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的压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3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机的压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丝网干燥机蒸汽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控制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是关于控制造纸机干燥工段蒸汽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这种压差的控制装置。
造纸机中,成型网通过辗压工段后立即通过纸张干燥工段。此种工燥工段包括诸多旋转的加热滚筒,湿纸网在它上面通过,以便能得到所需程度的干燥。更详细地说,在传统的干燥工段,湿网围绕着用蒸汽加热的铸铁干燥滚筒的外表面通过。用于加热这些干燥滚筒的蒸汽借助旋转密封装置,通过中空轴颈进入干燥机,然后凝结在干燥机壳体或滚筒的内壁上。蒸汽凝结在干燥机滚筒的内表面上,此种冷凝液用虹吸装置排出。但是当这种干燥滚筒高速运行时,例如丝网的速度为每分钟1000至1200英尺,这在干燥工段并不是罕见的,这时冷凝液就不是集中在干燥机的底部,而是被离心力甩到干燥机滚筒或壳体的内表面各处。干燥机壳体内部冷凝液的这种趋向在本技术领域
内是已知的,称之为“趋边现象”,并在纸浆与造纸工业技术协会(TAPPI)1958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R.E.怀特(White)写的一篇论文中作了充分的说明。当冷凝液趋过时,干燥机壳体不能接触“新蒸汽”而是被冷凝液层与之隔开了,该冷凝液层阻碍新蒸汽把热量传递到干燥机壳体的表面和随后传递给相邻的纸网。这种隔绝减弱了干燥作用,但这种对热传递的阻力可以通过降低干燥机内部冷凝液的厚度使之保持最小值。
不凝蒸汽在干燥机壳体内部的积累可以引起干燥机壳体沿机器横向的干燥特性不均匀。这个问题是R.B.赫姆(Hurm)提出来的,发表在TAPPI(纸浆与造纸工业技术协会)1963年第46卷第9期上。连续地让一些未凝蒸汽或水蒸汽同冷凝液一起从干燥机壳体内抽泄出去,可以使这种不凝蒸汽或气体的集结或积累保持在最低水平。这种未凝蒸汽或掠过蒸气于是就会吸走不凝气体,并阻止此种气体在干燥机壳体内积累。
另外,此种掠过蒸汽具有附加的降低干燥机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有利作用,这种压差是排出冷凝液所需要的。低密度的掠过蒸汽带走并混和高密度的冷凝液,从而形成合成密度大体上低于冷凝液密度的两相混合物。这时,克服干燥机壳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排出这种密度相对较低的、蒸汽和凝结物的混合物所需要的压差相应地降低了。此外,这种掠过蒸汽还可以用在干燥工段需要低压蒸汽的各后续干燥机壳体内。或者换个办法,可以将此掠过蒸汽增压或补充,以提高它在此处的压力,便于在同一干燥机壳体内再利用。当然,干燥机壳体两端的压差不会是太大的。
在排出冷凝液方面的进一步考虑是,需要运行的稳定性。实践中已经观察到,如果挨近冷凝液的虹吸管的外端被冷凝液浸没,那么消除冷凝的过程就会中止。结果,干燥机会充满冷凝液,致使干燥速率降低,干燥机驱动负荷相应增大。这些问题是由T.A.加德纳(Gardner)在加拿大纸浆与造纸杂志,1964年第65卷第14期上,更详细的是在1983年出版的TAPPI技术情报刊物TIS 014-60上强调提出和给予讨论的。
由上所述,很明显,冷凝液抽泄系统所追求的目标是,首先,以某个速率抽吸冷凝液,该速率至少要等于干燥机壳体内部形成冷凝液的速率,才不致使干燥机满溢;其次一个目标是,保持冷凝液层尽可能地薄,以使从“新蒸汽”到纸网的传热速率尽可能地高;第三,通过抽泄排出不凝气体,以达到改善机器横向上干燥速率的均匀性;第四,利用系统保持稳定运行时所需的最小压差,从干燥机壳体内排出冷凝液。
为达到上述四个目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H.P.菲什威克(FISHWICK)在一本题为“造纸机的蒸汽和冷凝液系统”的TAPPI出版物中讨论了这些建议。另外,这些基本概念在给加德纳(Gardner)的美国专利第4,447,964号以及给贾斯特斯(Justus)的美国专利第2,869,248号中已经都提出来过。此外,由伯劳(Perrault)写的发表在1979年第62卷第11期TAPPI上的一篇论文使人认识到上述目标,由TAPPI 1984年出版的贾彼得(Jumpeter)的一篇论文,在“工程会议记录汇编”374页上也涉及了上述内容。
尽管上述专利和其他公开文章都提出上述目标和建议用于达到那些目标的系统,但所有这些先前的方法和设备都没有解决某些固有的控制问题。尽管上述每一种系统都可以调整到就某些特定的情况按可以接受的方式运行,然而它们不能在两个方向以及在量值上响应系统中偶然扰动所需要的改变以及机器运行状态的变化。
作为先有建议此种无能为力的一个例子,在“造纸机的蒸汽和冷凝液系统”中,图1画出了普通差压控制系统容许输入一个设定点,但所需设定点在机器速度、蒸汽压力和冷凝液流率改变时也改变。因为设定点的变化是上面提到的各变量的综合函数,如图2所示,所以机器操作员常常愿意把压差设定点设定在满足宽范围运行条件所需的最高值上。这种把差压设定点设定在最高值上的做法导致低效率的运行。此外,这种系统也没有解决容易满溢的问题。再有,如果一组干燥机中有一个虹吸管满溢,鉴于设定点压差保持固定,掠过控制阀将略微关闭,但适当的控制作用却可能会略微打开此阀,以阻止干燥机满溢。
