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9386发布日期:2020-05-06 23:4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机的送纱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中起喂给、牵伸、输出等作用的圆柱形回转零件,是英语词“roller”的音译,有辊和轴的含义。广泛用于牵伸、梳理、输送等机构。按所起的作用分为牵伸罗拉、喂给罗拉、紧压罗拉、工作罗拉等。罗拉的质量影响输出纱条的均匀度。

对于捻线机而言,纱线在进入捻线进线口之前,必须要通过罗拉,才能保证捻线质量。但是目前的捻线机都是单罗拉结构,而本公司针对生产的麻纤维其表面相对其它纤维更加粗糙,而双罗拉机构的捻线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如何把单罗拉结构改造成双罗拉结构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改造成双罗拉结构之后的生产中纱线对设备磨而需要频繁更换零部件的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压辊和两根罗拉辊的作用,使纱线在进入捻线机捻线之前实现了双罗拉,并且压辊将纱线仅仅贴合罗拉辊;通过摆杆的作用,当压辊因为纱线长期作用而磨损的时候,在不停机的前提下便于压辊沿轴向移动,从而使纱线与压辊的接触位置改变,进而延长了压辊的更换周期;通过限位杆a、限位杆b和限位支杆的作用,使得压辊在与罗拉辊接触的时候完全自由转动,避免压辊与摆杆放生额外的摩擦而影响纱线的进线;通过槽口向上倾斜的角度,保证了压辊的芯轴在压辊的转动过程中不会离开槽口;通过槽壁的长度区别,便于更换压辊的时候,将压辊的芯轴与槽口分离;通过导线槽的作用,调整纱线在通过双罗拉之后、进入捻线进线口的时候的进线角度,避免纱线与罗拉辊之间的出线夹角过大、也避免纱线与捻线进线口的进线夹角过大;压辊的表面为橡胶层,相对于罗拉辊的刚性表面为柔性,从而使纱线能够始终与罗拉辊贴合,另外,橡胶层的表面能够使压辊与罗拉辊的表面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静摩擦力,使得压辊能够与罗拉辊同步转动、不打滑。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包括捻线机,所述捻线机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根平行的罗拉辊,所述罗拉辊的转向相同、转速相等,两根罗拉辊之间的上方设有压辊,所述压辊分别与罗拉辊的表面接触、并随罗拉辊转动,所述压辊设有多个,所述压辊沿着罗拉辊的轴向依次分布,所述压辊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捻线机顶部所设的纱线进线口匹配,所述纱线进线口沿着罗拉辊的轴向均匀分布,并且罗拉辊位于纱线进线口的同一侧,所述压辊的表面为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设有摆杆,所述压辊轴向限位于两端的摆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辊的两端同轴心固定有芯轴,所述芯轴放置于摆杆一端所设的槽口内,所述摆杆远离槽口的一端摆动连接于水平杆,所述水平杆固定捻线机的顶部、设于远离纱线进线口一侧的罗拉辊背向纱线进线口的一侧,并且水平杆平行于罗拉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对于同一个压辊的两个摆杆之间固定有限位杆a和限位杆b,所述限位杆a和限位杆b分别与水平杆平行,所述水平杆上、沿着水平杆的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限位支杆,所述限位支杆与水平杆垂直,并且限位支杆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纱线进线口匹配,所述限位杆a与水平杆之间的距离、限位杆b与水平杆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限位支杆的长度;当摆杆带动压辊面向罗拉辊一侧摆动的时候,限位杆b向限位支杆靠近,当摆杆带动压辊远离罗拉辊一侧摆动的时候,限位杆a向限位支杆靠近。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限位杆b与限位支杆接触的时候,压辊分别与罗拉辊接触,同时压辊两端的芯轴位于槽口内、且芯轴与槽口的内壁分离。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槽口远离罗拉辊一侧的槽壁短于所述槽口靠近罗拉辊一侧的槽壁。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对应于同一个压辊的两个摆杆的槽口,其中靠近罗拉辊一侧的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操作杆。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操作杆与水平杆平行。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槽口背向水平杆,并且槽口斜向上设置,所述槽口与水平线的夹角在°~°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捻线机的顶部、对应于纱线进线口面向罗拉辊的一侧位置处设有导线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罗拉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捻线机顶部所设的支座a,所述罗拉辊的其中一端通过传动轮同步同向传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杆的两端通过支座b与捻线机的顶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压辊和两根罗拉辊的作用,使纱线在进入捻线机捻线之前实现了双罗拉,并且压辊将纱线仅仅贴合罗拉辊。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摆杆的作用,当压辊因为纱线长期作用而磨损的时候,在不停机的前提下便于压辊沿轴向移动,从而使纱线与压辊的接触位置改变,进而延长了压辊的更换周期。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限位杆a、限位杆b和限位支杆的作用,使得压辊在与罗拉辊接触的时候完全自由转动,避免压辊与摆杆放生额外的摩擦而影响纱线的进线。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槽口向上倾斜的角度,保证了压辊的芯轴在压辊的转动过程中不会离开槽口。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槽壁的长度区别,便于更换压辊的时候,将压辊的芯轴与槽口分离。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通过导线槽的作用,调整纱线在通过双罗拉之后、进入捻线进线口的时候的进线角度,避免纱线与罗拉辊之间的出线夹角过大、也避免纱线与捻线进线口的进线夹角过大。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压辊的表面为橡胶层,相对于罗拉辊的刚性表面为柔性,从而使纱线能够始终与罗拉辊贴合,另外,橡胶层的表面能够使压辊与罗拉辊的表面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静摩擦力,使得压辊能够与罗拉辊同步转动、不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捻线机双罗拉结构位置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线机双罗拉结构包括捻线机1,所述捻线机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根平行的罗拉辊2,所述罗拉辊2的转向相同、转速相等,两根罗拉辊2之间的上方设有压辊3,所述压辊3分别与罗拉辊2的表面接触、并随罗拉辊2转动,所述压辊3设有多个,所述压辊3沿着罗拉辊2的轴向依次分布,所述压辊3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捻线机1顶部所设的纱线进线口13匹配,所述纱线进线口13沿着罗拉辊2的轴向均匀分布,并且罗拉辊2位于纱线进线口13的同一侧,所述压辊3的表面为橡胶层。

