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674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造纸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织物。本实用新型的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纬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所述第二对经纱和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纬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和所述第二对经纱中的每对经纱形成在所述织物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该缝构造减少了痕迹且增加了缝强度且增加了缝耐磨损性。
【专利说明】
造纸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织物,特别地涉及用于将编织织物的端部结合在一起以形成连续带的缝。本实用新型可更具体地应用于将如在造纸机的干燥器部分中所使用的编织合成干燥器织物的端部结合,并且具体地可应用于将这些干燥器织物的端部在织物的至少机器方向上结合。
【背景技术】
[0002]工业造纸织物可被制成为扁平的,并且在其制造期间或在网处理和/或成型机内连续地结合。在后者情况中,它们称为机上可缝织物。作为示例,在造纸织物的横向端部中的每个端部处形成接缝环。为使得工业造纸织物在被拉到机器中时是连续的,两个横向边沿部分被置于一起且在不同的横向边沿部分处的接缝环相互交织以形成共用的通道,通过所述通道拉动缝枢轴以将两个横向边沿部分结合。在许多情况中,每个接缝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织物的各横向边沿部分处:将经纱与玮纱编织,超过最靠近横向边沿部分的玮纱,形成环并且将经纱编织回到织物中。
[0003]在实践中,通常,将干燥器织物编织为长宽扁平的单件,并且然后将端部在机器上结合以形成连续带。存在形成接头或所谓的缝的数个已知的方法。在一个方法中,织物的每端设置有一组金属夹型的环。在另一个方法中,金属或塑料环被缝入到端部中,所述端部已被强化以防止散开。在再另一个方法中,横向机器玮线(玮纱)在靠近织物端部处被移除,并且端部被折叠回去,使得在去玮纱的部分中的MD环突出。在每种情况下,当在一端处的环的阵列与在另一端处的环的阵列相互结合且对齐以形成管状通道时,接头完成,铰链销或枢轴线被插入通过所述管状通道。
[0004]缝区域是织物的最弱的部分,因为缝的抗拉强度充分地低于织物的本体的抗拉强度。此外,缝区域趋向于导致在其上形成和/或处理的纤维网的水印的和/或凸凹的痕迹,这是由于缝区域相对于织物体的不同的结构所导致的。
[0005]过去,已进行了许多尝试来一方面提高缝的抗拉强度且另一方面减少缝的痕迹。
[0006]现有技术文献EP1054097例如描述了如下缝构造,即其中形成接缝环的经纱编织回到相邻的经纱的编织路径中。该方案的缝构造具有数个缺点,所述缺点由于经纱在编织回到相邻的经纱的编织路径内中时形成环时的极度弯曲导致。形成环的经纱的极度弯曲将增加的应变引入到这些经纱中,从而导致一方面环趋向于在竖直方向上离开网和织物的机器侧的平面倾斜,且另一方面趋向于增加在沿织物的横向端布置的环之间的间隔。环的该倾斜以及环之间的间距的增加导致凹凸痕迹的增加。环之间的间距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缝区域中相对于织物的本体的空气可渗透性。这导致了增加的水印痕迹。由于增加的应变,该缝构造进一步具有相对弱的抗拉强度,因为经纱的编织回的部分可相对容易地被拉出。
[0007]US4095622描述了编织织物和在其中形成缝的方法,包括如用于在造纸机上支承纸张网的编织织物。【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是提供如下缝构造,所述缝构造由于与正常的缝相比更多数目的可利用的接缝环而具有减少的痕迹和增加的缝强度,且由于更多数目的接缝环且因此接缝环的更多的可利用的材料而具有增加的缝耐磨损性。
[0009]该目的通过用于纤维网成形和/或处理机的工业造纸织物解决,所述造纸织物具有网接触侧和机器接触侧,且具有两个横向端,所述横向端决定了织物的长度且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为实现无缝的造纸织物,两个横向端部分可被结合在一起。造纸织物包括与玮纱交织的经纱制成的织物,或由与玮纱交织的经纱制成的织物构成,其中,织物优选地具有单层织物构造。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此外,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的编织图案交织。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造纸织物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经纱和第二对经纱中的每对纱线形成了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优选地,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
[0010]通过提供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工业造纸织物,提供了带有增强的缝强度的造纸织物,优选地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和与所述第五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
[0011]术语“织物体”限定为编制结构的最大的均匀区。织物的本体例如不包括织物在横向端部部分处的缝区域且可排除沿织物的纵向边沿的部分。表述“经纱形成环且编织回到另一个经纱的编织路径中”意味着所考虑的经纱在形成环之后返回到织物中时首先与在横向边沿部分处的数个玮纱编织。在该情况下,在形成环之后经纱与玮纱中的一些玮纱的编织发生在应被其他的经纱占据的位置处。这意味着经纱与玮纱中的一些玮纱编织而非与其他经纱编织。在返回到织物中时利用玮纱编织了一定的距离之后,经纱与玮纱的编织停止,并且其他经纱接替地与剩余的玮纱编织。
[0012]经纱和/或玮纱优选地为单丝线。单丝线可由PET、PPS、PCTA制成。也可使得经纱的第一部分和/或玮纱是PET制成的单丝线,并且经纱的第二部分是PPS制成的单丝线。优选地,经纱和/或玮纱的30%至70%是由PET制成的单丝线,并且经纱和/或玮纱的70%至30%是由PPS制成的单丝线。
[0013]替代地,经纱的第一部分和/或玮纱是由PPS制成的单丝线,并且经纱的第二部分是由PCTA制成的单丝线。优选地,经纱和/或玮纱的30%至70%是由PPS制成的单丝线,并且经纱和/或玮纱的70 %至30 %是由PCTA制成的单丝线。
[0014]优选地,织物是平织编织织物。织物可以是单层织物,以提供清洁的方便和制造构造的方便。织物的本体可具有少于135cfm的空气可渗透性,优选地具有130cfm至55cfm的空气可渗透性。
[0015]经纱中的至少一些经纱可具有矩形横截面。所述矩形经纱的尺寸范围可以是0.25mm X 0.55mm至0.45mm X 0.75mm,优选地为0.36mm X 0.67mm。经纱中的至少一些经纱可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圆形经纱的尺寸为0.50mm至0.7 Omm,优选地为0.60mm。
[0016]通过提供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工业造纸织物,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以形成第二组环。在整个织物宽度上,环距彼此长度相等。
[0017]所谓的“接缝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一对经纱中的经纱中的被形成环且在短距离内织回到所述织物中的一个经纱到达所述一对经纱的另一个经纱的端部MD。所述经纱对的织回的经纱因此继续了所述经纱对的另一个经纱的编织路径。
[0018]通过提供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工业造纸织物,第一对经纱的第一经纱被形成环且在短距离内织回到织物中且被接附到第一对经纱的第二经纱的端部。第二对经纱的第三经纱被形成环且在短距离内织回到织物中且被接附到第二对经纱的第四经纱的端部。第三对经纱的第五经纱被形成环且在短距离内织回到织物中且被接附到第三对经纱的第六经纱的端部。
