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044发布日期:2019-09-12 09:3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瓶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袋质地柔软、无须使用换气管路,相较于输液瓶使用更加方便。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输液袋时,通过模具剪裁剪后在两输液袋之间的一侧往往会残留余料,通常需要裁剪完成后再用人工将输液袋之间的余料裁剪下来,这样就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人工裁剪很难保证裁剪的一致性,影响输液袋的产品外观,并存在将输液袋裁剪漏气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少数裁剪输液袋余料用的机器,用户来代替人工裁剪,但是其在长时间工作后,上下模之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输液袋余料的定位和裁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用人工将输液袋之间的输液袋废边裁剪下来存在效率低下以及现有技术中裁剪输液袋余料用的机器,在长时间工作后上下模之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输液袋余料的定位和裁剪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包括底座、顶板以及连接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立柱,在底座和顶板之间还设有上模板,顶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上模板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上模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设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横截面为T字形,上模芯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上模芯的内部在条形槽的四周开设有上冷却水通道,且上模板的一端设有与上冷却水通道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上模板的另一端设有与上冷却水通道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有与上模芯相配合的下模芯,下模芯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袋的固定槽,下模芯的内部在固定槽的下方开设有下冷却水通道,且下模板的一端设有与下冷却水通道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下模板的另一端设有与下冷却水通道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条形槽内设有与输液袋的废边相对应的切块,顶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切块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先将两输液袋放置在下模芯的固定槽内,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模板向下移动压紧固定槽内的输液袋,然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条形槽内的切块向下移动切除在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同时,上模芯内的上冷却水通道内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冷却水对上模芯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一出水管流出;下模芯内的下冷却水通道内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冷却水对下模芯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二出水管流出。解决了长时间工作后上下模之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输液袋余料的定位和裁剪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进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水箱连通,第一进水管与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抽水泵,且在抽水泵和水箱之间的第二连接管上设有过滤网层。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和抽水泵的设置使得水箱里的水可以循环的在上模芯和下模芯之间进行循环冷却使用,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过滤网层的设置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其损坏抽水泵或者堵塞上冷却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不锈钢波纹软管,在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胶圈;在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进水管和水箱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胶圈。通过密封胶圈的设置确保各连接部位连接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驱动装置对称的设置在顶板上,每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柱,所述顶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一过孔,第一连接柱的底部穿过第一过孔连接在上模板上,第一连接柱的顶部与设置在顶板上表面的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连接柱,所述顶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过孔,第二连接柱的底部穿过第二过孔连接在切块上,第二连接柱的顶部与设置在顶板上表面的第二气缸连接。两组驱动装置对称的设置在顶板上,有助于两个第一气缸在同时动作时,上模板运行的更加平稳,有助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配合,能更加牢固的对输液袋进行压紧。通过第二气缸对切块单独控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气缸的压力进而改变切块的下切速度,使得切除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效率更高,同时有助于留输液袋废边的切口处质量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连接杆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切块的顶部设有多个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等间距设置,所述切块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切块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相对设置,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杆和切块的固定销钉;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固定销钉为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三棱柱。便于通过连接杆与切块上的不同的安装槽进行配合,使得切块能更加灵活和精准的对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进行切除。通过三棱柱形的固定销钉插接在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使得切块和连接杆连接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内设有与条形槽相对应的缓冲空腔,所述缓冲空腔与固定槽相连通,且缓冲空腔的宽度大于条形槽的宽度,缓冲空腔的长度大于条形槽的长度。缓冲空腔用于对下切的切块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切块的下切速度过快时,能起到保护切块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的下表面设有一层缓冲胶垫。通过缓冲胶垫的设置能防止上模芯在固定输液袋时,将输液袋的上表面刮花或损伤,影响输液袋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槽将两输液袋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模板向下移动压紧固定槽内的输液袋,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条形槽内的切块向下移动切除在两输液袋之间残留的余料。在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同时,上模芯内的上冷却水通道内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冷却水对上模芯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一出水管流出;下模芯内的下冷却水通道内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冷却水对下模芯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二出水管流出。解决了长时间工作后上下模之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输液袋余料的定位和裁剪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上模芯和下模芯的使用寿命。并且余料的切除效率相比人工裁剪大大提高。解决了用人工将输液袋之间的输液袋废边裁剪下来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输液袋的废边进行切除一致性好,不存在漏气的风险,解决了人工裁剪很难保证裁剪的一致性,影响输液袋的产品外观,并存在将输液袋裁剪漏气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和抽水泵的设置使得水箱里的水可以循环的在上模芯和下模芯之间进行循环冷却使用,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过滤网层的设置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其损坏抽水泵或者堵塞上冷却水通道。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板上设置两组对称设置的驱动装置,有助于两个第一气缸在同时动作时,上模板运行的更加平稳,有助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配合,能更加牢固的对输液袋进行压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气缸对切块单独控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气缸的压力进而改变切块的下切速度,使得切除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效率更高,同时有助于留输液袋废边的切口处质量更好。

