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纤维支承作用的三层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599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良好纤维支承作用的三层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特别是在造纸中所使用的编织带。具体说,本编织带是各种各样的,它可用来将纤维排列成一种三维的结构。当这样做时,减少了纤维的非均匀分布、针眼及其他在该制造过程中常观察到的不规则性。
纤维素类纤维结构,例如报纸,卡板纸箱,纸巾,面纸和厕所用纸是当代生活的常用品,这些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和经常使用产生了改进他们的型式的制造方法的要求。这样的纤维类纤维结构是通过将含水浆料从流浆箱分布到长网造纸机的网上或在双网造纸机二网之间而制成的。在任一情况下,成形网是一环状编织带,通过该网进行初步脱水,并使纤维在网上进行重新排列。当纤维与来自流浆箱的液体载体一起通过成形网时,纤维常常会发生损失。
在纸幅初步形成之后,该形成物其后变为纤维素类纤维结构,纸幅被运送至机器的干燥部,在常规机器的湿部在最后干燥之前,加压毛毯将纸幅压为单层的纤维素纤维结构。最后的干燥通常是由加热鼓来完成,例如杨克式干燥鼓。
在一个经改进的制造方法中,该方法对所制造的消费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气干燥替代了常规的压榨毛毯脱水。在通气干燥中,象压榨毛毯脱水一样,纸幅在成形网上初步成形,成形网从流浆箱所接受的含水浆料其浓度小于百分之一u即在浆料中,纤维的重量百分数小于百分之一)。初步的脱水发生在成形网上,但纸幅在网上的浓度通常不能大于百分之三十。纸幅从成形网被传送至透气的通空气干燥带上。
空气通过纸幅和通空气干燥带继续进行脱水过程。空气是由真空传送器的网眼,其他类真空箱或靴,预干燥滚筒和其它部件来传送的。空气使纸幅符合通气干燥带的外形并使纸幅的浓度增大。这种成形过程产生了更加三维化的纸幅。但是,当纸幅上的纤维偏斜至其方向垂直于通气干燥带的平面时就会引起针眼,破坏纤维的连续性。
纸幅在通气干燥带形成之后,被送入最后干燥阶段,在那里,它也可以印上标记。在最后干燥阶段,通气干燥带传送纸幅至加热滚筒,例如杨克式干燥滚筒,以便进行最后干燥。在该传送过程中,通过压印可以给部分纸幅专门的图案以产生多层结构。具有这样多层结构的纸品已广泛地被消费者接受。一种早期的通气干燥带发表在US3301746的专利中,它通过将其织物结构的关节图案压印到纸幅上产生了多层结构。
随后在通气干燥带上的改进是在带的编织结构上包含有树脂骨架。这种型式的通气干燥带在压印过程中可以赋予纸幅以任何所希望的连续或不连续的形状,而不是关节图形,这型式的通气干燥带发表在美国专利No.4514345;No.4528239;4529480;和4637859中。
这种型式的通气干燥带的编织结构和树脂骨架提供了彼此互相的加固,编织结构同时也控制了造纸纤维的偏斜,这种偏斜是由施加于带的背面的真空和通过带的空气流引起的。在早期的这种型式的带中,编织结构为单层细网眼,典型的是每英寸近似具有沿机器方向的50根纱线和横过机器方向的50根纱线。当从控制纤维偏入带内的观点来看,这样一种细网眼是可以接受的。但有几个理由证明它对具有代表性的造纸机来说是站不住脚的。一个理由是细网眼过于柔软以至于经常发生有害的褶皱和折痕。另外,细纱线不能提供合适的接口强度以及在造纸中遇到高温时经常会发生燃烧。
大部分通气干燥织物是平幅的编织物,其后被连接起来形成一带接缝的环形带。一般来说,扁平编织织物存在着在接口强度与拉伸阻力之间权衡利弊的问题。这种协调受经纱弯曲的控制,经纱在扁平织物中变成了沿机器方向的纱线。在通气干燥带中如果有一高的开口区(HOA),这种利弊权衡就十分敏感。换句话说,当减少经纱弯曲以提供具有更大拉伸阻力的织物时,接口强度将受到损害,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接口强度和拉伸阻力的平衡对HOA织物来说要更紧密的编织织物更为敏感,因为这样一种织物其每单位宽度上有较少的经纱。
