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0110发布日期:2020-06-09 19:3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提取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地打开纤维包(bales)的提取辊。



背景技术:

提取辊用于所谓的包取出机(baletake-offmachine)或开包机中以从压制的纤维包提取纤维或纤维絮。为此,将一个或多提取辊移动跨越纤维包。也从现有技术已知了开包机,其中使纤维包移动通过固定的提取辊。

此类提取辊配备有齿,所述齿接合在纤维包中并且由于提取辊的旋转而从纤维包中撕裂或扯出纤维或纤维絮。包取出机定位在纺纱准备机(清花车间(blowroom))中加工线的开始处以用于加工纤维材料(例如,棉花或合成纤维或其混合物),并且在纺纱准备机内对序列(sequences)的连续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包取出机中,成包递送的纤维材料通过取出纤维絮而从包中提取,并被转移到气动运输系统。气动运输系统将纤维絮通过管道运载到下游清洗机。栅格通常设置在提取辊和纤维包之间。提取辊的齿延伸穿过栅格。因此,将栅格用作纤维包的保持元件。由于搁置在纤维包的表面上的栅格元件,因此防止了提取辊的齿从纤维包中拉出过大或不规则的纤维絮。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了提取辊的许多设计。例如,ep0058781公开了一种提取辊,其中齿盘紧固到半圆形壳。这两个半壳分别包绕提取辊的轴,并且彼此紧固,使得在这些半壳和轴之间产生压配合。提取辊的所公开的设计的一个缺点是半壳的结构复杂,并且由于压配合而导致齿盘可拆卸地紧固,该紧固也在操作期间可能变松。

ep2836630a1公开了提取辊的另一个实施例。齿盘具有环形设计,该环形设计具有椭圆形的中心切口。齿盘被推到轴上并且可旋转地固定地连接到轴。跟随的多个齿盘各自相对于彼此转动,使得沿轴向方向观察时,齿盘的齿彼此并未一个接一个对齐。另外,齿盘相对于轴的轴线以一倾斜角度布置。这种设计的一个缺点是不可能更换单独的齿盘。经常发生齿折断,或者齿在特定区域中磨损得比在其他区域中更多。然而,此类磨损痕迹无法轻松地处理,因为不可能更换单独的齿抑或更换单独的齿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辊,其具有简单的设计并且允许容易地更换单独的齿元件。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提取辊来实现。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机械地打开纤维包的新颖的提取辊,其具有被设计为管的基座体、辊轴线、以及沿着辊轴线定位在基座体上的紧固元件。紧固元件从基座体的表面垂直地突出,并且每个紧固元件具有平行于辊轴线的至少一个贯通开口以用于紧固齿元件。各自具有至少两个齿的两个齿元件分别安装在每个紧固元件上,这两个齿元件在特定的紧固元件处定位在其相对侧部上。齿元件沿基座体的周向方向布置成使得紧固到紧固元件的相应齿元件的齿沿周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置。

例如,紧固元件通过焊接或粘合剂结合而紧固到基座体。紧固元件以肋的方式布置在基座体的表面上。紧固元件可被设计为闭合的环或环段。由于齿元件呈环段形式的设计,它们可独立于基座体而单独地安装在紧固元件上,并且如果需要,也可单独地更换,而不必从机器移除基座体或整个提取辊。可以在提取辊的安装状态下容易地更换单独的齿段。

紧固元件有利地各自成对地布置,其中一对中的紧固元件沿轴向方向相对于沿轴向方向跟随的一对中的紧固元件偏置一特定距离。成对的紧固元件之间的距离由被保持在紧固元件上的齿元件所延伸穿过的栅格(grid)的间隙宽度来确定。两对中的紧固元件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为20mm至35mm,特别优选地为27mm。该距离是必要的,以便在相邻成对的紧固元件的齿元件之间为定位在提取辊下方的栅格的栅格棒(gridbar)提供足够的空间。

组成对的紧固元件有利地定位在基座体的表面上,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因此,可实现在基座体的周向部之上的均匀分布的负载,并且由于紧固元件或齿元件的布置而避免了提取辊的不平衡。

组成对的紧固元件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为15mm至25mm,特别优选地为18mm。该距离已证明是合适的,因为当齿延伸穿过时,栅格棒之间的间隙导致通过提取辊从包中移除的絮达到最佳尺寸。

设置在齿元件中以用于将齿元件紧固到紧固元件的贯通开口优选地分别定位在一个齿上的一个位置处。因此,可建立两个齿的连接以形成呈窄腹板(web)形式的齿元件,使得重量可得到减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紧固元件或紧固元件中的贯通开口它们依次在基座体上沿辊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彼此沿周向方向转动一特定角度β。两个相继的齿之间的径向转动优选地以6至36度的角度β设置。在一定数量的齿之后,这导致了形成了整圈的旋转。例如,对于36度的转动角度β,第十齿元件与第一齿元件相同。根据整个提取辊上的齿元件的数量来选择转动角度β,从而产生整数数量的螺旋曲线。特别优选地,单独的齿或齿元件相对于彼此转动角度β,该角度对应于360°的第n份或其倍数,其中n代表沿辊轴线方向提取辊上的成对的紧固元件的数量。

相继地定位在轴上的单独的齿元件具有相同的设计。然而,齿元件具有不同的径向布置,以便实现提取辊的更好的运行特性。结果,并非所有相继地布置的齿都同时接合在纤维包中。由于径向转动,一个齿元件的齿接合在纤维包中,并且只有在提取辊已进一步旋转之后,随后的齿元件的齿才进入接合。在提取辊的整个长度之上观察,这也导致从纤维包中连续地移除纤维。另外,由于单独的齿元件的交错式接合,减少了振动的传递。可通过分别将齿元件安装在紧固元件的每个侧部上(沿辊轴线的方向)来限制紧固元件的所需的数量。