在示于图3的授予贾斯特斯的美国专利第2,869,248号的流量控制概念中,通过测量和控制同冷凝液一起抽泄出去的掠过蒸汽的量,防止上面最后谈到的问题发生。于是,当一个干燥机开始满溢时,控制阀就会略微打开一些。不过,该系统仅仅在一个固定的设定点上运行,而该设定点并非对所有运行状态都是合适的。
在前面提到的贾彼得写的论文中,图4描述的系统使用一个微处理器,以冷凝液从分离器箱流出的速率为基础调节设定点。这种控制器建立设定点的办法是,不断地把它降低,直到冷凝液流率减少为止。但是这个方法导致干燥机在稳定运行点附近或低于稳定运行点运行。在许多高速干燥机中冷凝液流率一直要到压差低至干燥机满溢才会减少。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即使压差后来增加了,干燥机也不能从满溢状态恢复正常。
根据本发明,前面提到的先有技术各项建议的不足由于认识到一些参数的重要性而得到克服。这些参数将确定,多大的压力差对于干燥机工段稳定、有效的运行才是恰当的,并且这些参数作为输入量被输入控制器内用于计算合适的设定点。这种方法至少要求输入机器速度和冷凝速率两个参数,不过该方法通常也要求输入蒸汽压力值,并且可以利用来自裂纸检测器的信号作为输入量,来调整裂纸状态的设定点。
除了利用上述各参数作为输入量确定系统运行特性之外,本系统还为掠过蒸汽的动量提供设定点信号,该参数正如下文将说明的那样,对于保证抽泄系统的稳定和有效运行是重要的。此种掠过蒸汽的动量与掠过密度和掠过速度平方的乘积成正比。该参数最好作为输出参数,以代替压差,后者是质量流率或体积流率。根据本发明,对于正常运行的适当压差应理解为,为了适应运行中偶然失常现象,需要设置比最低压差高一些的值。这种偶然失常现象包括冷凝液流的增加、压差的小起伏以及速度的增加。事实上已经证明,加上大约每平方英寸两磅的压差已足够了。
上述方法不要求连续调节设定点和监视响应结果,就象前面提到的贾彼得的论文中描述的系统一样。象先前建议中描述的这样一种控制作用,它不断地使运行进入到图2曲线所示最小压差附近的不稳定区域,与此相反,本系统利用图2所画的、由实验确定的关系曲线把虹吸系统调整到最稳定和有效的运行点上。按照本发明的系统使用一个具有蒸汽泄放口和低损耗涡流流量计的小型径向虹吸管而得到进一步增强。关于此种增强的运行应理解为,通过增大的径向吸管的尺寸或减弱掠过蒸汽,都可以满足压力损耗较低的要求。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径向吸管的尺寸。但是,如图2顶部曲线所示,由于掠过蒸汽对压差的敏感性增加,在干燥机运行于稳定压差时,掠过蒸汽的流率通常都极高,即最小压差加上大约每平方英寸2磅。本发明利用如下事实,当减小径向吸管的尺寸时,最小压差的增加相对来说比较小,而掠过灵敏度的降低却相当显著。通过把动量控制到一个大约高于压差最小值每平方英寸2磅的值,并使用小型径向吸管,在机器运行不正常期间掠过蒸汽就不会那么大变化了。所以,阀门、冷凝器和连接管道都不太可能嫌尺寸太小,以致即使在压差较低时系统也能继续运行于稳定状态。
按照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抽泄系统的运行通过利用象前面提到的贾斯特斯的专利中描述的蒸汽泄放口而得到进一步稳定。尺管本发明控制干燥机运行偏离不稳定点,但使用蒸汽泄放口却能保证干燥机可以从甚至主系统失常的状态中恢复。举例来说,如果压差降至零,即使是短时间,虹吸管的顶端也将会浸没在冷凝液中。用通常的压差控制,设定点压差可能不足以克服离心力以抽吸冷凝液,干燥机仍将满溢。用上文所述的那种贾彼得系统,控制器将使压差增加,但只增加到不引起冷凝液流增加为止。然而为了达到掠过蒸汽设定点的流率,伯劳和授予贾斯特斯的第2,869,248号美国专利描述的流量控制系统将试图增加该压差。但在高速机器上,必要的流率可以仅从干燥工段中几台未满溢的干燥机获得,而相应的压差却不足以使其余的干燥机不满溢。采用按本发明设计的系统,掠过动量的设定点也将引起压差增加,以便达到设定点流率。此外,通过外加的掠过蒸汽进入位于冷凝液液面之上的蒸汽泄放口来减小排放冷凝液的密度,导致抽泄满溢干燥机所需的压差同时降低。再者,由于冷凝液流率减小,系统将自动提高设定点。这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会提供一个在此之前所不能达到的稳定的运行范围。
结合按本发明设计的系统,第三个特色是使用低损耗量器。此类低损耗量器可以包括一具简单的、具有小型节流或涡流型量器的孔板流量计。前者用于本技术领域
,提供直接正比于掠过动量的压降,该压降可以测量出来并用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量。尽管此类流量计在市场上买得到,但由此得到的信号常常要经过处理以提供质量流的容积或质量流量。按照本发明,此处提出的把涡流的泄流频率用作直接输入控制器内。该频率也和掠过蒸汽的动量有关。此类装置可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而不会明显地增加压力损耗。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选择掠过蒸汽流率设定点的方法。通过仔细试验,可以建立一系列类似于图2所示的那些曲线。对于给出的速度、干燥机压力、冷凝速率和虹吸管尺寸这些给定条件,初步定出最小压差点,以此确定所希望的运行设定点。考虑到运行中不很严重的失常现象,此值应加上前面提到的每平方英寸2磅这个添加量。接着可利用所对应的该压差计算掠过蒸汽的动量,后者即用作为设定点。