另一个问题,特别在薄纸的制造中会遇到在纸幅的偏斜区域会形成小的针眼。最近已经知道,这种针眼与通气干燥带上编织结构的编织外形很有关系。
近来用于通气干燥织物的编织结构是具有垂直堆积经纱的双层设计。单一纬纱系统和垂直堆起的经纱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常规的想法是使用直径较粗的纱以增加织物的使用寿命。织物的寿命是主要的,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当磨损的织物要从造纸机上移去并把新的安装上时,要承担昂贵的停机时间。因为要更耐用,较大直径的纱要求彼此之间有较大的眼以适应编织,较大的眼将允许短的纤维,例如那些桉树类纤维,通过织物而被抽出,从而产生了针眼。用这样的短纤维制造的制品被消费者优选,因为这种短纤维赋予纤维素纤维结构一种柔软性。
这问题可以通过将每英寸更多的纱线织到图案中来解决。然而,这种方式减少了供空气流通过的开口面积。如果使用较小直径的纱线去加开这开口面积,则带的编织结构的抗弯刚度和完整性得到兼顾,但织物的寿命将减少。因此,现有技术也要求在必需的开口面积(对于空气流)和纤维直径(对于针眼和带的寿命)之间权衡利弊。
一种尝试是使带具有良好的纤维支承性,同时又具有能维持带寿命所必需的抗弯刚度和带的完整性,其方式是将粗、细沿机器方向的经纱结合起来使用。大直径纱线提供给织物以耐用性,较小直径沿机器方向的经纱在纸幅表面层上堆织在大直径纱之上以便支承纤维并使针眼减少。为了增加纤维支承,一种附加的较小直径机器方向经纱被安置在织物的承纸侧每堆成对机器方向经纱之间,这种尝试仍未满意地减少针眼的发生,因为编织结构缺乏平面性,附加的机器方向的纱不能通过另外的纱从下面得到支持,趋向下陷,下陷将使正在被制造的纸品增加针眼。另外,将两层系在一起的横过机器方向的纬纱从纸支持层顶部延伸至机器接触层的底部,这引起了从平面性的进一步恶化,使针眼增多。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案是承认在通气干燥带上的针眼及在成形网上的纤维损失与支持纤维的纱线有关而不是与纱线之间的开口空间有关。面对纸幅的纱线必须紧密排列以形成一个承纸的顶部平面,从而提供足够的纤维支持。加之,织造图案必须适应大直径的纱线,以便提供适当的织物寿命。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形网和一种通气干燥织物,它能减少纤维的非均匀分布及被制造产品的针眼。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形网和一种通气干燥织物,其在接口强度和拉伸阻力之间的利弊得到了平衡。
本发明是一种三层造纸织物,它具有一种结构可提供所要求的平面性以达到最小的非均匀纤维分布和针眼的最少出现,在平衡接口强度和拉伸阻力之间的利弊的同时,提供高渗透性。
就其最宽的保护形式而言,该三层造纸织物包括与一个经纱系统交织在一起的一个顶部纬纱系统和一个底部纬纱系统。经纱系统包括成对堆起的第一及第二经纱,它们每条都有自己的功能。然而,第一和第二经纱一起提供了一个顶部,它是带有单层编织织物的外观和特性的织物的纸支持表面,该织物有优选的平面织造图案。
每对纱线中的第一经纱与顶部纬纱以重复的图案,最好是平面编织图案相交织,有时也与底部纬纱编织,使顶部和底部纬纱层结合在一起。第一经纱与底部纬纱的偶尔交织使第一经纱具有一过大的弯曲,这就改善了三层造纸织物的编织接口强度。
每对纱线中的第二经纱仅与顶部纬纱交织,换句话说,它位于顶部和底部纬纱层之间,最好能堆积在与之成对的第一经纱的下方。具体说就是第二经纱永远不会织入底部纬纱的下方,进一步地说,每一配对中的第二经纱,当它向下编织以结合底部纬纱时,它仅仅从那些被第一经纱跳过的纬纱上方织过,这就维持了织物顶部表面的编织图案的同一性,所述的织造图案最好的是一种平面图案。另外,在每一配对中,第二经纱有相对地小的弯曲,这就改善了织物的拉伸阻力。
