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箱制作用的纸板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6908发布日期:2019-11-29 22:2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箱制作用的纸板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纸箱生产领域,尤其涉及纸箱制作时所需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纸箱生产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对纸板(即纸箱展开时的状态)进行粘合,而粘合时需要涂抹胶水,胶水涂完后还需要对纸板压合以使胶水粘接牢固。而目前对纸板压合这一步骤普遍都是由工人手动进行的,不仅费时费力,且压合效果欠佳,并且不同批次的纸箱的压合效果也难以得到统一。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省时省力的机械设备来替代上述人工压纸板的方式,同时该设备还能保证压合效果较佳且压合效果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设备来替代上述人工压纸板的方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箱制作用的纸板压合装置,包括:左立柱、右立柱、驱动组件、皮带输送机构、压辊以及联动组件;

所述的左立柱与所述的右立柱间隔布置,且两者的间隙不小于500mm;

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一个转轴以及多个凸轮;所述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贯穿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且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左、右立柱连接;各所述的凸轮间隔布置且均套接固定在所述的转轴上,并且各凸轮均位于左、右立柱之间;

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包括布置高度一致的第一滚筒和第二辊筒以及缠绕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的输送带;其中,所述的第一滚筒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下方且高度低于左、右立柱,第一滚筒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的压辊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正上方且处于左、右立柱的底部之间;且压辊与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0mm;

所述的联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凸轮的旋转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的压辊分别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内凹的槽体,分别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

所述的联动组件包括一个顶板、两个立杆、两个弹簧、两个第一齿条、两个第二齿条、两个齿轮、两组第一连杆组件以及两组第二连杆组件;

所述的顶板水平布置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且顶板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内;

两个所述的立杆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两端,且左、右立柱上均开设有供立杆穿入的竖直通孔,立杆的底部穿入相应的竖直通孔内;

两个所述的弹簧分别外套于两个立杆上,且弹簧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相抵,弹簧的底部与相应槽体的内底面相抵;

两个所述的第一齿条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两端且位于两个立杆之间,且第一齿条有齿的一面朝向外侧;

两个所述的第二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对应布置,且第二齿条处于相应第一齿条的外侧,第二齿条有齿的一面朝向第一齿条;

两个所述的齿轮分别位于两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且齿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

两组第一连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第一连杆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立杆的底部铰接,底部与第一滚筒心轴的端头连接;当立杆上下往复运动时,第一连杆组件能借助第一滚筒心轴带动第一滚筒旋转;

两组第二连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辊的两端;第二连杆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底部铰接,底部与压辊心轴的端头连接;当第二齿条上下往复运动时,第二连杆组件能借助压辊心轴带动压辊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与所述立杆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底部通过第一销柱铰接于所述第一转盘外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一转盘套接固定于第一滚筒心轴的端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杆的底部通过第二销柱铰接于所述第二转盘外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二转盘套接固定于压辊心轴的端头处。

进一步的,所述压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轴承座,该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内侧,压辊心轴穿过轴承座并通过第二轴承与轴承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条背向齿面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的左立柱或右立柱对应所述的滑块设置有相应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断面为t形,所述滑槽的断面也为t形且与滑块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出其中一立柱后连接有一转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出其中一立柱后与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底部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手转动把手时(或电机工作时),转轴会随之转动,转轴的转动会带动各个凸轮同步转动,而由于顶板底部设置有弹簧,因此凸轮转动时,在凸轮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顶板会上下往复运动;顶板的上下往复运动会带动两个立杆和两个第一齿条随之上下往复运动,立杆的上下往复运动会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转盘旋转,第一转盘的旋转则可带动第一滚筒心轴旋转,进而使第一滚筒旋转,第一齿条的上下往复运动会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也上下往复运动,而第二齿条的上下往复运动则会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转盘旋转,第二转盘的旋转则可带动压辊心轴旋转,进而使压辊旋转;由于经过齿轮的转换后,第二齿条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齿条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立杆的移动方向与第二齿条的移动方向也是相反的,即当立杆向下移动时,第二齿条却是向上移动的,所以第一滚筒与压辊的转动方向是可以设计成相反的;使用时,将需要压合的纸板放置于输送带上,然后手动或电动使转轴转动,随之而来的,第一滚筒会正向转动并带动输送带移动,使纸板前移,与此同时,压辊会反向转动,对从下方经过纸板进行压合,以使纸板的胶水粘结牢固。其中,将第一滚筒与压辊的转动方向设计为相反的,其目的在于:由于压辊会与纸板接触,所以只有当压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压辊才不会后推纸板,阻碍纸板前移。

