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及细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2067发布日期:2020-05-08 14: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及细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及细纱机。



背景技术:

长丝和短纤粗纱复合纺纱技术可使纱线同时拥有天然短纤的风格、手感、吸湿性能以及长丝自身强伸性所提供的挺括、保型性,这种优异的纱线品质和独特的纱线结构使其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快速发展成为满足纺织品性能多样性的重要方法。目前,可生产长丝和短纤粗纱复合纱的纺纱方法主要有环锭纺、喷气纺、转杯纺、空心锭纺等,其中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环锭复合纺纱技术。

纱线性能取决于纱线结构,不同的复合纺纱方法产生不同的纱线结构。在复合纺纱线中,短纤粗纱与长丝间的排列分布及二者间的协同构象对成纱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在纺制多种复合纱时难以精确调控纱线结构模型,并且针对不同种复合纱需要不同的纺纱部件,在更换复合纱类型时会造成生产成本消耗,同时纱线质量也存在长丝和短纤粗纱之间包覆差,毛羽多,强力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主要可在包芯纱、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和嵌入式复合纺等多种类型的复合纱纺制时使用,其能够达到降低成纱毛羽和提高成纱强力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广泛、操作简单、精确调控、工作效率较高、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其设置于细纱机的前罗拉与皮辊之间,包括第一配重板、第二配重板、两个保护块和两个三角稳定块,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为左右并排设置的长方形板,且二者彼此远离一侧的上端分别与上方对应设置的所述保护块的下端连接,二者彼此远离一侧的下端均与下方对应设置的所述三角稳定块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三角稳定块均设有用于令长丝和棉粗纱穿过的集聚槽,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至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两个集聚槽相互移动靠近或远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采用两个集聚槽可相对移动的设计,用于替代细纱机上的导丝轮等导丝装置,可以根据所需纱线结构调节穿入集聚槽的长丝和棉粗纱位置间的隔距,对纱线所需结构可以做到精确调控。例如,两个所述集聚槽可以用于同时设置长丝和棉粗纱从后向前的穿过,或者一个集聚槽用于穿过棉粗纱,另个一用于穿过长丝,通过调节集聚槽的距离调节长丝与棉粗纱的距离,同时将长丝与棉粗纱的结合点提至钳口线入口处,最大幅度提升了纱线成纱性能。此外,该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依靠皮辊与前罗拉的摩擦力就可达到稳定,方便安装更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或优化选择。

具体的,所述保护块为上端向后弯折的弧形板。保护块为向后弯折的弧形板,可以分散长丝张力,重新配重,调节长丝在复合纱体中的内外转移形态。

具体的,两个所述保护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为开口向上且相互对称的弧形面。所述保护块的上述设计令长丝较为容易的沿配重板向下滑入集聚槽中,减少对长丝的摩擦力。

具体的,所述三角稳定块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位于下端,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锐角向前延伸。上述设计令所述保护块与所述三角稳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配重块的前后两侧,从而维持其重心平衡。同时,向前延伸的三角稳定块符合前罗拉与皮辊之间空间的设置,其放置在皮辊与前罗拉的结合处,其斜边与皮辊配合,所述的三角稳定块通过皮辊和前罗拉同向摩擦力使集合器组件保持稳定,使整个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稳定在前罗拉与皮辊之间的空间中。

具体的,所述集聚槽为开口向后的喇叭状。具体的,所述的集聚槽的喇叭口竖直方向上呈下宽上窄,窄口端为长丝通道。水平方向为前窄后宽的喇叭口,竖直方向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其喇叭口的开口宽度约1cm,顶端窄口的宽度为0.5mm~1mm,纵深长度为1cm。

具体的,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二者水平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槽、滑块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配重板的前端面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配重板的后端面,并伸入所述滑槽内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均设有彼此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螺栓插入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滑槽与滑块的相对位置。或者,所述滑槽的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配重板并设有螺母,当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的相对位置需要固定时,仅需扭动所述螺母,通过夹紧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之间的距离固定二者彼此相对位置。上述包括滑槽、滑块和固定螺栓的移动装置仅仅是实现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通过移动装置沿水平方向可彼此靠近或远离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例如直线模组或者其他往复运动装置同样可以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的,所述第一配重板和/或第二配重板沿二者滑动方向水平设有用于显示两个所述集聚槽之间距离的刻度标线。所述刻度标线可以精确显示两个所述集聚槽之间距离,从而通过读取刻度,可以精确调整两个所述集聚槽之间距离。

