述尖端面的半径与齿长协调。

在所述尖端上的片宽b3相应地与针布丝的较高的负载相适配。所述针布丝在第一和第二尖端上具有0.05mm至1.5mm的片宽b3,尖端上的片宽b3优选为0.7mm至0.9mm、特别优选为0.8mm。用于在辊子形式的针布元件中使用的针布丝在第一和第二尖端上具有0.1mm至1.5mm的片宽。

同样,能够根据针布丝的使用对齿根半径进行选择,其中相对较大的齿根半径使得避免了纤维、污物或织物残余添入齿根。第一尖端的齿根半径为0.3mm至4.0mm,优选为2.0mm至3.0mm。有利地,第二尖端的齿根半径与第一尖端的齿根半径大小相同。

所述针布丝能够实施有正常的、锁定的或联结的底部,以使得在光滑的辊子上或细槽中也能够缠上。

所述针布丝特别适合于纺织机械、例如打开器和清洁器、梳理机或梳毛机的针布元件或辊子。当在辊子上使用针布丝时,将该针布丝螺旋状地缠上。若该辊子在其结构上对称地设计,则能够在针布丝的第一尖端损耗后转动辊子,以使用针布丝的第二尖端。以此方式,在双倍的使用时间之后才需要更换相应辊子的针布。在板或型棒上使用针布丝适用同样的原理。

下面将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解释并且通过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针布丝的实施方式;

图2以示意图示出了针布丝的横截面。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具有底部2以及片3的针布丝1的实施方式。所述底部2以及所述片3在7.5mm的总高h1上延伸。片3设置有齿4,所述齿沿着针布丝1以一定的间隔、所谓的齿距p相继布置。所述齿4规则地并且其方式一致地沿着针布丝1以10mm的齿距p布置。

所述齿4具有4.5mm的齿深h6并且在第一尖端5和第二极端6中终止在与所述底部2背离的侧面上。所述齿深h6由第一尖端5一直延伸直至齿根8。所述第一尖端5与第二尖端6通过凹成形的尖端面7连接。在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凹形的尖端面7以弧形的凹处实施,所述凹处具有3mm的半径d。所述齿4在第二尖端6的位置上具有相对于第一齿尖5的位置上的齿深h6较低的齿深。第二齿尖6和第一齿尖5之间的该高度区别产生了0.02至0.5mm的高度差e。所述高度差e由第二尖端6位置上的、相对于齿4的第一尖端6上的总高h6较低的针布丝的总高产生。所述齿根8在此相对于底部2总是具有相同的间距。

所述齿4具有3.5mm的齿长c,其中所述齿长c相应于由齿4的第一尖端5到第二尖端6的间距。所谓的前面9由齿尖5通向齿根8,所述前面在运动方向上看是前齿面。所述工作角度α是前面9和关于丝底的垂直轴线之间的角度。在第一工作方向x上看,所述工作角度α为10°并且在第二工作方向y上工作角度β同样是10°。待在第一工作方向x上看的前面9以2mm的齿根半径g与齿根8连接。在第二工作方向y上看,设置有同样2mm的齿根半径。所示实施例由此除了第二尖端6和第一尖端5之间的高度差e之外还示出了在形状上对称的齿4。

图2以示意图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针布丝1的横截面。在此,在全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底部2和片3的针布丝1。所述片3由底部2出发一直到第一尖端5上的0.8mm的片宽b3处逐渐变细。

在左边的图中,示出了在具有正常的平坦底部2的实施方式中的针布丝1。针布丝1的该实施方式与在用于纤维加工过程的机械中默认使用的结构形状一致。中间的图示出了具有用联结的底部2的针布丝1,所述针布丝例如在打开器中使用。右图示出了具有锁定的底部2的针布丝1的实施方式,所述针布丝例如在清洁器中使用。

附图标记表

1针布丝

2底部

3片

4齿

5齿的第一尖端

6齿饿第二尖端

7尖端面

8齿根

9齿前面

α第一工作方向中的工作角度

β第二工作方向中的工作角度

h1丝总高

h6齿深

c齿长

d尖端面的半径

e高度差

p齿距

g对于第一尖端的齿根半径

h对于第二尖端的齿根半径

b3尖端上的片宽

x第一工作方向

y第二工作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