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9356发布日期:2020-05-06 23:40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捻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制造三股捻线的捻线机或直捻机(kabliermaschine)。



背景技术:

捻线或直捻或复捻是用于在捻线中产生一定使用特性的纱线机械精制方法。在捻线方法中通过旋转将两根以上纱线合为一根捻线,而直捻是一种特殊捻线方法,在此两根以上的线相互捻合,而单独的线本身没有获得捻度。捻线的优点在于其抗拉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术语“线”在本申请范围内应涵盖所有线状产物如纱线、膜条、软管状或条带状织物等。为了简单起见,术语“线”与许多可能的替代用语同义地被用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为了按照直捻方法制造也称为三股帘线的三股捻线,采用直捻机,其通常有许多捻线位置。这些捻线位置在机器纵向上并排。这些捻线位置分别包括喂给筒子插放于其上的两个锭子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用于容纳另一个喂给筒子的插放装置。线从这些喂给筒子被抽出,在两级过程中被捻合并在一个卷绕单元中被卷绕成捻线筒子。

当直捻锭子运行时,第一喂给筒子安置于在筒罐内回转的第一锭子上。但筒罐和喂给筒子本身被防止转动。从第一喂给筒子中,轴向向上抽出所谓的内线并将其送至与筒子架线的捻合点或结合点。

从中抽出筒子架线的第二喂给筒子安置在筒子架中。在筒子架线经过外线制动器以及或许转向机构之后,其从下方沿轴向进入空心锭子并离开第一锭子。在形成第一线气圈的情况下,筒子架线绕筒罐回转并被送至气圈导纱器。在该位置,筒子架线缠绕内线,因此它也被称为直捻点或复捻点。

在直捻点上方设有第一导丝装置,也称为帘线的双股捻线被引导至第一导丝装置。从第一导丝装置中,双股捻线借助线转向机构被引导至第二锭子,从下方沿轴向进入空心锭子并离开第二锭子。在形成第二线气圈情况下,捻线绕筒罐转动并被解捻,使得第一和第二喂给筒子的两根单独线在复捻点前平行并排。从被插放在第二锭子上的第三喂给筒子中,沿轴向向上抽出另一根第三线并将其送至复捻点。在复捻点,这三根线被对称旋转并且三股捻线通过第二导丝装置被送至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具有驱动辊、线横动装置和被驱动辊摩擦驱动的捻线或卷绕筒子。

所提出的具有许多捻线位置的用于制造三股捻线的捻线机或直捻机的特点是,每个捻线位置具有:可以彼此无关地被驱动的第一和第二锭子;第一和第二异步电机,其中各自一个异步电机驱动一个锭子;第一和第二变频器,其中各自一个变频器驱动一个异步电机;第一和第二锭子控制器,其中各自一个锭子控制器通过总线通信装置连接至一个变频器并且两个锭子控制器通过同步导线相互连接;第一和第二导丝装置,其中第一导丝装置在第一锭子的下游,第二导丝装置在第二锭子的下游,且第一和第二导丝装置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直径。

借助如此设计的捻线机或直捻机,可以在一个两级过程中直接在一个工序里生产出对称的三股帘线。这些锭子和由此形成的线气圈分别通过一个异步电机来驱动,该异步电机又分别被一个变频器驱动。此时这两个锭子彼此电关联。一些锭子控制器的关联通过中央控制装置和附加同步导线实现。由此可以进行协调的反应。每个锭子控制器借助总线或通过总线通信装置连接至一个变频器。该变频器驱动各自锭子的异步电机。各自锭子控制器此时规定用于各自异步电机的转速额定值并且调整至相同的转速。三股捻线结构此时通过这两个锭子由三种喂给材料产生。

当在第一过程级中以双股捻线形式制造帘线之后,在第二过程级中在形成第二线气圈情况下通过第二锭子将该双股捻线解捻,即如此解捻,单独线在复捻点前相互平行或近似相互平行。于是,在复捻点之前将来自第三喂给筒子的另一根第三线送入,所有三根线被对称旋转。于是,三股帘线可在由两个过程级构成的唯一工序中产生。

基于双股捻线的解捻,锭子转速的精确控制是重要的。为了保证第一和第二锭子的协调和控制,第一和第二锭子控制器通过同步导线相互连接。通过合适的软件算法,在此保证可以工艺过程稳定地且无错误捻合地产生捻线结构。

在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第一导丝装置直径大于第二导丝装置直径。

通过这样设计两个导丝装置的直径,能可靠地优化帘线的线张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来自以下对表明本实用新型重要细节的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以及权利要求书。一些特征可以本身单独地或多个任意组合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的捻线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捻线位置

2第一锭子

3第二锭子

4筒子架线

5内线

6第一异步电机

7第一变频器

8第一线气圈

9第一气圈导纱器

10第一总线通信装置

11第一锭子控制器

12转动传感器

13供应或制动装置

14第一导丝装置

15外线

16第二线气圈

17第二气圈导纱器

18第二异步电机

19第二变频器

20第二总线通信装置

21第二锭子控制器

22第三线

23第二导丝装置

24卷绕和横动装置

25捻线或卷绕筒子

26同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捻线机或直捻机的示意所示的捻线位置1。为了对称的三股捻线或三股帘线直接捻合,需要两个锭子、即第一锭子2和第二锭子3。

锭子组依次做完两级过程。即,第一锭子2加工筒子架线4和内线5而形成双股帘线。此时,第一锭子2被第一异步电机6驱动,第一异步电机又被第一变频器7驱动。在形成第一线气圈8情况下,筒子架线4绕第一锭子2的筒罐转动并被送至第一气圈导纱器9。

第一变频器7通过第一总线通信装置10连接至第一锭子控制器11。第一异步电机6的转速借助转速传感器12被监测。

第一线气圈8还通过供应或制动装置13就其直径而言被最小化和控制。所造成的第一线气圈8的线拉力借助第一导丝装置14被消除,并且双股捻线借助线转向机构被引导至相邻的第二锭子3。

在第二锭子3中,双股捻线作为外线15在形成围绕第二锭子2的筒罐的第二线气圈16的情况下被引导至第二气圈导纱器17。

在第二锭子3上,第二线气圈16的直径也借助供应或制动装置13被最小化和控制。第二线气圈16被第二异步电机18驱动,第二异步电机又被第二变频器19驱动。第二锭子3的所产生的锭子转速将双股帘线解捻,从而由筒子架线和内线4、5构成的两个单独线平行并排。

在此,第二变频器19通过第二总线通信装置20连接至第二锭子控制器21。第二异步电机18的转速也借助转速传感器12来监测。

在复捻点前,另一个第三线22平行到来并且三股结构被对称旋转。

三股帘线的线张力借助第二导丝装置23来消除,三股帘线通过卷绕和横动装置24被卷绕至捻线或卷绕筒子25上。具有三股帘线的捻线或卷绕筒子25因此能在一个加工步骤中产生。

为了保证第一和第二锭子2、3的协调和控制,第一和第二锭子控制器11、21除了未示出的中央控制装置外还通过同步导线26相连。通过合适的软件算法来保证捻线结构能以工艺过程稳定且没有错误捻合的方式产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