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939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纱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纱机构。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一种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粗纱机主要包括引纱机构对纤维进行牵引,并通过搓纱机构将纤维搓拈成粗纱。但现有粗纱机的引纱机构的牵引效果不好;具体体现在,当搓纱机构将纤维搓拈成粗纱后,引纱机构需要将粗纱引导到收纱筒上,而现有引纱机构无法将粗纱均匀的引导到收纱筒上,极容易造成收纱筒局部收线臃肿的情况,急需改进。

另外,现有引纱机构牵引纤维时,纤维较为分散,聚拢度交底;如此,搓纱机构很难将其搓拈成较为紧密的粗纱。且,引纱机构中的辊轴对碾往往产生较高温度,会对纤维表面进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纱机构,该引纱机构能够将搓拈得到的粗纱均匀地引导至收纱筒上,使收纱筒各区域收纱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引纱机构,所述引纱机构包括处于搓纱机构与出料桶之间的纤维导向架、限位收口套和纤维牵引组件,以及处于搓纱机构与收纱锭之间的导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纱锭与搓纱机构之间的滑动轨道,导纱组件包括移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的滑块,以及固定在滑块上的导纱圈,以及与所述滑块相连接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偏心轴,以及驱动所述偏心轴转动的电机,以及第一端部套接在偏心轴偏心部位上的摆杆,以及与所述摆杆的第二端部相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滑块连接固定,推杆的杆体方向与所述滑动轨道的轨道方向一致;所述摆杆的第一端部上设有套圈体,套圈体套接在偏心轴偏心部位上。

作为优选,所述引纱机构包括处于搓纱机构与出料桶之间的纤维导向架、限位收口套和纤维牵引组件,以及处于搓纱机构与收纱锭之间的导纱组件;所述限位收口套处于纤维牵引组件上游,限位收口套呈喇叭状,限位收口套的出口端口径小于进口端口径;所述纤维牵引组件包括多根主动辊轴和多根从动辊轴,多根主动辊轴沿输纱方向依次间隙设置,且多根主动辊轴平行设置,多根从动辊轴间隔设置在多根主动辊轴的间隙上方,每根从动辊轴均与其相邻的两根主动辊轴贴合对碾;所述主动辊轴为金属辊轴,主动辊轴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线性肋痕;所述从动辊轴是塑胶辊轴,从动辊轴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弧状环绕所述从动辊轴的辊轴表面,且散热槽割断辊轴表面所有轴向线和周向线。该技术方案中,引纱机构包括纤维导向架、限位收口套和纤维牵引组件,其中纤维牵引组件用于牵引纤维,通过多根主动辊轴和多根从动辊轴相互配合,使纤维输送更加顺畅,且可通过控制前后主动辊轴的转速比来对纤维进行拉伸;限位收口套用于对输送中的纤维进行收拢,使搓纱机构能够更为有效地将纤维搓拈成粗纱。另外,纤维牵引组件的主动辊轴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线性肋痕,从动辊轴上设有散热槽,如此可让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进行散热,避免辊轴长时间工作温度升高。

作为优选,所述纤维导向架处于纤维牵引组件上方,纤维导向架上设有导向辊轴,以及沿导向辊轴轴向间隙设置的若干个隔断板,相邻两个隔断板之间构成纤维导向槽。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引纱机构,该引纱机构包括导纱组件,收纱锭与搓纱机构之间的滑动轨道,导纱组件包括移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的滑块,以及固定在滑块上的导纱圈,以及与所述滑块相连接的推杆组件。设备运行时,收纱锭上套有收纱筒并可旋转,滑块带动导纱圈在滑动轨道往返移动,搓拈得到的粗纱穿过导纱圈被均匀地引导至收纱筒上,使收纱筒各区域收纱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粗纱机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粗纱机的顶面局部示意图。

图3为纤维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搓纱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粗纱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出料桶2和收纱锭3,以及设置在出料桶2与收纱锭3之间的搓纱机构和引纱机构。

