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241发布日期:2018-08-10 22:0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布袋端口的稳定性,布袋袋口处需要添加布条进行加强。现有技术中,布条的添加一般通过人工完成,即,人工将布袋的袋口处进行褶皱后,将布条缝合或粘合在褶皱后的布袋处。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生产合格率受人为影响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其可实现布袋的自动褶皱和与布条的自动贴合,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包括支撑架、用于传送布袋的送料辊、用于对布袋进行褶皱处理的模具、用于对布袋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用于传送布条的上料组件、用于切割布条的切割组件、用于夹取布条并将布条环绕布袋的夹料组件和用于对布袋和布条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送料辊、模具、压紧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夹料组件和加热组件沿生产方向依次固定在支撑架内。

优选的,所述送料辊上凹设有容置槽,所述送料辊为两根,两根送料辊平行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模具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一端的模具体,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穿过容置槽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模具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模具体上设置有沿轴向开设的褶皱槽。

优选的,所述褶皱槽为8条,沿模具体周向均匀分布在模具体上。

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和设置在第一固定环上的压块和第一气缸,所述压块对应褶皱槽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对应模具体相邻两褶皱槽之间的凸起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导料板和设置在导料板上的限位块,所述导料板包括固定部和出料部,所述导料板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导料板的出料部悬置在模具体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夹料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环、转动环、固定板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转动环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环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转动环上,所述固定板靠近转动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夹臂,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夹臂,所述导料板的出料部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

优选的,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设置在第二气缸输出轴上的热熔切刀,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热熔气缸的刀片悬置在导料板出料部和第二夹臂之间。

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三固定环、垂直气缸、水平气缸、固定杆和加热片,所述第三固定环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垂直气缸固定在第三固定环上,所述水平气缸连接在垂直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水平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加热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片顶起时的位置位于模具体相邻两褶皱槽之间的凸起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送料辊、模具、压紧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夹料组件和加热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布袋的自动褶皱以及布袋和布条的加热贴合,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不含支撑架和送料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模具和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夹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支撑架、2为送料辊、21为容置槽、3为模具、31为支撑杆、32为模具体、321为褶皱槽、4为压紧组件、41为第一固定环、42为第一气缸、43为压块、5为上料组件、51为导料板、52为限位件、511为固定部、512为出料部、6为切割组件、61为第二气缸、62为热熔切刀、7为夹料组件、71为第二固定环、72为转动环、73为固定板、731为第一夹臂、74为第三气缸、741为第二夹臂、8为加热组件、81为第三固定环、82为垂直气缸、83为水平气缸、84为固定杆、85为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褶皱型筒状过滤袋生产设备,包括支撑架1、用于传送布袋的送料辊2、用于对布袋进行褶皱处理的模具3、用于对布袋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4、用于传送布条的上料组件5、用于切割布条的切割组件6、用于夹取布条并将布条环绕布袋的夹料组件7和用于对布袋和布条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8,送料辊2、模具3、压紧组件4、上料组件5、切割组件6、夹料组件7和加热组件8沿生产方向依次固定在支撑架1内。本实用新型中,布袋通过送料辊2送料后,套设在模具3上,在压紧组件4的配合下,形成褶皱结构;夹料组件7将上料组件5提供的布条夹紧并环绕模具3一周后,加热组件8对套设在模具3上的布袋和布条一并加热,加热完成后,加热组件8退出,布条在压紧组件4的压紧作用下与布袋贴合;完成布条与布袋的贴合后,切割组件6对布条进行切割,贴合后的布袋即可进入下一流程。通过送料辊2、模具3、压紧组件4、上料组件5、切割组件6、夹料组件7和加热组件8的配合,实现了布袋的自动褶皱以及布袋和布条的加热贴合,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送料辊2上凹设有容置槽21,送料辊2为两根,两根送料辊2平行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上。

