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452发布日期:2020-05-22 21:5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袋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



背景技术:

气泡袋主要运用于产品缓冲包装,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化妆套装以及需要缓冲保护的其他产品的物流运输保护。

气泡袋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合热封,目前的气泡袋设备上不能自动地对上刀座和下刀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每次更换新的气泡袋生产时压合的间距都需要人工调整,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该气泡袋刀架组件能够在配合不同的气泡袋时,利用调整气缸调节上刀座和下刀座之间的间距,保证稳定地对气泡袋进行压持,整体结构新颖,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包括支撑刀架、下传动杆、上传动杆、上凸轮、下凸轮、滑轨、上滑块、下滑块、调整气缸、上刀座、下刀座、下皮带齿轮和上皮带齿轮,所述上传动杆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的上端,所述下传动杆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的下端,所述上传动杆贯穿所述上凸轮并与所述上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下传动杆贯穿所述下凸轮并与所述下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上刀座上设置有上支撑块,所述调整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上凸轮的外轮廓连接,所述调整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上支撑块铰接,所述下刀座上设置有下支撑块,所述下支撑块与所述下凸轮之间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下支撑块铰接,所述滑轨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上滑块固定在所述上刀座的端部,所述下滑块固定在所述下刀座的端部,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下滑块均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与所述上传动杆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下皮带齿轮与所述下传动杆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与所述下皮带齿轮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下传动杆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传动杆上设置有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过渡轴、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和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过渡轴贯穿所述辅助板并与所述辅助板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与所述主动皮带轮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固定有电机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位于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刀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刀座上固定有上热刀,所述上刀座与所述上热刀之间还设置有上固定柱,所述上固定柱位于所述上刀座的中部,所述下刀座上固定有下热刀,所述下刀座与所述下热刀之间还设置有下固定柱,所述下固定柱位于所述下刀座的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设置第二伺服电机和移动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与外部机架连接的移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该气泡袋刀架组件能够在配合不同的气泡袋时,利用调整气缸调节上刀座和下刀座之间的间距,保证稳定地对气泡袋进行压持,整体结构新颖,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

1、支撑刀架;2、下传动杆;3、上传动杆;4、上凸轮;5、下凸轮;6、滑轨;7、上滑块;8、下滑块;9、调整气缸;10、上刀座;11、下刀座;12、上支撑块;13、下支撑块;14、驱动杆;15、第一伺服电机;16、下皮带齿轮;17、上皮带齿轮;18、从动皮带轮;19、主动皮带轮;20、过渡轴;21、第一过渡齿轮;22、第二过渡齿轮;23、辅助板;24、电机座;25、上固定柱;26、下固定柱;27、上热刀;28、下热刀;29、第二伺服电机;30、移动杆;31、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气泡袋刀架组件,包括支撑刀架1、下传动杆2、上传动杆3、上凸轮4、下凸轮5、滑轨6、上滑块7、下滑块8、调整气缸9、上刀座10和下刀座11,所述上传动杆3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1的上端,所述下传动杆2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1的下端,所述上传动杆3贯穿所述上凸轮4并与所述上凸轮4固定连接,所述下传动杆2贯穿所述下凸轮5并与所述下凸轮5固定连接,所述上刀座10上设置有上支撑块12,所述调整气缸9的固定端与所述上凸轮4的外轮廓连接,所述调整气缸9的活动端与所述上支撑块12铰接,所述下刀座11上设置有下支撑块13,所述下支撑块13与所述下凸轮5之间连接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与所述下支撑块13铰接,所述滑轨6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1上,所述上滑块7固定在所述上刀座10的端部,所述下滑块8固定在所述下刀座11的端部,所述上滑块7和所述下滑块8均与所述滑轨6滑动连接。

在所述上凸轮4与所述下凸轮5的作用下,控制所述上刀座10上的热刀与所述下刀座11上的热刀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气泡袋进行压合,由于不同的气泡袋的尺寸不同,需要的热刀之间的间隙也会相应不同,因此,利用所述调整气缸9控制所述上刀座10与所述上凸轮4之间的距离,由于所述上传动杆3与所述下传动杆2之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所述上刀座10与所述下刀座11之间的距离将得到变动,从而适应不同的气泡袋。

所述调整气缸9能够在停机状态下将所述上刀座10连带热刀抬高,还可以调气压的压力来撑握热合压力。

由于存在竖直方向上的所述滑轨6,所述上刀座10与所述下刀座11在所述滑轨6与所述滑块之间的相对滑动时,必须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也就导致了所述上刀座10上的热刀与所述下刀座11上的热刀对气泡袋进行压合。

作为传输动力作用的所述上传动杆3控制所述上凸轮4转动,使得所述上刀座10在竖直方向上往返运动,同样的,所述下传动杆2控制所述下凸轮5转动,使得所述下刀座11在竖直方向上往返运动。

于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5、下皮带齿轮16和上皮带齿轮17,所述上皮带齿轮17与所述上传动杆3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下皮带齿轮16与所述下传动杆2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17与所述下皮带齿轮16之间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刀架1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活动端与所述下传动杆2传动连接。

动力源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工作时,首先将动力输送至所述下传动杆2,在所述下传动杆2进行转动时,所述上皮带齿轮17与所述下皮带齿轮16之间通过一段皮带的连接,使得所述上传动杆3跟随所述下传动杆2一并转动。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正反转经过所述上凸轮4和所述下凸轮5,在上下两个方向对气泡袋压合热封、压扁封牢。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传动杆2上设置有从动皮带轮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19,所述主动皮带轮19与所述从动皮带轮18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工作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活动端上所键连接的所述主动皮带轮19开始转动,在皮带的带动下,所述从动皮带轮18也随着转动,从而将动力传输至所述下传动杆2上。

于本实施例中,包括过渡轴20、第一过渡齿轮21、第二过渡齿轮22和辅助板23,所述辅助板23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1上,所述过渡轴20贯穿所述辅助板23并与所述辅助板23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齿轮21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22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轴20的两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21与所述主动皮带轮19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齿轮22与所述从动皮带轮18皮带传动连接。

由于作为动力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转速需要调整,用以符合制袋过程中的压合频率,因此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21和所述第二过渡齿轮22之间的传动和所述过渡轴20的连接进行减速调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刀架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座2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安装在所述电机座24上。

所述电机座24用于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安装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位于所述支撑刀架1的底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刀架1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设计在所述支撑刀架1的底部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影响,也能够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刀座10上固定有上热刀27,所述上刀座10与所述上热刀27之间还设置有上固定柱25,所述上固定柱25位于所述上刀座10的中部,所述下刀座11上固定有下热刀28,所述下刀座11与所述下热刀28之间还设置有下固定柱26,所述下固定柱26位于所述下刀座11的中部。

通过所述上固定柱25将所述上热刀27稳定地安装在所述上刀座10上,所述下固定柱26将所述下热刀28稳定地安装在所述下刀座11上,整体结构稳定。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刀架1的底部设置第二伺服电机29和移动杆3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9的活动端与所述移动杆30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30的端部设置有与外部机架连接的移动齿轮31。

根据电眼信号看色标,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9驱动所述移动杆30的转动,从而使得整个刀架组件在外部机架上左右移动进行定位。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