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打印机用色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52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转印打印机用色带盒的制作方法
一般说来,作为一种按行或者按页快速地对记录纸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多采用带有沿着记录纸的幅宽方向均匀配置着发热元件的长尺寸热敏头的行式打印机。
这种行式打印机采用了具有下述盒体的色带盒,即,在外型略呈矩形的盒体内以可以相分离的方式设置着从两侧卷绕色带的卷绕芯及输出芯,在两芯之间形成有从输出芯一侧向着卷绕芯一侧运行色带用的运行路径。当该色带盒被安装在行式打印机上时,通常使行式打印机的热敏头位于两芯之间,并通过位于运行路径上的色带确定热敏头之位置,通过该色带使热敏头压接在辊轮上,从而进行实现。
因此,由于希望实现行式打印机中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因而在被安装于行式打印机上的色带盒中,实现小型化也成了一个课题。
然而,由于收容卷绕在扁平状的各芯上的色带的空间部分积几乎占据了色带盒的大部体积,因此,不得不加大盒体的尺寸,这样将增加小型化的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促进色带盒整体小型化,同时又可稳定地进行色带的输送的色带盒。
为解决上述课题中至少一个问题所采用的第1解决手段在于,该色带盒备有第1收容部;与该第1收容部之间按一定间隔设置的第2收容部;含有连结该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的连接部的盒体;分别收容在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内可旋转的输出芯及卷绕芯;分别卷装在输出芯及卷绕芯之上,经由输出芯送出,并且可以卷绕在卷绕芯之上的宽于打字幅宽的色带,此外,在第1收容部内设置与色带幅宽方向相同的第1支撑部,而且,在连接部处设置着面对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由输出芯被送出的色带,经过上述第1支撑部后被弯折,然后又经上述第2支撑部朝与第1支撑部折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后,绕回到卷绕芯上。
另外,对于第2解决手段,上述第1支撑部是由架设在上述盒体的侧板部和第1收容部的侧面部上的旋转轴所组成的。
此外,对于第3解决手段,上述旋转轴的设置,可以以轴为中心旋转。
另外,对于第4解决手段,上述连接部设有一对,并分别连结在上述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的两端,上述第2支撑部是由架设在一对连接部之间的一部分壁部所构成的。
图1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整体图。
图2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侧视图。
图3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纵向剖视图。
图4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组装立体图。
图5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下盒体的后视图。
图6表示沿图5中点画线6-6的剖视图。
图7表示沿图5中点画线7-7的剖视图。
图8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下盒体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下盒体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0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带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表示为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盒体与带芯之间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表示为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色带盒的上盒体与下盒体的被安装部之间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上盒体从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