本发明的三层造纸织物的顶部表面的平面编织特性提供了所要求的平面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非均匀纤维分布和针眼的发生。顶部表面是由第一和第二经纱与顶部纬纱交织而形成的。顶部表面包括了当纱线在上方彼此缠绕时所形成的关节。这些关节限定出了一个承纸的顶部平面。平面性可以由下面的术语来确定顶部表面中的每根纱线都具有一个顶部死心横距(top dead CenterLongitude),它保持在由关节(Knuckles)所限定的平面的纱线直径的1.5倍之内,最好在1.0倍之内。该织物的厚度至少应为纱线直径的2.5倍。
现在,参照如下的附图对本发明作更加完全详细的描述,附图中

图1表示了本发明织物的向纸面的顶部平面图。
图2是沿图12-2线所作的横过机器方向的织物横截面图。
图3是沿图13-3线所作的顺着机器方向的织物横截面图。
图4是沿图14-4线所作的顺着机器方向的织物横截面图。
首先翻到上述附图,图1表示了本发明织物10的向纸面具有一由平面织机织出的织物的外观,向纸面是由织物10的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经纱平放在机器方向,纬纱平放在横过机器的方向。织物10是平幅织物,随后通过一织缝而缝合成环形,当然它也可以被编织成环状物。在后面的情况,其经纱和纬纱的定向与造纸机上有关方向的关系正好与上述平幅织物的情况相反。
然而,针对织物10是扁平编织,织物10的编织图案已被专门地进行了设计,其后通过一编织接口合成环状。参照图3,它是沿图1线3-3所作的在机器方向上织物10的横截面图。可以看出织物10包括两层纬纱。顶部纬纱12被安排在织物10的向纸面上,而底部纬纱14(没有表示于图1中)是安排在织物10的磨损面上。纬纱12,14可以2∶1的比率设置,对于在底层每根纬纱14,就存在着在顶层的两根纬纱12,交替纬纱12与纬纱14可以是垂直堆积的关系。另外,如图3所示的纬纱12,14的相对直径以及在图2和4中所看到的,纬纱14可以有比纬纱12更大的直径,以提高织物10的耐用性。
顶部纬纱12和底部纬纱14被一经纱系统交织在一起,它包括成对的,最好是堆起的第一经纱及第二经纱。第一经纱16与顶部纬纱12和底部纬纱14以重复的图案交织,这样使得它在一平面花型中以交替的方式分别穿过六根连续顶部纬纱12的上方和下方。然后,在下一根底部纬纱14之下编织,接着在下一顶部纬纱12重复上述图案编织。所重复的图案在图3和4被说明,图4是由图1线4-4所指明的顺着机器方向织物10的横截面图。注意图3和4,因为第一经纱16在交替的顶部纬纱12上方编织,这些纬纱没堆积在底部纬纱14的上方。当第一经纱16由底部纬纱14下方穿过下一根顶部纬纱12的上方进行编织时,过大的折曲20将会出现在第一经纱16之上。换句话说,第一经纱16与底部纬纱14交织,使二层纬纱12,14结合在一起是非对称的,向上折曲比向下折曲陡峭。所产生的过大的折曲20可以增加本发明的织物10的接口强度。
第二经纱18仅与顶部纬纱12交织,第二经纱18成对地与第一经纱16一起被设置,并越过那些相间的顶部纬纱12进行编织。当在底部纬纱14下面进行编织时,第一纱经16不能同时在顶部纬纱上面编织。第二经纱18穿过一根顶部纬纱12之后再以重复图案在下一组七根连续的顶部纬纱12的下面编织,而不曾穿过一根底部纬纱14的下方。因此,第二经纱18永不通过织物10的磨损面,即使它们堆积在第一经纱16下面的部分高达他们长度的75%。最重要的是,第二经纱18在一些点上穿过顶部纬纱12的上方编织,在这些点上第一经纱16位于底部纬纱14下面,以维持织物10的向纸面的平面编织特性及为减少或消除针眼的存在而要求的平面性。进一步说,第二经纱18的运行路线使之具有最小的弯曲量,在顶部纬纱12和底部纬纱14之间的直线部分近似它的长度的88%,这对增加本发明织物10的拉伸阻力是有贡献的。
应注意,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3和4中第二经纱18被画成影线,回头再参照图1,织物10向纸面的顶部平面图,由第二经纱18所产生的关节也被类似地画成影线。沿着任一给定的经纱轮廓观察,每第四关节都是由第二经纱18所产生的。织物10的向纸面平面编织特性很容易从图中看到。