可以针对任何给定虹吸管的几何形状作出一系列这种计算,并且把设定点动量的值作为各种速度的冷凝负荷的函数画成曲线。控制器于是可以利用实测的冷凝速率和速度作为输入量,利用图2的曲线族计算所希望的设定点。该类型的典型曲线族示于图5。
有时会发现,由这些程序确定的设定点可提供的掠过蒸汽容积流率,要小于正常不凝蒸汽抽泄所需要的值。因此,希望有作为最小值的某个具体容积流率,并且利用控制器检查它,保证总是满足该最小值。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从造纸干燥机的滚筒中抽出冷凝液提供方法和设备,它克服了前面提到的现有技术各项建议的不足,并且对丝网干燥技术作出的重要贡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直接控制未凝蒸汽的动量流率来响应干燥机的速度和冷凝液的流率,从而提供一种间接控制降落于被加热干燥机上的压差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网干燥机蒸汽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控制装置,其中分别由速度传感器和冷凝速率传感器产生的控制信号由控制器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调节,从而在保持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尽可能低的情况下使干燥机不致因冷凝液而满溢。
本发明的其余各项目的,通过公开这些附图,说明书和附加的权利要求
书,将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一目了然。
本发明是关于控制丝网干燥机蒸汽入口管线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控制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配置在干燥机出口管线内的可选择控制的出口阀、用于有选择地控制蒸汽、冷凝液和不凝气体流出干燥机。出口阀驱动机构安置在出口阀近旁,用于有选择地控制出口阀在它的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的设定之间操作。速度传感器安置在干燥机近旁,用于感知干燥机的旋转速度并用于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干燥机转速的第一控制信号。冷凝速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冷凝液层在干燥机内部积聚的速率,用于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积聚速率的第二控制信号。一个控制器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出口阀驱动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激励驱动机构,以响应分别由速度传感器和冷凝速率传感器产生的各控制信号。这种配置,控制器把来自速度传感器和冷凝速率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调节,从而防止了干燥机由于冷凝液而满溢,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也得以保持在尽可能低的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配置在蒸汽入口管线近旁的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进入到干燥机的蒸汽压力,并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入口管线内压力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器对来自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的第三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调节。
此外,控制器还包括一个配置在丝网近旁的裂纸传感器,用于感知该处纸的断裂并用于产生表示此种网上断裂的第四控制信号。为防止此种网上断裂事件发生时过分耗用掠过蒸汽,控制器对来自裂纸传感器的第四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以便另行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
再有,控制装置包括一个配置在出口管线近旁的掠过蒸汽传感器,用于检测从干燥机排出的掠过蒸汽的动量。接过蒸汽传感器产生正比干掠过蒸汽动量的第五控制信号。为保证从干燥机里面抽泄冷凝液的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控制器对第五信号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
