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2148发布日期:2020-12-29 09:5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纱线,特别是一种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羊绒纤维作为动物纤维成本高昂且产量稀少,市面上由纯羊绒纤维纱线制成的织物也较少,由于纯羊绒纤维纱线制成的织物成本高且其耐用性不是特别好,因此,以羊绒纱线为原材料之一制成的混合纱线是目前更受欢迎的一类纱线,这种混纺纱线功能更加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混纺纱线相对于单一成分的纱线会提高制造成本,若原材料的成本不加以控制,最终产品的总成本会较高;另外,目前的混纺纱线织物普遍不作回收利用,当由混纺纱线制成的织物到期使用寿命后常被直接废弃,可回收性较差。因此,现有的混纺纱线存在总成本相对较高、可回收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它具有总成本相对较低、可回收性较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内夹层和外表层;所述芯纱为四股直径相同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四股直径相同的纤维纱分别为两股粘胶纤维纱、一股第一涤纶纤维纱和一股氨纶纤维纱;所述内夹层为羊绒纤维纱缠绕在芯纱外侧的结构;所述外表层为呈螺旋状缠绕在内夹层外侧的母复合纱线,所述母复合纱线为一股子复合纱线和一股第二涤纶纤维纱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前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中,所述子复合纱线包括作为中心芯线的棉纤维纱,棉纤维纱的外侧依次设有抗菌层和耐磨层。

前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中,所述抗菌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棉纤维纱外侧的竹炭纤维纱,耐磨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抗菌层外侧的铜氨纤维纱。

前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中,所述竹炭纤维纱和铜氨纤维纱的螺旋方向相反。

前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中,所述内夹层的厚度为外表层厚度的1/4-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内至外依次为芯纱、内夹层和外表层,其中,芯纱具体为两股粘胶纤维纱、一股第一涤纶纤维纱和一股氨纶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粘胶纤维作为廉价的再生纤维具有柔软、光滑的优点,搭配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这两股同样廉价的合成纤维后,使得作为芯线结构的芯纱同时兼顾了强度和弹性;内夹层为成本较高的羊绒纤维,但本实用新型严格控制了内夹层的厚度,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吸湿性;外表层为呈螺旋状缠绕在内夹层外侧的母复合纱线,进一步地,母复合纱线为一股子复合纱线和一股第二涤纶纤维纱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而子复合纱线包括棉纤维纱、竹炭纤维纱和铜氨纤维纱,均为市面上成本较低的化学纤维,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混纺纱线可以将原材料总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值;竹炭纤维纱和铜氨纤维纱的使用使得外表层不仅抗菌而且耐磨,可以很好地保护内部的芯纱和内夹层,预防其腐烂和老化,当本实用新型到其使用寿命后(外表层的老化),内夹层的羊绒纤维纱以及芯纱仍具有良好的性能,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作为一些保暖材料的内部填充层或夹层,可回收价值较高。

另外,竹炭纤维纱和铜氨纤维纱的螺旋方向相反,降低了混纺纱线散线的概率,具有更高的强度;内夹层的厚度为外表层厚度的1/4-1/3,有效降低了羊绒纤维的用量,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总成本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总成本相对较低、可回收性较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母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母复合纱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子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芯纱,2-内夹层,3-外表层,11-粘胶纤维纱,12-第一涤纶纤维纱,13-氨纶纤维纱,21-羊绒纤维纱,31-母复合纱线,311-子复合纱线,312-第二涤纶纤维纱,3111-棉纤维纱,3112-竹炭纤维纱,3113-铜氨纤维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1、内夹层2和外表层3;所述芯纱1为四股直径相同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四股直径相同的纤维纱分别为两股粘胶纤维纱11、一股第一涤纶纤维纱12和一股氨纶纤维纱13,粘胶纤维作为廉价的再生纤维具有柔软、光滑的优点,搭配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这两股同样廉价的合成纤维后,使得作为芯线结构的芯纱1同时兼顾了强度和弹性。

所述内夹层2为羊绒纤维纱21缠绕在芯纱1外侧的结构,内夹层2为成本较高的羊绒纤维,但本实用新型严格控制了内夹层2的厚度,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吸湿性;所述外表层3为呈螺旋状缠绕在内夹层2外侧的母复合纱线31,所述母复合纱线31为一股子复合纱线311和一股第二涤纶纤维纱31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所述子复合纱线311包括作为中心芯线的棉纤维纱3111,棉纤维纱3111的外侧依次设有抗菌层和耐磨层。

所述抗菌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棉纤维纱3111外侧的竹炭纤维纱3112,耐磨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抗菌层外侧的铜氨纤维纱3113,棉纤维纱3111、竹炭纤维纱3112和铜氨纤维纱3113均为市面上成本较低的化学纤维,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混纺纱线可以将原材料总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值。

竹炭纤维纱3112和铜氨纤维纱3113的使用使得外表层3不仅抗菌而且耐磨,可以很好地保护内部的芯纱1和内夹层2,预防其腐烂和老化,当本实用新型到其使用寿命后(外表层3的老化),内夹层2的羊绒纤维纱21以及芯纱1仍具有良好的性能,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作为一些保暖材料的内部填充层或夹层,可回收价值较高。

所述竹炭纤维纱3112和铜氨纤维纱3113的螺旋方向相反,降低了混纺纱线散线的概率,具有更高的强度。

作为优选,内夹层2的厚度为外表层3厚度的30%,有效降低了羊绒纤维的用量,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总成本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1)、内夹层(2)和外表层(3);所述芯纱(1)为四股直径相同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四股直径相同的纤维纱分别为两股粘胶纤维纱(11)、一股第一涤纶纤维纱(12)和一股氨纶纤维纱(13);所述内夹层(2)为羊绒纤维纱(21)缠绕在芯纱(1)外侧的结构;所述外表层(3)为呈螺旋状缠绕在内夹层(2)外侧的母复合纱线(31),所述母复合纱线(31)为一股子复合纱线(311)和一股第二涤纶纤维纱(31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复合纱线(311)包括作为中心芯线的棉纤维纱(3111),棉纤维纱(3111)的外侧依次设有抗菌层和耐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棉纤维纱(3111)外侧的竹炭纤维纱(3112),耐磨层为呈螺旋状包缠在抗菌层外侧的铜氨纤维纱(3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纱(3112)和铜氨纤维纱(3113)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2)的厚度为外表层(3)厚度的1/4-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涤纶混纺纱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1)、内夹层(2)和外表层(3);所述芯纱(1)为四股直径相同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四股直径相同的纤维纱分别为两股粘胶纤维纱(11)、一股第一涤纶纤维纱(12)和一股氨纶纤维纱(13);所述内夹层(2)为羊绒纤维纱(21)缠绕在芯纱(1)外侧的结构;所述外表层(3)为呈螺旋状缠绕在内夹层(2)外侧的母复合纱线(31),所述母复合纱线(31)为一股子复合纱线(311)和一股第二涤纶纤维纱(31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总成本相对较低、可回收性较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沈子明;沈子泉;沈小花;施雅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高盛毛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2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