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1074发布日期:2018-11-24 13:1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的摩擦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纺织行业的细纱纺纱形式多样,在环锭纺的基础上,有许多新型纺纱形式,其原理都有所差异,纱线的纺纱质量也各有不同。传统的环锭纺上,其纺纱三角区较长,游离纤维不易掌控,导致纱线毛羽多,成纱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纺纱装置,以有效降低细纱毛羽,提高成纱质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包括前罗拉、小罗拉、罗拉座,所述前罗拉前方设有小罗拉,小罗拉经网格圈与张力导辊连接;纱线经前罗拉与前皮辊握持牵伸,再经网格圈进入导纱钩,卷绕在管纱上;所述小罗拉两端装有轴承,轴承外围包有防尘外壳,防尘外壳固定在罗拉座上;所述防尘外壳侧面设有弧形槽,所述张力导辊两端经螺母与弧形槽连接;所述前罗拉装在罗拉座上。

所述弧形槽与轴承同心,弧形槽边缘距轴承边缘2-3cm。

所述小罗拉与网格圈接触部位设有花纹槽。

所述网格圈由化纤纱线编织而成,其外表涂有用于提高摩擦系数的涂层。

所述张力导辊为光滑表面,张力导辊中心与小罗拉中心间距为0.5-2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设置小罗拉、网格圈与张力导辊等摩擦纺纱装置,须条经前罗拉与前皮辊握持牵伸后进入该摩擦纺纱装置,调节张力导辊位置,保证纱线紧贴网格圈。由于网格圈表面粗糙,纺纱弱捻段与网格圈紧贴,发生相对摩擦移动,部分伸出纱体的游离毛羽在摩擦过程中被卷入纱体,有利于纤维之间的抱合集聚,减少了纱线毛羽的产生,提高了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运行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尘外壳端面示意图。

图中,1、前皮辊,2、前罗拉,3、小罗拉,4、网格圈,5、张力导辊,6、导纱钩,7、管纱,8、花纹槽,9、防尘外壳,10、纱线,11、罗拉座,12、弧形槽,13,螺母,1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前罗拉2前方设有小罗拉3,前罗拉2较小罗拉3直径大些,一节前罗拉2对应一个小罗拉3,小罗拉3经网格圈4与张力导辊5连接;纱线10经前罗拉2与前皮辊1握持牵伸,再经网格圈4进入导纱钩6,卷绕在管纱7上;所述小罗拉3两端装有轴承14,轴承14外围包有防尘外壳9,防尘外壳9固定在罗拉座11上;所述防尘外壳9侧面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张力导辊5两端经螺母13与弧形槽12连接;所述前罗拉2装在罗拉座11上。

所述弧形槽12与轴承14同心,弧形槽12边缘距轴承14边缘2-3cm。

所述小罗拉3与网格圈4接触部位设有花纹槽8,以防止网格圈4左右移动,其花纹槽8可选用菱形花纹。

所述网格圈4由化纤纱线编织而成,其外表涂有可提高摩擦系数的涂层。

所述张力导辊5表面光滑,张力导辊5中心与小罗拉3中心间距为0.5-2cm。可根据生产品种的需要,通过调节张力导辊5两端在弧形槽12内移动来调节张力导辊5与小罗拉3之间的间距、角度,以保证纱线紧贴网格圈4。

使用时,须条通过前罗拉2与前皮辊1握持牵伸后,进入小罗拉3、网格圈4与张力导辊5等组成的摩擦纺纱装置阶段,由于网格圈4表面粗糙,成纱紧贴网格圈4,纱线10本身连续运行带动网格圈4向前转动,而网格圈4套在小罗拉3上,在摩擦力作用下,小罗拉3被动发生转动,此前部分游离与纱体外的毛羽,在网格圈4摩擦力作用下,被重新卷入纱体,改善了毛羽的纱线10经导纱钩6,卷绕在管纱7上,有效提高了成纱质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摩擦纺纱装置,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前罗拉前方设有小罗拉,小罗拉经网格圈与张力导辊连接;纱线经前罗拉与前皮辊握持牵伸,再经网格圈进入导纱钩,卷绕在管纱上;所述小罗拉两端装有轴承,轴承外围包有防尘外壳,防尘外壳固定在罗拉座上;所述防尘外壳侧面设有弧形槽,所述张力导辊两端经螺母与弧形槽连接;所述前罗拉装在罗拉座上;弧形槽与轴承同心,弧形槽中心距轴承中心2‑3cm,小罗拉与网格圈接触部位设有花纹槽,网格圈由化纤纱线编织而成。本发明网格圈表面粗糙,纺纱弱捻段与网格圈紧贴,部分伸出纱体的游离毛羽在摩擦过程中被卷入纱体,有利于纤维之间的抱合集聚,减少了纱线毛羽的产生,提高了成纱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博;刘定会;张纯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2
技术公布日:2018.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