如图3所示,具体的,模具3包括支撑杆31和固定在支撑杆31一端的模具体32,支撑杆31另一端穿过容置槽21固定在支撑架31上,模具体32为圆柱形结构,模具体32上设置有沿轴向开设的褶皱槽321。压紧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环41和设置在第一固定环41上的压块43和第一气缸42,压块43对应褶皱槽321设置,第一气缸42的输出轴对应模具体32相邻两褶皱槽321之间的凸起设置。压块43和褶皱槽321配合,使布袋在模具体32处形成褶皱结构。

为了保证布袋生产质量,褶皱槽321优选为8条,沿模具体32周向均匀分布在模具体32上。

如图4所示,具体的,上料组件5包括导料板51和设置在导料板51上的限位块52,导料板51包括固定部511和出料部512,导料板51通过固定部511固定在支撑架1上,导料板51的出料部512悬置在模具体32的上方。布条经外部的送料机构通过上料组件5进入本装置。限位块52可以采用扁状环形柱体结构,也可采用如图4所示在扁状环形柱体结构上开槽,更便于布条的穿过。

如图6所示,具体的,夹料组件7包括第二固定环71、转动环72、固定板73和第三气缸74,所述第二固定环71固定在支撑架1上,转动环72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环71上,固定板73固定在转动环72上,固定板73靠近转动环7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夹臂731,第三气缸74固定在固定板73上,第三气缸7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夹臂741,导料板51的出料部512位于第一夹臂731和第二夹臂741之间。第三气缸74顶出时,推动第二夹臂741与第一夹臂731夹合,完成布条的夹持,此时,转动环72绕第二固定环71转动一周,实现布条对布袋的环绕。

如图5所示,具体的,切割组件6包括第二气缸61和设置在第二气缸61输出轴上的热熔切刀62,第二气缸61固定在支撑架1上,热熔气缸62的刀片悬置在导料板51出料部512和第二夹臂741之间。第二气缸61顶出时,加热后的刀片对布条进行切割。

如图7所示,具体的,加热组件8包括第三固定环81、垂直气缸82、水平气缸83、固定杆84和加热片85,第三固定环81固定在支撑架1上,垂直气缸82固定在第三固定环81上,水平气缸83连接在垂直气缸82的输出轴上,固定杆84一端与水平气缸83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加热片85连接。加热片85顶起时的位置位于模具体32相邻两褶皱槽321之间的凸起处。垂直气缸82顶出,水平气缸83顶出,加热片85至于布袋与布条之间,对布袋与布条进行加热;垂直气缸82收缩,水平气缸83收缩,完成贴合后的布袋通过加热组件8进入下一流程。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布袋通过送料辊2送料后,套设在模具体32上,在褶皱槽321和压块43的配合下,形成褶皱结构;加热组件8的垂直气缸82顶出,水平气缸83顶出,固定杆84将加热片85推送至模具体32上两褶皱槽321之间凸起处的布袋上;第三气缸74顶出时,推动第二夹臂741与第一夹臂731夹合,完成布条的夹持,转动环72绕第二固定环71转动一周,第二夹臂741与第一夹臂731夹持布条在限位块52的限位作用下对布袋环绕一周;压紧组件4的第一气缸42顶出,对布条/加热片85/布袋进行压紧,加热片85对布条和布袋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压紧组件4的第一气缸42收缩,加热组件8的垂直气缸82收缩,水平气缸83收缩,带动加热片85恢复至原位,同时,压紧组件4的第一气缸42再次顶出,将加热后的布条和布袋进行压合,待冷却后,切割组件6的第二气缸61顶出,热熔切刀62的刀片对布条进行切割,压紧组件4的第一气缸42再次收缩,布袋与布条完成贴合并进入下一流程。

本实用新型中,在具体操作时,加热片85加热完成后,也可对布条进行反向收缩后再将布条和布袋进行压合,提高布条与布袋结合的紧密型。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