图2是由图1线2-2所指明的横过机器方向的织物10的横截面图。可以观察到,在每一对纱线中,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都是垂直堆积关系,这是他们优先选用的,但它们彼此的关系并没有要求。为了说明的目的,第二经纱18全部以黑圆点表示。可以看出在第一经纱16从底部纬纱14下方穿过的位置第二经纱18维持了织物10的向纸面的平面编织特性或平面性。
参照图1,沿着任何给定的经纱轮廓,由第二经纱18所形成的关节可以稍稍在纬向上或者在横过机器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偏离由第一经纱16所形成的那些关节,因为当第一经纱16向下编织到底部纬纱14时,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必须从他们通常堆积的关系互相绕过。如图1所示,由第二经纱18所形成的关节轻微地被移向右边,本来它与成对的第一经纱16所形成的关节是完全对齐的。这种位移也可以是向左边或它可以在左、右之间交替。由第二经纱18形成的关节相对于第一经纱16形成的关节的排布可以通过编织定时或穿经作业进行改变,这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及公知的。
本发明的织物10如前面所指出的最好是平幅编织,随后缝合成环形,这样,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可以使织物10的纱线具有较高接口强度和拉伸阻力,它们分别源于各自的纱线。织物10可以接收从流浆箱排出的纤维素纤维或把纤维素纤维幅送到干燥设备,典型的是加热滚筒,例如一个杨克式干燥滚筒。这样,织物可以被用作一个成形网,一个加压毛毯或者用作一个通气干燥带,对干燥带来说,可以附加上一个树脂压印层。
织物10的向纸面被编织时,每根纱12,16,18的顶部死心横距TDC都不能超过纱线直径的1.5倍,是好是不要多于1.0倍纱线直径。在任何位置纱线都低于该表面,在所有位置上,织物的表面低于上述表面的范围应在1.5倍纱线直径之内,最好是1.0倍直径,除了第一经纱16编织在底部纬纱14下方外。纱线的直径是以纱线12,16,18的直径为依据的。如果纱线12,16,18有不同的直径被使用,则纱线直径是指纱线12,16,18中最大的直径。如果具有非圆横截面的纱线12,16,18被使用,那么就认为纱线直径是在垂直于织物10平面内所看到该纱线12,16,18的最大尺寸。纱线的顶部死心横距TDC是一条平行于纱线的纵向轴的线,它位于最接近织物10的向纸面的位置上,这段的讨论确立了一种对织物10的平面性进行评价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织物10的厚度至少为一根纱线直径的2.5倍,直径的定义如前所述,最好为一根纱线直径的3.0倍。这样的厚度对提供足够坚硬的带是十分重要的。结果,使带的寿命不会遭到过早的损坏。
织物10的厚度是在70°F至75°F的温度下测量的,所使用的仪器是由Newburg,Oregon州的Emveco公司生产的Emveco Model 210A数字测微计或一种类似的仪器,使用每平方英寸30磅的载荷,通过一圆形的直径为0.875英寸的底脚支承°当测试厚度时,织物10在机器方向可以加载到每直线英寸20磅的最大值。在测试过程中,织物10必须被保持在50°F至100°F的温度内。
本发明的织物必须允许有足够的空气流垂直其平面。织物10有一空气渗透度,它从每分钟每平方英尺200标准立方英尺至每分钟每平方英尺1500标准立方英尺。织物10的空气渗透度是在每英寸15磅的压力下测量的,测量使用Frazier渗透度试验器,在0.5英寸水压差的压力下进行的。如果织物10的任何一部分达到了前面提到的空气渗透度限度,那么就可以认为整个织物10都达到这些限度。
如上所述,具有非圆形截面的纱线也可以被用于编织本发明的织物10,另外,底部纬纱14可以比顶部纬纱12有较大的直径。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可以为非圆形截面,但是,无论如何,它们最好具有相同的直径。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并非一定要和顶部纬纱12的直径相同,尽管他们有相同的直径会更好些。