具体的,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保护块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角稳定块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滑槽与凸块之间配合进行卡合,也可以是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多种形式。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换配重重量不同的配重块,调节所述集合器重量适用于各类纤维和纱线结构纺制,从而针对不同规格的粗纱须条对其进行压住所需重量不同,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保证所述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对粗纱须条的压制作用,最大幅度提升纱线性能。

具体的,所述第一配重板和第二配重板的高为2-4cm,宽为3-5cm。不同规格重量的配重片,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纱线的纺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的细纱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精度高、工作效率较高、提高产品质量并且适用于多种复合纱纺制的短纤粗纱和长丝的定位集合器,其优点是可以任意调节不同的复合纺纱方法,产生不同纱线结构的复合纱;同时所述配重板的重量有效增加了长丝和短纤粗纱在集聚槽中集聚时的摩擦力,有利于长丝和短纤粗纱间充分复合;集聚槽可以有效集束纤维,降低复合纱的毛羽,提高成纱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中移动装置细节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皮辊;2、前罗拉;3、第一配重板;4、第二配重板;5、保护块;6、三角稳定块;7、集聚槽;8、长丝;9、短纤粗纱;10、滑槽;11、滑块;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其设置于细纱机的前罗拉2与皮辊1之间,包括第一配重板3、第二配重板4、两个保护块5和两个三角稳定块6,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为左右并排设置的长方形板,且二者彼此远离一侧的上端分别与上方对应设置的所述保护块5的下端连接,二者彼此远离一侧的下端分别与下方对应设置的所述三角稳定块6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三角稳定块6均设有用于令长丝8和棉粗纱9穿过的集聚槽7,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沿水平方向可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两个集聚槽7彼此靠近或远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8定位集合器,采用两个集聚槽7可相对移动的设计,用于替代细纱机上的导丝轮等导丝装置,可以根据所需纱线结构调节穿入集聚槽7的长丝8和棉粗纱9位置间的隔距,对纱线所需结构可以做到精确调控。例如,两个所述集聚槽7可以用于同时设置长丝8和棉粗纱9的穿入,或者一个集聚槽7用于穿入棉粗纱9,另个一用于穿入长丝8,通过调节集聚槽7的距离调节长丝8与棉粗纱9的距离,同时将长丝8与棉粗纱9的结合点提至钳口线入口处,最大幅度提升了纱线成纱性能。此外,该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8定位集合器,依靠皮辊1与前罗拉2的摩擦力就可达到稳定,方便安装更换。

优选的,所述保护块5为上端向后弯折的弧形板。上述设计可以分散长丝张力,重新配重,调节长丝在复合纱体中的内外转移形态。

优选的,两个所述保护块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为开口向上且相互对称的弧形面。所述保护块5的上述设计令长丝8较为容易的沿配重板向下滑入集聚槽7中,减少对长丝8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三角稳定块的纵截面为直角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下端,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锐角向前延伸。上述设计令所述保护块5与所述三角稳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配重板的前后两侧,从而维持其重心平衡。同时,向前延伸的三角稳定块符合前罗拉2与皮辊1之间空间的设置,其放置在皮辊1与前罗拉2的结合处,其斜边与皮辊1配合,所述的三角稳定块通过皮辊1和前罗拉2同向摩擦力使集合器组件保持稳定,使整个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稳定在前罗拉2与皮辊1之间的空间中。

优选的,所述集聚槽7为开口向后的喇叭状。具体的,所述的集聚槽7的喇叭口竖直方向上呈下宽上窄,窄口端为长丝8通道。水平方向为前窄后宽的喇叭口,竖直方向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其喇叭口的开口宽度约1cm,顶端窄口的宽度为0.5mm~1mm,纵深长度为1cm。

