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纺机链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5922发布日期:2019-12-10 20:4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高精纺机链接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精纺机链接杆。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中的链接杆需要与其它杆状零件相铰接,现有的链接杆通常直接采用铰接销轴穿设在链接杆和杆状零件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将链接杆与杆状零件稳定的铰接在一起。

可以看出,直接通过铰接销轴虽然能实现铰接,但是,长时间使用后铰接销轴会磨损,这样会导致链接杆的连接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精度高且结构紧凑的高精纺机链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精纺机链接杆,包括呈杆状的杆体,所述杆体端部具有贯穿的铰接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呈圆筒状的筒体,上述杆体端部固连在筒体侧部处,杆体的前后两侧均与筒体端部相平齐,筒体内部形成上述铰接孔,所述筒体的外径大于杆体宽度,筒体上侧凸出杆体上侧,筒体下侧凸出杆体下侧,所述筒体远离杆体的内侧处连接有弧形的接触片,所述筒体上靠近于杆体的内侧处具有接触机构,当铰接销轴穿设在铰接孔后上述接触片能包覆在铰接销轴外侧并形成面接触,上述接触机构具有抵靠在连接销轴的趋势。

本链接杆创造性在筒体内设置了接触片和接触结构,接触片与铰接销轴之间接触面积比较大,在接触结构的作用下能避免铰接销轴直接抵靠在筒体内侧。

可以看出,接触片和接触机构分别支撑定位在铰接销轴两侧处,这样的结构减少了铰接销轴与筒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整个链接杆能相对于铰接销轴稳定转动。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筒体的上下两侧对称的凸出于杆体两侧。

这样能提高整个链接杆的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筒体与杆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筒体内侧具有凹入的连接座,上述接触片内侧嵌于连接座处且接触片外侧伸出筒体内侧。

通过连接座能将接触片稳定的定位在筒体内侧。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接触片为铸铁材料。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接触片为石墨材料。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接触机构包括接触杆和弹簧,上述筒体内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孔,上述弹簧和接触杆均位于定位孔内且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接触杆外端伸出筒体内侧。

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接触杆外端始终具有抵靠在铰接销轴的趋势。这样的结构能对铰接销轴的一侧稳定支撑。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接触杆外端具有与铰接销轴外侧相匹配的接触部。

通过接触部能增加接触杆与铰接销轴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所述定位孔由筒体延伸至杆体中部处。

这样的结构能使接触杆的长度比较长,即使接触杆外端被磨损,也能保证接触杆与铰接销轴稳定接触。

在上述的高精纺机链接杆中,上述定位孔、弹簧和接触杆形成一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接触单元对称的设置在筒体内侧。

多个接触单元能进一步提高对铰接销轴的支撑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精纺机链接杆由于采用接触片和接触机构避免筒体与铰接销轴直接接触,同时上述接触面积比较小,这样能保证铰接杆能相对于铰接销轴稳定转动,其连接精度高,而且工作稳定性也比较高。

同时,接触机构的作用下能保证其始终与铰接销轴接触,进一步的提高了其稳定性。而且,由于接触片和接触机构均位于筒体内,其结构还比较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精纺机链接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体;2、筒体;2a、连接座;2b、定位孔;3、接触片;4、铰接销轴;5、接触杆;5a、接触部;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高精纺机链接杆包括呈杆状的杆体1,所述杆体1端部具有贯穿的铰接孔,还包括一呈圆筒状的筒体2,上述杆体1端部固连在筒体2侧部处,杆体1的前后两侧均与筒体2端部相平齐,筒体2内部形成上述铰接孔,所述筒体2的外径大于杆体1宽度,筒体2上侧凸出杆体1上侧,筒体2下侧凸出杆体1下侧,所述筒体2远离杆体1的内侧处连接有弧形的接触片3,所述筒体2上靠近于杆体1的内侧处具有接触机构,当铰接销轴4穿设在铰接孔后上述接触片3能包覆在铰接销轴4外侧并形成面接触,上述接触机构具有抵靠在连接销轴4的趋势。

所述筒体2的上下两侧对称的凸出于杆体1两侧。

所述筒体2与杆体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筒体2内侧具有凹入的连接座2a,上述接触片3内侧嵌于连接座2a处且接触片3外侧伸出筒体2内侧。

所述接触片3为铸铁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所述接触片3为石墨材料也是可行的。

所述接触机构包括接触杆5和弹簧6,上述筒体2内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孔2b,上述弹簧6和接触杆5均位于定位孔2b内且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接触杆5外端伸出筒体2内侧。

所述接触杆5外端具有与铰接销轴4外侧相匹配的接触部5a。

所述定位孔2b由筒体2延伸至杆体1中部处。

上述定位孔2b、弹簧6和接触杆5形成一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接触单元对称的设置在筒体2内侧。

本链接杆创造性在筒体内设置了接触片和接触结构,接触片与铰接销轴之间接触面积比较大,在接触结构的作用下能避免铰接销轴直接抵靠在筒体内侧。

可以看出,接触片和接触机构分别支撑定位在铰接销轴两侧处,这样的结构减少了铰接销轴与筒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整个链接杆能相对于铰接销轴稳定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