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220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该类产品都是以环锭纱为主,但是环锭纺纱毛羽差,在生产时用工较多,纱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阻燃效果好及能降低生产成本的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该纱线毛羽很少,蓬松性好,阻燃效果和防电弧效果也较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0~40英支,股线支数为10—20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5~2D,长度为34~40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1.5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1.5D~3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进一步地,上述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5~35英支,股线支数为12—17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6~1.9D,长度为35~38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1~1.3D,聚酰亚胺的细度为1.7D~2.6D。

更进一步地,上述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8英支,股线支数为15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7D,长度为37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2D,聚酰亚胺的细度为2D。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1%—53%,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4%—26%,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4%—16%,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7%—9%。

更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2%,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5%,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5%,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2.8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气涡流纺这种特殊的纺纱方式生产出的纱线,具有毛羽少、密度高、蓬松性好等特点;由于该纱线毛羽很少,用这种纱线织成的布,表面光洁;该纱线蓬松性好,内含空气多,所以阻燃效果和防电弧效果也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中的喷气涡流纺这种纺纱方式得到了纺织企业的认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纺织市场的低迷,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股线的S捻捻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是混纺条子、2是涡流、3是锭子、4是涡流纱、5是牵引、6是S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5英支,股线支数为12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6D,长度为35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1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1.7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2%,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5%,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5%,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6。

实施例2

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35英支,股线支数为17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9D,长度为38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3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2.6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1%,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4%,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6%,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6。

实施例3

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0英支,股线支数为10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4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3%,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4%,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6%,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6。

实施例4

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28英支,股线支数为15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1.7D,长度为37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2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2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2%,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6%,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5%,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6。

实施例5

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主要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纱线单纱的支数为40英支,股线支数为20英支,所述的阻燃腈纶纤维的细度为2D,长度为40mm,天丝A100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聚酰亚胺的细度为3D,长度为38mm,锦纶的细度为1.5D,长度为38mm。

优选的,上述的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3%,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5%,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4%,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一方面,上述的纱线的单纱为喷气涡流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另一方面,上述的纱线为股线,股线的捻向为S捻6。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混纺纱线,包括纱线主体,所述的纱线主体是由两根涡流纺单纱经合股加捻而制成的,其中股线的捻向为S捻6,如图2所示;涡流纱4,即涡流纺单纱的纱支为30—50英支,涡流纺单纱阻燃腈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51%—53%,天丝A100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24%—26%,聚酰亚胺占纱线主体质量的14%—16%,锦纶纤维占纱线主体质量的7%—9%,这几种纤维之间采用原料混合、圆盘混合、混纺条子1混合等方式进行充分混合。

上述的喷气涡流纺纺纱工艺原理为:纤维条由给棉罗拉喂入,经过刺辊开松成单纤维,借气流的作用,从输棉管道高速牵引5喂入涡流管内。涡流管由芯管和外管两部分组成,外管上开有三只切向的进风口,下端与鼓风机相连,风机不断地从管中抽取空气,外面的空气沿进风口进入涡流管内,产生旋涡状的气流,即涡流2。当旋转向上的气流到达芯管时,与输棉管道进入的纤维汇合,沿涡流管内壁形成一个凝聚纤维环,稳定地围绕涡流管轴线,高速回转,将纤维加捻成纱。

其中,上述的纱线主体由阻燃腈纶/天丝A100/聚酰亚胺/锦纶纤维经喷气涡流纺纺纱工艺混纺制成的单纱合两股经倍捻加捻制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