所述引纱机构包括处于搓纱机构与出料桶2之间的纤维导向架4、限位收口套5和纤维牵引组件6,以及处于搓纱机构与收纱锭3之间的导纱组件7。所述纤维导向架4处于纤维牵引组件6上方,纤维导向架4上设有导向辊轴41,以及沿导向辊轴41轴向间隙设置的若干个隔断板42,相邻两个隔断板42之间构成纤维导向槽,每个纤维导向槽用于引导一缕纱线,一般在一个粗纱卷上是由两缕纱线缠绕而成,因此采用隔断板42将两缕纤维分开,有利于保证引纱顺利。所述限位收口套5处于纤维牵引组件6上游,限位收口套5呈喇叭状,限位收口套5的出口端口径小于进口端口径。所述纤维牵引组件6包括多根主动辊轴61和多根从动辊轴62,多根主动辊轴61沿输纱方向依次间隙设置,且多根主动辊轴61平行设置,多根从动辊轴62间隔设置在多根主动辊轴61的间隙上方,每根从动辊轴62均与其相邻的两根主动辊轴61贴合对碾。上述引纱机构中,纱线纤维经过纤维导向架4后进入限位收口套5内,限位收口套5中将一缕纱线聚拢后进入纤维牵引组件6,纤维牵引组件6为纱线纤维前行提供动力。纤维牵引组件6中,主动辊轴61由电机驱动旋转,通过调整前后主动辊轴61之间的速度比可以调整纱线的粗细。另外,所述主动辊轴61为金属辊轴,主动辊轴61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线性肋痕611;所述从动辊轴62是塑胶辊轴,从动辊轴62上设有散热槽621,散热槽621弧状环绕所述从动辊轴62的辊轴表面,且散热槽621割断辊轴表面所有轴向线和周向线。纤维牵引组件6的主动辊轴61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线性肋痕,从动辊轴62上设有散热槽621,如此可让主动辊轴61和从动辊轴62进行散热,避免辊轴长时间工作温度升高。

所述收纱锭3与搓纱机构之间的滑动轨道11,导纱组件7包括移动设置在滑动轨道11上的滑块71,以及固定在滑块71上的导纱圈72,以及与所述滑块71相连接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偏心轴73,以及驱动所述偏心轴73转动的电机74,以及第一端部套接在偏心轴73偏心部位上的摆杆75,以及与所述摆杆75的第二端部相连接的推杆76。所述推杆76与滑块71连接固定,推杆76的杆体方向与所述滑动轨道11的轨道方向一致。所述摆杆75的第一端部上设有套圈体77,套圈体77套接在偏心轴73偏心部位上。上述导纱组件7工作时,推杆76组件中的偏心轴73转动带动推杆76沿其杆体轴向移动,推杆76作用于滑块71,使滑块71及其上的导纱圈72沿滑动轨道11往返移动,从而对收纱方向实时变化,使收纱锭3上的收纱筒卷纱均匀,避免局部臃肿、线条凌乱。

所述纤维牵引组件6上方机架1上设有防尘罩81,防尘罩81通过空心管82铰接在机架1上,机架1内部设有气道与所述空心管82相通,机架1内部的气道另一端通过软管83连接负压装置84。所述防尘罩81内部设有气腔,防尘罩81的活动端下方设有与气腔相通的气腔开口。所述气腔开口处的防尘罩81下端面上通过转轴定位有断纤粘合辊轴86;当所述防尘罩81翻折覆盖在纤维牵引组件6上时,断纤粘合辊轴86覆盖在限位收口套5与纤维牵引组件6之间的纤维上。该结构下,限位收口套5对纤维进行聚拢后,断纤粘合辊轴86将纤维表面上的断纤粘出,通过负压将该部分断纤吸出。

所述搓纱机构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以及定位所述上搓纱带91的上搓纱轴组,以及定位所述下搓纱带92的下搓纱轴组。所述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之间构成带体间隙,纤维穿过所述带体间隙;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的带体表面均设置有多条带体肋纹9a,带体肋纹9a沿带体的循环方向设置。所述上搓纱轴组和下搓纱轴组均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搓纱轴93和后搓纱轴94,以及处于前搓纱轴93与后搓纱轴94之间的涨紧轴95。所述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套设在前搓纱轴93和后搓纱轴94上,涨紧轴95用于调节带体的松紧程度。所述上搓纱轴组和下搓纱轴组中的后搓纱轴94均连接在搓纱驱动组件上,搓纱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后搓纱轴94轴向往返移动,且上搓纱轴组和下搓纱轴组中的后搓纱轴94移动方向始终相反。具体来说,所述后搓纱轴94通过轴承定位在机架1上;所述搓纱驱动组件包括上偏心轴961、下偏心轴971,以及与上偏心轴961相连接的上摆杆962,以及与下偏心轴971相连接的下摆杆972,以及同步驱动上偏心轴961和下偏心轴971转动的搓纱电机98。所述上偏心轴961与下偏心轴971的偏心部位设置方向相反,上摆杆962的第一端部上设有上套圈963,并套接在上偏心轴961的偏心部位上,上摆杆962的第二端部连接在上搓纱轴组的后搓纱轴94上;下摆杆972的第一端部下设有下套圈973,并套接在下偏心轴971的偏心部位下,下摆杆972的第二端部连接在下搓纱轴组的后搓纱轴94上。该搓纱机构运行时,搓纱驱动组件同步带动上偏心轴961和下偏心轴971转动,由于上偏心轴961与下偏心轴971的偏心部位设置方向相反,因此可保证上搓纱轴组和下搓纱轴组中的后搓纱轴94移动方向始终相反。进而,可带动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相对移动,穿过所述带体间隙的纤维在上搓纱带91和下搓纱带92的共同作用下,被撮合成粗纱,整体运动过程模仿手掌相互撮合得到粗纱动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