依据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发明仅需手动或电动使转轴转动,皮带输送机构和压辊便会同步开始工作,即,转轴转动时,第一滚筒会正向转动并借助输送带带动纸板前移,压辊则会反向转动,对由下方经过的纸板进行碾压,且在输送带的作用下,纸板会持续前移并被碾压,最终,碾压完后会由第一滚筒的前端输出。可见,本发明的压合装置可替代目前人工压纸板的方式,既省时省力,又能保证压合效果较佳且压合效果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虚线框内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4是图1中的b-b向视图;

图5是图1中的c-c向视图;

图6是由图1的左侧看,压辊与皮带输送机构的结构关系图;

图7是第一连杆、第一转盘、第一滚筒心轴以及第一滚筒的立体结构关系图;

图8是第一连杆组件带动第一滚筒旋转以及第二连杆组件带动压辊旋转时的示意图;

图9是在图1的基础上,凸轮将顶板顶推至最低点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d-d向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安装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轴承座及相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齿轮安装于固定杆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纸箱制作用的纸板压合装置,其包括:左立柱1、右立柱2、驱动组件3、皮带输送机构4、压辊5以及联动组件。

参见图1,所述的左立柱1与所述的右立柱2间隔布置,且两者的间隙不小于500mm。优选地,该间隙在1000mm-2000mm之间,以为其他部件的安装留下足够空间,同时保证能安装足够长的压辊5,以保证碾压纸板时的覆盖宽度;其中,可在压辊5的表面设置一层软质的橡胶层或者压辊5采用胶辊,以使碾压力度具有一定弹性。

参见图1、图3和图4,所述的驱动组件3包括一个转轴31以及多个凸轮32;所述的转轴31沿水平方向贯穿于左立柱1和右立柱2,且转轴31通过第一轴承33与左、右立柱1、2连接;各所述的凸轮32间隔布置且均套接固定在所述的转轴31上,并且各凸轮32均位于左、右立柱1、2之间,且各凸轮32位置状态均一致。

参见图1、图2和图6,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4包括布置高度一致的第一滚筒41和第二辊筒42以及缠绕于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之间的输送带43;其中,所述的第一滚筒41位于所述转轴31的正下方且高度低于左、右立柱1、2,第一滚筒41的轴线与转轴31的轴线相互平行。

参见图1,所述的压辊5位于所述第一滚筒41的正上方且处于左、右立柱1、2的底部之间,压辊5的轴线与第一滚筒41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压辊5与第一滚筒41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0mm,该间隙即允许纸板通过的间隙,间隙的具体值可根据碾压的纸板的厚度而设定,当一次仅碾压一张纸板时,该间隙即为一张纸板的厚度,当一次堆叠碾压多张纸板时,该间隙即为多张纸板堆叠后的厚度;需说明的,为保证碾压效果,堆叠碾压多张纸板时,纸板的张数通常不大于三张。

