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98986发布日期:2024-02-09 12:4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纺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纺纱机是纺织业的重要设备,将植物纤维纺织成纱线,纺纱流程一般包括除杂、松懈、开松、梳理、精梳、牵伸、加捻和卷绕等,市场上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多种多样,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不方便调节牵伸的松紧程度,纤维的牵伸粗细固定,纱线在牵伸过程中容易偏斜,不方便安装和拆卸。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8321784u的文献提供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牵伸板、第二连接板和限位块,第二连接板通过支撑弹簧滑动连接在连接杆和牵伸板内,第二连接板上固定的限位块和支撑杆啮合连接,调节限位块的位置,即可转动牵伸板和第一连接板,能够有效调节牵伸的松紧程度,可调节纤维的粗细,方便固定;置有橡胶圈、安装杆和定位帽,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橡胶圈紧密贴合在第一连接板的外侧,能够有效定位纱线,橡胶圈和安装杆卡槽连接,安装杆和定位帽螺纹连接,可调节限位机构的位置,能够有效消除偏斜。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减少纺纱机牵伸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偏斜,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第一连接板采用偏心轮的结构设计,因此在当第一连接板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纱线与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拉伸力,同时在第一连接板转动到小口径的一端与纱线接触时张紧力增加的同时摩擦力也同时增加,因此在纱线张紧并且摩擦力增加时,就会增加纱线断线的频率,从而影响正常牵伸使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第一连接板采用偏心轮的结构设计,因此在当第一连接板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纱线与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拉伸力,同时在第一连接板转动到小口径的一端与纱线接触时张紧力增加的同时摩擦力也同时增加,因此在纱线张紧并且摩擦力增加时,就会增加纱线断线的频率,从而影响正常牵伸使用。

5、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障纱线的牵引张力,防止纱线偏斜同时避免纱线断线的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包括:安装架、张紧校正机构、固定校正机构、纱线校正机构、线性模组、辅助校正机构和定位机构;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依次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张紧校正机构还与安装架弹性连接,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依次传动连接,纱线依次绕过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纱线校正机构转动连接在线性模组上,线性模组沿着纱线校正机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安装在安装架上,辅助校正机构设置有两组,且分别沿着转动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上,所述定位机构的与辅助校正机构滚动连接,与纱线校正机构转动连接;

5、其中将纱线依次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使得纱线被绕成s型的结构,通过缠绕后的s型纱线与装置的接触面积充足,在纱线校正机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机构和辅助校正机构同步滑动调节,使得纱线被限制定位在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之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纱线依次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使得纱线被绕成s型的结构,然后通过线性模组推动纱线校正机构,使得纱线被贴合且不受挤压作用力的夹持在纱线校正机构与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之间,张紧校正机构与安装架在弹性回弹的作用下,保障与纱线校正机构的贴合,以实现张紧校正机构与纱线校正机构的传动,通过缠绕后的s型纱线,与装置的接触面积充足,避免纱线脱落,同时通过在纱线校正机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机构和辅助校正机构同步滑动调节,使得纱线被限制定位在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之间,进而在当纱线的牵引端和插入端处于任意方向角度时,均能够充分的与牵伸装置保持良好的接触,在对纱线定位防止偏移的同时避免脱线和降低断线的频率。

7、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架和横梁;所述横梁水平设置并与支架垂直固定,横梁上开设有与纱线校正机构适配滑动的滑槽支架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有导轨,张紧校正机构沿着转动轴的径向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与张紧校正机构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设置在远离纱线校正机构的一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用于与纺纱架固定连接,并且支架的上端一侧开设沿着纱线拉伸方向设置的导轨,弹簧固定在远离纱线校正机构的一侧,在弹簧的弹性回弹作用下,使得张紧校正机构沿着导轨滑动,并使得张紧校正机构紧密的与纱线校正机构贴合。

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张紧校正机构包括第一辊轴和橡胶圈以及滑块;第一辊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槽适配滑动,橡胶圈与第一辊轴同轴固定;固定校正机构包括第二辊轴和橡胶圈;第二辊轴转动连接在支架的上端且远离第一辊轴的一侧,第二辊轴与橡胶圈同轴固定,所述纱线校正机构包括第三辊轴和第一异形圈;第三辊轴转动连接在线性模组上,第三辊轴与第一异形圈同轴固定,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以及第三辊轴轴线平行且尺寸相同,第一异形圈置于橡胶圈的一侧,第一异形圈橡胶圈与之间形成定位纱线的夹槽,第一异形圈与辅助校正机构传动连接,且保持同一平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辊轴转动连接在滑块上并且置于第三辊轴的一侧,第二辊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并置于第三辊轴的另一侧,两个橡胶圈置于同一平面,第三辊轴在线性模组的带动下使得第一异形圈向两个橡胶圈的方向挤压,纱线置于两个橡胶圈和第一异形圈之间,通过第一异形圈橡胶圈与之间形成定位纱线的夹槽口径的不断变化,以实现不同尺寸的纱线使用,纱线夹持在第一异形圈橡胶圈与之间并且不被挤压,以避免纱线沿着辊轴的轴线方向窜动,第一异形圈与辅助校正机构传动连接,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障纱线的两端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在牵入和牵出时,通过辅助校正机构和橡胶圈的配合,对牵入和牵出端的纱线进行校正,避免牵入和牵出的纱线偏移。