紧固元件有利地包绕基座体小于180度。这种类型的设计防止提取辊变得太重。另外,因此所有使用的紧固元件可以具有相同的设计,并且齿元件及因此齿的偏置可以仅通过它们在基座体上的布置来实现。

特别优选地,两个紧固元件定位在共享平面中。该措施还导致紧固元件的数量减少。另外,在提取辊的整个周向部上设置了齿元件或齿,且因此在部分旋转期间齿仅在栅格的特定位置处不与纤维包接合。

齿元件有利地各自具有两个贯通孔,并且紧固元件各自具有至少三个贯通孔,紧固元件的贯通孔被设计为阴螺纹。因此,可以轻松地将齿元件螺纹连接到紧固元件。然而,也可构想其他紧固类型,诸如卡扣连接。

紧固元件优选地焊接到基座体。替代地,在将基座体设计为铸件的情况下,可构想紧固元件的整体模制。基座体具有圆形截面是有利的。尽管圆形截面具有使平衡更简单的优点,但是也可构想呈多边形形状的截面。

齿定位在齿元件的外周向部上。齿元件的外周向部具有圆形设计。因此,齿的旋转对称布置是可能的。一个齿元件优选地具有两个齿。优选地,齿在其外表面上经受热处理以赋予特定的耐磨性。将回火或硬化用作热处理。然而,也可构想用于提高耐磨性的其他过程,诸如涂覆而不是热处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通过适当选择待用于齿盘的材料来实现足够的耐磨性。

齿优选地具有允许提取辊沿两个方向操作的外部形状。因此,提取辊可沿两个方向移动跨过纤维包,其也可沿两个方向移除。

有利地,轴承元件设置在提取辊的两个端部上。因此,可将简单的管用作基座体。轴承元件可设置有轴颈,该轴颈接合在管中并且焊接到管。替代地,管和轴承元件可设置有凸缘。凸缘继而可被焊接或螺纹连接到其上。然而,轴承元件优选地设置有接合在基座体中的突起。这允许轴承元件精确地配合定位以及相对于基座体来旋转对称地布置轴承元件。轴承元件具有短轴(shaftstub),提取辊可经由该短轴可旋转地保持在适当的轴承中。

还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根据以上描述的提取辊中的齿元件。

附图说明

下文基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示出了提取辊的示意性立体图示。

图2示出了提取辊的局部侧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图3示出了来自图2的放大细节部的示意性图示。

图4示出了沿图2中的方向x的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提取辊1的示意性立体图示。提取辊1具有辊轴线3,并且包括基座体2,在该基座体的表面8上,一系列的多个第一紧固元件4和第二紧固元件5布置在一个平面中以及在同心的相邻平面中。两组齿元件9经由螺钉12分别安装在紧固元件4和5上,其中,螺钉12接合在形成于齿元件9中的贯通开口11中,并且经由被设计为阴螺纹的贯通开口7接合在紧固元件4或5中。两组齿元件9分别安装在紧固元件4和5上。每个齿元件9配备有两个齿10。紧固元件4和5及因此还有齿元件9沿周向方向以依次偏置的方式沿辊轴线3方向布置。由于所有齿元件9的设计相同,齿10的布置具有螺旋构型。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提取辊1的局部侧视图,该提取辊具有辊轴线3和基座体2。轴承元件14(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焊接到基座体2)定位在基座体2的端部上。相互偏置的紧固元件4和5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基座体2的表面8上。一第一紧固元件4和一第二紧固元件5形成一对6。沿辊轴线3的方向观察,具有齿10的齿元件9分别安装在紧固元件4和5的两个侧部上。齿元件9经由螺钉12紧固到紧固元件4和5。组成对6的紧固元件4和5沿轴向方向间隔开距离b,并且沿周向方向彼此相对地定位在基座体2的表面8上。一对6中的第一紧固元件4定位在与沿轴向方向相继跟随的一对6中的第二紧固元件5相隔距离a处。

图3示出了图2的放大细节部的示意性剖视图示。该图示出了被设计为管的基座体2以及经由焊接部13紧固到基座体2的紧固元件4的剖面。紧固元件4具有被设计为阴螺纹的贯通开口7。将贯通开口7设计为阴螺纹允许从紧固元件4的两个侧部来紧固齿元件9。齿元件9在与基座体2的表面8相对的端部上具有齿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齿元件9中的贯通开口11被设计成供埋头螺钉使用。

图4示出了沿图2中的方向x的视图的示意性图示。基座体2在其绕辊轴线3定位的表面8上支承紧固元件4和5。紧固元件4和5设置有贯通开口7,齿元件9经由螺钉12保持在所述贯通开口7中。紧固元件4和5或成对的紧固元件4和5及因此齿元件9它们依次沿辊轴线3的方向以径向转动角度β布置。由于所有的紧固元件4和5以及还有齿元件9各自具有相同的设计,因此,转动大约角度β导致沿轴向方向相继跟随的齿元件9的齿10同样偏置角度β。

附图标记列表

1提取辊

2基座体

3辊轴线

4第一紧固元件

5第二紧固元件

6紧固元件对

7紧固元件中的贯通开口

8基座体的表面

9齿元件

10齿

11齿元件中的贯通开口

12螺钉

13焊接部

14轴承元件

a两对中的紧固元件之间的距离

b组成对的紧固元件之间的距离

β转动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