所述压辊3的两端分别设有摆杆4,所述压辊3轴向限位于两端的摆杆4之间。

所述压辊3的两端同轴心固定有芯轴,所述芯轴放置于摆杆4一端所设的槽口15内,所述摆杆4远离槽口15的一端摆动连接于水平杆5,所述水平杆5固定捻线机1的顶部、设于远离纱线进线口13一侧的罗拉辊2背向纱线进线口13的一侧,并且水平杆5平行于罗拉辊2。

相对于同一个压辊3的两个摆杆4之间固定有限位杆a11和限位杆b12,所述限位杆a11和限位杆b12分别与水平杆5平行,所述水平杆5上、沿着水平杆5的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限位支杆10,所述限位支杆10与水平杆5垂直,并且限位支杆10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纱线进线口13匹配,所述限位杆a11与水平杆5之间的距离、限位杆b12与水平杆5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限位支杆10的长度;当摆杆4带动压辊3面向罗拉辊2一侧摆动的时候,限位杆b12向限位支杆10靠近,当摆杆4带动压辊3远离罗拉辊2一侧摆动的时候,限位杆a11向限位支杆10靠近。

当限位杆b12与限位支杆10接触的时候,压辊3分别与罗拉辊2接触,同时压辊3两端的芯轴位于槽口15内、且芯轴与槽口15的内壁分离。

所述槽口15远离罗拉辊2一侧的槽壁短于所述槽口15靠近罗拉辊2一侧的槽壁。

对应于同一个压辊3的两个摆杆4的槽口15,其中靠近罗拉辊2一侧的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操作杆9。

所述操作杆9与水平杆5平行。

所述槽口15背向水平杆5,并且槽口15斜向上设置,所述槽口15与水平线的夹角在30°~45°的范围内。

所述捻线机1的顶部、对应于纱线进线口13面向罗拉辊2的一侧位置处设有导线槽14。

所述罗拉辊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捻线机1顶部所设的支座a6,所述罗拉辊2的其中一端通过传动轮7同步同向传动。

所述水平杆5的两端通过支座b8与捻线机1的顶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将摆杆4摆动至限位杆b12与限位支杆10接触,然后将压辊3从槽口15取出,接着将纱线16依次从远离纱线进线口13一侧的罗拉辊2的远离纱线进线口13一侧绕过该罗拉辊2的底部,然后绕过压辊3的顶部、并将压辊3两端的芯轴放置于槽口15内,再从靠近纱线进线口13一侧的罗拉辊2的远离纱线进线口13一侧绕过该罗拉辊2的底部,最后通过导线槽14进入纱线进线口13进行捻线。

通过压辊3的作用,使纱线16在进入捻线机捻线之前实现了双罗拉。

当压辊3表面由于纱线16的长期作用而磨损的时候,通过摆杆4将压辊3与罗拉辊2分离,然后将摆杆4带动压辊3沿水平杆5轴向移动至纱线16离开压辊3的磨损处,再通过摆杆4将压辊3摆动至限位杆b12与限位支杆10接触,从而实现纱线16不停机捻线生产,并且也避免压辊3的磨损而影响纱线的捻线生产。

当压辊3的表面磨损至没有完好的表面的时候,需要更换磨损的压辊3,将摆杆4摆动至限位杆a11与限位支杆10接触,此时磨损的压辊3与罗拉辊2分离,然后将磨损的压辊3的两端芯轴从槽口15取出,接着将磨损的压辊3与纱线16分离、并更换上新的压辊3、并按原先方式绕制纱线16,接着将新的压辊3的两端芯轴放置于槽口15内,最后通过摆杆4摆动至限位杆b12与限位支杆10接触,从而将新的压辊3与罗拉辊2接触,进而继续对纱线16进行捻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