色带盒拆下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4表示为说明将输出芯收容在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第1收容部内时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15表示为说明安装了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热转印式打印机的工作状态时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6表示为说明安装了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色带盒的热转印式打印机在运送记录纸(打印纸)时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色带盒10。
如图1所示,色带盒10具有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其形状呈大致箱形的盒体11。
该盒体11包括圆筒状的第1收容部12,与该第1收容部12之间按规定间隔配置的相同圆筒状的第2收容部13,以及分别将第1和第2收容部12、13的端部连结构成一个整体的一对连接部14。该盒体整体的截面形状大致呈曲柄状。
在该盒体11上,其中心处形成有被一对连接部14和第1及第2收容部12、13所围成的矩形孔部15和分别连接装配在第1及第2收容部12、13各端面上以及其一端面之间的一个连接部14,并以整体化方式形成了形状大致为椭圆的侧板部11d。
在第1收容部12上,自该收容部12的周壁部12a的一侧边缘整体形成了面向一对连接部14、14而延伸设置的平板状的延伸设置部12s(参见图8)。
如图2所示,在一对连接部14上,设置有连结该对连接部14某一部分的板状壁部18,为在该壁部18与第1收容部12的周壁部12a之间留有一个一定的空间部17,将该壁部18配置在周壁部12a的对面位置。而且,该壁部18,相对延伸设置部12s被折成了直角形式,壁部18的下端与延伸设置部12s的右端部相连,两者构成一个整体形状。
如图3所示,壁部18前端侧的边缘部(第2支撑部)18a采用了圆形形状,它是用作与色带R进行滑动接触时的支撑部的。作为第1收容部12的周壁部12a自由端的右侧边缘部处,面向上述延伸设置部12s整体设置着平板状的延伸设置片12t。
此外,周壁部12a的延伸设置片12t与壁部18之间,形成为了将卷绕在输出芯40上的色带R输送到记录位置时所设的输送器21。
如图2所示,第1收容部12形成面对着侧板部11d,设置在圆筒状的周壁部12a的另一端面上的圆形侧面部12b,以及形成于该侧面部12b上相同圆形状的开口部20。在该侧面部12b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凹状缺口部22a、22b、22c,其作用可对收容在带盒10内的色带R的种类进行识别。
在第2收容部13内的周壁部13a两侧的外圆周表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一对具有导向作用的凸起24、24,通过这些凸起使其周壁部13a的一部分形成平坦形状。
如图3及图1所示,由于在第2收容部13的呈圆筒状的周壁部13a中直径较大一侧的边缘部处,沿其边缘部设有伸向外侧的锥状凸缘部26,该凸缘部26的两端与各连接部14的连结形成一体。与之相反,周壁部13a中的直径较小一侧的边缘部13c,相对周壁部13a中直径较大侧的边缘部(凸缘部26),则以进入到内侧的涡卷状方式而相对配置。
周壁部13a的凸缘部26与缘部13c之间,是如3将记录时所使用的色带R卷绕在卷绕芯42上时所设置的卷绕口27。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2收容部13内,即面向与第1收容部12一样的侧板部11d,形成有设置在第2收容部13的周壁部13a的另一端面上的圆形侧面部13b和位于该侧面部13b上相同的圆形的开口部28。
构成这种外观的盒体11,如图4所示,是由一个下盒体32,两个上盒体(第1上盒体33及第2上盒体34)三个部件构成的。
因而,前述第1收容部12是由下盒体32的一部分(后述的第1半圆筒部32a)和其上半部分所构成的第1上盒体33构成。上述的第2收容部13,是由下盒体32的余下部分(后面将叙述的第2半圆筒部32b)和构成其上半部分的第2上盒体34所构成的。
下盒体32的中心处形成有前述孔部15,该盒体32包括位于孔部15两侧的具有半圆筒状的第1半圆筒部32a和具有相同形状的第2半圆筒部32b,连结第1半圆筒部32a和第2半圆筒部32b的上述一对连接部14以及上述侧板部11d。
如图3所示,在下盒体32内,沿着前述延伸设置部12s,将可任意旋转的旋转轴19(第1支撑部)架设左侧板部11d及侧面部12b上(下半部分)。
此外,应尽量使旋转轴19上的色带R(参照图15)与轴实现滑动连接。如果旋转轴19的滑动阻力很小,也可以采用非旋转轴。
