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72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纱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气流纺又叫转杯纺,其纱线有时候叫气流纱,有时候叫OE纱,这种纺纱方法是195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它属于自由端纺纱,在纺织时,需要用到引纱装置,以往的引纱装置在引纱时容易发生断线和缠绕,影响产品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外壳的底部开有第一通孔,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绕线柱,外壳的底端外壁上设有两个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外壳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外壳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底端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导向环,外壳靠近光电传感器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气缸,金属块和保护环,箱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均连接有金属块,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均设有保护环。

优选的,所述光电传感器为WL160型。

优选的,所述金属块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金属块的竖截面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保护环为金属材质。

优选的,所述绕线柱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张力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控制引纱力度,引纱速度平稳,通过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和导向环的设置,能够使纱线稳定输送,避免纱线抖动影响产品质量,第二固定杆可以带动导向环改变方向,适应不同引纱角度,光电传感器可以监测纱线是否断裂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运转状态。本装置能有效避免纱线断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动辊、2箱体、3光电传感器、4电动机、5外壳、6第一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8导向环、9第二转动辊、10绕线柱、11保护环、12金属块、13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运用于气流纺上的引纱装置,包括外壳5,外壳5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4,外壳5的底部开有第一通孔,电动机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绕线柱10,外壳5的底端外壁上设有两个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1和第二转动辊9,外壳5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3,外壳5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6的底端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7的一端连接有导向环8,外壳5靠近光电传感器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箱体2、气缸13,金属块12和保护环11,箱体2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气缸13,气缸13的活塞杆上均连接有金属块12,箱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均设有保护环11,光电传感器3为WL160型,金属块1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金属块12的竖截面为矩形,保护环11为金属材质,绕线柱10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纱线穿过张力控制装置,经过第一转动辊1底端,在绕线柱10 上缠绕后,从第二转动辊9顶端上穿过,从导向环8内穿出,电动机4带动绕线柱10 转动,将纱线送至纺织装置中,引纱装置运转时,通过控制气缸13带动金属块12控制引纱张力,保护环11防止纱线磨断,光电传感器3监测纱线状态,当断线时,光电传感器3发送信号至DATA-7311通用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机4停止运转,避免机器空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