所述的联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3的凸轮32的旋转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滚筒41和所述的压辊5分别沿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左立柱1和所述右立柱2的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内凹的槽体,分别为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21。优选地,关于所述的联动组件,参见图1-图5,具体的:联动组件包括一个顶板61、两个立杆62、两个弹簧63、两个第一齿条64、两个第二齿条65、两个齿轮66、两组第一连杆组件67以及两组第二连杆组件68;所述的顶板61水平布置于左立柱1和右立柱2之间,且顶板6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21内;两个所述的立杆62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顶板61底部的两端,且左、右立柱1、2上均开设有供立杆62穿入的竖直通孔12、22,立杆62的上部位于第一槽体11或第二槽体21内,底部穿入相应的竖直通孔12、22内;两个所述的弹簧63分别外套于两个立杆62上,且弹簧63的顶部与所述顶板61的下表面相抵,弹簧63的底部与相应槽体11/12的内底面相抵;两个所述的第一齿条64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顶板61底部的两端且位于两个立杆62之间,且第一齿条64有齿的一面朝向外侧;两个所述的第二齿条65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64对应布置,且第二齿条65处于相应第一齿条64的外侧,第二齿条65有齿的一面朝向第一齿条64;两个所述的齿轮66分别位于两组第一齿条64和第二齿条65之间,且齿轮66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64和第二齿条65啮合;两组第一连杆组件6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筒41的两端;第一连杆组件67的顶部与所述立杆62的底部铰接,底部与第一滚筒心轴411的端头连接;当两个立杆62上下往复运动时,两组第一连杆组件67能借助第一滚筒心轴411带动第一滚筒41旋转;两组第二连杆组件68分别位于所述压辊5的两端;第二连杆组件68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齿条65的底部铰接,底部与压辊心轴51的端头连接;当两个第二齿条65上下往复运动时,两组第二连杆组件68能借助压辊心轴51带动压辊5旋转,且压辊5的旋转方向与第一滚筒41的旋转方向相反。

关于所述的第一连杆组件67,参见图2、图7和图8,具体的:第一连杆组件67包括第一连杆671和第一转盘672;所述第一连杆671的顶部与所述立杆62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杆671的底部通过第一销柱673铰接于所述第一转盘672外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一转盘672套接固定于第一滚筒心轴411的端头上。

关于所述的第二连杆组件68,参见图2和图8,具体的:第二连杆组件68包括第二连杆681和第二转盘682;所述第二连杆68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齿条65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杆681的底部通过第二销柱683铰接于所述第二转盘682外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二转盘682套接固定于压辊心轴51的端头处。

优选地,参见图2,所述压辊5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轴承座7,该轴承座7位于所述第二转盘682的内侧,压辊心轴51穿过轴承座7并通过第二轴承(图中未示出)与轴承座7连接。

优选地,参见图1、图2和图5,所述第二齿条65背向齿面的一侧设置有滑块651,所述的左立柱1或右立柱2对应所述的滑块651设置有相应的竖向延伸的滑槽13、23,且滑槽13、23的上部开口,下部封闭,所述滑块651的断面为t形,所述滑槽13、23的断面也为t形且与滑块651相匹配。设计上述t形结构的滑块651及滑槽13、23的目的在于:使第二齿条65的水平移动得以限制,且又不限制其竖向的自由移动。

当本发明为手动操作使用时,可按如下方式设计:参见图1,使转轴31的一端延伸出其中一立柱1/2后与一转动把手8固定连接。使用时,操作人员用手转动把手8即可使转轴31转动,进而使各个凸轮32旋转。

当本发明为电动操作使用时,可按如下方式设计:使转轴31的一端延伸出其中一立柱1/2后与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可先后经过减速器、联轴节后与转轴31固定连接,电机配置有启、停等相关按钮(该电动的设计方式图中未展示)。使用时,启动电机即可使转轴31转动,进而使各个凸轮32旋转。

优选地,所述左立柱1和右立柱2底部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面14、24,固定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本发明安装时,可以将皮带输送机构4安装在相应的机架上(图中未示出),将两个立柱1、2的固定面14、24固定在安装台面上,将两个轴承座7也固定在所述安装台面上。安装台面上留有相应的开槽供部分部件穿过,如在安装台面上开设有供第一连杆671、第二连杆681、第二转盘682等部件穿过的开槽,以及在皮带输送机构4正上方留有空间。其中,安装台面9的大致结构可参见图11,两个固定面14、24分别固定在a1和a2处,两个轴承座7分别固定在b1和b2处,b1和b2之间的空间留给皮带输送机构4及压辊5,即b1和b2之间的空间为碾压纸板的区域,a1与b1、a2与b2之间的空间供第一连杆671、第二连杆681、第二转盘682等部件穿过。