另外,也可以省略与色带R成滑动连接的旋转轴19,将延伸设置部12s的端部磨圆以减少滑动接触的阻力,使其作为第1支撑部让色带R直接与延伸设置部12s的端部滑动连接。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1半圆筒部32a的周壁内壁,面对侧板部11d,设置着形状为U字形的切口的第1支撑壁32j(参照图8)。
在第1支撑壁32j与侧板部11d之间,以一定的间隔整体形成有自第1半圆筒部32b的周壁部向里侧相切而直空起的具有弹性的成形片32m(参照图8)。
另一方面,上述第1半圆筒32a,其周壁内壁上与所形成的周壁部端面的侧面部12b之间,以一定间隙的方式整体设置着具有U字型缺口的第2支撑壁32k(参照图9)。
而且,在第2支撑壁32k的壁面上,面向第1支撑壁32j,凸出设置着其断面为三角形的配合凸起32n。
同理,在上述第2半圆筒部32b内,侧板部11d一侧的周壁内壁上也设置着第3支撑壁32p,侧面部13b一侧的周壁内壁上设置着第4支撑壁32q。而且,在第2半圆筒32b的内壁,侧板部11d与第3支撑壁32p之间,设置着象成形片32m一样的冲压出的带有弹性的成型片32s。同样,在上述第4支撑壁32q的壁面部,设置着与上述配合凸起32n一样的,断面为三角形的配合凸起32t。
如图4及图12所示,上述第1上盒体33,其周壁两端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弹性的配合爪33d、33e。
上述第2上盒体34,其周壁两端边缘与上述导向凸起24相邻处分别设置有弹性配合爪34d、34d。
如图4所示,输出芯40与卷绕芯42是由尺寸相同,形状为圆筒状的树脂制圆筒部件构成,它由设置在中央位置的筒状根部40a、42a和其直径小于位于一端的根部40a、42a的直径的小直径部40b、42b,及其直径大于位于另一端的根部40a、42a的大直径部40c、42c所组成。而且,在大直径部40c、42c在与根部40a、42a接壤处,形成有带有凸缘的法兰盘部40d、42d,该法兰盘部40d、42d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加工有数个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槽40e、42e,该矩形槽沿轴的四周均匀排列(参见图10)。
而且,色带R可被卷绕在输出芯40的根部40a上,也可将该色带R自其前端一侧的边缘处卷绕在卷绕芯42的根部42a上。
通过将上述输出芯40、卷绕芯42上的各矩形槽40e、42e与第2及第4支撑壁32k、32q的各配合凸起32n、32t准确啮合,可保证在不使用该色带盒时,例如,在搬运色带盒10时,避免由于色带R的松驰而碰擦色带盒体11。
下面对色带盒10的组装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首先放好下盒体32,然后将输出芯40插入到下盒体32的第1半圆筒32a内。
此时,将输出芯40的小直径部40b的前端弹性连接在图8所示的成形片32m上,同时,把输出芯40的小直径部40b嵌接在下盒体32的第1支撑壁32j上,把输出芯40的大直径端40c嵌接在第2支撑壁32k以及侧面部12b的开口部20内。这样一来,如图11所示,下盒体32的配合凸起32n与输出芯40的矩形槽40e相啮合,并限制住输出芯40的转动,与此同时,通过向旋转轴方向按压输出芯40,解除上述啮合,将输出芯40支承在第1支撑壁32j与第2支撑壁32k上,该输出芯便可平稳地旋转。
接着,将卷绕在输出芯40上的色带R的前端滑动连接在旋转轴19上,同时,拉到第2半圆筒部32b上,并将第1上盒体33插进收容有输出芯40的下盒体32内,然后,将各配合爪33d、33e嵌入到下盒体32的孔(图中未示出)内,并将其安装固定住(参照图14)。
然后,备好卷绕芯42。卷绕着色带R的输出芯40,为了将色带R的前端卷绕在卷绕芯42上,由输出芯40朝着旋转轴方向按压成形片32m,解除掉下盒体32的配合凸起32n与输出芯40上的矩形槽40e的配合,然后朝着卷绕芯42的方向拉色带R,并沿着图中未示出的卷绕芯42的卷绕基准线,用粘着剂(图中未示出)将色带R的前端粘贴住,在卷绕数圈之后将其固定住(参见图13)。
在下盒体32的第2半圆筒部32c内,让卷绕芯42的小直径部42b的前端与成型片32s进行弹性连接,分别让卷绕在第3支撑壁32p上的卷绕芯42的小直径部42b,与卷绕在第4支撑壁32q及侧面部13b的开口部28内的卷绕芯42的大直径部42c相连接。这样,下盒体32的配合凸起32t与卷绕芯42的矩形槽42e啮合,卷绕芯42的旋转被限制住,与此同时,通过将卷绕芯42向旋转方向的按压,卷绕芯42便被支承在第3支撑壁32p与第4支撑壁32q上,从而可以平稳地旋转。
其后,如图13所示,通过配合爪34d、34d有效地将第2上盒体34安装固定在包含输出芯40及第1上盒体33和卷绕芯42的组合体组装后的下盒体32上,从而结束了色带盒10的全部安装工作。
下面,参照图15说明安装了上述色带盒10的行式打印机50的大致结构。
行式打印机50,包括主体50a和为安装收容在该主体50a内的色带盒10所得的作为被安装部的盒收容部51以及印刷机构部52和供纸部53。