[0019]工业织物优选地为使用在造纸机中的干燥器织物或者使用在纺粘网或熔喷网制造机中的输送器织物。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造纸织物,所述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织物具有单层织物构造;形成为接缝环的经纱端部的百分比为33.3%。
[0021]形成为接缝环的经纱端部的百分比计算为2/6X100% =33.3%。与通常的缝设计相比,接缝环的材料增加了 8.3%。因为接缝环的材料增加,所以缝强度和耐磨损性也增加。改进的特性可增加造纸机中织物缝的寿命。
[0022]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纸织物,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
[0023]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
[0024]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
[0025]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所述第二对经纱和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
[0026]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和所述第二对经纱中的每对经纱形成在所述织物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对经纱、所述第二对经纱和所述第三对经纱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
[0028]优选地,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以形成第一组环;
[0029]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以形成第二组环;
[0030]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和与所述第五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保持形成所述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
[0031]优选地,所述环位于所述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相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所述织物连续的缝。
[0032]优选地,所述经纱由聚合物材料制成。
[0033]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是PET、PCTA或PPS。
[0034]优选地,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
[0035]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25mm X 0.55mm至0.45mm X0.75mm0
[0036]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36mm X 0.67mm。
[0037]优选地,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
[0038]优选地,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50mm至0.70mm。
[0039]优选地,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60_。
[0040]优选地,在整个织物宽度上环距彼此长度相等。
[0041]优选地,被形成为接缝环的经纱端部的百分比为33.3%。
[0042]优选地,所述经纱由聚合物材料制成。
[0043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材料是PET、PCTA或PPS。
[0044]优选地,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
[0045]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25mm X 0.55mm至0.45mm X0.75mm。
[0046]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36mm X 0.67mm。
[0047]优选地,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
[0048]优选地,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50mm至0.70mm。
[0049]优选地,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60_。
[0050]优选地,在整个织物宽度上环距彼此长度相等。
【附图说明】
[0051]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0052]图1是带有普通单环缝的织物的局部平面图。
[0053]图2是带有双环缝的织物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图1示出了带有普通单环缝的织物的局部平面图。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和第二对经纱。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以形成第一环。因此形成的小环缝(由经纱制成的环)仅包含一个接缝环和一个结合部。仅存在一个环用作每四个端部的织物端部连接器。缝强度和耐磨损性是有限的。这样的设计对于其编织图案的每次重复包含四个端部。两个经纱端部用于形成环且另两个用于形成结合部。用于接缝环的经纱端部为25%。
[0055]图2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环缝的织物的局部平面图。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端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第二对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第二对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
[0056]实施例1
[0057]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PET制成。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且所述经纱的尺寸为0.25mm X 0.55mm。
[0058]实施例2
[0059]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PCTA制成。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且所述经纱的尺寸为0.45mm X 0.75mm。
[0060]实施例3
[0061]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PPS制成。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且所述经纱的尺寸为0.36mm X 0.67mm。
[0062]实施例4
[0063]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30 %的PPS和70 %的PCTA制成。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圆形经纱的尺寸为0.50_。
[0064]实施例5
[0065]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40%的PET和60%的PPS制成。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圆形经纱的尺寸为0.70_。
