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354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特指一种具有织造飞羽少的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段彩纱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纱线,是近几年来在环锭纺细纱机上通过适当改造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色纺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有别于一般的花纱,呈现不规则独特的花色效果,在纱线轴向不仅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段彩纱线既具有色彩性,又具有结构性;既富有层次变化,又富有立体感,被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面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开发段彩纱品种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加了光彩,也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纺纱从过去的单一纤维纯纺到多种纤维混纺,从过去的纯色纺到现在的多色纤维混纺,再加上染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面料的色泽,色彩和层次感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传统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毛羽,而且是许多有效纤维散落形成飞花,此外,由于纺纱三角区中纤维承受张力不同,成纱后纱线断裂强度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影响纱线平均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该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具有单纱强力高,纱线毛羽减少,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适用性高,且生产装置安装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包括:

摇架主体、摇架手柄、第一导纱轮、第二导纱轮、第一导入口、后罗拉、皮辊座、第二导入口、中罗拉、中皮辊、前罗拉、前皮辊、过桥齿轮、导出皮辊、网格套圈、异形吸管、后皮辊;

所述摇架手柄位于摇架主体的上部,且摇架手柄与摇架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皮辊座位于摇架主体的下部,且皮辊座与摇架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通过固定方式与皮辊座相连接,且后皮辊、中皮辊、前皮辊位于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的下方;所述第一导纱轮、第二导纱轮设置在摇架主体的外壁上,且第一导纱轮、第二导纱轮与摇架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入口设置在后皮辊与后罗拉的连接处,且第二导入口设置在中皮辊与中罗拉的连接处;所述过桥齿轮位于前皮辊的上部,且过桥齿轮与前皮辊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导出皮辊位于前皮辊的一侧,且导出皮辊与过桥齿轮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网格套圈位于导出皮辊的下方,且异形吸管设置在网格套圈的上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所述后罗拉与前罗拉的横截面呈锯齿状,且锯齿呈梯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所述中罗拉的横截面呈锯齿状,且锯齿呈三角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所述第一导入口与第二导入口的外观特征呈喇叭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所述前皮辊为主动轮,导出皮辊为从动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具有单纱强力高,纱线毛羽减少,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适用性高,且生产装置安装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罗拉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后、前罗拉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的中罗拉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摇架主体1、摇架手柄2、第一导纱轮3、第二导纱轮4、第一导入口5、后罗拉6、皮辊座7、第二导入口8、中罗拉9、中皮辊10、前罗拉11、前皮辊12、过桥齿轮13、导出皮辊14、网格套圈15、异形吸管16、后皮辊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包括:摇架主体1、摇架手柄2、第一导纱轮3、第二导纱轮4、第一导入口5、后罗拉6、皮辊座7、第二导入口8、中罗拉9、中皮辊10、前罗拉11、前皮辊12、过桥齿轮13、导出皮辊14、网格套圈15、异形吸管16、后皮辊17;摇架手柄2位于摇架主体1的上部,且摇架手柄2与摇架主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皮辊座7位于摇架主体1的下部,且皮辊座7与摇架主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后罗拉6、中罗拉9、前罗拉11通过固定方式与皮辊座7相连接,且后皮辊17、中皮辊10、前皮辊12位于后罗拉6、中罗拉9、前罗拉11的下方;第一导纱轮3、第二导纱轮4设置在摇架主体1的外壁上,且第一导纱轮3、第二导纱轮4与摇架主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第一导入口5设置在后皮辊17与后罗拉6的连接处,且第二导入口8设置在中皮辊10与中罗拉9的连接处;过桥齿轮13位于前皮辊12的上部,且过桥齿轮13与前皮辊12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导出皮辊14位于前皮辊12的一侧,且导出皮辊14与过桥齿轮13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网格套圈15位于导出皮辊14的下方,且异形吸管16设置在网格套圈15的上部,后罗拉6与前罗拉11的横截面呈锯齿状,且锯齿呈梯形状;中罗拉9的横截面呈锯齿状,且锯齿呈三角形状;第一导入口5与第二导入口8的外观特征呈喇叭状;前皮辊12为主动轮,导出皮辊14为从动轮。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如图1所示,第一导纱轮3、第二导纱轮4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摇架主体1的外壁上,彩色粗纱线通过第一导纱轮3被导入第一导入口5,与白色粗纱相结合被后罗拉6与后皮辊17传送至第二导入口8;

另一种彩色粗纱通过第二导纱轮4被第二导入口8,与混合粗纱相结合后传送至中罗拉9与中皮辊10,最后粗纱经过前罗拉11与前皮辊12的握持传递至网格套圈15,前皮辊12为主动轮,通过过桥齿轮13带动导出皮辊14运转,该结构异形吸管16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粗纱从前罗拉11走出后立即被异形吸管16的吸风捕获,吸附在网格套圈15的表面,随网格套圈15向前移动,由于吸风作用,粗纱还同时沿网格套圈15的表面滚动,导出皮辊14的直径比前罗拉11的直径稍大一些,使被集聚的粗纱产生纵向张力,将弯曲的粗纱拉直,保证粗纱最佳的集聚效果,从而保证强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包括:摇架主体、摇架手柄、第一导纱轮、所述摇架手柄位于摇架主体的上部,且摇架手柄与摇架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皮辊座位于摇架主体的下部,且皮辊座与摇架主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通过固定方式与皮辊座相连接,且后皮辊、中皮辊、前皮辊位于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的下方;所述网格套圈位于导出皮辊的下方,且异形吸管设置在网格套圈的上部。本发明方案的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具有单纱强力高,纱线毛羽减少,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适用性高,且生产装置安装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和芳;黄佳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