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磨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704发布日期:2018-10-09 22:1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便利、磨毛效率高的双层磨纱器。



背景技术:

磨纱器是用于制备磨毛纱的一种基本设备,现有的磨纱器大多为单砂圈的结构,磨纱效率低,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磨纱器,其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砂圈结构,纱线传送过程中在分线盘的限位作用下,连续完成两次磨毛工作,提高了磨毛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用价值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磨纱器,用于对纱线进行磨毛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线盘和对称设置于分线盘两侧的第一砂圈和第二砂圈,所述第一砂圈和第二砂圈为内部中空且贯通两端的圆台结构,圆台结构邻近分线盘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分线盘一端的直径,所述分线盘上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分线盘设有驱动器,驱动器用于驱动分线盘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设有连通分线盘外边沿的缺口和连通缺口、位于分线盘内的用于容置纱线的限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处还设有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分线盘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活动圆弧件,活动圆弧件用于将纱线限位在通孔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砂圈结构,纱线传送过程中在分线盘的限位作用下,连续完成两次磨毛工作,提高了磨毛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分线盘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层磨纱器,用于对纱线10进行磨毛处理,包括分线盘3和对称设置于分线盘3两侧的第一砂圈1和第二砂圈2,第一砂圈1和第二砂圈2为内部中空且贯通两端的圆台结构,圆台结构邻近分线盘3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分线盘3一端的直径,分线盘3上设有供纱线10穿过的通孔4,分线盘3设有驱动器,驱动器用于驱动分线盘3转动。本实施例中,双层磨砂器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砂圈1和第二砂圈的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21,纱线在其它牵引设备如牵引辊的作用下,依次穿入第一套筒11中的第一砂圈1、分线盘3的通孔4和第二套筒21中的第二砂圈2,通孔4设置于分线盘的非中心位置上。砂线在牵引设备及分线盘的限位和分配作用下,均匀地从第一砂圈1和第二砂圈2的边缘穿过,纱线的表面均匀进行磨毛处理,即纱线连续地完成了两次磨毛工作,磨毛效率高,实现方式巧妙、节约成本。

如图2所示,通孔4设有连通分线盘3外边沿的缺口41和连通缺口41、位于分线盘3内的用于容置纱线10的限位孔42,本实施例中,缺口41处还设有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分线盘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活动圆弧件43,活动圆弧件43用于将纱线10限位在通孔4内,磨纱前将活动圆弧件43转动露出缺口,纱线穿入到限位孔中后,将活动圆弧件43转动到缺口处,有效防止纱线从分线盘上脱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