由于盒收容部51选择了适合色带盒10的盒体11的形状的收容形状,故当把色带盒10一旦收容起来的,配合凸起32n、32t与矩形槽40e、42e的啮合将被解除,依靠图中省略的旋转机构,便可以使其输出芯40和卷绕芯42旋转。此外,由于在盒收容部51内部设置有安装了操作部100a的检测开关100,因此依照设置在盒体11的侧面部12b上的各缺口部22a、22b、22c的平凹面部分与其操作部100a的接触、非接触,使检测开关处于ON、OFF状态,从而实现对色带的10种类的识别。
供纸部53处设置有收容着数张记录纸54的纸用托盘55。在纸用托盘55的上方,设置着安装在主体50a上的可旋转的供纸滚轮56。该供纸滚轮56在滚压收容于纸用托盘55内的记录纸54的上表面的同时,进行旋转,使得记录纸54一张张地朝着图示的箭头B方向行进。
在印刷机构部52内设置有可旋转的圆柱状带有牙的滚轮58,并在该滚轮58的相对位置设置着可沿箭头C方向移动的可接触、分离的热敏头60。
该热敏头60由数个发热元件组成,发热元件的排列宽度大致与色带R的幅宽相等。
此外,在印刷机构部52内,靠近滚轮58处,设置有可转动的送纸滚轮62和滚压在该送纸滚轮62上,并可旋转的压接滚轮64。
主体50a内部,在送纸滚轮62及压接滚轮64与供纸滚轮56之间,设置有可推动的引导记录纸54运送方向的弓状导向片66。
下面就安装了本发明色带盒10的行式打印机50印刷记录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将备有需要使用的色带R的色带盒10插进盒收容部51内。
接着,自多个印刷信息中选择出需要的印刷信息,在选择后,在将放于纸用托盘55内的记录纸54上端的前方(图15和右侧)压接在供纸滚轮56上的状态下,驱动供纸滚轮56转动。
由于供纸滚轮56的转动,将使记录纸54朝着纸的运送方向B运行,送纸滚轮62与压在该送纸滚轮62上的压接滚轮64之间一面通过导向片66向下方的按压,一面移动该记录纸54。
然后,在送纸辊轮62与压接辊轮64的作用下,一面让使压接夹持,同时,由于送纸辊轮62沿着图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得记录纸54在处于分离开状态下输送到压板辊轮58与热敏头60之间。
接着,当记录纸54的印刷开始位置与热敏头60形成发热元件的部分位置相重合时,送纸辊轮62和供纸辊轮56的旋转停止。
在热敏头60与记录纸54之间,从盒收容部51内的色带盒10将涂有所需要的颜色墨水的色带R的一部分暴露在孔部15内。
然后,让热敏头60向着辊轮58侧(图中箭头C的方向)移动,在色带R与记录纸54重叠在一起的状态下,将它们压接在辊轮58上,并按照上述希望的印刷信息,有选择性地使热敏头60的发热元件发热,将色带R上的墨水热转印在记录纸54上,进行所希望的印刷记录工作。
见图15,印刷记录的色带R是按照下面的方式行走的。
首先,由色带盒10的输出芯40沿水平方向输出的色带R,经旋转轴19被折弯至行式打印机50的主体50a的下方(约90°角)之后,送至打印机50的主体50a的下方,然后由输出口21出来,再沿着盒体11的壁部18引出,通过与壁部18的边缘部18a的滑动配合之后,在卷绕芯42一侧将色带R弯成钝角形状,并在图1所示的孔部15内暴露出来。
色带R在经由旋转轴(第1支撑部)19、壁部18的下缘部(第2支撑部)18a后,其行走路径构成的曲柄状,在到达热敏头60以前,均被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用所希望色彩的墨水完成印刷记录后,色带R将与记录纸54脱开,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色带盒10的卷绕芯42。将墨水剥离成其印字形状的色带R,在依次通过与圆形凸壁26及缘部13C的滑动配合后,经由卷绕口27卷绕在盒体11的第2支撑收容部13内的卷绕芯42上。
见图16,印刷记录过后的记录纸54,被夹持至送纸辊轮62与压接辊轮64之间,经送纸辊轮62的旋转,其记录纸54上的两边缘部一边与色带盒10的第2上盒体34的导向凸起24滑动接触,一边朝着箭头F的方向前进。
由于记录纸54的两侧边缘为印刷记录过的区域以外的剩余空白部L,故其记录纸54的印刷记录部分不会直接与色带盒10的盒体11接触,因此,在与其余空白部L直接滑动配合的同时,起着导向作用并使纸向下方运行。因不会处及到被印刷记录过的记录纸54的表面,所以能使印刷记录状态保持在更好的状态。
接着,印刷记录后,辊轮58相对热敏头60返回到原来的分离开的状态,由于送纸辊轮62沿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故在与旋转的压接辊轮64弹性接触的同时,运送记录纸54,当记录纸54的前端与位于下侧的导向片66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时,便沿着图15的箭头H方向排出。
在该记录纸54被排出时,将使送纸辊轮62反向旋转,使记录纸54沿图示G的方向挪去。此时,由于只有记录纸54余下的空白部L与导向凸起24、24滑动连接,因此可以将纸排出,此刻,将不会磨擦记录纸54被印刷记录过的纸面。