4、为了使得切块能更加灵活和精准的对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进行切除,本实用新型的切块与第二连接柱为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柱底部的连接杆与切块上的不同的安装槽进行配合,使得切块能更加灵活和精准的对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进行切除。通过三棱柱形的固定销钉插接在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使得切块和连接杆连接的更加牢固。

5、本实用新型的下模芯内设有与条形槽相对应的缓冲空腔,所述缓冲空腔与固定槽相连通,且缓冲空腔的宽度大于条形槽的宽度,缓冲空腔的长度大于条形槽的长度。缓冲空腔用于对下切的切块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切块的下切速度过快时,能起到保护切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芯的下冷却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芯的上冷却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块的正视图。

图中标记:1-底座,2-顶板,3-立柱,4-上模板,5-第一气缸,6-第一连接柱,7-第二气缸,8-第二连接柱,9-上模芯,10-下模芯,11-固定槽,12-下冷却水通道,13-第一出水管,14-第一进水管,15-上冷却水通道,16-第二进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第一连接管,19-第二连接管,20-过滤网层,21-抽水泵,22-缓冲空腔,23-条形槽,24-连接杆,25-第一定位孔,26-切块,27-安装槽,28-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包括底座1、顶板2以及连接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的立柱3,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还设有上模板4,为了上模板4在上下运动时更加平稳,本实施例的上模板4上开设有与立柱3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立柱3穿过上模板4上的导向孔连接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便于上模板4在上下移动时对其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的立柱3的数量有4根,所述上模板4上开设有与立柱3相配合的4个导向孔,所述4个导向孔分别设置在上模板4的4个顶角处。顶板2上设有用于驱动上模板4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驱动装置对称的设置在顶板2上,每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5和第一连接柱6,所述顶板2上设有贯穿的第一过孔,第一连接柱6的底部穿过第一过孔连接在上模板4上,第一连接柱6的顶部与设置在顶板2上表面的第一气缸5连接。

上模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设有上模芯9,所述上模芯9的横截面为T字形,第一卡槽和上模芯9通过第一螺栓紧固。如图3所示,上模芯9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23,上模芯9的内部在条形槽23的四周开设有上冷却水通道15,且上模板4的一端设有与上冷却水通道15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4,上模板4的另一端设有与上冷却水通道15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13。