1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线性模组包括安装座、滚珠螺母、滚珠丝杆;安装座固定在滚珠螺母上,滚珠螺母与滑槽适配滑动,滚珠丝杆转动连接在横梁上并与滚珠螺母螺纹连接,张紧校正机构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丝杆转动连接在横梁上,通过转动滚珠丝杆,使得滚珠螺母带动安装座沿着滑槽的方向滑动调节,从而带动滚珠螺母上端固定的安装座和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第三辊轴轴向滑动调节。

1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滚珠丝杆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蜗轮,蜗轮啮合有带有手摇轮的蜗杆,蜗杆转动连接在支架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手摇轮带动蜗杆的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因此在蜗轮和蜗杆的作用下,在调节完成后,避免滚珠丝杆自转导致的第一异形圈轴向窜动。

1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辅助校正机构包括第二异形圈;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上均轴向滑动设置有第二异形圈,第二异形圈与第一异形圈相切且可同步沿着辊轴的轴线方向滑动。

16、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第二异形圈包括两个第二外环,两个第二外环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第一异形圈包括第一外环和内环,内环的轴向两端均同轴固定第一外环,第一外环大于内环的外径并与环形凹槽适配,第一外环与第二外环相抵且在同一平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环插在环形凹槽的内部,内环的外壁与环形凹槽的内壁相抵,第一外环和第二外环相抵且在同一平面,以使得纱线被夹持在第二异形圈和第一异形圈以及橡胶圈之间,并且在当第三辊轴和第一异形圈轴向滑动时,此时在内环与环形凹槽的共同作用下,进而带动两个第二异形圈沿着辊轴的方向跟随滑动调节。

18、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外壁环形分布多个导向杆,第二异形圈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导向杆适配的导向槽,导向槽靠近橡胶圈的一侧为封闭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作用下,使得第二异形圈轴向滑动,且可跟随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转动,以保障第二异形圈跟随转动时减小与纱线的摩擦,减小对纱线的磨损,同时导向槽靠近橡胶圈的一侧封闭结构,保障了第二异形圈的内侧为平整的平面结构,减小开口对纱线剐蹭导致的磨损。

20、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外套环和环形分布在外套环上的多个连接杆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上的辊轮,辊轮置于环形凹槽内,外套环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三辊轴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套环套设在第一异形圈和限位环之间,并且与第三轴杆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异形圈的环形凹槽内均对称设置辊轮,辊轮不影响第二异形圈的正常转动,同时在辊轮和连接杆以及外套环的共同作用下,保障第二异形圈轴向滑动时以及定位纱线时的稳定性。

22、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易消除偏斜的纺纱机牵伸装置的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23、s1、将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纺纱架上,然后将纱线依次绕过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呈“s”型;

24、s2、通过转动线性模组,带动纱线校正机构沿着转动轴线方向滑动,通过第一外环与两个橡胶圈形成的夹槽适应纱线的尺寸;

25、s3、在s2的步骤中,纱线校正机构带动定位机构轴向移动,定位机构和纱线校正机构同步带动辅助校正机构轴向移动;

26、s4、辅助校正机构与纱线校正机构的第一外环相切且在同一平面,以保障纱线的牵引端置于第二异形圈和橡胶圈之间,以使得牵引端在任意上下角度调整时均能够置于夹槽内。

27、3.有益效果

2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9、1.本技术通过将纱线依次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使得纱线被绕成s型的结构,通过缠绕后的s型纱线,与装置的接触面积充足,避免纱线脱落;

30、2.本技术通过在纱线校正机构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机构和辅助校正机构同步滑动调节,使得纱线被限制定位在张紧校正机构和固定校正机构以及纱线校正机构之间,进而在当纱线的牵引端和插入端处于任意方向角度时,均能够充分的与牵伸装置保持良好的接触,在对纱线定位防止偏移的同时避免脱线和降低断线的频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