当进行彩色印刷记录时,让送纸辊轮62沿着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记录纸54重新进到辊轮58与热敏头60之间,由卷绕芯42将色带R卷起,在将不同颜色的墨水配置在热敏头60与辊轮58之间的状态下,由热敏头60将色带R及记录纸54压接在辊轮58上,以不同颜色的墨水对记录纸54施实印刷记录。
这样,印刷记录了预定颜色墨水的记录纸54,由于使让纸辊轮62沿图1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故又与导向片66的上方滑动接触的同时,将纸54排到行式打印机50外。
综上所述,由于插入行式打印机50内的色带盒10的盒体11采用了矩形形状,减小了不需要的空间,故提高了其小型化程度。因此,由于在作为被安装部的行式打印机50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其空间部分,使打印机50的整体实现了小型化。
此外,由于运行在旋转轴19与壁部18的边缘部18a之间的色带R附加了一定的压力,故使其顺利地行走成为了可能,因此既可防止色带R被卡住,又可以安全、准确地实施由色带R所进行的印刷记录。
另外,由于对与支撑盒体11的侧板部11d及侧面部12b的旋转轴19处于滑动接触的色带R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既抑制了色带R的皱折的产生,又可顺利地实施对色带R的卷绕。
此外,由于旋转轴19可以旋转,既使加给色带R的外力过大,也可使色带R的运行更加平稳。
此外,在盒体11的第1收容部12与各连接部14之间设置了支撑各连接部的壁部18,由于相对第1收容部12的周壁部12a所设置的规定空间是相对配置的,所以对于色带R接触盒体11或由盒体磨擦色带R的现象都可以防止,此外,壁部18可以吸收,阻止由热敏头60产生的热量等,从而防止了由于热量而引起的变形和破损等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转印式打印机用色带盒,由下面各部分组成第1收容部;与第1收容部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第2收容部;含有连接第1收容部与第2收容部的连接部的盒体;分别可以旋转,被收容在上述第1收容部与第2收容部内的输出芯和卷绕芯;分别卷绕在上述输出芯及卷绕芯上,从上述输出芯输出,可卷绕在上述卷绕芯上的具有打字幅宽以上宽度的色带,在上述第1收容部内的色带输出口附近设置了沿上述色带的幅宽方向的第1支撑部的同时,又在上述连结部处设置了面对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由上述输出芯输出的色带,经上述第1支撑部被折弯,接着又经上述第2支撑部将色带弯成与由第1支撑部弯成的方向相反的形状,然后缠绕在上述卷绕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带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支撑部是由架设在上述盒体的侧板部和上述第1收容部的侧面部的旋转轴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带盒,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旋转轴是以轴为中心而设置的,并且可以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带盒,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设有一对,分别连结于上述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的两端,上述第2支撑部是通过悬架在上述一对连接部之间的一部分上的壁部来构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含有如下部分的色带盒,包括:第1收容部和第2收容部;连接部的盒体;分别收容在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内的输出芯及卷绕芯;分别卷装在该输出芯及卷绕芯上,经由输出芯输出,并且可卷绕在卷绕芯上的色带。在第1收容部上,邻近连接部,设置有旋转轴,在连接部上,面对旋转轴设置有壁部的边缘部。自输出芯输出的色带,经过旋转轴后被折曲,经边缘部被折弯成与由旋转轴折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之后被卷绕在卷绕芯上。
文档编号B41J17/32GK1319503SQ0110059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8日
发明者船木等, 对马光男, 濑津荣彬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