织物10被用作通气干燥带时,有可能还包括一个树脂压印层,采用具有耐水解添加剂的聚酯更可取。另一方面,当织物10被以单纯的形式使用时,聚酰胺纱线可以被用于其编织工艺,特别是作为底部纬纱14,可以发挥聚酰胺的耐磨损和耐腐蚀的好处。一般来说,织物10可以采用从任何可挤出的合成树脂挤压出的单纤维丝线进行编织。使用哪种树脂要取决于织物10的用途或者说最终使用。
在前面的讨论中以及从图1至4的描述中,假定顶部纬纱12,底部纬纱14,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都是单纤维丝线,然而,复丝和合股单纤维丝也可以用于纬纱,尤其是顶部纬纱12,可以提高织物10向纸面的平面性。
图1至4所示的编织图案在织物10的生产中是比较可取的,因为它的平面编织特性提供了高水平的表面平面性,可把针眼的发生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还因为它在接口强度和拉伸阻力的权衡中能达到平衡。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附属权利要求范围内把编织图案变更,织造织物时使其顶部和底部纬纱被一根第一经纱交织,将纬纱连接在一起,还包括与之结合的第二经纱,它不与底部纬纱捆扎在一起,但在该点上与顶部纬纱编织,在堆积纱线对中与之相关的第一经纱则与底部纬线相编织。
按照图1至4中所表示的图案编织出的织物10是扁平编织物,每英寸有90根绞合经线。其中每英寸45是第一经纱16,每英寸45根是第二经纱18,它们以堆积状态成对出现,这里,有每英寸60到80根绞合纬纱,其中三分之二是顶部纬纱12,三分之一是底部纬纱14。纬纱12,14的比率是2∶1,交错的顶部纬纱12被垂直地堆积在底部纬纱14的上面。
织物10随后被缝合成环形,经线因此变为纵向或者是机器方向,纬纱变为横向或者横过机器方向的线。
第一经纱16和第二经纱18是聚酯单纤维丝线,它们的圆形横截面的直径是0.15毫米。顶部纬纱12和底部纬纱14是聚酯单纤维丝线,它们的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分别是0.15毫米和0.20毫米。织物10是以每英寸72根纬纱被编织的,它有52.6%的开口区域。
织物10的空气渗透度是从每平方英尺每分钟1075至1175立方英尺,在0.5英寸的水压差,每英寸15磅的张力下用Frazier渗透度试验器测量的。织物10的厚度是从0.0248至0.0264英寸,它是在以上的条件下用Emveco Mode 210A数字测微计测量的。
如上所述,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变更将是明显的,但这些修改将不会超出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层造纸织物,包括一个顶部纬纱系统和一个底部纬纱系统;及具有成对排列的第一和第二经纱的经纱系统,所述的第一经纱与所述的顶部纬纱交织,有时以一种重复的图案将所述的底部纬纱连接到所述的顶部纬纱上,所述的第二经纱通过在所述的顶部纬纱和所述的底部纬纱之间的穿行和通过在某些点与所述顶部纬纱的连接与所述的顶部纬纱交织起来,在上述的某些点处纱线对中,某一经纱与所述的底部纬纱编织,所述的第二经纱不与所述的底部纬纱交织,其中,所述的顶部纬纱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经纱形成所述三层造纸织物的顶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和第二经纱对中的第一经纱都是垂直地堆积在第二经纱的上方,但所述的第二经纱从顶部纬线上方穿越的那些点除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部纬纱系统中有两根纱线,对应于所述的底部纬纱系统中每一根纱线,在所述顶部纬纱系统中的交替纱线与所述底部纱线系统中的所述纱线是垂直堆积