控制装置包括一个配置在出口管线里面、用于测量掠过蒸汽动量的孔板流量计装置。该孔板流量计有一个节流孔道,用于提供一个直接正比于掠过动量的压降。掠过蒸汽传感器也是跨接于检测蒸汽掠过动量的通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是一个微处理器,干燥机则包括一个配置在干燥机内、用于从其中排出冷凝液的径向虹吸装置,该虹吸管的内径为2.29厘米或更小些。
尽管附图和下文提出的详细说明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将会理介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仅仅是通过举例来说明怎样才能实现本发明的装置和实施该方法在不脱离本权利要求
书规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基本概念,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型。
再有,虽然本发明是作为专门适用于造纸机的干燥工段来具体介绍的,但可以理解本发明如附加权利要求
书规定的那样,可设想应用于任何适宜材料干燥网的控制系统。
图1是关于普通压差控制装置的先有建议的方框图,该装置在一本前文述及的H.P.菲什威克写的“造纸机的蒸汽和冷凝液系统”出版物中曾有过描写;
图2是干燥机压差对掠过流率的关系曲线;
图3示出了授予贾斯特斯的美国专利第2,869,248号中的图3所提出的流量控制概念;
图4示出了前面提到过的贾彼得的论文在TAPPI 1984年第347页上所教导的一个先有公开;
图5示出了冷凝速率对掠过动量的关系曲线,是用给定的虹吸管几何形状画出的典型典线族;
图6是根据本发明作出的控制装置示意图;以及图7是类似图6的示意图,但结合了用于后备手动操作的传统压差和/或流量控制系统。
相同的标号在各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3和4示出了各种先有技术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干燥机壳体里面抽泄冷凝液。
图2示出了一组用于调整虹吸系统达到最稳定有效的运行点的曲线。
图5是一组用于调整控制器的曲线,它利用测得的冷凝速率和速度作为输入量来计算所希望的设定点。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以及总的用10表示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丝网干燥机16的蒸汽入口或供汽管线12和总的用14表示的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装置10包括一个配置在蒸汽入口管线12里面的可控制的入口阀18,用于有选择地控制蒸汽流过供汽集流管20进入干燥机16。一个可选择地控制的出口阀22配置在干燥机16的出口管线14当中,用于有选择地控制蒸汽、冷凝液和不凝气体从干燥机16流走。入口阀驱动机构24配置在入口阀18近旁,用于按照压力控制器26的指令有选择地控制入口阀18在它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的设定之间操作。出口阀驱动机构28配置在出口阀22的近旁,用于有选择地控制出口阀在它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的设定之间操作。速度传感器30配置在干燥机16近旁,用于感和干燥机16的旋转速度并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干燥机16的转速的第一控制信号。冷凝速率传感器32配置在冷凝液泵34和冷凝液回流管36之间,用于感知冷凝液层在干燥机16内部积聚的速率,并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积聚速率的第二控制信号。一个总的用38表示的控制器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出口阀驱动机构28,用于有选择地激励驱动机构28,以响应由速度传感器30和冷凝速率传感器32产生的各控制信号。控制器38把来自速度传感器30和冷凝速率传感器32的各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从而防止了干燥机16因冷凝液而满溢,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也得以保持在尽可能低的值。
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10还包括一个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40,用于感知入口阀18和干燥机16之间蒸汽的压力,并产生正比于被感知的入口阀18和干燥机16之间压力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器38对来自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40的第三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确定出口阀22的相对最佳设定。