[0066]实施例6
[0067]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其中,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其中,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对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所述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被依次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I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2,以形成第一组环;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3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4,以形成第二组环;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5和与所述第五经纱5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6;保持形成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所述环位于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对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织物连续的缝。并且其中在整个织物宽度上,所述环距彼此长度相等。经纱由70%的PPS和30%的PCTA制成。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圆形经纱的尺寸为0.60mm。
[0068]基于以上解释,此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多种特征将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容易地理解。因此,在此不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0069]也应注意的是,纸侧经纱的纱线直径和网侧经纱的纱线直径可以变化,且优选地所述直径相互不同。纸侧经纱的直径和安放侧经纱的直径的最优选的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中公开,且为简洁起见将不在此重复。充分的是如下陈述,即所给出的纱线直径及其所公开的相互关系可在该实用新型的所有多种公开的实施例中使用。
[0070]最后,虽然参考了所公开的具有直径的多种实施例的纱线,但应理解的是在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纱线中的任何纱线或全部纱线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非圆形轮廓,例如椭圆形、矩形、正方形、双结形等。
【主权项】
1.一种造纸织物,包括具有相对的端部的编织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与玮纱的系统交织的经纱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有单层编织构造; 其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对经纱、第二对经纱和第三对经纱; 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所述第二对经纱和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玮纱以重复编织图案交织; 其中,所述第一对经纱和所述第二对经纱中的每对经纱形成在所述织物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边沿处的接缝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经纱、所述第二对经纱和所述第三对经纱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对经纱与所述第一对经纱相邻,并且所述第三对经纱与所述第二对经纱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一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一经纱和与所述第一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二经纱,以形成第一组环; 第二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三经纱和与所述第三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四经纱,以形成第二组环; 第三对经纱包括折回的第五经纱和与所述第五经纱对齐且大体上与之邻靠的第六经纱;保持形成所述织物的端部的最后的玮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位于所述织物体的每个端部处,且与位于相邻的织物体的相邻的相对端部处的相应的环协作,以接收保持构件且因此形成使得所述织物连续的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由聚合物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是PET、PCTA或PPS。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25mmX 0.55mm至0.45mmX 0.75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36mmX 0.67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50_至0.70mmo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60mmo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整个织物宽度上环距彼此长度相等。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被形成为接缝环的经纱端部的百分比为33.3%。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由聚合物材料制成。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是PET、PCTA或PPS。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具有矩形横截面。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25mm X 0.55mm 至 0.45mm X 0.75mm。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宽度X长度的尺寸范围能为0.36mm X 0.67mm0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具有圆形横截面。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50mm至0.70mmo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直径的尺寸能为0.60mmο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造纸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整个织物宽度上环距彼此长度相等。
【文档编号】D21F1/00GK205603959SQ201520951554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发明人】阿纳斯·阿利亚斯, 于尔根·亚伯拉罕
【申请人】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