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经纱以一种平面编织图案与所述顶部纬纱交织,与之相关的所述第二经纱同所述的顶部纬纱以一平面编织图案在某些点处交织,在这些点处所述第一经纱同所述的底部纬纱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在六条连续排列的顶部纬纱的上方和下方编织,然后以重复的图案在下条底部纬纱的下面编织,再在下一条顶部纬纱的上面编织以重复所述的图案,所述的第二经纱在七条连续排列的顶部纬纱的下面和在下一条顶部纬纱的上面以重复的图案编织,当所述的第一经纱与底部纬纱偏织时,在顶部纬纱上进行编织的所述的第二经纱被所述的第一经纱跳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经纱在顶部纬纱之下编织,顶部纬纱在所述的底部纬纱上垂直地堆积,第一经纱还穿过那些未堆积在底部纬纱上方的交替顶部纬纱的上方,所述的第二经纱在那些没有在底部纬纱上堆积的交替顶部纬纱的上方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纬纱具有比所述的顶部纬纱较大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经纱有相同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经纱有一个非圆形的横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纬纱具有一个非圆形的横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具有一个非圆形的横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经纱及所述的顶部纬纱具有相同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所述的底部纬纱,所述的第一经纱和所述的第二经纱都是单丝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是被绞合的单丝纱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纬纱是被绞合的单丝纱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是复丝纱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纬纱是复丝纱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所述的底部纬纱,所述的第一经纱和所述的第二经纱都是耐水解聚酯纱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纬纱,所述的底部纬纱,所述的第一经纱和所述的第二经纱都是聚酰胺纱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纬纱是聚酰胺纱线。
全文摘要
一种三层造纸织物,包括用一经纱系统交织的顶部和底部纬纱层,经纱系统包括成对的相关连堆积的第一和第二经纱。在每一纱线对中,每一经纱与顶部纬纱以一平面编织图案交织,有时被与底部纬纱的交织所打断,从而使顶部和底部纬纱层连接在一起。在每一纱线对中,当第二经纱在底部纬纱下面向下编织时,第二经纱正常地在顶部和底部纬纱层之间穿行,并在第一经纱的下面堆起,从被第一经纱跳过的顶部纬纱上方编织,以维持织物顶部表面的平面编织特性,第二经纱永远不会与底部纬纱编织,织物是扁平编织,其后缝合成环形,第一经纱有一过大的弯曲度,提供织物以较高接口强度。有相对小弯曲的第二经纱使织物具有较高拉伸阻力。
文档编号D21F7/08GK1131213SQ95116389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3日
发明者J·M·霍斯 申请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