除上述各传感器外,控制装置10还包括一个配置在丝网近旁的裂纸传感器42,用于感知该处纸的断裂,并产生表示此种网上断裂的第四控制信号。为防止此种网上断裂事件发生时过分耗用掠过蒸汽,控制器38对来自裂纸传感器42的第四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以便另行确定出口阀22的相对最佳设定。
控制装置10还包括一个配置在分离器箱46和出口阀22之间的掠过蒸汽传感器44,用于检测从干燥机16排出的掠过蒸汽的动量。掠过蒸汽传感器44产生正比于掠过蒸汽动量的第五控制信号。为保证从干燥机16里面抽泄冷凝液的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控制器38对此第五信号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确定出口阀22的相对最佳设定。
图7示出了另一则实施例,其中控制装置10A包括一个配置在出口管线14A当中、总的由43A表示的孔板流量计装置,用于测量掠过蒸汽的动量。孔板流量计43A包含一个节流孔道45A,用于提供一个直接正比于掠过动量的压降。掠过蒸汽传感器44A跨接在检测蒸汽掠过动量的通道45A上。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控制器38是一个微处理器,而干燥机16则包括一个配置在干燥机内部、在图6上所表示的径向虹吸装置48,用于从中泄出冷凝液。虹吸装置48包括一个内径小于2.29厘米的虹吸管。
如图6所示,可以是微处理器的控制器38拥有一系列输入,包括机器速度输入50、冷凝液流率输入52、入口管线压力输入54、裂纸信号输入56和掠过动量输入58。控制器38的输出至少有一个设定点信号,用于控制掠过流率,后者又被传感器感知用作反馈控制。控制器38具有用于冷凝液流率52和机器速度50的各个输入端。另外,控制器还可以具有一个用于蒸汽压力的输入端54。而掠过控制设定点是一个正比于掠过动量的值,该设定点的值高于最小压差每平方英寸1至3磅,最好是每平方英寸2磅。系统10应用干燥机虹吸装置和径向虹吸管48中的蒸汽泄放口60,该虹吸管的内径小于2.29厘米。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流率传感器44是涡流计,并且该系统可适用于非水蒸汽的可冷凝蒸汽。控制器输出62可以为图7中一个共用的热压缩机系统中的循环阀和热压缩机阀两者都提供设定点。控制器可被设置到维持规定的最小值的容积流率,以保证清除掉足够容积的不凝气体。
掠过动量的设定点值得将随着冷凝液流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机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如图7所示,本系统可以同用于手动后备操作的传统的压差和/或流率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在本系统中为了正常运行所需的适当压差,必须设定得稍高于最小值的压差以适应运行中偶然出现的失常情况。经验表明,添加大约每平方英寸2磅的压差将足够了。本系统的运行由于使用前面所述的小型径向虹吸管、蒸汽泄放口以及低损耗涡流流量计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用增大径向虹吸管尺寸或降低掠过流量的办法来达到这种低压力损耗。本发明利用了这一事实,即当减小径向虹吸管尺寸时,最小压差值的增加相对来说较少,而掠过灵敏度的减小则相当显著。把动量控制到高于最小压差值大约每平方英寸2磅的数值,以及使用小型径向虹吸管,用此方法可使掠过动量在机器运行失常期间不致变化太大。结果,各阀门、各冷凝器以及连结管道就不大可能会嫌尺寸太小,以致本系统甚至在压差低下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运行于稳定状态。通过使用蒸汽泄放口保证了干燥机可以从甚至主系统失常的情况下回复正常。为了达到设定点流率,掠过动量的设定点也会使压差增加,而且由于冷凝液流率减小,系统将自动提高设定点值。再有,蒸汽泄放口位于冷凝液层之上,由于附加的掠过蒸汽进入该泄放口,使抽泄冷凝液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同时降低了抽泄已满溢干燥机所需要的压差。这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就能提供前所不能达到的运行稳定性范围。
通过提供一种简单的、带有小型涡流流量表的板孔流量计,可以测出压降并用作控制器的输入。
首先找出适用于给定的速度、干燥机压力、冷凝率以及虹吸管尺寸这些条件的最小压差,就可以确定所希望的运行设定点。对于此值还要加上某个增量,通常是每平方英寸2磅,以便适应运行中不太严重的失常情况。然后用与此压差对应的掠过蒸汽来计算掠过动量,后者就用作为设定点。
本发明利用上述各项参数作为控制器的输入,接着就计算出恰当的设定点值。本系统不象先有技术各项建议中说明的那样,它不要求连续调节设定点或监视响应结果。
权利要求
