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包覆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8251发布日期:2020-11-19 19:3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包覆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包覆纱机。



背景技术:

空气包覆纱机的结构主要是由原丝喂入装置、氨纶喂入装置、各传送罗拉、空气喷嘴和卷绕装置构成。空气包覆纱机所生产的包覆纱是既具有氨纶的弹性,又具有纤维本身性能的一种新型纱线,为生产牛仔布、袜子、针织内衣衫裤、弹性服装及其它弹性织物提供理想的制造原料。

现有的空气包覆纱机的一个工位只能生产一种纱线,若需临时生产另一种纱线(例如用作样品的纱线),需对原丝喂入装置内的原丝种类进行更换,待临时纱线生产完成后再换回来,由于原丝喂入装置位于空气包覆纱机的顶部,更换较为麻烦,且临时纱线的生产时间较短,多次更换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包覆纱机,以便于临时纱线的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包覆纱机,包括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包括背板,背板的上方设有原丝喂入装置一、氨纶喂入装置和卷绕装置,背板上设有前夹线器、导线器一、传送罗拉一、导线器二、空气喷嘴及传送罗拉二,所述原丝喂入装置一和氨纶喂入装置上的丝线依次经过前夹线器、导线器一、传送罗拉一、导线器二、空气喷嘴及传送罗拉二后进入卷绕装置形成一种纱线;若干个工位的背板上设有原丝喂入装置二、传送罗拉三、导线器三和导线器四,所述氨纶喂入装置上的丝线依次经过前夹线器、导线器一、传送罗拉三后进入导线器四,原丝喂入装置二上的丝线经过导线器三进入导线器四,导线器四内的两种丝线依次经过导线器二、空气喷嘴、传送罗拉二后进入卷绕装置形成另一种纱线;所述原丝喂入装置二位于背板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夹线器包括前夹线器一、前夹线器二和前夹线器三,前夹线器一位于原丝喂入装置一输出端的正下方用于接收原丝喂入装置一输出的丝线,前夹线器二和前夹线器一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前夹线器二位于氨纶喂入装置输出端的正下方,前夹线器二用于接收氨纶喂入装置输出的丝线,前夹线器三位于前夹线器一和二的下方且前夹线器一、二、三的连线形成倒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罗拉二位于背板的上部,传送罗拉一位于背板的中部,传送罗拉三位于背板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罗拉二与卷绕装置之间设有后夹线器,后夹线器与卷绕装置的输入端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器四、导线器二、空气喷嘴及后夹线器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原丝喂入装置二包括与背板转动连接的摆臂,摆臂的自由端设有垂直于背板的线卷安装轴,摆臂转动点的下方且位于线卷安装轴摆动的路径上设有主动辊筒。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勾,限位勾与背板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摆臂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限位勾的勾部相配合的勾槽,限位勾的勾部位于摆臂转动点的上方且位于摆臂自由端端面的摆动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背板上增设原丝喂入装置二和传送罗拉三,使得空气包覆纱机的一个工位具备生产两种纱线的功能,且原丝喂入装置二位于背板的下部,便于第二种原丝的安装;

2.原丝喂入装置二内增设摆臂和用于限位摆臂的限位勾,便于工作人员对原丝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个工位上一种纱线生产时原丝的输送路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个工位上另一种纱线生产时原丝的输送路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摆臂与限位勾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传送罗拉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导线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空气喷嘴的构造示意图;

标号说明

背板1,原丝喂入装置一2,氨纶喂入装置3,卷绕装置4,前夹线器一5,前夹线器二6,前夹线器三7,导线器一8,导线器二9,导线器三10,导线器四11,后夹线器12,传送罗拉一13,传送罗拉二14,传送罗拉三15,空气喷嘴16,摆臂17,线卷安装轴18,主动辊筒19,限位勾20,勾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包覆纱机,包括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包括背板1,背板1的上方设有原丝喂入装置一2、氨纶喂入装置3和卷绕装置4,背板1上设有前夹线器、导线器一8、传送罗拉一13、导线器二9、空气喷嘴16及传送罗拉二14,所述前夹线器包括前夹线器一5、前夹线器二6和前夹线器三7,前夹线器一5位于原丝喂入装置一2输出端的正下方用于接收原丝喂入装置一2输出的丝线,前夹线器二6和前夹线器一5位于同一水平线且前夹线器二6位于氨纶喂入装置3输出端的正下方,前夹线器二6用于接收氨纶喂入装置3输出的丝线,前夹线器三7位于前夹线器一5和二的下方且前夹线器一5、二6、三7的连线形成倒等腰三角形,导线器一8位于前夹线器三7的正下方。如图1所示,正常生产时,原丝喂入装置一2和氨纶喂入装置3上的丝线依次经过前夹线器、导线器一8、传送罗拉一13、导线器二9、空气喷嘴16及传送罗拉二14后进入卷绕装置4形成一种纱线。

为方便临时纱线的生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若干个工位的背板1上设有原丝喂入装置二、传送罗拉三15、导线器三10和导线器四11,传送罗拉二14位于背板1的上部,传送罗拉一13位于背板1的中部,传送罗拉三15和原丝喂入装置二均位于背板1的下部。临时纱线生产时,氨纶喂入装置3上的丝线依次经过前夹线器二6、导线器一8、传送罗拉三15后进入导线器四11(此时原丝喂入装置一2不喂入丝线),原丝喂入装置二上的丝线经过导线器三10进入导线器四11,导线器四11内的两种丝线依次经过导线器二9、空气喷嘴16、传送罗拉二14后进入卷绕装置4形成另一种纱线。

为便于传送罗拉二14至卷绕装置4之间的纱线的断线重接,本实施例在传送罗拉二14与卷绕装置4之间设有后夹线器12,后夹线器12与卷绕装置4的输入端正对。为增加工位构造的美观性和丝线传输的稳定性,所述导线器四11、导线器二9、空气喷嘴16及后夹线器12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的原丝喂入装置一2、氨纶喂入装置3、传送罗拉一13至三15、前夹线器一5至三7、后夹线器12及导线器一8至四11均为现有装置,其中传送罗拉一13至三15的构造如图4所示,导线器一8至四11的构造如图5所示,空气喷嘴16的构造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的原丝喂入装置二的构造如图2所示,原丝喂入装置二包括与背板1转动连接的摆臂17,摆臂17的自由端设有垂直于背板1的线卷安装轴18,摆臂17转动点的下方且位于线卷安装轴18摆动的路径上设有主动辊筒19。使用时,抬起摆臂17使其脱离主动辊筒19,在线卷安装轴18上插入原丝线卷,然后放下摆臂17,此时原丝线卷搭在主动辊筒19上,当主动辊筒19转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将带动原丝线卷转动出丝。

原丝线卷较重,安装时需双手抬起原丝,而摆臂17为自由转动体,安装时需一只手控制摆臂17,导致原丝线卷的安装极为不便。为方便原丝线卷的安装,如图1和3所示,背板1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勾20,限位勾20与背板1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摆臂17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限位勾20的勾部相配合的勾槽21,限位勾20的勾部位于摆臂17转动点的上方且位于摆臂17自由端端面的摆动路径上。安装原丝线卷时,抬起摆臂17,由于限位勾20勾部为弧形面,摆臂17上升前期会推开限位勾20,上升一定高度后,由于勾槽21的设计,摆臂17在勾槽处无法接触被推开限位勾20,此时限位勾20在扭簧作用下复位并勾住摆臂17上的勾槽21。此时,摆臂17被限位勾20勾住,无法下落,这时操作人员可以用双手进行原丝线卷的安装,安装完成后,转动限位勾20即可释放摆臂17。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