另外,为了使得压辊5的高度可以调节(即使压辊5与第一滚筒41之间的间隙可调),以使本发明能碾压不同厚度的纸板,可进行如下设计:(1)将轴承座7设计成图12的样式,轴承座7包括底座71和活动座72,底座71为凸台结构,底座71通过第一螺钉c1固定在安装台面9上,底座71的中部具有一凹槽,活动座72安装在该凹槽内,压辊心轴51贯穿活动座72并通过第二轴承与活动座72连接,凹槽的底部和侧面均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钉c2由安装台面9的底部向上拧入并穿过底座71后伸入至所述的凹槽内,锁紧螺钉c3由底座71的侧面拧入并穿过底座71后伸入至所述的凹槽内;(2)参见图13,齿轮66通过第三轴承(图中未示出)安装在固定杆d1上,第三轴承固定在固定杆d1上,从而齿轮66可绕轴自由转动,另外,齿轮66还可以与第三轴承分离,分离后,齿轮66可沿固定杆d1左右移动,以离开第一齿条64和第二齿条65;其中,固定杆d1的两端可以固定在相应的架体(图中未示出)上。

当需要调节压辊5的高度时,先将图13中的齿轮66与第三轴承分离后,将齿轮66沿固定杆d1向一旁移动,使齿轮66不再与第一齿条64、第二齿条65啮合;之后,拧松图12中的锁紧螺钉c3,然后拧动调节螺钉c2,即可使活动座72上移或下降,从而可带动压辊心轴51上移或下降,进而使压辊5上移或下移,实现压辊5高度的调节;压辊5上移或下移时,第二连杆组件68以及第二齿条65也会随之上移或下移,而由于事先已经将齿轮66移开了,所以第二齿条65的上下移动是不会带动齿轮66转动的;当压辊5的高度调节到位后,先拧紧锁紧螺钉c3,使活动座72被锁紧,然后再将齿轮66移回原位即可(即,使齿轮66固定在第三轴承上,与第一齿条64、第二齿条65保持啮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手转动把手8时(或电机工作时),转轴31会随之转动,转轴31的转动会带动各个凸轮32同步转动,而由于顶板61底部设置有弹簧63,因此凸轮32转动时,在凸轮32和弹簧63的共同作用下,顶板61会上下往复运动;顶板61的上下往复运动会带动两个立杆62和两个第一齿条64随之上下往复运动,立杆62的上下往复运动会通过第一连杆671带动第一转盘672旋转,第一转盘672的旋转则可带动第一滚筒心轴411旋转,进而使第一滚筒41旋转(可参见图7和图8),第一齿条64的上下往复运动会通过齿轮66带动第二齿条65也上下往复运动,而第二齿条65的上下往复运动则会通过第二连杆681带动第二转盘682旋转,第二转盘682的旋转则可带动压辊心轴51旋转,进而使压辊5旋转(可参见图8);由于经过齿轮66的转换后,第二齿条65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齿条64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立杆62的移动方向与第二齿条65的移动方向也是相反的,即当立杆62向下移动时,第二齿条65却是向上移动的,所以预先设置好后,第一滚筒41与压辊5的转动方向是可以相反的,参见图8所示,将初始状态设置为图8所处的状态时,由于立杆62与第二齿条65是往相反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所以第一滚筒41与压辊5必定会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用时,将需要压合的纸板放置于输送带43上,然后手动或电动使转轴31转动,随之而来的,第一滚筒41会正向转动并带动输送带43移动,从而使纸板前移,与此同时,压辊5会反向转动,对从下方经过纸板进行压合,以使纸板的胶水粘结牢固。其中,将第一滚筒41与压辊5的转动方向设计为相反的,其目的在于:由于压辊5会与纸板接触,所以只有当压辊5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滚筒41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压辊5才不会后推纸板,阻碍纸板前移。

其中,一次可以仅碾压一张纸板,也可以堆叠多张纸板(通常不超过三张)一次性碾压。

依据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发明仅需手动或电动使转轴31转动,皮带输送机构4和压辊5便会同步开始工作,即,转轴31转动时,参见图6,第一滚筒41会正向转动并借助输送带43带动纸板前移,压辊5则会反向转动,对由下方经过的纸板进行碾压,且在输送带43的作用下,纸板会持续前移并被碾压,最终,碾压完后会由第一滚筒41的前端输出(即图6的最左端)。可见,本发明的压合装置可替代目前人工压纸板的方式,既省时省力,又能保证压合效果较佳且压合效果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