1.用于控制丝网干燥机蒸汽入口管线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配置在干燥机出口管线当中,用于有选择地控制蒸汽、冷凝液和不凝气体流出干燥机的可选择控制的出口阀;配置在所述出口阀近旁,用于有选择地控制所述出口阀在它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的设定之间进行操作的出口阀驱动机构;配置在干燥机近旁,用于感知干燥机旋转速度并产生正比于所述被感知的干燥机转速的第一控制信号的速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冷凝液层在干燥机里面积聚的速率,并产生正比于所述被感知的积聚速率的第二控制信号的冷凝速率传感器;以及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出口驱动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激励所述驱动机构,以便响应由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凝速率传感器分别产生的各控制信号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来自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凝速率传感器的所述各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从而防止干燥机由于冷凝液而满溢,而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被保持在尽可能低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知所述入口阀和干燥机之间蒸汽压力,以及用于产生正比于所感知的所述入口阀和干燥机之间压力的第三控制信号的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来自所述蒸汽入口压力传感器的第三个信号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比较,用于进一步确定所述出口阀的所述相对最佳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丝网近旁、用于感知该处纸裂并产生指示此种网上断裂的第四控制信号的裂纸传感器,来自所述裂纸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比较,用于另行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以防止此种网上断裂事件发生时过分消耗掠过蒸汽。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干燥机和所述出口阀之间、用于检测从干燥机排出的掠过蒸汽动量的掠过蒸汽传感器,所述掠过蒸汽传感器产生正比于掠过蒸汽动量的第五控制信号,所述第五信号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比较,用于进一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以便保证从干燥机内部抽泄冷凝液的系统稳定有效的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
4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出口管线当中、用于测量所述掠过蒸汽动量的孔板流量计,所述流量计有一个节流孔道,用于提供一个直接正比于掠过动量的压降,所述掠过蒸汽传感器跨接于检测所述蒸汽掠过动量的通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一个微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还包括配置在干燥机里面、用于从中吸走冷凝液的径向虹吸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
7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虹吸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内径小于2.29厘米的虹吸管。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丝网干燥机蒸汽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压差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有选择地控制流出干燥机的掠过蒸汽、冷凝液和不凝气体的出口阀。干燥机的速度传感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冷凝速率传感器则感知冷凝液层积聚的速率,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出口阀驱动机构,有选择地激励该机构。控制器对这些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口阀的相对最佳设定,从而防止干燥机由于冷凝液而满溢,而入口和出口管线之间的压差则被保持在尽可能低的值。
文档编号F26B13/10GK87100471SQ87100471
公开日1987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23日
发明者格雷戈里·林恩·韦德尔, 小斯坦利·彼得·加文, 罗伯特·卡西米尔·福斯勒 申请人:美商贝洛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