优选的,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二者水平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槽10、滑块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第一配重板3的前端面设有所述滑槽10,所述滑块11安装于所述第二配重板4的后端面,并伸入所述滑槽10内与所述滑槽10滑动配合,所述滑块11与所述滑槽10均设有彼此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螺栓12插入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滑槽10与滑块11的相对位置。或者,所述滑槽10的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固定螺栓12的扭动一端与所述滑块1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配重板4并设有螺母,当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的相对位置需要固定时,仅需扭动所述螺母,通过夹紧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之间的距离固定二者彼此相对位置。上述包括滑槽10、滑块11和固定螺栓12的移动装置仅仅是实现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通过移动装置沿水平方向可彼此靠近或远离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例如直线模组或者其他往复运动装置同样可以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或第二配重板4沿二者滑动方向水平设有用于显示两个所述集聚槽7之间距离的刻度标线。所述刻度标线可以精确显示两个所述集聚槽7之间距离,从而通过读取刻度,可以精确调整两个所述集聚槽7之间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保护块5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三角稳定块6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滑槽与凸块之间配合进行卡合,也可以是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多种形式。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换配重重量不同的配重块,调节所述集合器重量适用于各类纤维和纱线结构纺制,从而针对不同规格的粗纱须条对其进行压住所需重量不同,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保证所述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8定位集合器对粗纱须条的压制作用,最大幅度提升纱线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板3和第二配重板4的高为2-4cm,宽为3-5cm。不同规格重量的配重片,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纱线的纺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复合纱纺制用短纤粗纱与长丝定位集合器的细纱机。

实施例1:

采用定量为300tex的涤纶短纤粗纱和定重为125dtex的涤纶长丝进行包芯纱复合纱纺制。在jwfa1520型细纱机上纺制21tex的包芯纱。其中具体工艺参数如下:粗纱定量300tex;细纱定量21tex;锭速8000r/min;牵伸倍数14.3;皮辊3转速14.3m/min;捻系数335。涤纶长丝8经过保护块5上的弧面,沿配重板表面送入三角稳定块6上的集聚槽7内,同时送入钳口线的短纤粗纱9经过与长丝8相同的集聚槽7。集聚槽7内二维双向喇叭口对粗纱须条起到整束效果,涤纶长丝8经过相同集聚槽9的顶端窄口,有效将涤纶长丝8定位于涤纶短纤粗纱9中间。

使用集合器的包芯纱表面光洁,毛羽数量很少,集合器集聚作用减少三角区面积,极大程度改善纱线毛羽和表面结构。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对称平衡,须条对位于中心的长丝8起到卷捻作用,带动纤维充分内外转移,可用有效增加毛羽包缠量。并且稳定包覆纤维在长丝8上转移幅度及频率,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减少纤维之间的相互滑移,显著提高纱线的强力。相比传统环锭纺包芯纱3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40%,强力提高10%。

实施例2:

采用定量为5.20g/10m的棉短纤粗纱和定重为2.44tex/12f的涤纶长丝进行赛络纺复合纱纺制。对长丝8进行精确定位,通过选择长丝8穿入的集聚槽9与棉粗纱8所穿入集聚槽9隔距位置,来调整长丝8喂入位置,调控赛络纺包缠结构。具体纺纱工艺为:细纱定量55.8tex;牵伸倍数10.7;锭速8000r/min;皮辊3转速14.3m/min;捻系数380。涤纶长丝8经过保护块5上的弧面,沿配重块表面送入三角稳定块6上的集聚槽7内,同时送入钳口线的短纤粗纱9经过与长丝8所过集聚槽7相隔7mm处的集聚槽7。集聚槽9内二维双向喇叭口对短纤粗纱9起到整束效果,涤纶长丝8经过配重片模块滑移定位到相隔7mm处的集聚槽7的顶端窄口,有效控制长丝8在棉纱表面的包缠程度。

通过改变纺纱三角区中长丝8与短纤粗纱9的相对位置,使得纱线拥有不同长丝8与短纤粗纱9协同构象。由于长丝8喂入位置距离短纤粗纱9较远,长丝8对短纤粗纱9的包缠作用更紧密,短纤粗纱9内的单纤维不会因受到扭转力的较大影响而横出纱体形成毛羽,随后经过汇聚点受到长丝8较紧密的包缠作用,使得部分毛羽被长丝8包覆。相比传统赛络纺复合纱3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23%,强力提高4.6%。

实施例3:

此长丝8和短纤粗纱9定位集聚装置还将适用于赛络菲尔纺、嵌入式复合纺等多种复合纺纱方法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