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有与上模芯9相配合的下模芯10,下模芯10的横截面为倒T字形,第二卡槽和下模芯10通过第二螺栓紧固。如图2和4所示,下模芯10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袋的固定槽11,下模芯10的内部在固定槽11的下方开设有下冷却水通道12,且下模板的一端设有与下冷却水通道12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16,下模板的另一端设有与下冷却水通道12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17;条形槽23内设有与输液袋的废边相对应的切块26,顶板2上设有用于驱动切块26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槽内的上模芯9和第二卡槽内的下模芯10便于取出进行维护和保养。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槽11将两输液袋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模板4向下移动压紧固定槽11内的输液袋,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条形槽23内的切块26向下移动切除在两输液袋之间残留的余料。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同时,上模芯9内的上冷却水通道15内通过第一进水管14进入冷却水对上模芯9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一出水管13流出;下模芯10内的下冷却水通道12内通过第二进水管16进入冷却水对下模芯10进行降温处理,然后从第二出水管17流出。解决了长时间工作后上下模之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输液袋余料的定位和裁剪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上模芯9和下模芯10的使用寿命。

并且余料的切除效率相比人工裁剪大大提高。解决了用人工将输液袋之间的输液袋废边裁剪下来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输液袋的废边进行切除一致性好,不存在漏气的风险,解决了人工裁剪很难保证裁剪的一致性,影响输液袋的产品外观,并存在将输液袋裁剪漏气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切除输液袋余料的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第一出水管13与第二进水管16通过第一连接管18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7与水箱连通,第一进水管14与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19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9上设有抽水泵21,且在抽水泵21和水箱之间的第二连接管19上设有过滤网层20。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和抽水泵21的设置使得水箱里的水可以循环的在上模芯9和下模芯10之间进行循环冷却使用,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过滤网层20的设置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其损坏抽水泵21或者堵塞上冷却水通道15。

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连接管18和第二连接管19均为不锈钢波纹软管,在第一连接管18与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16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胶圈;在第二连接管19与第一进水管14和水箱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胶圈。通过密封胶圈的设置确保各连接部位连接紧密。

实施例3:

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驱动装置对称的设置在顶板2上,每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5和第一连接柱6,所述顶板2上设有贯穿的第一过孔,第一连接柱6的底部穿过第一过孔连接在上模板4上,第一连接柱6的顶部与设置在顶板2上表面的第一气缸5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7和第二连接柱8,所述顶板2上设有贯穿的第二过孔,第二连接柱8的底部穿过第二过孔连接在切块26上,第二连接柱8的顶部与设置在顶板2上表面的第二气缸7连接。两组驱动装置对称的设置在顶板2上,有助于两个第一气缸5在同时动作时,上模板4运行的更加平稳,有助于上模板4和下模板的配合,能更加牢固的对输液袋进行压紧。通过第二气缸7对切块26单独控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气缸7的压力进而改变切块26的下切速度,使得切除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效率更高,同时有助于留输液袋废边的切口处质量更好。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柱8的底部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的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连接杆24的第一定位孔25,如图5所示,所述切块26的顶部设有多个与连接杆24相配合的安装槽27,所述安装槽27等间距设置。如图7所示,所述切块26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切块26的第二定位孔28,第二定位孔28与第一定位孔25相对设置,且第一定位孔25和第二定位孔28内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杆24和切块26的固定销钉;所述第一定位孔25和第二定位孔28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固定销钉为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5相配合的三棱柱。不同批次的输液袋余料位置可能会有差异,便于通过连接杆24与切块26上的不同的安装槽27进行配合,使得切块26能更加灵活和精准的对两输液袋之间的残留输液袋废边进行切除。通过三棱柱形的固定销钉插接在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第一定位孔25和第二定位孔28内,使得切块26和连接杆24连接的更加牢固。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10内设有与条形槽23相对应的缓冲空腔22,所述缓冲空腔22与固定槽11相连通,且缓冲空腔22的宽度大于条形槽23的宽度,缓冲空腔22的长度大于条形槽23的长度。缓冲空腔22用于对下切的切块26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切块26的下切速度过快时,能起到保护切块26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施例,所述上模芯9的下表面设有一层缓冲胶垫。通过缓冲胶垫的设置能防止上模芯9在固定输液袋时,将输液袋的上表面刮花或损伤,影响输液袋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